摘要:高中生物與其他學科有所差異,更注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要求較高。同時,學生在考慮問題時應該具備多向發散思維。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只有真心對生物知識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夠利用空閑時間更好地對教材中的相關知識進行自我拓展與提升。另外,教師還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合理、有效的互動與交流,以活躍課堂氛圍。這有助于學生思維的發散,對教學質量的提升也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生物教學;合作學習;應用策略;教學問題;素質
作者簡介:代澤坤(1987—),女,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學。
引? 言
新課改對高中生物教學提出了更高、更嚴格的要求,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引導學生學習、掌握并運用課本中的基礎知識,還要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上要更好地與學生進行交流與互動,讓學生能夠從心底產生學習相應知識與內容的想法,從而在課堂上與教師進行更好的配合,積極主動地對教師拋出的問題進行思考與回答。所以,教師應該積極運用合作學習的學習模式,有效地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合作學習的現狀
目前,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化,課程的教學模式也隨之更新。高中生物教學也嘗試了新的教學方式。生物作為一門特殊的學科,主要以實際實驗及觀察為主,以此展現生物的趣味性。另外,生物作為高中重點考查的科目,有著較強的邏輯性,對學生有著較高的要求。鑒于此,為了讓學生加深對生物的理解,教師就有必要更新教學模式。教師要認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并且將其作為優化學習的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進行推廣。現如今,許多教師采取了合作學習的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通過合作組隊的方式,讓學生明確分工、密切配合并承擔相應的小組任務,和教師一起完成相關學習內容的探討與學習。學生通過合作互助既培養了團結合作的精神,又能更深入地理解生物這門課程。合作學習已經成為當下被教師廣泛運用于新課改的教學方式。
合作學習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使學生牢記學過的知識,同時更輕松地掌握學習的技能。在當前的教學中,部分學生并沒有真正掌握合作學習的方法,學生對生物的學習興趣不足,缺乏小組合作意識,尚未形成良好的合作習慣。教師應當通過改變目前的教育模式,使學生真正對合作學習感興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動性未能得到有效激發,其在生物學習中處于被動的狀態。學生學習狀態低迷、對學習消極怠慢,會導致其學習能力下降,更不會主動學習。長此以往,學生的積極性會被削弱,部分學生甚至會對該學科產生厭倦心理,嚴重影響生物教學質量的提升。所以,只有創新教學模式、發展合作學習,讓每位同學都能參與進來,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習效率。
二、合作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必要性
合作學習指通過組成團隊的形式來完成某項學習任務的方法。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彼此之間的相互合作、探討和研究來增強高中生物的學習效果。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實施合作學習模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能力,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技巧,對學生將來融入社會有很大的幫助。在合作學習中,小組成員各自承擔職責。學生通過對實驗進行設計、實施、修正、觀察、討論等一系列科學操作,詳細了解并解決所發現的問題,從而培養自主發揮、勇于質疑、勇于探索、勇于發現、勇于實踐的科學素養,從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真正對生物這門既直觀又抽象、既微觀又宏觀的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提高將理論實驗與實踐應用相結合的能力,同時增強自信。
合作學習模式的實施,有助于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而合作學習模式在生物教學中的推廣,也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合作學習模式有其獨特的優勢。教師可以通過該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構建合作關系,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將課堂真正意義上還給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解決生物教學中的難題,還能確保學生及時內化生物知識,增強小組合作的凝聚力,進而提高生物教學的效率。
合作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能夠為學生營造交流、研究、探討的氛圍,激勵學生勇于研究生物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探究。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推進,合作學習模式的優勢會更加明顯,合作學習模式也會成為高中生物教學中重要的教學方式。鑒于此,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氛圍,在保證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提高高中生物教學的質量。總而言之,合作學習有著諸多優勢。
三、高中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策略應用及效果分析
(一)為學生創設合作學習機會,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的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學生在課堂上只能簡單地聽從教師的講解來對教材中的相關知識內容進行進一步的理解與認知。這一傳統形式所起的作用并不明顯,還會導致學生對知識的印象不深刻,對高中生物教學效率的提升缺少促進作用。在信息技術背景下,教師應該合理地為學生創設合作學習的情境,增強學生探索和學習生物學科知識的興趣與動力,讓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需求,合理地開展豐富多樣的實踐學習活動。如此才能突出高中生物合作學習的重要性,促使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得到有效培養。
比如,在學習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二第3章“基因的本質”第一節“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和第二節“DNA的結構”相關內容時,為了更好地引導和幫助學生認識與理解、掌握教材中的相關內容,教師可以積極地為學生創設各種有趣的學習情境,如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共同研究DNA雙螺旋的基本模型結構,然后再引導學生根據小組的基本研究情況,與班級里的其他同學進行有效的交流,共同完成相關的課程內容。026C0DA3-D836-487D-89D0-01A23CF54ED8
這樣一來,學生便會對DNA的結構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從而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相關內容。同時,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高度集中注意力,能極大地提升合作學習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效率[1]。教師要充分運用合作學習法,提高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促使學生在溝通交流活動中,提高自身的學科核心競爭力。教師還要培養學生的學科邏輯思維,促使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明確高中生物的學習方向,進而提高學生的生命觀這一核心素養,培養學生敬畏生命的意識。
(二)借助啟發式教學,提升合作學習效率
啟發式教學的關鍵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啟”。但是,由于學生的知識儲備不足,教師若只是抽象地介紹,往往無法高效率地向學生表達相關的概念與原理。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該借助啟發式教學在課堂導入環節合理地導入教材知識。教師要結合啟發式教學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思維意識、激發學生的知識探究興趣,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探究生物學科知識的趣味性,進而增強學生實踐學習的核心競爭力。例如,在學習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第3章“體液調節”的相關知識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們分為四個小組,先讓三個小組去研究本章其中一節的不同內容,再由一個小組對前面三組同學的研究成果進行總結。具體分工由學生自己完成。在一定時間之后,教師請各組學生到講臺上講述對本節知識的理解。教師要根據具體情況,設計相應的問題對學生加以引導,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以此實現啟發式教學目標。之后,全班同學一起討論“應用激素類藥物的利與弊”,建立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聯系,實現核心素養的養成。這樣的方式既可以極大程度地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又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全程參與其中,更能提升自身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
這樣一來,教師就可以合理地借助啟發式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對教材中的基本知識內容進行深入學習,同時,教師在課堂上還能夠積極地對學生進行啟發與引導,使學生能夠以更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學習,也可以極大地發揮合作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的價值,從而完成教學[2]。
(三)在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合作學習是加強學生創新學習,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生物教師要善于把握、抓住小組合作的契機,為學生提供創新的空間,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創新。這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所在。具體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其一,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當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在實踐中觀察,探究歸納。高中生物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與操作性,許多知識點需要通過分析、綜合、總結規律才能夠獲得,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在實踐中進行觀察的能力,確保學生的創造力在學習當中得以形成。其二,教師要設計開放性試題,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間。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解決問題,能鼓勵學生從不同視角考慮問題,養成多維度思考的習慣,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及創新思維。在小組合作學習期間,教師要把握時機,結合生物教學內容,為各個小組設計相應的開放性研討題目。其三,在加深理解、鞏固提高的環節,教師要通過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思維,促使其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由理性認識到實踐飛躍,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因此,教師要結合生物學科的特色,充分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提高學生的實踐學習能力,讓學生真正掌握生物知識。另外,教師要科學開展生物學科知識探究學習活動,助力學生在知識學習、分析、應用等環節中,了解生物學科知識的內涵與結構,以全面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競爭力。
(四)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參與合作
合作學習模式注重團隊力量,強調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在生物教學過程中,當學生存在不同想法和見解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及時提出,并進行小組交流,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對有疑惑的問題展開討論,確保所研究的課題能夠得到解決。
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發揮自身引導者的作用,為小組合作學習提供指導,營造良好的合作、討論氛圍,鼓勵小組內成員踴躍發言,確保小組內形成良好的凝聚力,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此外,部分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后,其內心可能依舊處于茫然的狀態,不知如何展示自己,不知如何大膽地與組內成員展開討論。此時,生物教師需要參與學生的合作學習活動,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針對所探討的主題,教師要提出相關方面的問題,逐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教師也需要通過一些趣味性實驗來提高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習氣氛更濃郁,讓更多的學生加入合作學習。而學生對實驗的操作,需要團隊中的每個成員都參與進來,以此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既提高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識,也提高了其動手能力。
學生與教師共同參與,學生實際操作,教師起輔助作用,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合作學習方式減少了學生對教師過于依賴的問題,使學生更有成就感,讓學生自信心得到提高,使其身心素質也隨之提升。
結 語
高中生物這門課程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與基本知識能力。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新課改要求教師不僅要帶領學生學習相關的基礎知識內容,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對相關課程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能夠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與目標。這樣一來,高中生物課堂便既能讓學生以全新的姿態投入學習,也能夠讓教師及時地了解學生對知識的基本掌握情況,從而更好地進行課堂教學方案的創新與優化。合作學習方式能讓課堂的學習氛圍更加活躍,更有利于高中生物課堂上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黃小立.分析高中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策略應用及效果[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09):63.
柯文偉,潘素云.高中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策略應用及效果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3):165.026C0DA3-D836-487D-89D0-01A23CF54ED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