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涵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的教育事業也在不斷地與時俱進。尤其是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也在進一步的加強,本文針對我國當前的高中語文教學課堂現狀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以及探討,并結合我國新課改的基本現狀,對于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課堂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的方法進行了嚴格的討論以及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課堂教學措施,以期更好的促進傳統文化深入到高中語文教學當中。
關鍵詞:高中語文;傳統文化;滲透;引導
1傳統文化滲透高中語文課堂的意義
首先,這有利于提升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在高中階段,傳統文化在課本中的呈現多以優美的古詩詞呈現,在高中枯燥的學習生活中,給予了學生心靈半刻的寧靜與愜意,這也就使得學生更容易接受它,也是大多數學生為什么會喜歡語文課程的原因。高中階段語文課本中的豐富多彩的故事以及優美的古詩詞,能夠激發起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興趣和喜愛,從而使得傳統文化的滲透有一個較好的效果。其次,在當今社會中,文化多元化趨勢明顯,網絡上的內容質量參差不齊,學生如果從網絡上獲取有關傳統文化的知識,很有可能受到一些虛假信息的影響,這對于學生的教育以及傳統文化的傳播極其不利。但是出現在高中語文課堂上的傳統文化是經過語文教師大浪淘沙的篩選過后的優質傳統文化,就可以極大程度上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消極影響。最后,有利于提升學生綜合素質,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其豐富的文化底蘊內涵。提升學生對于優秀作品的賞鑒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水平。
2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育中的滲透現狀
2.1高中語文教育中沒有正確使用傳統文化滲透方法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以及素質教育的大范圍普及與推廣,我國在高中語文教材當中增加了大量與中國傳統優良文化有關的內容和素材,雖然在語文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傳統優質文化,但是并沒有起到較大的教授成效。而這其中最為主要的原因就是高中語文老師并沒有準確的將傳統優質文化知識滲透到高中語文課堂之中,進而也就導致高中語文課堂的教授成效凸顯不出來。現如今,大部分的高中語文老師在傳授同學們中國傳統優質文化內容時,大多數時候都是述而不作,并沒有真正的將傳統優質文化內容滲透進去,因此,非常容易降低同學們對于高中語文的學習樂趣和主動去學習的積極性,繼而也就會影響到高中語文課堂的教授成效。
2.2傳統文化關注度不夠
由于當前時代變化的愈來愈快,各個國家的文化也在相互交融、互相影響,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中國的傳統優質文化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繼而也就直接影響到了我國大多數的同學們以及老師們,使得他們的行為、言語和思維都受到了影響。外來文化進入中國,不僅有優勢,同樣也有不足。第一,外來的文化與中國的傳統優質文化在思維以及理念上有著本質的區別,而外來文化能夠幫助同學們和老師們拓寬自身的眼界,學習到大量的西方文化知識,促使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第二,從另一方面看,外來文化的廣泛傳播同樣也給中國帶來了許多不良的影響。由于許多未經篩選的外來文化的強烈沖擊,各國在無形當中進行的文化輸出,使得許多價值觀未完全成形的同學們對西方文化產生盲目崇拜的心理,同時也使得中國傳統優質文化的繼承受到了不利的影響。
2.3 教師對學生情緒發展重視不夠
將傳統文化滲透到高中語文教育中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其重點不是讓學生閱讀和背誦傳統文化課本,而是幫助學生更好地閱讀和理解傳統文化課本,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傳統文化。 要讓中國傳統文化轉變學生的思維,更好地吸收傳統文化的精華。然而,在今天的高中教育中,大多數語文教師在傳承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往往采用簡單的方法來傳遞傳統文化。在這種方法中,教師讓學生生搬硬套,學生本身并不理解古文的意思,因此對傳統文化的理解程度不同,學生在教育中不能更好地吸收傳統文化。
3如何將傳統文化更好地滲透到高中語文教學中
3.1 采用多種傳統文化滲透方式革新高中語文教育方式
現如今,同學們學習并繼承中國優良的傳統文化都是在語文課堂之上,對于許多傳統文化,同學們并沒有一個深入的了解,通過死記硬背等刻板的滲透方式不僅不利于激發同學們的學習樂趣和學習主動性,同時也會使得高中語文課堂的教授成效大大降低。針對于此,高中語文老師就需要對自身的教授方法和教授手段進行優化和創新,使得高中語文課堂變得多樣化。例如:在實際的高中語文課堂之上,老師需要將課堂的時間進行合理的安排,在教授完知識點之后,老師需要給同學們留出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讓同學們運用這些時間進行溝通、討論,繼而將同學們的思維發散開來。在課余時間里,老師可以組織同學們參加與中國傳統優質文化有關的實踐活動,例如:作文競賽、辯論會以及演講比賽等等,通過這些活動的舉行,讓同學們能夠真正的感受到中國傳統優質文化中蘊含的知識以及道理,在不知不覺中了解并繼承中國優質的傳統文化。
3.2通過語文教材來改善課堂教育
針對于高中語文課堂來講,高中語文課堂最為主要的作用就是為了教授同學們傳統優質文化知識。首先,高中語文老師要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以及綜合素養,認真學習并掌握中國優質的傳統文化知識,通過自身的文化素養來教授并熏陶同學們,充分激發同學們學習中國優質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積極性。高中語文老師必須重視自己的言語和行為,做好模范帶頭作用。其次,高中語文老師同樣也需要轉變自身的教授方法和教授手段,通過對其進行持續不斷的優化和完善,繼而將高中語文課堂變得多樣化。在今天的中國,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教育產業也得到了有效的發展。在高中語文課堂中運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對我國傳統、優質文化的興趣和熱情,繼而能夠使得同學們主動的去繼承并發揚傳統優質文化。例如:老師在教授《赤壁賦》這一篇文章時,老師可以通過對文章的背景、意義以及含義等各個方面進行深入的分析與介紹,讓同學們對于蘇軾有著一定認識的基礎之上,進而充分感受到我國傳統優質文化的魅力所在,學習詩人身上的樂觀、豁達的精神。
3.3運用多種形式營造傳統文化氛圍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老師們多選用照本宣科的方式讓學生死記硬背,通過頻繁的考試來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果。那么如何營造一種良好的傳統文化教學氛圍呢?一是熟練運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在現代教育課堂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傳統文化內容在大屏幕上直觀地展示相關視頻和照片。這種動態的表達遠遠超出了老師的口頭解釋,給學生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二是引導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用傳統文化營造課堂文化。校有校風,家有家風,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引導學生走進傳統文化,選擇一些傳統文化作為教學風格,以優質的座右銘,激勵自己。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不僅適合個人發展,更能促進班級整體發展。第三,定期閱讀經典,培養學生的情感。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利用古典古詩詞和書外古詩詞作為延伸閱讀內容,幫助學生背誦和理解。教師還可以在整個課程中組織學生聽古詩、演奏古樂,讓同學們把古代文學作品貼在教室的內墻上,做黑板報時以古風為題材,為學生營造一種古風環境。古典詩詞植根于中華文化深厚肥沃的土壤,是古人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完美體現。深度挖掘教材,了解作者背景。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結合教學材料對學生進行相應的課堂設計,以深度挖掘教材內容的方式讓學生明白所學內容的重要性。另外,通過該方法還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帶動學生的語文學習素養,讓學生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了解到關于“語文教材周邊”的內容。在此,教師可以結合作者的背景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指導與培養。例如:教師在開展《師說》這一課文教學的時候,可以先對學生簡要講解《師說》的大體概念與知識。隨后,教師便可以結合《師說》的作者韓愈說起。首先,教師需要從韓愈的“身份”說起,以此讓學生回顧“唐宋八大家”都有誰,然后教師之從傳統文化的角度對其進行分析,從而讓學生深入了解到《師說》中關于我國傳統文化的體現與特征。如,從師求學的方法,尊師重道的素養等。再如,教師還可以結合《鴻門宴》這一內容對學生進行教學,從而讓學生知道當時的歷史背景是怎樣的,當時的歷史人物關系的怎樣的。通過該方法,能夠讓學生深入體會到文章中的感情表達方式,以及所體現出來的高度的民族精神與人文情懷。
3.4注重思維引導,進行拓展教學
利用語文課堂傳播我國的傳統文化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措施。因為漢語不僅僅是我們中國人的母語,更是積累了五千年的民族文化寶藏。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對學生的思維進行重點培養,以此來有效拓展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從而讓學生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深入體會相關知識內容,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例如:教師在開展《六國論》教學的時候,可以對學生進行文化知識的講解,以此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一個有效的知識吸收方式。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有著重要的幫助作用。比如,在《六國論》的文章開頭部分,以及文章的末尾部分都反映出了“弊在賂秦”的內容上,通過這一內容也反映出了在當時時代背景下作者對于該問題的思考方式。在此,教師便可以讓學生通過寫作的方法對《六國論》做出自己的分析與解釋,并且要在思維的發散與延伸過程中對《六國論》進行以此大膽的創新,思考如果沒有“弊在賂秦”這一問題,最終的結局是什么。這種拓展拓展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拓展效果。
3.5培養學生對于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
學生只有對傳統文化知識學習產生良好的學習積極性,才能更好地學習知識。為了提高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效率,教師必須正確引導學生的思想。因為高中生承受著多方面的壓力,所以學生務必要學會通過語文的學習來放松自身的身心,更好的對我國傳統文化內涵加以認知。在社會快速發展的帶動下,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學習往往會因為學習壓力大而停滯,這樣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在進行高中語文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能單純的停留在表層文字的認知層面上,而是應當充分結合文章寫作內容對其中涉及到的傳統文化進行理解和掌握,更好的調動自身對傳統文化學習的積極性。
3.7進行教育模式的改革
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大多數都是在課堂上進行的,課堂的時間有限,語文師怎樣高效的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來促進學生傳統文化學習效率的提升,是當前高中語文教師最為關注的一個問題。充分結合各方面實際情況來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和優化,能夠激發出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利用形象化的講解也可以促使學生對知識加以全面的認知。諸如:高中語文教師在實際開展教學工作的時候,切實的進行傳統文化滲透的時候,將分層教學模式加以合理的運用可以提高教學工作的針對性,從整體上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最終達到因材施教的教學效果。
3.8高效利用時間,組織閱讀交流
高中生的學習時間原本就比較緊張,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時候務必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時間進行分析與考慮,以求讓學生利用最短的時間獲取最多的知識,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各學科學習能力與學習水平。 例如: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氛圍的營造。如,教師的講課方式可以偏向于"古代白話文"的形式,以此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接受長久而不間斷的文學熏陶。再如,教師還可以結合傳統文化知識讓學生對相關讀物進行分析與研究。而教師在選取讀物的時候,必然要選擇與高考有關的內容,從而讓學生避免出現“讀閑書”的情況。基于此,教師再引導學生進行閱讀交流,從而實現學生之間的思想和學習方法的互換互融。
結束語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隨著新課改的發展以及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不斷改革,高中語文教學課堂的教學方法需要逐漸順應著現代化的課堂教學要求。同時,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在中國高中學生的語文學習過程當中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只有不斷的加深在高中語文課堂當中對于傳統文化的滲透工作,才能夠更好地進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不僅能有效地解決傳統的語文教學課堂弊端,還可以深入的提高學生的文化知識以及語文素養,這樣才能促進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語文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
參考文獻
[1]羅慶華.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滲透教育[J].文學教育(上),2020(10):88-89.
[2]沙莎.探索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的路徑[J].華夏教師,2020(20):53-54.
[3]蔣越.吟詞詠詩競杏榜,登樓游園吐芳華——聚焦核心素養的金陵懷古詩詞教學[J].新課程導學,2020(30):54-55.
[4]王云芳.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意義與實施策略探討[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20):29-30.
[5]樓胡飛.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必要性和策略探究[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0(08):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