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先發
摘要:在以往初中數學作業布置安排的過程中,一些教師往往為讓學生可以進一步加強自己對數學有關知識點內容的深刻印象,通過大量的題海戰術以達到提高學生作業的完成率。在減負這一大背景因素的影響下,教師一定要注意對初中數學的作業的布局要進行不斷地的調整優化和動態調整,通過恰當的作業量,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以及知識掌握情況,使學生的數學素養能夠得到有效提高。
關鍵詞:雙減政策;初中數學;作業布置
雙減政策的提出旨在為降低學生當前的學習壓力,因此在這一背景影響下教師需要根據雙減政策的實施內涵落實減負增效的教育原理,加強對學生作業布置模式的優化力度,多方面的考慮學生當前的學習特點,讓學生能夠在教師所布置的作業中減少自身的壓力,感受到學習初中數學的樂趣。
一、當前初中數學教師作業設計存在的不足之處
1.作業量和難度過大
作業量和難度過大是目前初中階段數學部分教師作業設計存在的最大問題,這一問題產生的根源在于。長期以來我國初中部分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活動中,已經逐漸形成了應試教育學生的傳統習慣,學生們所要進行的教學過程活動也都是緊密圍繞著培養學生應試學習能力目標而進行的。中招考試作為升學考試,在命題過程中必須體現出區分度,所以在題目中必然會涉及到很多拔高性的題目,這些題目難度較大,并不適合所有學生。為了提高升學率,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然會為學生設計很多難度較大的作業題,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完成,而且目前多數教師所設計的作業量都很大,學生每天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用于完成作業。在目前,雙減政策全面實施的背景之下,按照這種傳統的理念來展開初中數學作業設計很難適應新課程改革和雙減政策的需要,所以這一問題需要引起教師的特別注意。
2.缺乏技巧性的訓練
在國家積極推進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數學課程教學都特別側重圍繞學科核心素養來開展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在這種背景下,中招考試的內容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應用知識能力的考查,但在目前的作業設計中,部分數教師所設計的作業內容都缺乏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而且也存在對學生缺乏有針對性訓練的問題這一問題。這一問題對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產生極大的制約作用,在目前已成為制約初中數學教師作業設計有效性的關鍵因素,如果這一問題無法得到改變,將會對作業設計的有效性產生不利影響。
二、“雙減”背景下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策略
雙減政策背景之下,初中數學教師要想使自己所開展的數學課堂教學取得理想效果,就必須要充分考慮目前作業設計存在的不足,積極做好對學生的分層,借助分層次設計作業和有針對性地指導,來幫助學生們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對待數學作業,并融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建議教師按照以下策略來開展作業設計:
1.積極做好對學生的分層
為了使初中數學作業設計體現出層次性,便于教師更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初中數學教師在開展作業設計的過程中,首先要認真做好對學生的分層工作,為了使此項工作取得理想效果,教師要結合學生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表現和學生的數學基礎為學生劃分層次,一般來說可以將學生劃分為優、中、差三個級別,分別用 A、B、C來代替。對于數學基礎較差、缺乏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和數學思維能力的學生,將其劃歸入C類;對于有一定數學基礎,在課堂上表現相對積極,但是數學成績與優等生依然有一定差距的學生將其歸入B類;對于數學基礎較好,具備良好數學學習習慣,對數學學科有記得學習興趣的學生將其歸入A類。在為學生劃分好層次之后,教師在作業設計過程中,就要充分結合三個層次學生的數學學習基礎和學習特點來為他們設計出個性化的分層次作業。只要教師在作業設計過程中能充分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和數學水平,為他們設計有針對性地作業,就能幫助學生以更加積極的態度融入到數學學科學習活動中來,借助學習提升自己的認識,使教師所設計的作業能更好幫助學生深入到數學學習中。
2.設置差異性的作業層次
教師在傳統初中數學教學課堂中,為學生布置作業時,是面對全班同學而開展的,但是一部分學生存在的基礎能力較差的問題很難快速的完成,教師所布置任務會無限延長學生做作業的時間,使學生沒有充足的課后時間,甚至是會影響學生的正常休息,因此教師在班級教學中需要設置差異性的作業層次,按照不同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為學生布置不一樣的作業內容,讓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理解能力來進行問題的解答,以此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要設置不一樣的作業目標,讓學生以這一方向為主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任務,真正的滿足減負增效的教育要求。
例如,在為學生講解七年級上冊"相交線與平行線"時,在對基礎較強的同學進行作業布置時,除了要讓這部分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之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布置綜合性的例題,其中包含了相交線和平行線的知識,讓學生進行拔高性的練習,對于基礎能力較差的同學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判斷題和填空題,或者是讓學生背誦課本中有關相交線和平行線關系的相關內涵之后,再為學生布置一些簡單的題目來進行日常的解答。教師在設置層次性作業布置模式時,也要為學生布置一些中等題目,這樣一來,當基礎能力有待提高的學生做完自己的作業之后,還可以通過這一部分內容來進行良好的拔高訓練。另外一些基礎能力較強同學在完成拔高作業題目之前,也可以通過練習中等題目來達到良好的知識鞏固效果,通過設置不同層次的作業形式,使學生能夠在自己的理解范疇中完成教師所布置的學習任務,使學生能夠在做作業時有所收獲。
總之,雙減政策的提出對初中數學的要求在持續增加,在這一背景下教師要積極的轉變自身落后的教育理念,考慮學生當前的理解能力,適當的減少學生做作業的時間,以提高作業質量為主,為學生布置不一樣的學習任務,讓學生能夠在課后中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正的滿足減負增效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陳傳東,趙蘭,王浪.“雙減”背景下初中數學作業的批改與輔導[J].教學與管理,2022(10):39-41.
[2]谷曉波.基于“雙減”背景的初中數學教學探析[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1,35(06):17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