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學與科學的翻轉課堂是新時代理化課堂教學改革中的新生教學模式。翻轉課堂中的多模教學使師生互動更有效,其有效性也取決于課堂三方面的精細化管理:一是精細化教學準備,重點在于學科課程資源、導學清單和學習思路的設計;二是精細化教學互動,主要在于合作學習中研討項目與內容及其如何有效實施的設計;三是精細化課堂評價策略的設計,側重于對師生的雙向評價。課堂的精細化設計與管理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化學教學;科學教學;翻轉課堂;精細化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20-003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20.013
翻轉課堂自主學習環境的建立,促進了學生自學力的提高,思維力的發展和學習力的提升。但在化學與科學教學過程中如何實現教學效果最優化,則在于優化教學設計和落實精細化管理。精細化管理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它在于教師教學理念的精益求精、課堂態度的精心認真、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精心細心,從而實現教學策略更優化,學生學習熱情更濃厚、提高教學質量并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一、化學與科學翻轉課堂融合多感觀教學,優化課堂教學
化學與科學課堂是集學科知識與實驗操作于一體的課堂,教學中融多種感觀互動于一體,有利于教學生成。化學與科學課堂多感觀一體模式的構建,可設計為課前和課中兩個平臺。課前主要是指在上課前以學生自學為主,重在學生基本知識、基礎實驗及學習任務的自我認知,搜尋實驗視頻等學習資源、初步互動等,讓學生在自學中明確學習任務和內容,生成初步的學習成果。課中是指教師針對學生多感觀互動生成的問題進行歸納,師生集中研討交流與訓練,把化學基本知識或科學基礎原理、實驗步驟與現象等以個人總結、小組交流、同伴互助、實驗展示等形式呈現出來。教師可以應用現代教育技術資源與平臺,促進學生學習互動,解決問題,形成能力。
二、化學與科學教學準備精細化
(一)建設化學與科學課程教學資源
課堂教學資源的建設是化學與科學翻轉課堂的準備工作。教師需在全面了解學生基礎知識、年齡特點和經驗差異的基礎上,選擇優質的網絡視頻內容或編錄符合學生學情的視頻資源,輔助學生自主完成初學,從教師提供的內容豐富的網絡視頻資源中獲得國內外名師的啟迪。但也難免有些內容與學生水平或教學目標不吻合,這時教師可根據學生差異錄制不同層次的視頻,也可以根據學習需要控制視頻的進度。化學與科學課堂資源建設通常采用時長為5-15分鐘微視頻的形式展現科學符號、音頻解讀、演示實驗的規范性操作等,通過多感觀教學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興趣。同時匹配與視頻內容相關的教學設計與課件,讓學生在線訓練、交流研討、達標自測等。這些教學資源形成了一個內容豐富、形式多元、層次分明的課時、章節、單元的資源庫,教師在教學中可依據教學需要選擇性地應用,并更新與優化。
(二)化學與科學學習任務單的優化設計
化學與科學翻轉課堂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設計課前學習任務單[1],其內容應包括科學概念與基本知識、目標任務、問題設計、實驗教學、學習資源、自學模塊、達標測評和學習反思等[2],使學生明確本單元或本課時學生應達到的目標、掌握學習方法并根據指導建議開展自主學習,從而在實驗探索中掌握科學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任務單包含單元任務設計和課時任務設計。單元任務設計是從整體上把握任務結構,綜合梳理單元或章節的學習內容,課時任務設計是針對具體課時或某個化學、科學知識或現象進行重點把握。通過學習任務單的整體設計和具體設計,能為學生有效學習奠定基礎。
化學與科學都是實驗性學科,問題設計是其任務單設計的核心內容。以實驗教學為例,其問題設計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實驗準備,需要哪些實驗器材,實驗過程需注意哪些事項,需理解的基礎概念、科學知識是什么;二是實驗假設,設計實驗結果預測的問題,讓學生大膽思維與想象,小組交流預測結果;三是驗證假設,即設計實驗操作的引導性問題,讓學生在實驗步驟與方法、注意事項、重難點及現象與結論等方面有任務的引領和指導。由此可見,學習任務單的設計就是將學習內容變成學習問題,變傳統的灌輸為自主學習。
(三)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
化學與科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小組合作學習是最突出的學習方法。通過小組建設形成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學習機制,能充分發揮每一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小組合作學習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合作探究中既要創設學生交流合作、自主探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平臺,又要提出教師指導性提示或小組合作常規性規則;二是學習小組通常4-6人為一組,組內分工合作,設立小組長或學科組長;三是要建立學生學習激勵機制,發揮組內合作和組間競爭功效,創設學習氛圍并激發學生成功欲和榮譽感,從而實現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學習建構;四是要及時梳理小組提出的問題,抓住核心問題開展討論與匯報;五是要對小組合作未能解決或解決不清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指導與講解,并適時調節課堂氛圍,吸引學生注意力,強化互動,讓課堂更具實效性。
三、化學與科學課堂教學活動精細化
(一)優化選擇研討主題,內容設計逐層深入
學生討論的主題主要是經過自主學習或在線學習之后提出的困惑,這些困惑問題需經過教師的梳理加工,篩選出與教學目標相關且有探究價值的共性問題作為課堂教學探究的主題。學生依據學習任務單或實驗探究單和教師提示開展科學探究。如有多個探究內容,教師要由淺至深、逐層深入地設計探究活動,達到內容學習融會貫通。
(二)激發學習興趣,為課堂教學帶來活力。
無論中學化學還是小學科學課堂,都易于在演示實驗、分組實驗、對比探究中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為學生創設個性化快樂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歡樂的氛圍中構建知識體系。同時,教師還可為學生創設表現自己的平臺,讓其體驗探究性學習的成就感,實現激勵性評價促進學習成果的生成。
(三)協同合作學習設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教學中的分組學習實質上是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關系。組內、組間的互動、討論過程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辨能力、傾聽能力、溝通能力和反思能力。學生在創新與批判性思維的建構中能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生成豐碩的學習成果。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隨時捕捉學生的動態并加以指導,適時展示學生優秀學習成果,分享所學。
四、化學與科學課堂教學評價機制精細化
(一)對學生的評價
學生的學習態度、過程、方法、小組合作能力、獨立自主學習程度、學習成果的展示等過程性表現都要納入翻轉課堂學生的評價中。基于學生知識儲備和智力差異,在評價中要在充分了解不同學生具體情況的基礎上進行量化。在過程性評價中,學生自評、互評、小組評、組間評、教師評都要占有合理的權重。終結性評價一般采用達標測評和實踐操作的形式,達標測評在總體評價中占有一定比重,但化學和科學作為實驗性學科,更注重動手操作和科學探索能力的評價。落實學生評價需要注意:一是在一個完整實驗后要及時進行評價總結;二是完成一個合作學習任務后要及時進行反饋;三是完成一個單元主題或一個重點內容學習后要及時進行評價。這樣及時的評價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發揮出過程性評價的育人功能。
(二)對教師的評價
翻轉課堂的評價本身也涵蓋了對教師的評價,其評價的主體是學生,也是課堂本身,重在評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如何指導學生進行科學實驗探究、如何營造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深度思維中學有所獲。
五、結語
總之,教師可通過落實翻轉課堂的教學準備、教學活動、教學評價的精細化設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從而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發展其創新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促進師生知識與能力的雙效成長。
參考文獻
[1] 柳桂媛.翻轉課堂課前學習任務單設計研究[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6(3):109.
[2] 徐妲,鐘紹春,馬相春.基于翻轉課堂的化學實驗教學模式及支撐系統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3(5):107.
作者簡介:焦姝婧(1980.2— ),女,漢族,河北涿鹿人,中小學一級,研究方向:中學化學、小學科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