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爾古麗·喀迪爾
摘要:中學思想道德與法制教育是一個實踐性相當強的課程,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核心能力,讓學生全方位蓬勃發展,也有利于實施中國的素質教育。對于學生來說,初中階段是生命的中心發展階段,教師應在這階段,培養樹立基本的三觀,充分理解和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過程,引導學生保持良好的行為。出于立德樹人的背景下,教師應在中學品德與法制的課堂,發揮學科的作用,以適應社會的發展。
關鍵詞:立德樹人理念;初中道德與法治;有效教學策略
在現實的教育工作過程中,由于立德樹人的大背景下,學生需要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要,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整個流程中,應對立德樹人提出足夠的關注,并仔細實施這一理想。針對當前的教育環境而言,立德樹人是蓬勃發展特色主義教育事業的核心內容所在,更是教師必須遵守的首要前提背景。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素質水平和才能,讓每個學生受到素質教育的啟發,讓每個學生德、智、體、美、勞發展,變成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里,應將素質教育作為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重要媒介載體,對教師而言,利用好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利于培養每個學生的品格素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水平,有利于直接影響整個社區的人才培養品質。
一、結合社會生活來談個人責任
道德與法治是一項與我們生活聯系密切的學科,其內容結合了生活的很多方面。在生活急速發展的今天,社會生活空間也逐漸增大,人們的生活內容也更為豐富,同時帶來的社會交往方式的多樣化,所以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內容可以結合社會生活來談,可以讓學生從生活層面來培養良好的思想品質,并不斷的實踐,將正確的思想意識落實到生活中,建立優質的道德與品行[1]。
例如:將知識以生活化的方式來展開教學,有利于讓學生從實踐中來學習與培養。在八年級《走進社會生活》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當前我們國家新時代的社會生活是怎樣的,讓學生從自己的實際生活來談一談,對于生活的認識,說一說對于社會生活的了解,自己參與生活的過程有哪些感受。另外,教師也要引導學生結合實踐活動,來認識到我們每一個個體對于社會發展的作用,讓學生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來,將良好的意識轉化為實際行動,做一個遵守規則好學生。當前時代的發展,使網絡的發展也極具迅速,青少年也逐漸開始接觸網絡的使用,但是不論是實際生活,還是網絡虛擬生活,都要嚴于律己,謹言慎行,教師要從行為規范上來要求學生,同時不斷的實踐行為準則,培養學生建立良好的品行[2]。
二、結合國家發展來談個人培養
道德與法治所結合的教學內容,這樣不僅能夠從生活角度出發來培養學生了解社會規則和社會責任,還包括對于國家的了解,在了解國家利益的基礎上來建立良好的認知,培養良好的國家認同感、責任感,從國家發展來了解自己應承擔的責任,以執著的信念、優良的品德、豐富的知識、過硬的本領來嚴格要求自己,做更好的自己,將個人培養結合學習共同展開。
例如:在《維護國家利益》的學習中,我們會了解國家利益具體都有哪些內容,與公民有什么樣的關系,如何更好地來維護國家利益,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讓學生在感受國家發展的過程中,來建立對于國家的責任感,這是我們每個學生都應該知道并且擁有的自身品質。我們每個人生下來就中國人,是父母的兒女,我們不僅要承擔對于父母的責任,在我們平安生活的每一天,也要感恩國家為了維護和平的秩序所付出的不為人知的努力[3]。
這對于學生來說,這是必須要了解的,教師在引領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要梳理清楚學生應承擔的不同責任,認識到國家利益的重要性,在學習中認識并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這是我們國家歷史最根本的保障,每個人都應該為此做出自己的努力。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樹立良好的責任感與感恩意識,提升道德品質。
三、結合法治建設來談權利與義務
在道德與法治的學習中,我們會逐漸來了解一些相關的公民應具備的良好的公民責任感,對于學生而言,學習法律是為了更好地維護國家和社會秩序,我們在學習一些良好的法律制度的同時,了解國家是怎樣的運行方式,是以怎樣的方式來維護社會秩序,從而來認識到自己在法律社會扮演怎樣的角色,和全民一起來推動法治國家的建設。
例如:除了從意識層面來規范人們的行為,還要結合完整的國家制度來更好地了解人民在社會中的地位,和對于社會發展的作用,從具體的國家建設中來談如何更好地發揮個人的作用,結合權利與義務來談一談,如何更好地進行法治國家的建設。在八年級下冊的學習中,教師可以會具體學習幾個相關的內容板塊,《堅持憲法至上》是要從憲法的發展中來了解維護國家治國安邦的總章程的地位,樹立學生起對于憲法的敬畏感,初步建立良好的法治意識;其次還要從《理解權利義務》的學習中來了解為了我國的正常發展,應盡的權利和義務,對于社會的正常發展而言,教師要從講解中將重要的內容傳輸給學生,讓學生能夠不斷建立起法律意識,以嚴格的要求來規范自己,從而擁有良好的品行與道德精神[4]。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現實的教育過程中,針對每個學生來講,自己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是非常關鍵的,教師要讓每個學生適合上課,培養樹立足夠的自主意識,讓每個學生投入到授課中,這樣才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并且保證其可以更好地學習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
參考文獻:
[1] 吳明興.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立德樹人理念的思考[J]. 新課程,2021(29):3.
[2] 林凡. 基于立德樹人背景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探析[J]. 科學咨詢,2021(39):189-190.
[3] 周靜. 基于立德樹人背景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探究[J]. 科學咨詢,2021(17):249.
[4] 范美琴. 立德樹人視域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與美育深度融合的實踐研究[J]. 考試周刊,2021(67):130-132.
科教創新與實踐2022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