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敏
摘要:在核心素養培養的指導下,數學學習要求學生具備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擁有足夠的數學活動經驗,并且能運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生活中的問題。數學學習是一個源于生活,又要回歸生活的過程,生活資源對數學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輔助和引導作用。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從生活的層面切入教學內容,強化學生對數學與生活關聯的認知,使其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
引言:
從本質上來看,數學源于生活,是社會活動不可缺少的因素。現實生活是數學知識的重要源泉,數學學習是一個源于生活,又要回歸生活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利用生活資源,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引領學生深入生活,培養數學知識與技能,提高學習能力[1]。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意義
(一)有利于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首先,學生在面對較難理解的數學科目時,如果沒有充分理解和掌握,就會給后續學習造成困擾,這樣會給學生學習造成一定的阻礙。“數學生活化”能夠讓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形象生動,教師將數學知識充分融入學生生活中,通過豐富的課堂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2]。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目前,國家和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力。傳統教學模式雖然能穩定地傳授知識,但這樣固化的學習氛圍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因此,教師科學運用“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可以在課堂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積極推進學生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促使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自身的創造力。
二、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
(一)利用生活資源進行課前指引
教師的課前指引奠定了整節課的學習基調,課前指引的成敗影響著整節課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學生的生活,利用生活資源指引學生思考,這樣既能拉近學生與知識之間的距離,又能啟發學生提出生活化的問題,從而提高課前指引的成效[3]。
例如,在講解“時、分、秒”前,根據本節課的重點,教師可以給學生呈現常見的電子手表和鬧鐘的圖片,并讓學生說一說圖中自己最喜愛的電子手表和鬧鐘。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分針和時針,并對二者進行區分,進而導入課堂學習。
(二)挖掘生活中的素材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是在數學與生活密切關聯的前提下進行,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認知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關聯性,加強學生對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過程中需要研讀教材,篩選更適合學生學習能力提升的教學內容。此外,還需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仔細觀察,挖掘“數學素材”,引入生活中的案例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更好地輔助教學活動的開展,這對于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引入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現實案例,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靈動性,讓原本枯燥的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這樣的教學轉化也必然會改變學生對數學的固有認知,使教學形式更新穎,進一步強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學“長方體表面積”這一知識點時,教師依據教學目標組織開展教學活動,在完成書本知識教學之后,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增強學生知識的應用能力,篩選生活實際案例輔助教學延伸,強化知識的實踐應用。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計算教室的表面積,搭建起數學與現實生活的橋梁,讓學生真正意識到數學學習與其生活的深度聯系,加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三)利用生活資源設計數學游戲
小學生都喜歡玩各種游戲,教師可以有效利用生活資源,設計不同的數學游戲,帶領學生深入學習,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從而提高教學成效。
例如,在講解“圓”的時候,筆者設計了“豆豆運動會”的數學游戲,小綠豆和小黃豆是本次游戲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在設計該活動內容的時候,筆者依據圓的知識,在相關環節滲透數學知識判斷。當游戲開始后,指定兩個學生參與,兩人分別代表小綠豆和小黃豆,互相競爭答題。假如判斷錯誤,屏幕中的豆豆人會遭受打擊,反之會安然無恙地繼續前行。這種游戲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讓學生了解圓的性質與特點。
(四)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多媒體教學的形式多種多樣,視頻、音頻、圖片等各種方式均可給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帶來沖擊,是輔助教師展開生活化教學的重要工具,其獨特的功能對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依據課程內容的實際需求,選用不同的多媒體功能輔助知識教學,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例如,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建立清晰的數學模型、圖示等,使數學知識變得更加形象立體,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五)引導學生將知識應用在生活中
從教學層面來說,數學知識的學習是為了更好地應用,因而學生在完成知識的學習之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踐之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認知,使其能夠深刻地體會到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彰顯數學學習的樂趣與快樂。值得注意的是,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運用數學思維去看待生活中的問題,將其轉化成數學問題,然后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穩定性”之后,教師適當引導引入生活實例,以自行車為例,鼓勵學生思考為什么支架做成三角形的,為什么不能用圓形。通過這樣的教學延伸,學生能夠很快將思考的重點轉移到實際生活中,實現知識的拓展與延伸,轉換學習思維。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以數學的視角或思維去思考現實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真正愛上數學,愿意主動地去學習,這樣的數學教學才能真正提升教學效率。
結束語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強化學生對數學與現實生活的關聯性,使其能夠運用數學思維解決現實問題,讓學生能夠在相對熟悉的環境下認知到數學知識學習的意義和價值。
參考文獻:
[1]羅亨財.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05):162-163.
[2]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運用生活化元素的思考[C]//.教師教育論壇(第三輯),2019:151-152.
[3]張志宇.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思考[J].教育藝術,2019(0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