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春
摘要:在素質教育大行其道的背景下,針對學生思維層次和認知角度的培養與健全已成為小學教育的一項重點任務,這也在更大程度上符合了當今社會對自主思維型人才的需求。然而在當前小學英語的課堂教學中,針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仍存有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廣大小學英語教師結合自身條件和客觀需求展開深入思考,并將思考成果充分落實到實踐行動中去。
關鍵詞:小學英語;思維品質;提升策略
引言:
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不少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中過度強調對教材內容的深挖深采,教學模式也局限在傳統的語言輸出當中,未能真正起到對學生思維的提升和語言的訓練作用。作為小學英語學習的基本組成,語言和思維是組織學生了解英語知識和技能的最佳平臺,也是構成學生英語高級素質的核心所在。為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小學英語教師應將主要資源集中到訓練學生思維模式的邏輯塑造、創新引導和素材選擇上,而不應片面地強調個體英語知識和技能的重要性。本文將結合小學英語教學現狀,就如何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思維品質提出幾點看法,以資諸位參考。
一、重視預習階段的思維活躍功能
開展面向小學生的英語思維升級引導,首先要對學生的思維模式予以全方位的激活,幫助學生對本課學習內容產生高漲的學習熱情和認知訴求。具體到教學實施層面,小學英語教師必須要在充分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和本班學情的基礎上預先布置給學生一定形式和內容的預習任務,而在課堂教學的開始階段則應通過問題互動等方法完成對學生預習成果的檢驗和思維方向的把控,給學生一定程度的自發學習外迫感,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思維導向,同時也可在客觀上實現對學生課堂參與意愿和學習積極性的激發與調動。
例如對于三年級上冊Unit6《Colors》這一部分的課堂教學,教師可在正式授課開始前首先向學生提問到:“大家最喜歡的顏色都有哪些呢”或者“如果大家可以任意改變一件物體的顏色,那么大家希望把什么東西變成什么顏色呢”,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就自己的回答動手畫出一些富有色彩的圖畫。另外,教師還可以在黑板上分別寫出諸如“yellow”、“red”、“pink”或“green”等單詞,而在另一側用不同顏色的粉筆涂抹出一些色塊,再請學生上來將對應的色塊和顏色單詞連接起來。通過這樣的對話和活動,學生首先對本課“顏色”這一教學主題有了初步認識,且自然地受到了個人趣味的良好影響,為后續教師對知識內容的講解提供了很好的情緒和氛圍基礎。
二、體現出教學的層次性
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育的“進行時”,其各方面的條件都可謂是“一日一變”;再加上諸多先天因素和后天成長環境的影響,每個小學生在閱讀習慣、詞匯儲備、思維方式和興趣等方面均存在著巨大的個體差異,且這種差異是很難通過人為手段而完全消除的。且這種差異會對小學生的學習進度與效果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沒能正視學生個體間的差異,過分強調教學方法、內容和評價標準的統一性,必然會導致相當一部分學生無法對知識內容產生有效理解,進而造成并拉大不同學生間在學習表現方面的優劣分化。所以,小學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一定要首先了解不同學生的思維個性,掌握每個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趣味偏向,在內容選取、方向側重、方法選擇和標準制定環節體現出必要的層次性,讓每個學生的思維品質提升過程都能以合適的速度與幅度實現循序漸進。
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三年級下冊Unit6《Numbers and Animals》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既有素質的不同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對基礎相對薄弱的學困生,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利用圖文結合的形式強化對新授單詞的記憶,重點解決其拼寫和書寫問題;而對于基礎較好的高檔位學生,教師除了要幫助他們完成對基本句式的記憶外,還可將這些句子做一些同義變形,或者改變對話式句子中的關鍵信息,鍛煉其利用基本句式回答不同問題的能力。
三、倡導情境創設課堂教學
大多數小學生并不具備真正成熟的抽象思維能力,對新鮮知識的認知需要借助一定內容的感性信息方能完成,同時也會對符合自身趣味取向和生活體驗的信息產生較強的接觸欲和探索訴求,這些既是小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限制因素,也可以轉化為優化小學生英語思維提升效率的有利條件。小學英語教師在授課時要通過多媒體設備和一些簡易道具為學生創設具有豐富趣味元素和生活氣息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獲得輕松體驗感的同時更好地激發自我語言學習潛能,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形成更具生活依托感和反映效果的語言認知、運用思維。
例如,在講解四年級上冊Unit7《Seasons》時,教師可在完成對課內知識地基本串講后,來和學生玩一場“聽聲音辨季節”的小游戲:教師用電子白板等設備隨機播放一些如鳥啼、風鳴、打雷、蟬叫、稻浪翻滾、雪花飄飛等自然界的聲音,將學生分成幾組去聽一聽這些聲音最常出現在哪個季節,回答速度最快且正確的組可為自己積得一分,最后以分數最高的一組為獲勝方。
結束語:
思維是學習、運用知識的指導,對于思維品質的培養理應成為教育的重點。不難看出,作為小學教育組成中的關鍵科目,英語對學生綜合素養和活性思維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憑借學習英語知識和技能,學生可以廣泛接觸到多種文化理念和思維方式,進而實現自我思維品質的提升。小學英語教師務必要從課前引導、分層教學和情境創設等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優化學生的英語學習思維,進而實現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和個人發展的全面進步。
參考文獻:
[1]馮實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策略探究[J].英語廣場,2020(34):133-136.
[2]張春華.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策略[J].英語畫刊(高級版),2020(03):99.
[3]郭繼玲.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34):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