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娟
摘要:在小學諸多學科中,語文學科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關乎到學生長遠的發展,而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占非常重要的位置。閱讀教學屬于語文教學體系的重要模塊,閱讀水平是考查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項目。老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讓學生作出相應的思維導圖,理清自己閱讀的邏輯,更好地保障學生閱讀的完成情況。老師要注重掌握思維導圖教學方式,同時要認識到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運用思維導圖所存在的不足,以便更好地達到閱讀教學的目標。本文將主要針對思維導圖在小學閱讀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
隨著當前新課程改革政策的推進,我國小學教育逐漸將重點轉移至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上,而思維導圖這一教育方式在其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利用思維導圖可以將新舊知識緊密聯系起來,學生不僅能學習新知,還可以復習舊知,并思考新舊知之間的聯系。這能幫助學生有效學習語文,形成邏輯思維能力,提高語文閱讀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本文對當前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使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有效應用策略。
一、利用思維導圖激活舊知、導入話題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借助思維導圖引導學生調動既有的閱讀知識,并在此基礎上完成新知識的導入,實現新舊知識的銜接。教師通過這種方式導入新知識,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起新舊知識之間的關聯,從而提高新知識的學習效果。
1.熱身互動,激活主題
由于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較為薄弱,其在閱讀過程中往往難以準確把握課文的主題思想。因此,教師可運用思維導圖,在課前設計科學的互動話題,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激活主題。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互動并非閑聊,而是應始終圍繞教學主題進行溝通,培養學生對主題的把握能力。
比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美麗的南沙群島》一課時,在課堂教學前,教師可以引入二年級下冊《臺灣的蝴蝶谷》作為互動話題,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在此過程中,教師主動拋出話題:“蝴蝶谷最大的特點是什么?誰還記得蝴蝶谷里都有哪些蝴蝶?”第一個問題在于考查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第二個問題在于激發學生參與課堂話題的積極性。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積極動腦回憶課文并進行思考。結合學生給出的回答,教師通過板書繪制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厘清《美麗的南沙群島》的邏輯,讓學生能夠通過思維導圖快速把握課文重點。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設計科學的互動話題,不僅能夠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熱情,還能增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
2.互動激趣,引出課題
教師可以利用互動引出教學主題。例如,教師可以畫出思維導圖的大致結構,引導學生參與課堂互動。在學生參與互動的同時,教師引導其按照互動情節逐步添加思維導圖的內容。在互動結束后,教師對學生的互動情況進行點評,并引入課堂教學內容。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設定的互動場景要和課文內容保持一致。
二、利用思維導圖分析邏輯、掌握大意
由于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梳理閱讀內容,幫助學生快速理解文章,厘清文章脈絡。
1.把握重點,解讀大意
按照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教師應在課堂上傳授學生閱讀技巧。教師引入思維導圖,能夠讓學生借助思維導圖分析閱讀文本的結構,把握重點,了解文章的核心主題。因此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要讓學生掌握思維導圖的使用方式,幫助學生學會運用思維導圖理解閱讀材料。
比如,在教學二年級上冊《有趣的發現》一課時,教師在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時,首先在黑板上畫出氣泡圖,其次按照氣泡圖提出問題:“文章的主人公是誰?文章的題目是《有趣的發現》,那么主人公到底發現了什么?”最后教師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回答問題。學生完成閱讀后,說出答案:“文章的主人公是達爾文,他來到一個島上,發現島上昆蟲要么有很大的翅膀,要么沒有翅膀。”教師提出問題的目的是讓學生帶著問題完成閱讀,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閱讀材料的中心思想。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回答問題后,結合已經畫出的氣泡圖來梳理文章大意。核心氣泡對應的內容是“達爾文”和“有趣的發現”,從核心氣泡引出的兩個氣泡對應內容是“有翅膀的昆蟲”“沒有翅膀的昆蟲”。這樣,學生通過教師繪制的思維導圖就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文章大意。
2.緊扣主題,厘清脈絡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按照思維導圖精讀文章。圍繞思維導圖,學生在精讀文章的過程中,可以深挖不同模塊對應的細節內容,從而深入理解文章。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入思維導圖,可以引導學生更深入地挖掘課文內容,從而使其快速把握課文的中心思想,厘清課文邏輯。這樣,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閱讀能力。
三、利用思維導圖總結回顧、提升能力
1.梳理回顧,繪制思維導圖
教師結束課堂教學后,可以讓學生在課后嘗試利用思維導圖梳理和回顧所學內容,并使用思維導圖總結本節課所學的知識。
2.查漏補缺,引導創新
閱讀本身是一種自主學習活動。由于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他們在閱讀中產生的想法和認識不盡相同。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難以在每節課的教學中為每名學生提供詳盡的指導。而思維導圖的模式不是固定的,其內容也是豐富多樣的。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鼓勵學生在課后查漏補缺,在鞏固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這也是教師運用思維導圖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方向。
結語
在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由于小學生尚不具備較為成熟的邏輯思維,且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知識點也較為抽象,故而教師應當靈活運用思維導圖,對教學課堂進行巧妙設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參考文獻:
[1]湯艷.思維導圖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課外語文,2020(33):100-101.
[2]楊梁.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整本書課外閱讀中的應用分析[J].新課程,2020(40):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