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曉燕
【摘要】東莞松山湖橫瀝實驗學校(以下簡稱“我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教育部印發的《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等文件要求,全面貫徹《東莞市推進教育評價改革行動計劃(2021-2025年)》和深化基礎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等系列文件精神,參考《中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報告》相關指標和數據,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堅持以德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科學成才觀念,結合我校“無痕·有為”的獨特辦學理念,從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四個主要切入口,建立貫通學生九個年級學習情況全過程縱向評價、德智體美勞全要素橫向評價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促進每一個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關鍵詞】評價改革;過程性評價;“五育”全要素
一、學生評價改革目標
為積極探索教育評價新模式、新路徑、新機制,堅持破“五唯”頑瘴痼疾,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加快打造品質教育,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我校以課程評價為載體,以學生發展為目標,致力于構建起基于“有為”模式的學生九年一貫制全過程縱向評價、“五育”全要素橫向評價體系,具體目標如下:
(一)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實現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側重“四能”的培養,基于批判性思維的現實問題解決技能、溝通交流技能、基于設計性思維的創造創新技能、合作協作技能;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不忘個性評價的“五形”齊抓。以學校課程體系為載體,貫通學生九個年級學習情況全過程縱向評價、德智體美勞全要素橫向評價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二)學生數字化檔案管理平臺:創新評價工具,利用班級“優化大師”信息平臺開展綜合評價,建立同時具有貫通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評價跨度,基于信息網絡的大數據評價精度,教師記錄學生日常表現和突出表現的學生數字化檔案管理平臺,評價關鍵指標涵蓋學習習慣、創新精神、健康生活、身心素質、個人品質、學業水平、學科實踐、文化傳承等各方面,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監督機制:實現數據通融共享,評價系統對每個師生進行全課程、多場景、精準化的數據采集,通過大數據智能化地分析,提供精準化的評價,保障學生平等權益。同時,此機制也為診斷問題、分析原因、調整政策提供科學依據從而推動學校高質量整體發展。師生可以借助大數據評價報告,全面而科學地分析,有目標和方向地制定個性化學習計劃,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個體責任感。
二、學生評價改革實踐路徑
(一)縱橫貫通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1.學校數據大腦:通過信息化手段,收集學生學業水平數據和日常行為習慣養成數據等,實現為每一個學生、每個學年度“五育”全要素橫向發展畫像,并為每一個學生進行縱向數據的比對,探索學生的增值性評價。
2.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以同學、教師、家長、社區、成果等為評價主體,以“無痕·有為”理念下的學校課程體系為載體,貫通學生九個年級學習情況全過程縱向評價、德智體美勞全要素橫向評價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二)學生學業水平測試系統
通過有為評價體系建立有為學子、有為教師激勵體系,推動有為學校建設,促進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培育和提煉教育評價改革典型經驗,加強示范引領,形成有特色、可復制、可推廣的教育評價改革實踐成果,為區域教育評價改革提供“橫實樣本”“橫實范式”,推動打造品質教育,提供高質量教育服務供給,打造老百姓家門口的名校。
(三)打造一支高水平教師隊伍
以評促教、以評改教是我們評教改革的目的之一。教師可通過評價結果來檢驗平時的教學效果,通過對學生評價結果的實時關注與科學化分析,更系統化檢驗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及教學效果,不斷改進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技能。
(四)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利用綜合素質評價,調動學生全面發展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激發學生內存的發展動力,實現學生的自身價值。
三、學生評價改革成效
(一)我校的學生評價具有鮮明的方向性、針對性、系統性、可操作性
我校的學生評價強調立德樹人,強調樹立科學成才觀念;堅持以德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堅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對象、各個學段教育特點,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著力破除“五唯”,建立科學的、符合時代要求的學生評價制度和機制。
(二)我校的學生評價是一種發展性的學生評價觀
我校學生評價關注到了學生的個體發展,關注到了學習者的發展,關注到了學業水平和綜合素質評價中的學習能力。
(三)我校學生評價具有重要的激勵與引導,改進與發展的功能
教師可將評價結果作為檢驗教學效果,通過對學生評價結果的實時關注與科學化分析,檢驗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及教學效果,并通過對學生成長過程的關注,幫助學生發展。學校可將學生評價結果作為檢驗自身辦學水平的重要依據,即對評價結果的分析可以了解學生整體發展情況,驗證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最終服務于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
綜上所述,以學生發展為目標,致力于構建起基于“有為”模式的學生九年一貫制全過程縱向評價、“五育”全要素橫向評價體系,要強化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更好地服務學生差異化的教育需求,以科學的方式實現共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將學生培養成為優秀學子,著眼于未來,著眼于國際發展大格局,提升共育力度,讓他們成為具有國際眼光和宏觀大格局視野的青少年。
參考文獻:
[1]龔雷花,俞蔚.以“教育智慧”創造“智慧教育”——江蘇省啟東市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實踐[J].中國教師,2019(7).
[2]劉學智,田雪.新時代基礎教育評價改革的路向轉變[J].中國考試, 2020(8):5.
責任編輯? 吳華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