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圓
摘 要:雙減政策背景下,全國如火如荼教育改革沖上熱搜。與此同時,對九年義務制教學管理層相關評價體系、教師立德樹人滲透能力都提出立體化多層次的教學要求與教學目標,對傳統輸入式填鴨式固態教學呈現新的改變!在新目標新任務新要求之下,對數學學科的作業負擔探索及其社會意義值得聚焦關注,本文以教育大背景、小學生學習特點、數學學科作業負擔策略展開論述。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數學;作業負擔;策略研究
引言
21世紀的現代教育之下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重視挖掘學生潛力,在形成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之下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在新課標改革的大背景下,對雙減政策落地,釋放學生作業負擔成為社會共識。
一、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育的現狀
“雙減”政策的落地,立足釋放學生學業,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培養對學習的終身興趣。與經濟發展同理,數學學科可實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夯實“數學產業”與“數學人才”兩大基建工程,剔除“拔苗助長”錯誤式培育。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發展,在數學的課程改革和轉變過程當中,作業的有效率也是尤為關鍵的,它影響著學生對于知識的吸收與理解,影響著教育質量和水平。
新形勢下對各方主體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部門深化改革,改變教育評價標尺;地方各級黨政府部門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不可片面追求升學率。學校要起到領頭羊標桿作用,嚴格落實教育質量評價指標;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優化教師配置;家中要樹立正確成才觀念,注重孩子人格培養,以此形成各大主體教育合力,營造“雙減”良好健康態氛圍。
二、分析小學數學作業負擔成因及其探索
題海戰術、教育培訓機構愈演愈烈,工具性教學模式之風盛行。作為當前課程改革的“攔路虎”,深入減負是勢不可擋的必要趨勢!讓“減負”成為一項系統工程提上日程。小學數學四到六年級作業現狀容易出現的重復性,缺乏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學習能力,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與“領悟”不可劃分,對每一名學生定位認知清晰,找準其優劣勢,對于青少年時期積極人生價值觀的培養影響深遠。擺脫傳統作業壁、釋放“老師大量時間滔滔不絕學生枯坐堂下索然無味”的負重,在課堂上樹立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受益終身!
以北師大版為例,在數學教學中課后習題提質增效。教師要樹立戰略性目標,對作業的質量追求合理評估,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深度融合、如何設計精彩的任務設計與情境創設、如何培養思辨性思維與表現評價體系,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正確引導的基礎。
三、數學課后作業進行規范提質增效策略
(一)遵循因材施教,進行作業分層
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是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分層作業有助于幫助每個層次能力的學生進行針對性地作業鞏固與訓練。教師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與課堂表現,根據此年齡段的學生的性格特點與心理特征設計合理的作業任務,給學生更多自主思考的空間,讓學生發揮不同數學方面的優勢。以“正方體和正方體”的教學為例,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要以“輕基礎,重發展”的原則進行作業設置,在保證題量的同時多設置一些考察數學思維和基礎拔高訓練的題目,例如組合圖形下的圖形表面積和體積計算,三個長方體一個正方體如何排列可使圖形表面積最小等考察學生空間想象力和計算能力的題目。而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要創造條件去減輕那些基礎薄弱的學生的作業壓力,以課堂基礎知識為主要作業內容,例如正方體與長方體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公式和體積單位的互化等題目,幫助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樹立自信心與成就感。分層作業設計滿足了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對知識的不同需求,這樣既能有效延伸課堂知識的學習,又不會給學生增加作業負擔,提高了學生寫作業的質量與效率。
(二) 減負不減質,發揮家庭的輔導功能
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需要教師和家長共同努力。首先,需要家長從思想上重視孩子的作業習慣和情況,在家里為孩子制定合理有效的學習計劃,為孩子購買學習機等自主學習輔助用品。其次,家長在家要做好榜樣作用,樹立優秀品德形象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及時幫扶學生解決學習生活和學習中遇到難題,多和老師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的情況,幫助學生解決心理障礙,端正學習態度。家長要加強與孩子之間的交流互動,教師也可以通過家訪或電話聯系等方式進性數學作業指導。家校共育培養學生形成積極主動完成作業和溝通分享知識經驗的意識,促進學生德智全面發展。
(三)設置趣味性數學作業增加學生興趣
數學作業是對學生知識的鞏固和運用,也是提高學習成績,激發其潛能,增強學生創造意識以及創新精神的重要手段。增加數學作業的趣味性和多樣性能有效降低學生的數學學習疲憊感。教師可以讓根據自身能力差異自主設計數學作業,并在完成后讓教師進行審批。在進行較容易的數學知識教學時,例如分數的簡單運算,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設置小結作業,減輕學生課后負擔。教師可以把學生分為小組,給學生設置題目讓小組進行做題比賽,教師選出優秀的學生為大家分享做題經驗。在進行課外作業的設置時,教師可運用微信公眾號、微課等網絡資源,以視頻和動畫的方式進行課后作業的設置,讓學生在玩中學,從而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也能有效提升學生作業質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學思維。
(四)優化數學作業評價機制
在“雙減”政策下,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的主要舉措就是優化作業評價機制。教師應樹立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不僅僅關注書面成績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定,還需重視對學生的課堂過程控制及作業反饋信息對學生進行綜合考量。教師布置數學作業時,要根據每一次學生的做題情況進行總結,實時進行動態調整,不斷深化提升和逐步完善作業評價機制。主要以鼓勵為主,糾正為輔進行作業評定。教師要嚴苛對待基礎知識的運用,例如小數點,簡單的加減等基礎錯誤,教師要讓學生理解粗心大意的嚴重后果,可在作業中較多扣分。而對于重難點運用的錯誤,教師應對學生對的地方給予夸贊,耐心指導學生錯誤思路。總結:數學課程要宏觀戰略性調整,減負下保質增效,將具備真正的革新之力!本文從雙減背景-目前現狀-作業負擔-實施策略進行了分析,為小學數學教學實現減負增效提供了理論建議。
參考文獻
[1]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與優化策略[G].丁永勤.讀與雜志.2021(06)
[2]夏冬一.“雙減”目標下小學數學有效性作業的設計策略[J].遼寧教育,2022(01):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