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玲
【摘要】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態度直接影響到教師的教學質量,數學教師如何融入情感進行教學是至關重要的。本文通過對小學數學課程和情感教育之間關系的研究,指出了情感教育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發展的三種途徑:數學道德感教育、數學理智感教育和數學審美教育,從而有效促進師生情感的和諧成長。
【關鍵詞】小學教育;情感教育;小學數學
所謂“情感教育”,是指在一定的教育場合下,師生以滿足情感需求為出發點,通過融情與教育中的活動豐富學生多種情感體驗,培育其良好穩定的情感態度,從而形成獨立的人格,乃至促進人與社會融洽相處。情感教育需要在每個學科里進行教學,這樣才能產生最大的效率,同樣也是優秀課堂的準備條件。而在我國的中小學日常教學中,經常會出現“偏重知識忽視感情”的情況。所以教師在日常教育中一定要貫徹“知情并重”的理念,讓學生們感受到來自長輩的溫暖,給學生們如沐春風一般的感覺,讓他們愛上學習。
一、小學數學教學與情感教育的關系
怎么讓學生接受這種教育方式,他們是否喜歡這種教育方式,小學生心智還都未開發完全,所以找準方法尤為重要。因此,教師在教課過程中不能循規蹈矩,講“死知識”而不懂得變通。學生本身就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吸引,注意力一分散就會產生教學質量低下的問題,而那些能夠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興趣的教師能讓學生寓教于樂,認真學習。
小學數學教育同樣需要情感教育,一方面,情感教育的出現豐富了學生的課堂,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對數學的喜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習慣,為以后學生能夠更好適應更高教育做鋪墊,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同時,也為小學數學教學提供了新的教學路徑。小學數學教育和情感教育的相互融合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有效培養學生和教師彼此之前的感情。
二、情感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施路徑
1.小學數學道德感教育
(1)規范行為準則,塑造模范形象
目前,教育者先認清的事實就是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并且保證教學質量,隨時能保持最佳狀態,并且規范學生在數學學習時的行為習慣,破除陋習,完成從別人催促學習到自己主動學習的改變,同時,還能增強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義務感等。所以,教師應該提升教師職業素養,培養一名班級美德榜樣,使得學生們能夠繼承身邊良好的特質,起到榜樣的帶動效應。
(2)豐富道德情感體驗,喚醒道德情感
首先,教師應該準備好每堂課的講授知識,并且需要挖掘出隱藏在教材中的情感素材,并且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對知識的理解和今日的目標,進行適度的改編。小學數學素材為了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有著大量的插畫和人物對話,還有很多小故事,并且介紹對于數學有突出貢獻的前輩,講述他們的成就和歷經困難以后獲得成功的經歷,讓學生學習他們勇于挑戰困難和堅持不懈的精神,使學生堅定自己會學好數學的信念。然后,教師還可以在課前設置課件,準備上課內容,通過“情知交融”的方法來展開學活動,而后擴展到生活方面,用自己的實際經驗和經歷喚醒學生對于數學的感知,感受到生活中知識的實際意義。等學生把數學融入到生活中,成為他們的一部分,數學學習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信手拈來的事情。例如,在學習統計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用中國脫貧的盛況,要求小組合作統計并且展示我國在扶貧道路上所做的貢獻。這個活動不僅僅加深了學生對于知識的認知,培養了學生的統計數據、分析數據的的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愛國情懷,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不忘記自己的使命。
2.小學數學理智感教育
(1)營造情境氛圍,問題驅動教學
首先,課堂教學需要在形式上進行相應的調整,如,創設課堂情境,營造課堂氣氛。在創設情境時,在內容上需要圍繞一個符合學生實際的主題,且在形式上必須生動、創新、有趣,以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例如,如果學生學會了加減、計算貨幣、確認位置等內容,教師可以根據課程的具體意圖,通過播放影片和創建情景來模擬商店購物場景,讓學生在情景中運用所學知識,以達鞏固和掌握知識。相反,脫離學生實際和單一刻板的教學情境,很容易激發學生的負面情緒,讓學生沒有興趣參與,甚至厭惡。
第二,解決問題是數學研究的中心,問題驅動教學。因此,教師應注意從外到內的數學問題的聯合生成,并在課堂上與學生商討,并鼓勵學生積極提出疑問、解決問題,以獲得積極情緒,比如,發現知識的樂趣,解決問題的信心,成功的喜悅,等等。
(2)保持良好情緒,學會自我調節
培養良好的情緒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尤為重要,因為數學是嚴肅且考驗邏輯性的學科,教師在教學數學的過程中盡量引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學習數學,這有助于培育學生積極的理智感。而理智感又是認知、智力活動展開的重要前提。教師除了要彰顯教師師德外,還要盡量為學生排解情緒,讓學生學會自我調節。
3.小學數學美感教育
(1)增強美感體驗,提高審美能力
數學美感教育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的數學審美文化,更要重視數學美學、審美哲學的方法。例如,在學習《圖形的軸對稱性》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上展示在印有蝴蝶的圖案,讓學生從蝴蝶身上找出對稱軸。學生有了直觀的視覺體驗,才能體會到對稱的美。這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數字聯想和創造力。
(2)提高人文素養,陶冶美好情操
作為教師不僅僅要具備專業素養,還要培養作為教師的道德素養,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涵養美好品質,培養教師師德,并在不經意間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從而培養學生的美好情操,讓學生以后成為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而一切的開始都需要教師的培養。
三、結束語
數學作為我國基礎教育的必修課,很多學生都無法得到滿意的成績。數學教師應該多學習新的教學方法,提高自身學習素質,寓教于樂,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時候得到足夠的新鮮感和滿足感,同樣也應該肩負起宣傳數學教育的責任。作為新時代的教師,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精神上都要嚴格要求自己,因為教師肩上擔負著培育祖國新一代的使命。
參考文獻:
[1]黃莉.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情感教學初探[J].海峽科學,2019(7):3.
[2]周超俊.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初探[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6):196.
[3]劉志成.淺談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情感教學[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6(6):1.
責任編輯? 吳華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