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
摘要:所謂情境化的教學,就是指以教學內容為基礎,為學生創建真實性的情境和氛圍,從而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形成生活經驗與知識的互動。而創建教學情境的過程中,也需要信息技術有力的支持,尤其是地理這樣與自然密切相關的學科,應用多媒體也更可以還原知識的真正情境。作為教師,也需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讓學生更加沉浸于創設的情境之中,從而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信息化環境;高中地理;情境教學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目標也更加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情景教學法也正是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情境,從而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悟知識,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激發出學生更加強烈的學習興趣。進入到21世紀以來,信息技術也得到了持續的升級和普及,這也為情景化教學提供了更好的平臺。本文主要探討信息化的社會背景下,情境教學法在高中地理課程中的應用策略。
一、加強所創情境的生動性和形象性
雖然目前的信息技術非常發達,利用信息設備可以創建出多元化的教學情境。但是地理學科是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的,即使技術再發達,設備再完善,也不能脫離地理信息的真實性進行情境創設。因此對于高中地理教師而言,在追求情境創新的同時,也不能過于虛擬化,確保所創設的情境內容是與課時內容息息相關的,比如可以利用網絡搜集一些真實的地質視頻或者音頻資料,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科知識體驗。傳統的一言堂式教學方法,教師都是通過板書來實現知識的傳遞,而對于高中地理學科知識而言,僅僅用文字是無法進行清晰的表述的,而應用信息技術則可以更好地展現地理原理,如用PPT或者動畫模擬等方法,以圖文和視頻的形式更加直觀地呈現出地理知識。所以教師也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動態性和形象性的特征,比如在關于地球的知識教學中, 教師可以借助《旅行到宇宙邊緣》這樣的地理視頻資料,讓學生觀看到更加震撼更加生動的宇宙情境,這更有利于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加強所創情境的生活性
設立地理學科的初衷就是為了服務于人們的生活,所以教師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也需要充分考慮情境的生活性。地理學科的概念相對抽象,教師需要結合一些生活中的地理元素進行創設,引導學生將課本中的知識應用于生活問題之中。如在城市發展相關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挖掘我國城鎮化的素材,用照片或者視頻來展現城市化的實現過程,并引導學生對城市化過程中地理環境所發生的變化。地理知識形成于生活,也服務于生活。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的過程中,也需要強化情境的生活性。以我國的農業相關知識教學中,教師可以選取典型的生活案例,比如“廣西百色芒果”在國內比較出名,深受消費者的青睞。所以教師完全可以將百色芒果作為教學的切入點,從而引導學生對百色這個城市的地理條件進行搜索。比如當地的溫度、日照、降水以及土壤等條件,讓學生從地理區位因素的視角探討百色芒果口味出眾的原因,進而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三、加強實際問題教學情境的創設
不同的學生之間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所以教師若是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過于千篇一律,那么勢必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因此,對于高中地理教師而言,也要充分結合互聯網和信息設備,采用多元化的創設路徑,給學生創造更多的選擇,縮小學生之間的學習差距。學習地理知識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社會中的實際問題,比如全球淡水資源的逐漸減少,也勢必會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和延續,我國的內陸地區也呈現出淡水資源稀缺的現狀。教師可以針對這樣的實際問題進行情境創設,如可以結合水資源相關知識的教學中,通過多媒體展示我國水資源的現狀,引導學生強化節約水資源的意識,并且根據我國水資源的分布情況讓學生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節約水資源的策略,這樣學生就能夠學以致用,真正提升地理能力。
四、組建學習小組,創設團隊情境
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相比于硬性地將知識塞給學生,對學生形成思維的啟發更有利于學生的長期發展。因此,作為高中地理教師,也需要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注重思維的開拓和引導,讓學生能夠主動進入到更深層次的知識海洋之中。以大氣相關知識的教學中,這是高中地理中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可以用多媒體軟件對知識的原理進行動態地演示,讓學生跟隨創設的地理現象進行思考,從而達到完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目標。除了課程知識范圍內的情境創設,教師也需要創建學習途徑方面的情境。比如通過組建學習小組,其中包括競爭小組和協作小組,前者是為了對學生形成激勵,后者是為了形成學習上的幫扶,從而實現整體水平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信息和網絡技術的支持下,情境教學法已經成為當今非常普遍的一種教學方法。對于高中地理教師而言,在創設教學情境的過程中,需要遵循真實性、生活性、多樣性和啟發性的原則,確保所創建的地理教學情境能夠更加直觀地展現課程知識,也能夠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形成密切的關聯。
參考文獻:
[1]張興華.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微課的策略研究[J]. 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03):55-56.
[2]周歆虹. 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預設與生成的高中地理教學實踐[J]. 天津教育,2022,(06):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