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敏琳
摘要:在雙減背景下,小學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應該思考如何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同時使其學習的效果能夠充分提升。在學生學習中,實踐有利于學生感悟學習,提高學習的效果。實踐出真知,道德與法治課程和學生生活有著密切聯系,有著較強的實踐性。若教師在教學中僅僅帶領學生進行理論學習難以保障其學習效果,組織好綜合實踐活動,才有利于學生在更短的時間中、在更少的作業量中,更快地掌握學科知識。基于此,本文介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改革提出幾點思考。
關鍵詞:小學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改革
引言:小學教學時期是學生們一生中最重要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們的身心發展都不成熟,也是對學生們正確的道德觀養成的關鍵時期。道德與法治的課程順利開展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引導學生們勇敢的承擔社會責任,促進孩子的健康發展。所以小學教師要積極改革教學方式,將學生們在課堂上遇到的問題,通過創造情境活動與實踐相結合,高度還原課本上的內容,讓學生們在課本上學到的知識可以得到拓展。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現狀
小學時期的學生通常具有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強烈、認知能力較低、學習能力強等特點。在思想道德教育以及法制思想方面,小學生與處于其他階段的學生有所不同,小學生在對社會乃至世界的認知較為模糊、懵懂,在生活以及德育方面的想法以及意識較為薄弱,因此,小學教師要通過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強化學生在這些方面的認知。然而,目前大多學校較為忽視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大多授課教師為兼職教師,教師教學經驗較少,教師的教學思想以及教學形式過于落后,難以適應教育領域發展的需要。在實際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對學生的認知能力不相符,導致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效率遲遲得不到提升。
在學校實施教育改革的工作中,不斷有老師在探索對傳統課堂方式加以革新,引入了翻轉課堂教學、體驗式教育等不同的教學模式,使教師學生之間可以實現對知識點的迅速傳導,讓課堂目標得到有效實現。但實踐教育創新方式也有盲目性,教師僅僅通過期末考試成績判斷教學模式運用有效性,從而導致了各階段的課堂目標不一。反饋流程較長,課堂教育改進不及時,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由于沒有科學合理的評估方法,導致學校對核心素質教育狀況無法進行全面反饋,既背離了教學改革工作原本的基本要求,也對學校教學品質造成了影響。
3、加強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學校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育應以小學生的現實生活為背景,并要求學校老師堅持這樣的教育原則,引導學生切實地去體驗實際生活、進而去創新生活,以提高其對實際生活中的人與事物的認識程度,在社會實踐中得到正確的理解,進而更有效的推動他們發展。以《健康生活每一天》第一課堂的內容為例,它從普通學生的一日三餐——食物開始,經由他們自身膳食上經常出現的問題引導下,拓展到了他們自身有什么不好的進食習慣?這種飲食習慣給自身造成了哪些負面影響?由學生們開展的全班交流討論,老師及時給出了合理的價值觀建議,從而促使他們從關心自己入手,并積極探討在平時應該怎樣正確搭配實物,如此就可以更有效地促進身心的健康發育。
二、基于雙減背景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改革教學方法
1、創設課堂教學情境,理論整合實踐
在教育領域不斷發展的趨勢下,將課程理論內容與具體實踐相結合,方可有效提升道德與法治課堂實效,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例如在教學《請幫我一下吧》這部分課程內容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擬生活中經常出現的場景:在下雨天遇到缺失雙臂的殘疾人,學生的具體做法;在公交車上,有孕婦沒有座位時,學生的做法等。通過類似的方法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想象力,將事情發展下去,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角色扮演。在表演的過程當中,學生可以向他人請求幫助,也可以向他人施以援手,并學會如何向他人表示感謝。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意識以及情感感知能力,為學生之后在社會上立足以及發展打下基礎。
2、利用體驗式教學提高學生的道德和法治素養
小學階段的學生往往具有天真、純潔、活潑好動以及好奇心強烈等諸多特點,因此,教師要抓住這一點,從思想意識方面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理念以及法律意識。合理的應用體驗式教學方法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教學中設計營造出具有趣味性、活躍性的教學氛圍,然而這種教學方式對教師的教學水平、專業能力以及職業道德方面有著較高的要求。例如,在課堂上經常性的開展互動演習活動,組織學生親身經歷或者到真實的環境中對課程中所提到的內容進行體驗。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向學生設立各種各樣的情境,從多種角度出發提出問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上中,逐漸加深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與感悟。
老師也可在課堂的管理中,靈活多樣地運用繪本教學故事,通過生動有趣的繪本書教學故事引導課堂主題,能引起學生的關注、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而老師也可常常運用繪本書教學故事填充內容和豐富主文,如將教學故事當作課外拓展活動和學生自修的重要材料等。當然,老師也可以很恰當地把繪本書教學故事作為貫通整節課的組織線條。教師們以繪本書所講述的情境為下一堂課的教育線索,非常利于對課堂中教學節奏的控制。而繪本書故事人物的不斷出現也能有助于學生們集中精力,從而提高了學習效果。
結束語:綜上所述,在現代性歷史背景下,道德與法治教育對學生的成長發展產生著巨大的影響,所以,教師也需要改革更加完善的教學融合體系,從不同的角度滲透法治教育內容,擴大法治教育的影響力。教師要重視道德與法治課程對于學生成長與發展的重要性,不斷尋找合適的方法開展教學工作,將課程內容通過生動有趣的方法呈現給學生,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參與課程學習的積極性,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蔣旭.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思考[J].求知導刊.2021-09-03
[2]安子琴.德法融合 助力成長——《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18-02-05
[3]趙鳳英.基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法治教育資源開發的思考[J].科教導刊(下旬).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