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都
摘要:近年來,社會進步迅速,我國的初中教育的發展也有了改善,初中問題學生之所以存在較多的問題,不僅和學校教師對其的教育有著一定的關聯,而且和家庭教育存在必然的聯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其言談舉止對孩子的影響較為深遠。所以,對于初中問題學生的教育工作,教師需要和家長加強互動合作。
關鍵詞:初中學生;家庭教育;困惑;出路論述
引言
當今社會,由于外界諸多因素的影響,使得學生很容易受到影響,特別是青春期的學生,這也給初中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帶來一定的難度。初中班主任在班級管理的過程當中,應當細致分析初中生的階段性心理特征,加強家校合作,特別注重家校的溝通藝術,運用規范、合理的管理方法進行班級管理,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初中是學生綜合發展的主要階段,作為班主任應當在班級管理中更加細心,緊密和家長聯合起來,共同關注學生的成長,發揮家校聯合的重要作用,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1初中問題學生家庭教育現狀分析
1.1父母與子女的關系不融洽
通過對6個問題學生家庭情況的調查,筆者發現,其中2個家庭的學生對父母的態度較平淡,1個學生十分討厭自己的父母,另外3個學生無法描述對父母的印象,因為他們常年見不到自己的父母。這6個學生存在的問題大致相同,即在學校經常打鬧,不配合教師工作,十分任性;也存在一定的區別,即對父母態度平淡的學生成績中等,而其余4個學生成績落后,在學校不僅不認真聽講,而且經常不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這讓教師十分煩惱。在與這6對父母進行交流后,筆者發現,這些父母長期在外工作,與孩子溝通較少,忽視了孩子的感受,缺少對孩子的關心。雖然初中生從外表上看像成年人,但是其心性尚未成熟,如果在極度渴望得到父母關心的年紀卻失去了原本應有的愛,極易導致其不愿聽從父母的教育,甚至故意違背父母的意愿,結交社會閑散人員。
1.2教育方法問題
現在,父母和孩子的代溝已經不是年齡差距的問題了,而是時代發展不可避免的問題。父母接受的教育與孩子的不同,如今很多流行語言或流行事物父母大多不知道,這樣在與孩子交流的過程中就會出現問題。孩子認為父母對自己的教育毫無作用,而父母對于孩子表述的事情也無法及時地回應,這樣兩代人就出現了代溝問題。在一些孩子眼中,家長只知道對其說這不可以做、那不可以做,一味地讓其努力學習。而正處于好奇心旺盛、探索欲較強的這一年齡階段的初中生則很難理解家長的教育言辭,因為很多事情他們沒有經歷過,更不知道父母對其教育的重要性,進而導致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矛盾激化。
2初中學生家庭教育的困惑與出路論述
2.1學會傾聽,運用平等的語言進行家校溝通
在家校溝通工作中,班主任要學會傾聽學生家長對于實際情況的訴說,用公平、公正的態度來實現交流的平等性。同時,班主任在與學生家長交流時也要抓取重要信息。若班主任在交流時過多表述自己的想法,便不利于溝通的順利進行。班主任要關注學生家長的想法,學會傾聽,并與家長進行平等的溝通,這樣才有利于家校溝通的順利開展。例如,班上個別學生的紀律較差,不愛遵守課堂紀律。班主任在與該類學生家長交流時,應把學生當作一匹剛成型的“烈馬”,學生的每一個舉動都是有成因的,要找到適合的解決辦法。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目的就是要找到學生成長中的家庭、環境的影響因素,跟家長一起溝通探討找到馴服“烈馬”的方法,如果是家長教育方式的原因,則和家長委婉溝通,讓家長及時轉變原有的教育方式,和家長一起努力,推動學生進行全面、穩定的發展。
2.2尊重差異,運用多元化方式進行家校溝通
在社會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學生家長的特點存在差異,因此,班主任在與家長交流時,需要關注每個家長的特點,對交流、溝通方式進行選擇。班主任要先表達學生的優點,然后利用合理的方式介紹學生的具體狀況,然后將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指出來并巧妙地傳達給家長,然后對其進行全面的評價。例如,有些家長的職業是警察,警察一般對自己的孩子都比較嚴格,容易使得家長與學生具有隔閡感,班主任要選擇良好的方式與家長進行溝通并給出家長教育建議,幫助家長更好地進行家庭教育。
2.3確定合理的期望值
對于學生來說,家長才是其最為重要的教師。家長通常對自己的孩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但是如果期望值過高,并不能夠起到激勵作用,反而會適得其反。家長應當充分發揮期望值的作用,合理設定期望值,以便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而這一點對于問題學生來說更為有效。首先,家長對問題學生切勿給予過高的期望值,如果期望值過高,有可能影響到孩子的成長與發展。如果問題學生沒有達到家長的期望,家長就容易出現情緒問題,甚至與孩子在情感上對立,導致家庭教育失敗。對問題學生來說,若是期望值遠遠超過了自身能力,問題學生便會出現不自信或喪失前進動力的問題。由此可知,期望值應當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如此才能夠發揮其本身的作用。其次,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值也不可過低。如果家長給予問題學生的期望值過低,學生很容易就能夠達到家長的期望,容易引發更多的問題。例如,當學生出現了高傲、自卑等特點時,家長若是沒有采取有效措施對其進行教育,那么其在成長過程中就容易出現問題,對其未來成長產生嚴重影響。所以,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應當對問題學生有一個合理的期望值,充分發揮出期望值的作用,使問題學生能夠在家長的期望與教育中得到改變,健康成長。
結語
總而言之,對于問題學生的教育引導,家長起著關鍵的作用。教師要讓家長提升對自己孩子的重視度,加強日常觀察,運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從而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心與愛護。孩子在接受愛的教育后,才會主動配合父母的教育,也才會積極地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教師要幫助家長主動發現孩子身上的問題,根據實際情況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法,從而在家庭教育上實現因材施教,逐漸引導學生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班主任首先要理解透徹班級管理溝通的重要作用,其次要明確班級管理中家校溝通的主要方向,之后要選擇合適的家校溝通方式,最終尊重學生和家長之間的個性化差異,運用多元化方式進行家校溝通,充分掌握家校溝通的技巧,和家長共同努力促使班級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得到身心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杰塵.情感教育對初中學生體育學習興趣和體質健康水平的影響[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6.
[2]崔勝.海南苗族初中學生體質健康與生活方式現狀及其相關性研究[D].海口:海南師范大學,2019.
[3]肖時雄.初中學生體質下降的因素與對策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5(12):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