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銀花 高玉蓮 張藝


摘 要:“產教融合”背景下,文章立足于應用型本科高校財會專業的人才培養定位和目標,剖析財會專業《管理學》課程的特點和教學現狀,力求探索財會專業《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為應用型本科高校財會專業管理學課程的教學改革做借鑒。
關鍵詞:管理學;教學改革;產教融合;應用型本科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呼喚更多高質量人才,需要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應用型本科高校財會專業的辦學定位之一就是培養應用型高素質綜合型人才,而財會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立足所屬地區,面向中小微企業,大力發展適應地方經濟需求的職業發展教育和大力開發適合學生學習職業需求的專業課程。在高校教學改革要求下,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和產教融合背景下,傳統的管理學課堂教學無法滿足新時代課程教學新要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既能培養學生掌握課程理論知識,又能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達到教學培養目標。
一、應用型本科高校財會專業《管理學》課程的特點
民辦應用型本科高校財會專業《管理學》課程類別為專業基礎必修課,開設學期為大一新生的第一學期,學分有32學時、48學時和64學時不等?!豆芾韺W》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和綜合性很強的課程。
1.理論性強
管理學主要研究人類管理活動的一般規律的科學,研究對象有個體活動、群體活動、組織活動等。管理學理論和方法是人類在管理活動中的不斷思考和積累而成的結晶。財會專業學生通過《管理學》課程的學習,了解管理學的產生和發展史,掌握科學管理理論和管理方法,對以后參加、研究管理活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2.實踐性強
管理理論來源于管理實踐活動的抽象歸納和總結,形成一般的規律。由于時代背景不同、特定環境、特定的組織,管理規律就會表現出不同的特征,如何面對和解決管理面臨的復雜問題,管理者需要運用科學的管理思維、管理理論和管理方法指導管理實踐活動,從而達到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提升管理能力,以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學習管理學,能不斷指導管理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出真知,在實踐中檢驗真理,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提高組織內外資源優化和配置,實現組織管理既定目標。
3.綜合性
管理學是一門綜合性的交叉學科,知識體系涵蓋心理學、哲學、經濟學、經濟法律等內容。管理是為了實現組織的既定目標,管理的職能有決策、組織、領導、控制和創新,管理活動涵蓋人、財、物、力、信息等諸多要素等。它是各專業學生學習后續專業課程的核心基礎課程,學好管理學課程,為后續學習專業課程打好扎實的基礎。
二、應用型本科高校財會專業《管理學》課程教學現狀
1.教學目標不明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比重失衡
現有的管理學課程設置為純理論課程,或搭配極少實驗學時。課堂教學一般安排在多媒體教室上課,課堂上教師普遍采用講授管理學的理論知識,輔以實踐練習的教學模式。教師多以管理理論的邏輯剖析知識點來組織教學,產教融合教學目標不明確,沒有結合職業需求和發展銜接教學,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比重失衡,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職能崗位認知能力不夠強。
2.教學內容簡單,缺乏職業能力培養
管理學教學使用教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該教材適應于本科層次的所有專業,教學內容具有綜合性及普遍性?,F行教學沒有專門針對財會專業內容的教材,教學內容僅限于教材中的理論知識點的學習及小部分內容的拓展。由于教學內容陳舊,實踐內容只有碎片化的案例任務訓練,而缺乏專業職業任務、項目的完整過程的實踐訓練,導致學生對管理學的學習重視程度不夠,缺乏主動學習、思考、探索知識的欲望,影響職業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
3.教學方法單一,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在教學傳統中,課堂以講授法為主,時常滿堂灌,未能做到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因材施教,課堂教學效果不佳。在案例教學中,教學案例也只是普通的簡單案例分析,未能結合專業特點、地方行業特色建立專業案例庫,讓學生反復練習,提高學習興趣。單一的教學方法,學生死記硬背知識點的被動學習態勢尤為明顯,為了成績而學習的學習效果不理想,失去了學習本課程的意義。
4.課程考核不全面,缺失實踐環節過程化考核
管理學課程主要的考核方式一般是期末命題閉卷考核,即為理論知識的考核,考試的題型有選擇題、對錯題、多選題、計算題、案例分析題和論述題等傳統題型。考核成績的比例構成分別是:平時成績占20%,期中考試成績占20%,期末考試成績占60%。平時成績的包含考勤成績、課堂互動情況成績和完成作業成績。重視課程理論知識內容考核,而忽略了實踐環節內容的過程性考核,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無法得到科學的有效評價,學生實踐的積極性和探索性勢得不到激勵,不利于實踐教學水平的如實反饋和提高。
三、“產教融合”背景下財會專業《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思考
1.明確教學目標,深化產教融合發展
首先,通過修改人才培養方案中的管理學課程的總學時設置,調整課程理論學時、實踐學時的分配比重,使之更趨于課程特點的合理分配。其次,明確應用型本科財會專業的培養目標,修訂教學大綱,依據課程培養目標組織課堂教學,學生通過課程的理論學習,提高理論知識水平。最后是學校加強與地方企業的合作,培養出更多高素質人才服務于地方經濟,深化產教融合發展。
2.依托超星“一平三端”泛雅平臺,豐富教學內容
學生學習教與學是相互相乘,相互促進的,以學生為中心,因材施教,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層層遞進教學:學生課前預習布置、課堂教學、課后復習和課后拓展實踐活動。如圖所示:
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管理學課程不能僅限于在多媒體教室的教學方式,應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模式,努力提高教學水平。根據教學需要,使用超星“一平三端”泛雅平臺實現混合式教學,課前布置相關文獻、引題案例供學生下載或自行閱讀自習,提出相關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及分析。通過課前預習,促使學生帶著問號或已獲取的知識,有助于學生在課堂中與老師、同學交流和分享,實現雙向溝通。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既要講透理論知識,又要從財會專業實際出發,做到講練相結合,充分發揮理論指導實踐的功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除此之外,課后在超星學習通上布置課后練習題,讓學生忙起來,鞏固所學知識點。為了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支持學生課后分組拓展實踐管理活動,以小組為單位撰寫活動總結上傳到學習通上,由各組相互點評,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實戰能力。
3.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優化課堂資源配置
吳巖司長提出了“兩性一度”的金課標準。“兩性一度”,即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這就意味著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有了更高的要求。教無定法,教學有法,貴在得法。如何在有效的時間內、既定的教學內容采用合理、科學的教學方法,能夠恰到好處地達到課堂資源的合理配置,對于任課教師來說,是一種嚴峻的考驗。教師課堂中應做到切換教學方法自如,或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有的放矢,能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講授理論知識點時,加以案例輔助講解,不僅能給課堂增添氣氛,而且能夠事半功倍?;凇爱a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培養的學生是否能夠符合地方經濟的需求,適應地方產業的發展,管理學課程組還應加強管理學的試題庫的建設和財會專業案例庫的建設,給學生豐富的學習資源,讓學生在反復練習中,加深鞏固理論知識。管理學的課程組應聯合地方應用型財會專業院校,共建地方產業專業案例庫,打好學生管理實踐基礎,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管理活動中的各種難題的能力。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打造優秀的教學隊伍
擁有一支較強的師資隊伍,是上好管理學課程的重要保障。管理學課程普遍安排在第一學期,它是為后續學財會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奠定堅實的基礎,在管理學課程的師資隊伍要求上,需要嚴格選派。管理學課程老師們不僅是財會和管理專業人才,還是應具有企業豐富實踐工作經驗的人才,只有將管理學專業知識和企業實踐緊密融合在一起,給學生傳道解惑,教學才能更出色。優秀教學團隊不僅要會潛心教學,還要會做教研,并做到產教融合。教和研相結合,在教學中研究不斷教學改革,將教研成果反哺教學,相得益彰。
5.強化課程的實踐過程化考核,形成激勵機制
強化課程過程化實踐考核改革,主要體現在對學生的課堂內外、線上線下學習的評價,強化學生閱讀量和閱讀能力考查,提升學生的學習的廣度,豐富項目式、探究式、論文式、報告式等作業方式,以此提升學生學習的深度。將學習過程化、階段性的綜合學習評價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以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和專業興趣基礎上完善過程評價。管理學課程考核改革思考,考核成績構成占比分別是:平時成績占20%,期中考核成績占20%,實踐環節成績占20%,期末考試成績占40%。其中,平時成績主要側重學生考勤、課堂表現、完成平時作業情況等方面的考核;期中考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考核大作業、小組完成的項目作業;實踐環節成績側重于考核學生團隊的實踐創新與設計能力,實踐的分析能力,實踐解決問題能力(包含調研總結、實踐報告、綜合應用能力考核);期末考試以命題形式考核學生整個學期的綜合能力素質。課程考核構成、考核內容及占比等改革思考如下表所示:
四、結束語
產教融合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高校財會專業《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成效將會影響著學生日后從事管理實踐的工作業績和人生質量。所以,大學期間學生的管理能力、管理水平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管理學教學改革刻不容緩,且需要加大改革力度,為地方經濟發展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高娟,夏凌娟.案例教學法在管理學課程中的應用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22,10:179-180.
[2]劉朝霞.基于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0,04:226-227.
[3]王莉莉,王育輝,陳云翔.基于能力生成的“管理學”課程考核模式改革[J].專家論壇,2020,01:4-6.
作者簡介:林銀花(1979—),女,助理研究員,廣州工商學院會計學院,研究方向:高教研究、企業管理。高玉蓮(1974—),女,副教授,廣州工商學院會計學院,研究方向:高教研究、財務會計、稅法。張? 藝(1981—),男,副研究員,廣州工商學院會計學院,研究方向:高教研究、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