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曉宏
中圖分類號:G807.3?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6-103-02
摘? ? 要? 目前素質教育下,學校更加重視學生在學習階段的身體和生理健康。在中學階段,體育課是必修課之一。目前的初中生大多數都面臨著身體素質差,缺乏運動等各方面的問題。不同個體間的身體素質差異也是越來越大,身體素質的不同也在影響著學生體育運動的發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加入分層教學模式,能夠很好地適應當前素質教育對中學生的體育發展要求,同時也能因材施教地針對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情況進行訓練,最終達到強化中學生體育素質的效果。
關鍵詞? 分層教學? 初中體育? 教學實踐
一、分層教學在初中體育實踐中的意義
(一)因材施教,滿足學生體育發展
目前初中生體育素質情況相差較大,有的學生平時缺乏必要的鍛煉,導致弱不禁風。在平時的體育課訓練中也是能推則推,沒有積極性。而另一部分同學則對體育訓練抱有極大的熱情,不僅在體育課上積極鍛煉,響應體育教師的號召。更是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也進行一定的體育鍛煉,身體素質良好。并且這部分同學在平時的生活中積累了不少的運動技巧和知識,使得他們在運動方面有著明顯的優勢。造成以上問題的原因除了學生自身對于體育鍛煉的態度之外,學生本人的成長環境也是其中之一。對此,面對上述情況。初中體育教師要采取合理的教學措施,通過課堂教學減小學生在體育方面的各項差距,讓他們在平時的課程中不斷突破自我。
例如,針對“籃球”等平時比較常見的運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個體間的差異進行教育。對于那些對體育運動不感興趣的學生,教師可以先普及籃球的相關知識,講一些籃球明星的勵志故事,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在學生產生興趣后,教師再從一些最基礎的籃球動作開始教學,讓學生一步步領略籃球的魅力。在學生開始進行籃球運動時,教師就可以在旁邊觀看,讓學生自己去理解和領悟投籃的技巧和方式。長此以往,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積極性會得到提高,對其身體素質的發展也會有一個長期的積累。
(二)提升體育教學質量
以往傳統的體育教師對于自己的課堂設計并沒有泰國用心,認為體育并不是什么核心學科。而在引入分層教學后,體育教師也應當重視自身課堂設計在提升學生體育素質方面所起的作用。在設計教學的時候,體育教師應當結合自己班級的情況,對學生的整體素質和興趣有一個全面的把控。在完善教學時,應當照顧到學生身體和興趣的結合。以前的教學是體育課教師自由發揮,而現在的趨勢是教師也要靈活多變,根據學生的情況隨時調整自己的課堂策略。這樣的教學方式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能在體育教學質量上得到一個較高的提升。
例如教師在進行“乒乓球”教學的時候。對學生按照體育素質和體育能力進行A、B、C這樣的分組。分組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能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和專注度。對于基礎好的A組同學,教師可以分配一些難度較高的技巧性動作,對于這組同學,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對他們進行一個系統性的拔高。而對于基礎中等的B組同學,教師要教會他們在靈活運用基礎知識的同時,在掌握球體平衡和技巧之間進行平穩的銜接。對于基礎薄弱的C組同學,教師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教授乒乓球的一些基礎知識,一些接球的基礎技巧,讓學生自己多練習。這樣的教學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對于教師的教學質量也同樣能夠得到提升。
(三)改進初中體育教學觀念
以往家長和教師對于體育教學的觀念都是強身健體,而隨著新課改的引入,傳統的強身健體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對于中學生體育教學的要求。現在體育教學是要將學生強身健體與提升綜合體育素質相結合,發展學生體育興趣,培養全能型人才。以往學生缺乏必要的體育鍛煉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文化課程太過繁忙,學生沒有多余的實踐參加體育鍛煉,二是初中體育教學觀念落后,學生難以對體育產生興趣,導致體育教學產生雙向的惡性循環。在這個基礎上,改進初中體育的教學觀念就顯得尤為重要,體育教師在平時的教學理念上要與時俱進,要注重搭建一個更加系統的體育教學體系,不斷豐富體系內的體育活動和興趣方向。
例如,以往的體育教師教學僅僅只是對學生進行一些基礎的拉伸運動和跑步。這雖然也能對學生基礎素質進行鍛煉,但對于全面發展來說這還是顯得有些不足。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應當豐富體育的活動形式,可以由學生投票表決該堂課想做的體育鍛煉。在課堂上的體育鍛煉也不僅僅只是拘泥于學生個人,教師也應該發展學生團體的體育配合。可以成立籃球小組、羽毛球小組等拉近學生距離的體育小組。這些小組的存在,不僅能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興趣,也能加強同樣興趣下學生的溝通交流。教師還應當摒棄以往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教學觀念,體育運動是一項需要親自實踐的運動。教師一定要強調在體育項目上身體力行這一觀點,只有學生自己長期堅持的鍛煉,才能在提升身體素質和培養體育興趣方面得到較大的進步。
二、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體育教學的實踐
(一)制定分層教學目標,明確體育教育方向
教師教學之前都會進行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目標直接關系著教師最終教學效果。在實行分層教學時,教師應當對于本堂課的教學目標進行一個合理地分層。教學目標的分層不僅可以實現對于不同學生的需要,更是可以對教學課堂的反饋進行及時的處理。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差異都比較明顯,如果還是像傳統的教學方式,一刀切地進行體育鍛煉的話,難免會有顧此失彼的時候。因此,在加入了分層教學目標后,對于身體素質比較好的同學,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下滿足自身提高的需求,也能在體育運動方面得到較好的效果。身體素質好的學生一般都是平時勤于鍛煉的,在這樣分層模式下,學生能夠分享自己對于平時的鍛煉心得。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取長補短,達到體育學習全面發展的作用。而那些本身身體素質落后,對體育運動興趣寥寥的學生來說,分層教學目標模式不會打擊他們的體育運動積極性,也不會產生對比而來的挫敗感。長期下來,學生在基礎的學習中慢慢的找到了體育運動的樂趣,將體育鍛煉作為一項日常的基礎活動,不會再像之前那樣排斥體育運動。也能夠給這部分學生日后的體育方面打下一個比較牢固的基礎。對于最終國家打造體育強國的目標也進行了基礎性的建設。所以制定明確的體育分層教學目標,不管對于學生還是老師,都能得到體育素質的提高。
(二)根據教學目標靈活分組
在分層教學模式下,體育教師可以對本班學生進行靈活分組。將體育素質和體育愛好相近的同學分為一組,對不同情況的小組進行不同的教學。教師也能夠根據對于小組學習的實際情況,按照學生的意愿和教師的教學進度進行合理調整。而小組模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再進行了一段時間的學習后,教師會根據學生當前的一個體育學習情況再次進行分組,讓學生能夠感受到不斷前進的感覺。而在這個過程中,體育能力相近的學生能夠在小組內靈活的交流,不僅能夠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更能夠讓學生相互指導,共同進步。例如,在學習一些健美動作時,本身有舞蹈基礎或是身體協調度高的學生,學習起來就會更快。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進行分組,學得好的學生在一起將舞蹈動作練習得更加連貫。這些學生在相互訓練時由于悟性比較高,能夠通過對其他學生的觀察迅速找到動作要領,并且指出其他學生的缺點,而基礎較差的這一部分學生則可以先練習基礎動作,將動作做得更加的規范,在基礎的練習中不斷加強肌肉記憶。在訓練一段時間后,基礎好的學生可以反過來對基礎差的學生進行指導,既能鞏固自身,也能夠幫助其他的學生。這樣一個循環的過程,既加強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聯系,也讓教師的教學效率得到提高,達到雙贏的局面。
(三)針對學生情況分層教學
受男女差異和個體內部素質、態度等的影響,學生之間是有比較大的體育素質區別的。教師也應當理性看待學生之前的體育差異,這些影響因素大部分都是由客觀環境造成的,并不由人的意志更改。但是,教師也應當合理利用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對于中學體育的興趣和學習態度上進行一定的改變。分層教學則是針對學生個體內部的不同情況,教師結合實際對學生的體育綜合素質進行分層次。體育綜合素質要考量學生的學習態度、能力、基礎的體育技能和體能狀況等綜合。在進行分層之后,教師根據各層次之間的差異進行教學,能夠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潛力。比如在進行50米短跑測試時,教師先根據男女情況進行簡單的分層。再在男女群體之間根據短跑測試的結果進行更加細致化的分層。對于有著短跑天賦的學生,教師主要進行跑步細節和起跑方式等方面的指導。而對于那些短跑時間長于標準時間的學生,教師則是進行技巧上的指導。比如跑步時步伐的頻率調整,呼吸的方式等等。而分層教學也能夠讓教師了解到各個學生的特長和優勢,對于培養體育人才來說有著更加科學的體系支撐。
三、結語
初中體育教學不僅關系著學生的身體素質,更是打造體育強國的重要途徑之一。對于體育教學中分層教學模式的引入,極大方便了教師對于教學的掌握。同時也是提升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積極性的重要方式之一。分層教學不僅能對不同類型的體育人才進行挖掘,也能對普通學生進行體育普及。它作為一種高效的教學方法,能夠更快速和準確的達到國家對于人才的素質教育。也能夠激勵體育教師不斷學習,完善自身體育教學內容。分層教學模式能夠更加有針對性地制定不同的教學策略,在實際的體育教學中起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雯.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體育教學實踐中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2021(45):83.
[2]徐丹.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體育教學實踐中的應用[J].讀寫算,2021(09):133-134.
[3]戚進華.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2):278.
[4]蔣炳武.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體育教學實踐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0(33):112-113.
[5]崔波.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體育教學實踐中的應用研究[J].讀寫算,2020(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