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杰
摘 要:核心素養是培養中國學生適應社會發展和終身能力發展的必備品格,必須從小學義務教育開始抓起。小學美術國畫教學運用過程中,教師應通過傳統文化——國畫教學與核心素養融合思考,致力于促進我國小學美術國畫發展,從小培養國畫創作型人才。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美術;國畫
一、引言
繪畫是深受小學生們喜愛的活動,也是提升學生們藝術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其中,國畫作為中國傳統繪畫形式,起源于漢代,歷史悠久。它蘊含著豐富的藝術成分,主要技法“寫意”,可謂是藝術真諦所在。促進小學美術國畫方面的教育與核心素養融合,有利于奠定學生們良好的藝術審美能力基礎,也有助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二、核心素養理念下融合國畫教學的意義
(一)有利于奠定學生藝術審美能力的基礎
人文底蘊是學生在學習理解人文領域知識和技能的價值取向。核心素養中的審美情趣,人文情懷這些需要從小培養,美術鑒賞能力對小學生藝術品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斷提高學生對于國畫的藝術美感追求,才能充分感知國畫名人以及國畫發展歷史,在成長的道路上,理解國畫中包含的哲學觀念。小學美術國畫教學就是讓學生從小了解國畫,理解國畫背后的時代特點,進而為自身藝術審美能力奠定基石。
(二)有利于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新時代“中國夢”的號召,中華民族在一步步崛起奮進,民族自信也是從優秀的傳統文化中生根而來。但同時,外來文化的沖擊和影響隨著科技進入也在一步步蠶食人們的認知,作為花骨朵的小學生們更應該早早接觸和浸潤這些以國畫為代表的優秀文化。這就需要老師培養小學生們濃厚的學習興趣,注重小學階段學生心理特征,創新教學方式和手段,重視學生個性發展,引導小學生感受到國畫魅力,進而隨著年齡增長傳承這一優秀文化,成為國畫創作型人才。
三、現階段小學美術國畫教學存在問題
現階段,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致使小學生們接觸到很多電子產品,包括一些電子繪畫軟件和產品。絢麗和新奇的繪畫產品使得小學生對于國畫藝術的興趣大大降低,難以理解國畫藝術的表現形式。再加上,國畫的繪畫技法“寫意”以及調色方式不同,更讓他們望而卻步。
國畫的魅力在于其意境,藝術在于“留白”,引發觀者無限遐想。但這種藝術氛圍很難和現今追求應試教育的家長產生共鳴,家長會認為國畫學習沒有太大意義,與考試關聯性不強。對于注重培養繪畫能力的家長來說,也意識不到國畫學習的科學性。這些都不利于國畫教學的推廣發展。這些問題需要教師迫切地改變現有教授方式,開展自主創新性教學實踐活動。
四、核心素養理念下融合國畫教學的設計
(一)快樂游戲與筆墨融合
理解國畫,需要體味到作品的內核和意境,才能對國畫有自己獨到的理解和感知。歸根結底,引起學生興趣才是王道。老師可以引用這一心理發展特征,通過一些有趣的游戲引導他們學會國畫中調色,用墨等基本方法。比如,設置闖關游戲,將每節課教學內容和目標設置為題卡,最后學生作品中成功掌握技巧則有獎勵機制。
以小學中段學生為例,人美版教材三年級中《彩墨游戲》,在做課堂設計時,先讓學生自己發揮想象創作,用毛筆蘸墨作畫,看看自己畫出來的墨色和線條效果。老師演示時用淡墨拖出彎曲面,勾畫細線和彩色的塊;或者用毛筆點,滴,灑在宣紙上,這樣教授學生不同的用筆和用色技巧。
然后,將本節課需要學生掌握的用筆用色技巧設置成主題卡片,讓學生按照卡片創作分享,鼓勵他們大膽用筆用色,綜合運用技法,一步一步引導學生用墨和用色畫“點”“線”“塊”的不同造型元素。這樣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國畫的興趣,更與中國畫中水墨意境相稱,提高學生在游戲中感受的中國畫韻味。
(二)實踐創新與筆法融合
在核心理念和小學美術融合過程中,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說,簡單用墨和用色技巧已經不能適合他們的了,那么,繪畫筆法(潑墨法)的深度講解,可以激發其進一步學習國畫的興趣。但是,選擇的題材要深受學生喜愛,這樣才會有創作的靈感和動力。
以五年級《潑墨山水》為例, 潑墨具有很大隨意性,將水墨灑在宣紙或者絹布上,隨即描繪出物體的形象,這一片墨中同時具有干,濕,濃,淡的不同墨色。本節課就是學習如何將自然風景運用到水墨形式,這對于用墨和用筆的技巧遠高于三年級簡單學習的《彩墨游戲》。情景創建方式就很適合學生體會作品的意境,創作作品時更容易將情感融合。
首先,課前要求學生搜集自己拍攝的山水照片或者以語文課本上學習到的山水詩作為背景設定。要求學生按照圖片或者古詩中山的特點,用潑墨的方法創作。然后,將每個學生畫作打亂匿名分配,讓其他人在原畫作品上添加小景,表現出山水遠近和濃淡的變化,做到少而簡,留白且符合畫作的意境,豐富畫面。這種寫意方法也蘊含著國畫的美感,畫面不平的層次感,增強干濕對比的節奏感,意蘊流長。
老師可以將學生創作出來的不同主題作品進行展示,相互點評;也可以組織學生畫到扇子,衣服,帆布包,水杯袋等地方,進行義賣或者送給朋友家人。學生在這樣的繪畫中看到自己的作品被肯定,會產生極大的滿足感和愉悅感,更有動力繼續國畫的學習。因此,老師要通過各種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實踐創新能力,才能更好使他們在國畫的學習過程中有更多收獲。
五、總結
國畫體現中國傳統哲學觀和審美觀,這種觀點滲透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小培養國畫的認知和品鑒能力對于學生來說受益無窮。當然,學習國畫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小學生們報有極大的熱情和興趣,這其中也離不開老師的引導和激勵。中國傳統文化始終保持其歷史價值和時代韻味,不斷創新演變至今,需要當代繼續傳承發揚。因此,小學美術國畫教學和核心素養理念融合,是現階段美術教學的重要環節。
參考文獻
[1]陸璇.小學美術中的國畫教學與核心素養理念的融合探究[J].讀與寫(教學刊),2019,16(01):198.DOI:10.16071/j.cnki.cn51-1650/g4.2019.01.175..
[2]劉紅.小學美術國畫教學與核心素養理念的融合思考[J].求知導刊,2019(34):60-61.DOI:10.14161/j.cnki.qzdk.2019.34.039.
[3]孫涵.讓國畫學習在水墨游戲中起步——“核心素養”下小學水墨畫教學例談[J].學苑教育,2021(35):69-71.
簡單告知他們理解水平線構圖法,國畫的這種構圖法和幼兒的繪畫表現特點一樣,本身符合幼兒的視覺感受,審美習慣。以這個點切入,讓小學生更方便理解國畫的構圖特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