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體制改革的全面推進,社會對高中生的英語水平和綜合素養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國2017年推行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了以文化意識、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方面要素所構成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相關概念。因此,本文基于學習活動觀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基礎進行了討論,并列舉一個真實的教學案例,全面而又具體地展現了對基于學習活動觀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的具體探究過程,望對高中英語教學工作者的閱讀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學習活動觀;新教材;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探究
閱讀教學一直是高中英語學科教學中的重點內容,是學生英語素養中必備的一項。因此,為了確保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能夠得到真正落實,新課程標準還提出了英語學習活動觀的新概念,其實際上指的是學生在學習主題的引導下進行的學習、理解課本知識,再將知識應用于實踐,并進一步完成對知識的遷移與創新等,更好地提升學生語言能力,成為形成科學性的思維品質的有效教學舉措。凸顯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所占據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對課本知識具有更深層次的理解與認知,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意識,讓學生能夠辯證地學習知識,為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奠定堅實基礎。
一、基于學習活動觀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所需遵循的實踐基礎
(一)理論基礎
學習活動觀是指學生在確定的課堂主題的引導下,通過自身對知識的掌握與分析,逐漸對其深層次的含義進行探索,并盡可能地完成對知識點的遷移與創新。這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水平具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學生在新的教學內容中主動發現問題,并從已有的知識儲備中調取知識,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解決與探索,從而通過這樣的學習環節來提升自身的知識學習能力,英語語言水平以及思維靈敏度等專業素養[1]。從本質意義上來說,學習活動觀的具體落實是對學生語言知識和實踐技巧的綜合運用,也是學生綜合素養持續攀升的發展過程。
現階段學者對學習活動觀的定義,尚未達成統一的標準與認知。但他們都強調了學習活動觀所具有的綜合性與主題性。這就對高中英語教師的教學實踐提出了要求,教師必須確立具體而又具有導向價值的教學主題,為學生學習活動的開展起到引導作用,并采用多樣性的教學活動形式來對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及專業素養進行全面提升[2]。
(二)價值基礎
目前,我國高中英語閱讀課程教學情況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對其根本原因進行挖掘,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問題。首先,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存在著碎片化的特點,學生所吸收的英語知識繁多且凌亂,缺乏一定的整合性,不利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記憶與理解;其次,當前英語課堂教學仍然以傳統教學模式為普遍的教學展開方式,這種學生被動接受英語知識傳授的教學方式,已不再適用于當下新課程改革的教學活動,是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認知不到位的體現,導致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情與探索欲望逐漸降低,嚴重影響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教學進度;最后,英語教學內容及知識點的單一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對知識點進行講解時,往往會圍繞教材本身展開,這將難以對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及綜合素養進行提高,會將學生的思維限制在一個框架內。而學習活動觀這一教學理念的有機融入,則可以對以上消極的教學現狀進行改善。基于學習活動觀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將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真正落實在了學生身上,教師作為引導者,為學生學習活動的開展提供堅實的支撐,除此以外,基于學習活動觀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是圍繞著確切的教學主題和教學目標開展的,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課本中的重難點知識,為學生確定需要掌握的學習范圍,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英語水平和綜合實踐能力[3]。
二、基于學習活動觀的新教材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探究
基于學習活動觀的新教材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相關教學設計,應著眼于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首先,明確教學開展的主題內容,并設置相應的教學目標,確定課堂的整體走向。教學目標的設置應以課程標準為主要依據,分別為一般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這四個方面;其次,設計閱讀教學開展的基本流程,并根據學習活動的不同類型進行分類,依次推動各類教學實踐活動的進行;最后,對課程開展情況進行總結,并對課程效果進行有效反饋。本文以高中英語教材《英語2(必修)》中的Unit3“The Internet”一課為具體實例,對基于學習活動觀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路徑展開深入探索。
(一)語篇分析
本課教學主要從互聯網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這一角度切入,通過對學生使用電腦頻率以及日常使用電腦的具體情況進行研究,從而向學生展現互聯網技術帶給人們生活的便捷,讓學生了解到新時代背景下互聯網的真正價值。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共同完成對課文的探索,讓學生在分工合作的學習過程中,理解文章真正想要表達的內容,有效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還需要注重學生發散思維的拓展,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從各種角度來審視閱讀材料,以不同的切入點進行探索,并結合自身的獨到見解,對材料深層的信息進行挖掘,使其對文章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有效拓寬學生的思維寬度。與此同時,教師還幫助學生樹立起對高新技術手段的正確認知,讓學生了解到互聯網技術對人類社會生活的便捷之處,同時也充分意識到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這一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對互聯網技術存在的風險性與安全性問題進行探討,使學生的文化意識得到有效培養。
(二)整體教學流程與教學實踐活動的設計
1.基礎知識學習階段——理解記憶類學習活動。在這一階段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主要針對教材內容來開展課堂教學,帶領學生閱讀課本的每一個板塊,加強學生對課文內容及相關知識點的理解程度。首先,教師通過課堂導入環節“Ask about online habits”,調查學生日常的上網習慣,使得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互聯網技術這一主題上,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索欲望。在學生積極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時,教師引出這一單元的主題,即“互聯網技術改變生活”,進而以此為基點開展全篇閱讀內容的學習。此時,學生通過對自身想法的交換與溝通,已經對互聯網應用有了一定的認知;此外,教師還可以上網搜尋與互聯網技術發展相關的影像資料,通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進行播放,這不僅能夠將抽象的領域更為真實具體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也是對互聯網技術的充分利用,同時教師又通過實際教學活動為學生展現了課文相關的內容,進一步加強了學生的理解。其次,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Do you know how internet provides convenience for us”,將學生的思考拉回課文內容,使學生帶著問題對課文進行探索,問題中所涉及到的“convenience”一詞是本文的重點詞匯之一,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這個出現過的詞語會具有更為深刻的印象。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要將“convenient”“benefit”“familiar”“go through”等重點短語和詞匯進行標記,掌握其具體含義和實際用法。最后,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在掌握基本詞義的基礎上,運用自身的自主閱讀能力,采取精讀、略讀等不同角度的閱讀方式,重新讀取文章內容,并對重要信息進行有效提取,為后續知識的實踐過程奠定基礎[4]。
2.課本知識應用階段——實踐操作類學習活動。在完成基礎的詞匯短語及自主閱讀活動后,學生已然對課文知識具有了初步的理解與認知。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進一步開拓自身思維,通過對課本知識的有效調用,從而開展實踐類活動。教師可以為學生提出一個具體問題,借助課本中對博客的引用,例如:“Do you know what is blog post?”“How to make a blog post?”等問題,讓學生進行自由結組,并在小組內部圍繞相關問題展開探討,在探討后,各組派出一名代表對討論結果進行表述,在學生互幫互助的討論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的培養。
3.課本知識遷移階段——探索創新類學習活動。在完成對課本知識及閱讀內容的基本理解與深層掌握后,教師還應積極鼓勵學生開拓固化性思維,結合自身生活實際和經驗進行自主思考,分析互聯網技術被開發與利用的原因,在了解互聯網對人類社會的諸多便利后,探索其存在是否對人類社會的生活具有一定的威脅,使得學生的思考維度不再局限于課本內容,并倡導學生對自身想法進行勇敢表達。在這樣的學習活動中,學生會聯想到現實生活中存在的黑客等影響互聯網環境的不良因素,并以此為依據展開自我審視,探索互聯網技術存在的利與弊,從而找到更科學有效地利用互聯網技術的相關方法,在維護干凈透明的網絡環境的同時,也能夠使其真正價值得以充分發揮。在英語閱讀課程結束后,帶給學生一些思考與深入探索,只有完成對學生知識的遷移與深化,才能夠使得學生對課文知識及文章內涵具有一定了解,并加強對相關詞匯和短語掌握的基礎上,盡可能地拓寬學生的思維維度,更好地幫助學生培養自身的綜合能力,強化學生人生價值觀和思想道德規范的樹立。
4.課本知識總結梳理階段——鞏固復習類學習互動。在高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步入尾聲時,教師應將提前繪制好的與課程內容相關的思維導圖加以呈現,幫助學生更好地厘清學習脈絡,帶領學生對已經學過的知識點進行重溫,鞏固學生的記憶與理解情況,對各類詞匯和短語的應用進行進一步拓展。除此以外,課后作業的布置也是幫助學生有效鞏固課堂知識的關鍵性學習活動,教師可以根據學習內容為學生布置相應的課后學習工作。以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為前提,課后作業的布置不應過于機械化,要取代傳統意義上對學生詞匯和短語使用情況的考查,以更為開放性的形式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了解其他形式的高新技術及其具體應用,使學生在開放思維的同時,加強對英語詞匯及相關知識點的復習,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能力素養的教育目的。
(三)踐行學習活動觀的教學反饋
將學習活動觀有機融入高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之中,避免傳統閱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細節問題,對以往教學內容雜亂、教學目標不明確等教學問題進行改善,確保閱讀教學能夠有效進行。與此同時,這種教學模式也突破了傳統教學方法的局限性,強化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充分符合我國當前所提倡的素質教育及現代化教育觀的教學措施,在未來的英語閱讀教學發展過程中,將會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
在教學活動的具體開展過程中,教師還應注意到一些關鍵性問題。首先,由于學習活動觀這一教學理念涉及到對知識的遷移與創新,這就需要教師把握好內容拓展的尺度,盡量避免出現學習活動脫離教學主題的現象,對創新性的學習活動具有良好把控能力,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相關課本知識,拓寬學生的視野。其次,由于教師在組織學習活動時,需要搜集相關影像資料或文字材料,作為課件制作的材料依據,這就需要教師注意所選取的教學材料的科學性與適度性,確保材料的數量能夠滿足教學活動所需,但又不會過于繁多,導致教學進度和課堂整體效率被嚴重拉低。與此同時,材料的選取還應與教學主題保持一致,要根據教材文本的核心思想來篩選相關信息,使得課外學習材料的應用,能夠時刻為課文內容及課程進度的推動而服務。
結束語
開展基于學習活動觀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是充分符合當下現代化教育觀念以及新課程改革標準的具體教學措施,能夠對英語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提高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與此同時,學習活動觀對英語教學工作者專業素養的要求也大大提升,這需要教師在對教學方法進行實踐時,確定好課程的教學主題及根本性的教學目的,在落實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更好地推動學生學習活動的展開,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有力支持,充分踐行學習活動整合性和主體性的根本原則,進一步為學生的成才與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黃芳.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導入環節探究[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20(1):5.
[2]高翔.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J].新課程研究,2020.
[3]楊燕華.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活動設計研究:以一次同課異構活動為例[J].英語教師,2019(21).
[4]趙宗菊.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J].2020.
作者簡介:蔡燕婷(1984— ),女,漢族,福建廈門人,廈門市五顯中學,中學一級,本科。研究方向:高中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