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琦
摘 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是時代發展需求,又是高職藝術類課程所需肩負的一項重要歷史使命。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藝術類課程教學,不僅可革新教學理念,在持續創新中滿足時代要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還可助力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職藝術類課程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分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職藝術類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并以室內設計課程為例探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職藝術類課程教學中的實際應用,以推動高職藝術類課程的發展。
關鍵詞:傳統文化;高職藝術類課程;課程教學
注: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學規劃2023年度一般課題“課程建構視角下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在高職院校美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2023YB0497)研究成果。
隨著我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重視度的不斷提升,高職教育也越來越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引入。高職藝術類課程教學通過探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的融合,可帶領學生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藝術教學水平,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還可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1]。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職藝術類課程
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一)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經數千年的積累沉淀,不僅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情感,還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思想精髓,在堅定文化自信、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諸如各式各樣的民間傳說、民間藝術、詩詞曲賦等傳統文化元素,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世界文化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中華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多樣性的重要體現[2]。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藝術類課程教學,帶領學生在藝術課堂上領略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可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認同,從而讓學生在面對多元文化思想沖擊時,仍能夠深切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與溫度。
(二)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
近年來,我國文化藝術事業發展一路向好,實現了一系列矚目成就。特別是各地區及不同民族文化在不斷發展演變中構建起了愈發健全的文化體系。藝術源于生活,同時生活與藝術又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如剪紙、年畫、刺繡等民間藝術都是藝術與生活相融合的重要體現,并表現出獨特的生活美感[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發展演變中,不斷以各種藝術形式融入人們的生產生活,其中不僅體現了人們獨特的生活情趣,還蘊含著特有的審美思想。高職藝術類課程教學尤為強調對學生審美素養的培養,基于此,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藝術類課程教學,指導學生開展藝術創作,推動學生充分領略文化藝術的魅力,可促進學生審美素養的提升和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4]。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職藝術類課程
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一)學校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重視度不足
隨著近年來我國教學改革不斷深入,我國高職藝術類課程教學收獲了一定的改革成效,但整體而言,一些高職院校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缺乏足夠重視。比如,在室內設計課程教學中,不論是教學內容設置,還是教學方法應用,都偏向于對學生專業技能的考核,而忽視了對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養的考核,導致師生忽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藝術類課程中的作用。另外,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水平偏低。隨著社會的多元化發展,社會大眾的價值觀、審美觀發生了極大轉變,尤其是對于青年學生而言,相比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他們明顯對新穎奇特的事物更感興趣,由此不僅影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職藝術類課程教學中的應用,還影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二)課程教學模式較為僵化
一些高職院校藝術類課程的教學仍以現有的藝術學科相關概念及實踐方法的教學內容為主,在既有學科知識體系下,缺乏針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項目實踐。比如,在室內設計課程教學中,與室內設計相關的專業核心課程包括效果圖制作、建筑材料設計、室內照明設計等,專業基礎課程包括素描色彩、三大構成等。因此,構建起不同專業課程之間的有效銜接,才能幫助學生收獲更理想的學習效果。然而,在實際教學中,一些學生對專業知識的連貫性掌握不足,對室內設計課程的基礎知識掌握不充分,從而使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課程教學作為室內設計課程教學的一個重要方向,雖然大部分教師對這一教學模式有所了解,但鮮有教師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展深入調研,這導致基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室內設計課程教學流于表面,應用效果不佳。
(三)教師缺乏良好的傳統文化素養
如前文所述,在當前高職院校藝術類課程教材中,存在重技能、輕文化的現象,即教師更為強調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了對其教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教學實踐可知,這是因為一些教師自身缺乏良好的傳統文化素養,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認識及審美判斷能力相對缺失,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們將傳統文化融入自身教學實踐。近年來,越來越多高職院校加大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力度,并不斷推進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校園文化的有機融合,但融合效果尚不明顯。此外,一些教師教學水平有限,所采用的教學方式方法較為單一,所以難以勝任傳統文化與課程教學的融合工作,再加上學校并未營造出濃郁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氛圍,這一系列因素共同影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職藝術類課程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職室內設計課程
教學中的應用
我國作為一個文化大國,擁有數千年的文化底蘊,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設計相融合,可通過對豐富多樣傳統文化元素的整合應用,使社會大眾的審美需求得到極大滿足。本文以室內設計為例,基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傳統色彩、傳統裝飾元素、地域文化等元素的提取,探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職藝術類課程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一)傳統色彩
室內設計課程教學中,從設計風格學習,到硬裝設計學習,再到后期軟裝搭配,色彩均是至關重要的設計元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經數千年的洗禮,孕育出了別具一格、頗具文化內涵的傳統色彩科學,將其融入室內設計課程教學,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還可幫助學生將所學設計知識與當今流行的傳統元素進行融合。
新時代,高職室內設計課程由過去教學中一味追求風格,到如今更為強調設計元素,提倡自然、個性。如今設計領域十分流行的“混搭”風格并非亂搭,具體到傳統色彩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應用,其并非僅僅應用于中式或新中式設計,其他多種不同風格同樣可引入傳統色彩,甚至能達到出其不意的應用效果。鑒于此,對于傳統色彩在室內設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不應進行簡單的復制照搬,這是因為傳統色彩多艷麗、飽滿,而且大多是純度偏高的原色,與現代人崇尚簡約雅致的生活居住空間存在一定偏差,所以在室內設計實踐中,可將傳統色彩用作設計點綴,如用作燈具、軟裝、屏風等的色彩搭配,進而實現傳統色彩與室內設計的有機融合[5]。
室內設計可分為居住空間設計和商業空間設計,相較而言,傳統色彩在商業空間具有更高的適用性,這是因為商業空間往往追求更加張揚的色彩及風格,艷麗、飽滿的傳統色彩在此處更具“用武之地”。此外,在家具設計方面,紫檀、紅木等均是可凸顯傳統色彩的材料;在屏風設計方面,可引入芙蓉、牡丹、仕女圖等工筆畫作為裝飾元素等等。這些傳統色彩的設計應用,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商業空間的東方韻味。
(二)傳統裝飾元素
傳統裝飾元素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不同歷史時期中華兒女對藝術、審美獨有追求的重要體現。有別于現代裝飾元素,傳統裝飾元素不僅可實現基本裝飾效果,還可賦予設計作品以深厚的文化韻味和精神內涵。室內設計旨在滿足人們的視覺需求及審美需求,傳統裝飾元素在室內設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同樣是為了更好地達成這一目標,并且還可在一定程度上達到文化傳承的目的[6]。同時,室內設計之所以被歸為藝術領域,是因為其并非對設計元素的簡單照搬,而是強調結合空間實際和人們對藝術、審美的獨到見解,并對設計元素開展合理再造,進而賦予設計元素以獨特的情感表達,豐富室內設計效果。
比如,隨著現代藝術體系的不斷發展完善,傳統裝飾紋樣不斷被優化改良,在繼承其固有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其被賦予了情感交流、信息傳遞的價值和作用,因而在室內設計課程教學中得到不斷推廣。傳統裝飾紋樣作為傳統裝飾元素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現代室內設計相結合,可創設出清新雅致的設計風格,提升空間的審美價值和藝術表現力,并且傳遞出業主的審美個性。諸如設計于空間棱角區域的鎏金花紋、設計于家具上的花鳥魚蟲圖樣以及青花瓷器、傳統屏風等裝飾小品,不僅能夠讓空間整體變得更具審美張力,還可彰顯富貴、平安、祥和的精神追求。另外,傳統裝飾紋樣可分成基本紋樣和敘事紋樣,像龍鳳、鴛鴦、仙鶴、芙蓉、牡丹、竹子等動植物紋樣均屬于基本紋樣,這些裝飾紋樣主要以單一的形式出現,將它們與室內設計課程教學相融合,是對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相融合的體現。而敘事紋樣主要以書畫、彩繪、雕刻等藝術形式出現,雖然現代社會在不斷發展進步,但一些敘事紋樣所蘊含的思想觀念、精神內涵在當今時代仍具有適用性,如教師可巧妙地將岳母刺字、鐵杵成針等具有教育意義的敘事紋樣融入進室內設計課程教學[7]。
(三)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符號之一,其傳承與弘揚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我國地域遼闊,不同地域孕育出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在高職院校室內設計課程教學,教師除了要注重對學生專業素養的培養,還應當有意識地將傳統的地域文化融入教學實踐。
以河南地域文化為例。河南地域文化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不僅是河南人民歷經長期生產生活實踐創造的寶貴文化遺產,而且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河南地域文化獨特的文化內涵、鮮明的藝術風格,在室內設計課程教學中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比如,河南朱仙鎮木版年畫作為中國木版年畫的鼻祖,有別于宮廷文人畫的溫文爾雅,其線條粗獷奔放,形象生動自然,色彩明亮鮮艷,頗具裝飾效果。將朱仙鎮木版年畫融入室內設計課程教學,推進其與室內空間軟裝設計的有效結合,基于對木版年畫中人物形象、色彩等題材元素的提取,再進行解構、重組處理,可創作出頗具地域特色的軟裝樣式[8]。設計作品一方面可實現對河南地域文化的直觀呈現,另一方面可調動學生的情感共鳴。
在基于地域文化的室內設計課程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把握地域文化的精神內涵、風格特征,致力于創造具有創新性的教學成果。在室內設計專業課程教學基礎上,充分融入地域文化,推進專業課程與文化課程的有機融合,打破傳統重技輕文的局面,在提升學生專業素養的同時,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助力地域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四、結語
新時代,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藝術設計相融合,也成為行業的一大發展趨勢。在高職藝術類課程教學中,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入課堂,對其中的豐富元素進行提取、解構,并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可引領學生全方位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同時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也可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海波.傳統文化藝術元素在平面設計教學中的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9(21):150-151.
[2]方琳宇.傳統文化藝術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中的滲透[J].藝術評鑒,2020(23):144-146,171.
[3]胡冀現.高職藝術教育中融入傳統文化的意義及有效教學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20(9):148-149.
[4]宋雅迪.將地方傳統文化融入高職院校美術課堂:以呼和浩特地區為例[J].喜劇世界(下半月),2021(4):76-77.
[5]吳智螢.中國傳統文化在室內設計專業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信息化論壇,2021(6):59-60.
[6]李靜,張穎.非物質文化遺產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的創新性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20(5):97-98.
[7]黃麗萍.我國傳統文化元素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分析[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21(12):50-53.
[8]成炯靈.淺談傳統紋樣在高職藝術課程中的教學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9(35):148-149.
作者單位:
鄭州財稅金融職業學院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