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華
【摘? 要】 概念教學是高中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有些數學概念過于抽象,給教師的教學過程造成了一定的阻力。但結合情境導入開展概念教學則可以有效地改善這一不足之處,提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文章將從高中數學概念教學應用情境導入法的意義、有效的教學策略以及概念教學存在的問題這三個方面進行探究,旨在通過有效的情境導入策略,優化概念教學過程,使教師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高中數學;情境導入;概念教學
一、高中數學概念教學中應用情境導入法的意義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亦是如此,枯燥的教學氛圍不但無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甚至會使學生產生一定的抵觸情緒,不利于教學過程的高效展開。結合情境導入法開展概念教學則可以有效地彌補這一不足之處,教師通過創設與概念內容相關的情境,將抽象的數學概念以更加生動的形式呈現出來,使得數學知識更加立體有趣。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同時,情境導入法還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他們主動思考和探索數學問題,從而增強他們對數學學習的熱情和動力。情境導入法能夠使教學課堂更加生動有趣,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同時還能一改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刻板印象,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奠定良好的氛圍基礎。
(二)促進學生理解概念內容
高中數學概念往往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感到困惑,導致數學教學無法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情境導入法通過將抽象的概念與具體的情境相結合,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的本質和內涵。學生通過教師呈現出的立體內容,可以更主動地探究所呈現內容的背景和相關知識,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夠使教學過程更加順利高效,還能夠極大地促進師生間的交流,使課堂氛圍更加融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能夠幫助他們夯實基礎知識,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不斷提升。
(三)有助于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應用情境導入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數學概念,還能夠有效地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這是因為在創設的探究情境中,學生需要運用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進行積極的探究和思考,這種思考過程能夠有效地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提高他們的思維水平,對于發展學生的學科綜合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此外情境導入法還能夠有效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加深他們對概念內容理解,有效地鍛煉和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
二、高中數學概念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單—
許多高中數學教師在開展概念教學的過程中,教學方法較為單一,缺乏靈活性和多樣性。他們往往只注重概念的陳述,而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體驗和對概念的理解。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的學習變得被動,并且學生對于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也較差,甚至會出現誤解和混淆的情形,使概念教學效率大打折扣,并且也無法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所以教師需要革新教學方式,采用更加生動多樣的教學形式開展概念教學,并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動搖,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來。
(二)缺乏實踐應用與趣味性
高中數學教師在進行概念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只停留在理論層面,缺乏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應用的環節,教學過程也脫離實際生活,使得學生的概念學習過程變得抽象空洞,無法真正地掌握課程內容。在學習概念之后,學生無法將其靈活地應用于實際問題中,這種教學方式使高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不盡人意,且脫離學生的實際需求。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實際生活為出發點,更加具體地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創設生動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在活躍的氛圍中更加高效地參與課堂學習,并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有效培養他們的數學綜合素養。
(三)忽視學生主體性,缺乏深度與廣度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但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數學教師往往忽略了這一點,學生在課堂上僅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灌輸,教師缺乏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這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在概念教學中,多數教師的教學過程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學生只知其表不知其意,這不僅無法深化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甚至會對教師的教學過程產生一定的負面效果,無法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數學知識基礎。所以在概念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探究情境,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對數學概念進行探究,探索其背后更深層次的含義,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識,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顯著提升。
(四)概念教學缺乏系統性與全局性
高中數學概念教學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包括概念的引入、講解、練習和鞏固等環節。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往往只注重概念的講解,而忽略了其他環節,這使學生的學習變得零散無序,無法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并且高中數學知識之間或多或少地都存在一定的聯系,學生只有掌握知識之間的連貫點,才能加深他們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注重對當前數學概念的講解,忽略了與前后知識的聯系,這使得學生的學習變得孤立片面,無法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知識體系,還會使學生的知識理解過程更加吃力。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教學的全局性,深挖知識背后的聯系點,更加系統和全面地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三、高中數學概念教學中情境導入法的有效應用
(一)借助問題進行情境導入
創設問題情境進行導入是較為常見的教學方法之一,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教學語言的選擇,通過語氣以及教學情感的調整,提出導入問題。首先,教師需要對課程內容進行全面的梳理,確定重點內容或者相關的學習內容適合問題情境導入,并選擇合理的問題。其次,在審視教學內容的同時,教師也要關注學生的心理,高中生的心理較為成熟,習慣對課堂中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主動思考,教師需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思考探究時間,促進他們自主探究能力的顯著提升。并且問題的設置可以是單獨的,也可以是鎖鏈式的,比如在學習難度高的知識點中,教師就可以借助鎖鏈式問題展開教學,在同一個問題情境中,由簡單問題到復雜問題,構建出問題鏈,問題鏈的形式適應于學生的思考進程,教師與學生在問題中進行交流,不僅能夠有效地活躍課堂氛圍,還能夠使學生的注意力有效地集中在課堂之上,逐步的引導還能加深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對“函數的基本性質”這部分內容進行授課的過程中。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段視頻,如“天氣預報”并展示某地區某年元旦這天24小時內的氣溫變化圖,引導學生觀看視頻,觀察圖表。通過這一環節,能夠有效地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之上,以此為基礎教師可以進一步講解函數的定義及圖像。比如教師可以具體的學生解釋什么是函數“英文中function,中文通常翻譯為函數,用符號y=f(x)表示,其中x 為自變量,y為因變量。”通過這一引入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起函數的概念意識,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結合上述的圖標進行自主探究。接著,教師可以為學生出示幾個函數的圖像,并對學生提出問題,如“隨著x的增大,y的值有什么變化呢?能否看出函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通過這類問題的提出,引發學生的進一步思考,引導學生初步探究函數的相關性質。同時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出示兩個函數,引導學生嘗試畫出其圖像,如“f(x)=3x+2、f(x)=x2(x>0)”,并對學生提出探究問題“隨著x的增大,函數值是怎樣變化的呢?”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通過問題引導學生一步步地進行探究,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過程,使學生的思考過程更加高效,并建立起函數單調性的概念。
(二)借助生活進行情境導入
數學知識來源于現實生活,許多數學知識與生活情境存在直接的聯系,并且生活化的教學形式也更易于學生理解概念內容,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教師在概念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重視數學與生活的關聯,借助生活情境的創設完成課堂導入。高中數學知識具有一定難度,許多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產生了畏難心理,生活情景導入能夠拉近學生與知識之間的距離,消除學生的不良學習心理,借助熟悉的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有效地輔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教師對學生的生活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挖掘數學概念背后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之處,并轉化對生活的觀察視角,從學生的角度進行觀察與思考,使生活化情境的創設更加高效,促進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不斷提升。
例如,在對“隨機事件的概率”這部分內容進行授課的過程中。首先,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三則寓言故事,如“拔苗助長、守株待兔、愚公移山”,并引導學生思考這三個寓言故事分別對應什么事件。在學生積極地思考和交流之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同進行總結,如“拔苗助長是不可能事件、守株待兔是隨機事件、愚公移山是必然事件”,通過這種引入形式,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學內容,教師借此來引導學生進行回顧,達到了溫故知新、承前啟后的目的,為后續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接著,教師可以借助實際生活的案例,引發學生的思考,比如教師設計簡單的抽獎活動,引導學生參與抽獎并對學生提出問題,如“你中獎了嗎?在你抽獎之前你能預測結果嗎?”學生打出不能后,教師進一步地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并得出“不確定”這一結論,同時教師帶領學生列舉身邊的例子。在此基礎之上,教師引出隨機事件概率的定義,如“對于隨機事件,知道它發生的可能性大小是非常重要的。用概率度量隨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能為我們的決策提供關鍵性的依據。那么,如何才能獲得隨機事件發生的概率呢?”此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投硬幣實驗,并引導學生記錄實驗結果,以便于后續總結。
(三)借助多媒體進行情境導入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技術在高中數學課堂的應用愈發普遍,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師能夠更加輕松地創設出一個生動的教學情境,在這個情境中,有助于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課程的學習。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能夠進行情景的再現,在聲、光、電的作用下,學生能夠產生擬真的情境體驗,這不僅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使學生對抽象概念的理解更加直觀深入。在借助多媒體手段創設教學情境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切合學生的實際,深入理解數學概念,思考最合適的導入形式,此外,教師還需要增加學生的探究和應用環節,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使數學課堂更加生動高效。
例如,在對“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和直觀圖”這部分內容進行授課的過程中。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引出教學主題,如“橫看成嶺側成峰,說明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體視覺的效果可能不同,要想真實地反映出物體的結構特征,我們需要從多角度地觀看物體,本節課我們將學習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前面我們已經學過了一些幾何體的三視圖,那么你能畫出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嗎?”通過問題,教師點出課題“投影和三視圖”。接著,教師利用多媒體基礎為學生展示一段民間藝術皮影戲的視頻,引導學生初步認識投影。通過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課堂教學氛圍更加生動,同時學生對投影這一定義的理解也將更加立體深入。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視頻圖片進行觀察和探究,并在探究的基礎之上帶領學生進行總結,從投影形成的過程來定義和講解。在概念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輔助,使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更加生動地呈現給學生,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教師的教學過程更加順利。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數學概念教學中應用情境導入法,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增強他們對數學的實際應用能力,同時也使教師的教學過程更加科學生動,數學概念教學過程的效率不斷提升。但就如今的教學現狀來看,多數數學教師在應用情境導入法的過程中仍存在諸多不足之處,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采取更加多樣的導入方式,使高中數學課堂煥發新的生機,促進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不斷提升,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