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洲
摘? 要:教師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還要教會學生自主學習。文章從如何培養初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入手,強調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應該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具體從轉變教學觀念、激發學習興趣、營造和諧關系、培養良好習慣四個方面入手,讓學生想學、愛學、會學,逐漸培養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關鍵詞:初中數學;自主學習能力;想學;愛學;會學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標準》)指出,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和教師教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當前的初中數學課堂中,有些教師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將教材知識單向灌輸給學生,學生只能被動接受,這種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制約了學生的自主學習。
當今社會變革越來越快,知識更新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學生僅靠在學校里獲得的知識已經不能滿足其發展需求,必須保持終身學習的狀態。而要終身學習,就要學會自主學習。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逐漸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呢?文章從轉變教學觀念、激發學習興趣、營造和諧關系、培養良好習慣四個方面進行了探討。
一、轉變教學觀念,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
傳統教學理念是以教為中心,課堂上主要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教師重知識、輕獲取知識的過程,以教給學生多少知識為教學目標,學生只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整個教學過程是一個單向交流或是簡單的雙向交流過程。要改變這一教學模式,教師要先轉變教學觀念。教師應該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的重點不在于學生獲取了多少知識,而在于學生是如何學習知識和怎樣發展能力的。當教師認為教學是教會學生怎樣學習時,就會給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
課前,教師不僅要仔細研讀《標準》,鉆研教材,還要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接受程度設計出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法學法、教學環節,以及如何突破重點和難點內容。課上,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組織和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到觀察、猜想、計算、推理、證明等學習活動中,有時更是要融入其中,與學生合作??傊?,教師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由“關注自己”轉變為“關注學生”,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機會。
二、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想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時,就會積極、主動、深入地學習相關方面的知識。因此,教師要利用自己的教學智慧和教學藝術,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動力,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以下統稱“教材”)八年級上冊“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的性質”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兩人搶凳子”的小游戲導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提出問題:凳子放在哪里,游戲才公平呢?大部分學生會回答:放在兩個人的正中間。教師繼續追問:只能放在那一個位置嗎?可不可以放在其他位置?這種懸念會加深學生的探究興趣,使學生積極思考并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畫出相應的圖形,猜想結論,并證明結論的正確性,最后歸納概括得出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的性質。
又如,在教學教材七年級上冊“有理數”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找朋友”的游戲。由于課前學生已經做了預習,因此上課后教師可以直接把事先準備好的寫有不同有理數的卡片發給學生,先找一名學生說明他卡片上的數字屬于什么數,然后讓與他的數字屬于同一類數的學生站出來,并提出問題:這些數能否繼續分類?通過這樣的小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掌握有理數的概念和分類。由此可見,當學生對數學學習感興趣時,知識的獲取會由傳統的被動接受轉化為自主學習。
三、營造和諧關系,讓學生愛學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師要想辦法讓學生愛學習,進而自主學習。初中生處在特殊的年齡段,這個階段的學生雖然比較叛逆,但是有較強的“親師性”。如果教師能深入學生之中,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真誠地對待學生、關愛學生、尊重學生,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那么學生便會因此而樂于學習數學,慢慢地形成自主學習數學的意識。
同時,教師應該積極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行為,對學生正確的學習行為多加肯定,給予鼓勵,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當學生自主預習、大膽提出問題、主動與同學交流時,教師都應該給予肯定,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傊?,教師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融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愿意學習、自主學習。
四、培養良好習慣,讓學生會學
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具有較強的心理內驅力,它能促使目標達成,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
1. 自主預習
預習是指在上課前,學生先進行自主學習,初步理解所學知識,然后嘗試解決問題,其目的是讓學生在課前就了解即將學習的數學內容,做到心中有數,以便掌握課堂的主動權。為保證預習的有效性,教師要對學生提出具體而明確的要求,列好預習提綱,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重點和難點,如具體的預習范圍、思考的問題、要達到的目標等。同時,教師還應該指導學生在預習時采用“讀、記、練、思”的方法。讀,即帶著問題閱讀教材;記,即做好筆記并理解記憶;練,即通過練習題自我訓練;思,即思考形成自我問題。
例如,在教學教材七年級下冊“平行線的判定”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的自主預習設計以下提綱。閱讀教材第12 ~ 14頁,回答以下問題:(1)在什么樣的條件下能判定兩條直線平行?(2)你能用文字語言敘述嗎?怎樣用圖形語言和符號語言表示?(3)嘗試完成教材第14頁練習題1。(4)通過預習,你還有哪些疑惑?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有目的的學習活動,對平行線的判定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課堂上可以重點解決疑難問題,使聽課更有針對性。更重要的是,養成預習習慣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 自主思考
《標準》指出,學生的學習應是一個主動的過程,認真聽講、獨立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些都強調了養成獨立思考習慣的重要性。學生只有能夠獨立思考,才會更好地進行自主學習。在課堂上,教師對于基本、主要的知識要講清楚,而對于一些拓展性問題、推理證明問題和一題多解問題等,要給學生留有思考、探究的余地。同時,教師提出問題后,不要急于讓學生回答,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從而有所見解,有所發現。
例如,在教學教材八年級下冊“平行四邊形的判定”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復習平行四邊形的性質,然后讓學生思考:反過來,對邊相等,或對角相等,或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嗎?教師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思考,進而得出結論,猜想這些結論是否正確,判斷是否能作為判定定理。教師要放心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獨立思考。
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還包括質疑反思、復習歸納、自我矯正等,這些習慣的養成都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地指引。當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自主學習將不再困難。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轉變教學觀念,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如何讓學生想學、愛學、會學,將是今后數學教學的首要任務。教師要整合各種資源,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參考文獻:
[1]梁傳祥. 冷冉教育思想研究[M]. 大連: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
[2]肖麗. 初中數學自主學習策略實施探究[J]. 讀寫算,2020(11).
[3]魏致云. 初中數學自主學習課堂的構建研究[J].新課程(中),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