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守正
摘 要:新課標下,教師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所采用的教學方法越來越多樣化,生活化教學作為其中之一,課堂教學效果顯著,得到了很多教師的重視和青睞。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使原本讓學生感到困惑的物理知識變得更加通俗易懂,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但生活化教學的有效開展,對教師的專業素養要求會更高,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與教學內容相符合的生活化教學策略,進而有效打造初中物理高效課堂。文章提出以下幾點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策略,希望可以對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初中物理;物理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03-0129-03
在物理學科中有很多的物理現象在日常生活中都是隨處可見的。傳統的物理教學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雖然對知識點講解認真、詳細,但是學生聽得卻云里霧里,對物理知識掌握效果并不理想。教師將生活化教學應用到初中物理教學中,不僅可以將復雜抽象的物理知識簡單化,還可以幫助學生養成善于觀察生活中物理現象的習慣,并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展開探究,促進學生科學思維的養成。因此,教師應該在物理教學中積極應用生活化教學策略,使課堂教學內容不再僅限于教材,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使課堂教學形式更加多樣化,滿足中學生的好奇心和新鮮感,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加快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養成。
1.開展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作用
想要提高學生初中物理的學習水平,單純地讓學生記憶教材內容是難以實現的,需要學生對物理知識進行深度理解,才能熟練地解答各類物理題型。那么顯然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將不再適用,教師必須對物理教學方法進行創新。物理教材中有很多的物理知識是可以解釋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現象的,在教學實踐中可以發現,將生活元素引入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會更加透徹,對物理知識的應用自然更加靈活,學生的物理學習水平具有明顯提升。由此可見,將生活化教學應用到初中物理教學中,有助于取得良好教學效果,還有利于培養學生在生活中應用物理知識的意識和能力。
(1)有利于激發中學生物理學習興趣
從初中物理教材中不難發現,其所蘊含的物理知識可以說是點多面廣、且復雜抽象,對中學生而言,理接和掌握存在一定的難度。且從教材內容的安排上也可以看出,有很多的章節都是以理論介紹為主,實驗在教材中的占比并不高,但即使教材中有安排實驗的教學環節,由于受多種條件因素的限制,初中物理實驗教材一般很少開展,學生無法通過實驗直觀地理解物理知識。那么,將生活化教學應用到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需要教師在全面掌握教材內容的同時,深挖教材內容與生活元素之間的聯系,使學生在生活中感到好奇的生活現象,可以借助物理知識得以解惑,激發學生科學探究的意識。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操作摩擦起電、瓶子“吃”雞蛋等生活小實驗,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讓學生可以集中注意力積極地投入物理課堂教學中。
(2)有利于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單純地對物理知識進行口頭講解,學生有時很難對其進行理解,學生面對激烈的競爭和巨大的學習壓力,在初中物理學習中得不到進步的情況下,難免打擊學生學習物理的自信心,甚至會讓學生對物理學習產生厭煩感。將抽象、復雜的內容生活化,則會讓物理知識更加通俗易懂,學生理解起來也會更加容易、輕松,自然學生掌握教學內容的效率也會更高。生活化教學作為多元化教學方法之一,其打破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讓物理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借助生活中一些簡單的生活小實驗,就可以讓學生輕松理解一些比較晦澀難懂的物理原理,學生輕松學物理,自然學習效率更高。此外,將生活經驗融合到物理知識中,學生對生活中的疑問在課堂上會得到有效的解答,利于學生在課堂中積極表達自身的疑問,學生的課堂參與性明顯提高,教師的教學熱情也更加高漲,自然更有利于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3)有利于初中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現代社會發展緊缺創新型人才,為了更好培養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在教育改革中對課程教學的開展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更加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顯然在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得不到有效調動,難以達到新課標的教學要求。那么在教學方法的創新下,生活化教學的開展可以使學生所掌握的知識不再只限于教材內,將生活與知識融合,不僅有利于學生在生活中對知識展開思考與探究,還有利于學生將知識應用于生活,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尤其是初中物理學科本身需要學生具備科學探究的意識和能力,且對學生的綜合思維要求更高,那么生活化教學的開展,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思維得到有效的鍛煉,引導學生在學習與探究中將物理知識應用于現實生活問題的解決中,有效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4)有利于初中生跨學科能力的增強
學科與學科之間并不是完全獨立存在的,其相互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系。在初中物理學科的教學中不難發現,教師將物理知識滲透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可以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尤其在一些生活化的小實驗中,更利于有效鍛煉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快速提升。由此可見,初中物理在采用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有利于學生各方面綜合能力的有效培養以及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生在物理學習中所形成的思維,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促進學生跨學科能力的發展,引導學生自主將其他學科教學內容生活化,幫助學生高效掌握各學科的知識點,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水平。
2.生活化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運用生活經驗,幫助學生理解物理概念
從初中物理教材中不難發現,物理概念有很多,且物理概念作為學生對物質知識開展深入研究的重要前提,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至關重要。雖然物理概念的總結性較強、語言簡練,但是在用詞上比較專業化,學生在認知有限的前提下,對物理概念的理解度比較差。物理教師單純讓學生死記硬背物理概念的方法不僅不利于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反而會讓學生覺得物理學習枯燥、復雜,加大學生的學習心理負擔,不利于學生積極開展物理學習。那么想要物理概念更加直觀化、形象化,便于中學生的理解,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生活中的一些經驗,幫助學生快速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從而循序漸進地掌握各個教學環節中的內容。比如,在學習“力”的相關知識時,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只是對力的概念一帶而過,勢必會影響學生對力的作用效果知識的掌握。那么,為了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力的作用,真正理解力的概念的內涵,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拍桌子中更加清晰地明白力的概念。教師將物理知識生活化,改變了以往學生死記硬背物理概念的現狀,有效提升了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度。
(2)合理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學會解決生活中的物理問題
在教育改革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采用的教學方法越來越多元化,創新型教學方法的采用,不僅打破了傳統單一教學方法的局限性,更對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問題情境教學法作為多元化教學方法之一,其通過創設問題的形式,吸引學生的課堂學習注意力,引導學生在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教學內容。同時,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當教師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之前,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全面的掌握,然后了解中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認知特點,為學生創設適宜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進入問題情境中,讓學生在對問題進行思考的過程中,挖掘在生活中存在的相關物理知識。比如,在學習“生活用電”時,教師為了讓學生掌握家庭用電的組成以及如何安全使用家庭用電,并了解試電筆的用途、使用方法以及保險絲的選用規格等內容。教師可以在正式開展課堂教學之前,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家庭中用電的各個場景,并向學生提出如何安全用電的問題,幫助學生掌握生活中安全用電的一些基本常識。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學生可以快速了解在生活中如何做到規范用電,既可以讓學生對本章節的內容印象更加深刻,又可以有效避免學生在家庭中因不合理用電而發生危險事故。
(3)合理設置生活化實驗,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通過物理實驗的方法開展教學遠比傳統的課堂講解教學效果要更加顯著,這也是教學改革后,初中物理教材中增加更多實驗教學內容的重要原因。那么,教師在開展物理教學時,完全可以讓學生在實驗操作中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而為了更好保證實驗教學的有效開展,教師也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生活化實驗,這樣既可以保證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完成實驗教學,又有利于讓學生高效掌握知識點。比如,在開展“聲音的特性”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傳授教材中的一些基礎知識,然后為學生設計生活化實驗,讓學生在實驗中對聲音的特性展開更深入的探究,加深學生對聲音的特性知識點的理解。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通過用不同的力度撥動直尺,從而探究聲音特性的實驗。教師引導學生分別用不同的力度撥動直尺,然后觀察不同力度下,直尺的振動頻率和振幅大小,并記錄聲音的變化。通過實驗學生會發現,直尺的振幅越大,發出的響音越大,直尺的振動頻率越快,聲音的音調越高,從而順理成章地總結出聲音的特性。生活化實驗的設置,有效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在分析問題、思考問題中有效地解決問題,由此幫助學生高效地理解物理知識,同時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4)科學布置生活化作業,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
課堂作業既是學生鞏固課堂知識點的重要方式,也是檢驗學生課堂學習效果的重要途徑。為了讓學生可以主動、高質量地完成課堂作業,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點的印象,教師在課堂作業的設計上要做出相應的改變。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生活化作業,從而代替枯燥的習題作業。但在生活化作業的設計中,需要教師注重與課堂教學知識點的融合以及明確課堂教學目標,這樣才能保證生活化作業設計的合理性,才能讓學生在完成生活化作業的同時,再次鞏固課堂教學知識點,并讓學生意識到物理學習的重要性,有效引導學生善于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比如,在學習“物質的密度”時,教師可以先在課堂上詳細地向學生講解該章節中所蘊含的物理知識,高效完成課堂教學目標。然后為學生布置利用生活中的物品,比較物品密度大小的生活化作業。學生面對教師布置的作業,會對生活中的物品進行仔細的觀察,然后認真思考測量生活物品密度的方法。學生之間相互探討、相互合作,總結出測量生活物品密度的正確方法,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助于學生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的提高,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學習中更加深入地掌握物理知識。
3.結語
總而言之,將生活化教學應用于初中物理教學中,不僅便于學生直觀理解物理知識點,更利于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學習中感受物理學習的樂趣所在。那么,想要保證生活化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得到有效的實施,自然需要教師轉變教學觀念,要多對生活中的教材素材進行應用,利用自身的專業素質尋找生活素材與物理知識的切合點,搭建物理知識與生活素材之間的橋梁,讓學生借助生活理解和掌握物理現象和物理原理。此外,教師在開展生活化教學時,一定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保證學生的參與性,這樣才能充分發揮生活化教學的價值,不斷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效率,引導學生在生活化物理實踐教學中實現核心素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胡桂榮.生活化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22(27).
[2]林歲祥.淺析生活化教學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2021(37).
[3]朱殿明.生活素材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23(04).
[4]王豐.生活化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探析[J].試題與研究,2022(13).
[5]王瑩.生活化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1(32).
[6]郭莉.生活化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探討[J].試題與研究,20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