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明榮
摘要:科學、有效、合理的方法是提升學科教育教學質量的核心所在,在初中化學教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初中化學教師需要切實圍繞學科實際教育需求,更新教學思維,引入更加有效的教學策略,這樣才能夠使初中化學教學質量大幅提升。基于此,本文對初中化學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初中階段? 化學教學? 核心素養
1 初中化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初中階段,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需將學生的化學思維素養、綜合創新素養、化學信息素養、化學學科素養與終身發展素養這五點視為綜合目標,借助現代化教育理念完成高效課堂的構建,這樣一來不僅能提高整體教學效率與質量,還能增加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教師在了解學生認知特點及學習需求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展開教學,讓學生不僅能對課內所學化學知識的表層含義有所了解,還能引導他們對知識內涵進行深層探究,從根本上豐富課程內容、增強課堂活力,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2 初中化學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2.1加強正面引導教育
提高化學教學質量就必須重視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的落實。初中生心理可塑性極強,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心理的調適。例如,在化學發展史教學中,可以利用拉瓦錫、居里夫人等化學名人的逸聞趣事,引導學生在熱愛學習的同時從小樹立遠大目標,爭做新時代有夢想的好少年。同時,可以將德育滲透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利用課堂、課前、課后等間隙,和學生談生活、談學習、談夢想,增強學生學習的原動力。[1]
2.2借助微課視頻優化教學,樹立學生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是學生在化學學習過程中的必備素養,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無論面對什么知識點都能在好奇心的驅動下自主探索,從而提高學習的有效性,提升化學能力。為達成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可以采取翻轉教學方式,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前提下利用微課降低教學難度,幫助學生樹立問題意識。然而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過于重視知識講解,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節奏過于緊湊,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需要借助現代互聯網技術展開知識教學,將課內重難點知識整合,制作出精煉且生動形象的微課視頻,將抽象的化學知識具象化,保證學生能夠更加直觀、清晰地了解知識內涵。在此期間,即便是后進生也能熟練掌握化學基礎,并堅定學習自信心,對于未能完全消化的知識及時提出問題,主動尋求幫助,不將疑問留到課外,在有限的課堂學習時間內盡可能多地內化所學知識。[2]
2.3搭建化學與生活的橋梁,運用生活教學法
化學其與生活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對于這一點教師必須要有清晰的認知。在實際初中化學教育教學中,可以嘗試以生活教學法的方式來進行,搭建化學教學與生活的橋梁,創設生活化感知情境,自然可以使生活化教育教學質量得以不斷提升。在此過程中初中化學教師可以將關注點放在以下三方面。其一,在課前導入的環節實現生活化問題的引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后續化學課堂的有效開展奠定基礎。比如在學習易燃易爆安全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拍攝化學實驗室中的安全標識,鼓勵學生思考這些標識的意思是什么。這些標識是學生常常會遇到的,有著一定的熟悉度,由此可以迅速激發他們的積極性,繼而會積極投入后續的化學學習中。再者在學習碳和碳的氧化物相關知識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嘗試從鉆石和鉛筆芯的聯系和區別的角度去思考,從防毒面具的原理去思辨,從碳酸飲料開瓶特點來進行思考,這樣生活中常見的物品或者事件就與課堂知識有了一定的關聯,學生自然可以以更加主動積極學習。其二,在教學中創設生活化情境,在情境教學中拋出問題,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實驗探究活動,有效推動教學活動的開展。[3]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化學作為一門啟蒙性質的自然學科,其教學質量的提高需要結合學情、生情、教情采取適合實際的方法,并不斷優化思路和措施。作為一線教師,要抓住課程改革和評價機制改革的有利契機,努力培養新時代全面發展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陶梅.新課程標準下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J].新課程,2022(34):68-69.
[2]鄭玲.初中化學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2022(24):93-95.
[3]周梅.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策略[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2(23):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