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業教育是國家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給予學生或在職人員從事某種生產、工作所需的知識、技能和態度的教育,是各類教育中與經濟聯系最緊密、最直接的教育,是把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橋梁。職業學校教育是學歷性的教育,分為中等職業學校教育,高等職業學校教育。職業學校又是培養技術人才的中堅力量,而職業學校的班主任則擔負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之成為全面發展的實用型人才。我是一名職業學校的班主任,通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實踐并和班級學生深入接觸,對職業學校的班主任工作有了自己的認識。下面我從“因材施教”這個角度來談班主任管理藝術。
[關鍵詞]職業學校;職校班主任;職校生;因材施教
作為一名職業學校班主任,他不僅是一名教師,也是一名管理者,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關心他們的身心健康,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全國人大修訂通過了《職業教育法》,明確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地位,著力提升職業教育的認可度,強調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職業教育的保障制度和措施,對于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必將起到重要的促進和保障作用。可以講職業教育關系到祖國的未來,民族的興衰。作為職業學校班主任,擔負著職業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落實黨中央提出立德樹人任務的關鍵任務。古語道:“行醫之道不可類推”。由于職業學校學生有其特殊性,因而,因材施教顯得尤為重要。[1]
因材施教,這個觀點出自至圣先師孔子《論語·先進篇》。講的是:有一天,孔子講完課,回到自己的書房,學生公西華給他端上一杯水。這時他的學生子路和冉有分別問了同樣一個問題,說聽到一種正確主張可以立刻去做嗎?但是孔子卻用了不同的語氣語調,不同的答案來回答兩個學生。兩個學生走后,公西華奇怪地問孔子,為什么一樣的問題,回答卻是截然相反?孔子答道,冉有性格謙遜,辦事猶豫不決,所以他鼓勵冉有臨事決斷。但子路逞強好勝,辦事不周全,所以他就勸子路遇事多聽取別人意見,三思而后行。由此可見,因材施教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性格特點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育。所以孔子有弟子三千,賢人72人,那么多優秀的弟子和學生把老師的教育方法再往下一代代流傳。千百年來,他的這種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學方法影響了很多人。那么針對職業學校的學生該如何做到因材施教,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曾經在網上看到過一段關于職業學校學生的打油詩:小學老師不看重,初中老師往外送,高中老師往外掃,職校老師當個寶。這首打油詩點破了作為職業學校,作為職校生的無奈。職業學校的學生這個群體具有其特殊性,班主任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年齡、性格、能力、專業特點,做到有的放矢。他們年齡大都在16-20歲,處于青少年時期,正值豆蔻年華,具有這個年齡孩子的共同特點:活潑好動,特立獨行,個性張揚。他們中大多數屬于“00后”,大都以自我為中心,思想前衛,喜歡新鮮事物,但是做事耐久性比較差。這批學生又有另外一個突出特點,大多數學生經歷了中考失利,挫敗感和自尊心強,內心存在嚴重自卑心理,渴望得到他人尊重,怕被他人或者同伴忽視的特點。
從國家大環境上來講,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華民族的發展趕上西方國家百年的發展史,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并沒有得到平衡發展,中華民族有史以來首次面臨著“單親孩子的時代,留守孩子的時代,信息技術的時代,和家長維權的時代”。不光是職業學校學生面臨的問題,包括所有年齡段學生面臨的教育問題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要復雜。因此結合國家大環境和學生個性不同,對每個學生教育采用的方法也應不同,若無視學生的個別差異,以“不變應萬變”,那樣只會事倍功半。[2]
對職業學校的學生,要多深入了解他們。一旦犯了錯,不能一味地責怪他們,我們要根據平時對他們的了解,究其根源,尋求最適合的方法去打開他們心中的鎖,針對個性差異對癥下藥。對于犯錯誤的同學,教育的方式要正確,班主任要根據學生和事情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對于班級班干部和普通同學;對于不同專業的同學;對于不同性別的同學;對于家庭情況不同的同學……我們都要綜合各方面考慮,采取不同的方式來給同學進行心理疏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一個學生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學生需要的是朋友,是信任,以心換心,我們再給他一定的時間,靜待花開,一定會得到你想要的結果。
一、因事施教
“因事”不同于“因病”、“施教”好比“下藥”。不對癥下藥,即使“神藥”也非良藥。作為一個“心靈的大夫”,不僅要了解他們的思想感情,還要揣摩他們的心理特征,把握思想癥結,倘若不管學生的好壞,承受能力,一味進行責怪,不僅不會收到好的效果,而且還會造成不良影響。我們經常聽到學生說,XX老師好,XX老師不好,究竟誰好誰壞,如何評價的呢?是課上得好還是各方面都做得好?一個好的老師有好的素質,能夠抓住一切機會去誘導,教育學生,不會盲目體罰學生。
比如學生產生矛盾沖突事件時,這并不一定是壞事,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學生互相熟悉和互相了解的一個重要過程。所謂“不打不相識”,如果沖突得到妥善解決,雙方握手言和,做好朋友,何樂而不為?有些男生因為打架還成了一輩子的好朋友。通過解決矛盾的過程,使該生會深刻地認識到他們的誤會或者沖突點在哪?如果把誤會或者沖突點解決好了,對他來說是一個身心教育的過程。同時,作為班主任對于學生間發生的沖突,應當持有平常心,青春期的孩子哪有不犯錯的。我們要做到“多用情,少用氣”,以理性解決問題,同時對學生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動人”。正如法國著名軍事家政治家拿破侖說:“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作為班主任,控制好自己情緒的同時,又能處理好學生的沖突事件,讓學生從“事”中學習做人做事的道理,從“事”中得到成長。
二、因地施教
常言道:“花前易生情,月下多知心。”對學生的教育效果也常因地點、環境、氣氛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在我們職業學校,每周班級都要例行開展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德育主題教育。針對主題教育內容的不同,所選擇的場地也會不同。比如孝老尊親類主題班會,我們會選擇敬老院,讓學生親臨現場,通過一系列關愛老人的活動,加強學生對孝老尊親的感悟。再比如去年建黨百年,這樣偉大的節日,我們會做一系列的活動來慶祝黨的生日,德育教育的場地也是圍繞建黨主題,我們組織學生去革命烈士紀念館,現場觸摸“歷史的痕跡”,感受建黨百年歷程的坎坷,這比班主任老師直白的講述更具有直觀性和感染性。
因地施教也可以積極開發新媒體平臺推送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比如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新媒體環境下學生的學習方式變革發生大的變化,我們學校新媒體平臺匯集許多優秀傳統文化研究和傳播專家的集體智慧,通過全面地挖掘、梳理,巧妙的文本設計、素材選擇,運用學生真心喜愛、又能終身受益的優秀文化節點,以現代化的傳播方式、短平快的閱讀與試聽,少而精的內容來吸引學生,讓學生在碎片時間就能感受到傳統文化,達到寓教于樂,弘揚傳統文化的目的。這種實用的、新奇的、趣味的快餐式文化教育方式利用了新媒體這塊傳播平臺,可以與已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和優秀傳統文化的課程、活動和安排有機地契合,引發同學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思考和共鳴。
三、因時施教
據《墨子閑詁》記載,墨子打了一個比方:“蝦蟆蛙蠅,日夜而鳴,舌干才辟,然而不聽。今鶴雞時夜而鳴,天下震動。”這恐怕即是說當其時,一語千金;背其時,則一文不值吧。因此我們在教育學生時一定要適時,話要說在節骨眼上,倘若關鍵時刻裝聾作啞,決口不語,事后才指手畫腳,喋喋不休,這是不會取得最佳時效的。對于犯有危險動作的學生,一定要及時,嚴厲批評指正,切不可手軟。對待自己的學生,何時溫和,何時嚴厲,這要取決于老師平時所下的功夫,對學生的教育,不可千篇一律,應抓住有利時機,適時進行,才不枉費口舌。[3]
對于因時施教,還可以用于平時中國傳統節日,紀念日的教育活動。節日是交流感情,凝聚人心的重要方式,是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它積淀著民族的信仰與情感。比如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母親節、父親節、教師節;勞動節、五四青年節等等。依托中國傳統節日,讓同學們緬懷先人,在節日里大家齊聚一堂,家庭氛圍融洽和諧,這對于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注重家風教育是個非常好的機會。母親節父親節教師節這些節日盡管都來源于西方,但是她同樣適用于我們職校生的感恩教育,沒有一個人能脫離于父母和老師的教導而能生活得很好,我們要感恩父母養育之恩,感恩教師教育之恩;勞動節五四青年節,提醒學生勞動創造未來,作為當代青年要有理想有責任有擔當。通過這一系列的節日,適時地給學生加以德育教育,做到應情應景,德育教育的效果事半功倍。
四、因賽施教
我們學校開展“五個一工程”,讓每個學生在學校期間“培養一個良好的興趣愛好”、“參加一類志愿服務或創新創業活動”、“加入一個學校社團,展示一項才藝特長”、“獲得一次系以上表彰或一張榮譽證書”。借助每年省和市出臺的技能大賽、創新創業大賽、文明風采大賽、職業生涯規劃等賽事,給同學們講解參加比賽的重要性,以此作為教育學生的一個重要抓手。以創新創業大賽為例,我們班通過參加各級各類創新創業大賽為抓手、組建雙創興趣小組,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學校組建雙創導師團,加強對學生創新創業的實踐指導;平時以社會實踐為依托,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熱情;學校也以勤工儉學為紐帶,提升在校學生創新創業動力和能力。我們學校通過建設南工潤彩珠寶貿易有限公司、健康與安全應急公共體驗中心等一批創新創業實訓基地,培養學生創新創業實戰技能;通過培育一批創新創業典型,帶動學校創新創業發展,切實增強學生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增強學生成就感,培養學生成為新時代建設者。
六、結語
作為一名職業學校班主任,如何教育好學生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任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們要不斷地總結過去,繼承好的東西,多學習教育理論知識,多花時間去了解分析自己的學生,理論結合實踐,對不同的學生施于不同的教育方法,與同學們一起建立一個團結向上,活潑有愛,溫馨和諧的班集體。看到學生們在自己的帶領和影響下,在一個和諧發展的班集體中充實自己,實現自我,成長為一個合格的職校畢業生,為社會貢獻自己一份力量,這就是對班主任最好的回報。作為班主任陪伴學生愉快走過他(她)人生中最美麗的一段青春歷程。并且在朝夕相處中,能給予學生人格的力量。這種力量像一束光,很多年以后,仍然能夠照亮前行的路。
參考文獻:
[1] 曾倩.新形勢下高等職業院校班主任工作的現狀及其對策研究[D].湖南:湖南師范大學,2008. 52
[2] 鹿勝玉.做個寬容有耐心的班主任[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9):106.
[3] 趙佰雙.高職院校班主任工作與學風建設初探[J].職業時空,2011(2):1.
基金項目:2018-2019年度職業教育重點項目,項目名稱:基于全面發展的新時代職業學校學生社團建設的目標、類型、活動設計的研究---以南京工程高等職業學校為例(項目編號:XHZDKT201805-8)
作者簡介:史苗苗(1982.12-),女,漢族,江蘇徐州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