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輝 賈建瑞 于敏章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計算機技術和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中普遍應用。高校師范生是未來教育事業的主力軍,其信息素養水平直接關乎到未來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要想成為拔尖師范生,信息素養水平是其衡量的一個重要方面。面對教育的新形勢和新需求,高校必須要抓好職前拔尖師范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將信息素養的培養貫穿師范生職前的學習生涯中,使其在走上工作崗位之前具備高水平的信息素養能力,培養拔尖的師范生,為將來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打好基礎。
關鍵詞:拔尖師范生,信息素養,提升路徑,保障機制
1.拔尖師范生信息素養培養重要性
新時代背景下科學技術飛速發展,教育現代化和教育信息化走向新的階段。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指出,要推動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2018年4月,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教技〔2018〕6號)中明確提出要“加強師范生信息素養培育和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1]。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明確指出“建設智能化校園,統籌建設一體化、智能化教學、管理與服務平臺”[2]。教師的信息素養水平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信息素養水平,由此可見職前師范生信息素養培養不僅是衡量師范生是否拔尖的重要標準,也對教學質量的提升和對教育方式的創新、對未來師范生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對未來整個教師隊伍的建設和推進教育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2.一名合格的拔尖師范生所應該具備的能力
(1)具備課堂教學能力
首先師范生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掌握課本上面的基礎知識;其次必須要具備教學語言表達能力,教學通過語言載體進行傳播。師范生要學習和鍛煉自己的講授能力,在課堂教學上做到講的清楚、講的明白、講的透徹、講的精彩。一名拔尖的師范生更應該如此,在大學生涯中了解和學習課本知識點,利用可以展示和鍛煉自己演講能力的機會,提高自己應變能力和教學講授能力。
(2)具備信息素養運用能力
信息素養能力中必須具備的是信息技術使用能力和信息資源搜索能力,現代化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師必須要掌握一定基礎的計算機操作技能,了解計算機基礎應用知識,學會在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能力自己制作教學課件進行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學。其次面對一望無際的信息資源,也要求了教師必須具備信息搜索能力,在平時備課或者研究學習中,都需要經過互聯網進行檢索、收集信息。所以一名拔尖的師范生必須具備高素質的信息素養能力,在教學中能夠更快、更全面、更有效的選擇信息資源,將信息資源轉化為課堂教學信息。
(3)具備將課堂教學與信息素養運用相融合的能力
將課堂教學與信息素養運用有效融合并且在課堂上轉化為信息資源傳遞給學生,促進信息化教育方式發展是師范生進行信息化教育的目的,同時這也是師范生在學習課堂教學中的難點。在新時代的教育環境下教師會借助信息資源,在網上檢索有關于課堂教學內容的視頻影像、音頻、圖片等信息資源來進行教學。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學會觀察,主動探究,自主發現課堂主題,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學習自主積極性。所以師范生要把信息素養能力運用起來,檢索優質信息資源轉化為課堂教學,鍛煉好自己的講授能力,通過語言載體進行教學傳播。促進信息化教育的發展。
1.調查對象和方法
為了客觀反映地方師范生的信息素養培養狀況,本研究選取筆者的學校作為樣本,屬四川省師范本科院校,多年來為本省及周邊地區培養和輸送了大批教育工作者,作為調查對象對其他同類師范院校有一定的借鑒意義。調查中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調查以問卷的形式開展,被調查對象來自各個專業,本次調查研究累計調查問卷119份。
2.調查結果
(1)調查對象的總體狀況
從年級狀況上看,以大一、大二同學調查為主。其中大部分師范生都認識到了信息素養對自身教師能力的重要性。但是信息素養水平存在著明顯差異。大部分師范生的信息素養都存在信息素養培養意識低、應用信息技術能力弱、與信息素養相關知識學習少等情況。總體上看缺乏一個比較完善的現代化信息素養培養環境。
(2)職前師范生的信息意識
作為未來的人民教師,想要成為拔尖的師范生,在信息化環境下,師范生應該認識到信息素養的重要性,學會信息技術應用,認識到信息素養能力對將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是否會主動提升自己信息素養能力方面,只有34.45%的師范生回答“會主動提升”,“偶爾會主動提升”的師范生占57.98%,“完全不會”的師范生占7.56%。
在調查了師范生是否了解信息素養與是否需要信息素養能力時,統計結果讓人堪憂。回答了認為師范生需要信息素養的人占了98.32%,認為不需要的占了1.68%。“很清楚”信息素養的師范生占20.17%,“大概了解”和“完全不了解”分別占了68.07%和11.76%。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大部分師范生都認為需要信息素養能力,但是對其了解卻很少,停留在一個大概了解程度。原因是師范生沒有認識到信息素養能力對成為一名拔尖師范生的重要性和缺乏主動去提升信息素養的意識。[3]
(3)師范生提升信息素養的方式
面對浩瀚的信息資源,師范生要掌握提高信息素養的方法,更快、更準、更高效的提升自己的信息素養。從調查結果來看,通過“學校的硬件設施”提升信息素養的占27.73%,“老師授課”占57.14%,“自己培養”與“同學相互學習”分別占44.54%和21.01%。說明了目前師范生提升信息素養主要通過老師授課,自己網上查找資料,自己提高信息素養能力。提高信息素養的方式缺少。
(4)師范生信息化環境調查
一個良好的信息化教育環境將會直接對師范生信息意識、信息技術應用和技術規范產生影響,通過調查筆者學校,存在一定問題。對學校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調查,“較完善”占31.93%,“有待提高”占62.18%,“較落后”占5.88%。為了信息化環境調查更全面,對課程體系也進行了調查,其中“是否開設了計算機基礎操作實踐類課程”的結果如下,“有開設且管理嚴格”占31.93%,“有但是比較水”占42.02%,“沒有”占26.05%。從對信息化環境調查來看,學校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雖然近幾年逐漸提高,但是仍然不完善,在課程體系方面,師范生的專業計算機基礎操作類課程存在不重視、管理不嚴格或者根本沒有計算機操作類課程的問題,缺乏一個完備的課程體系。[4]
(5)師范生信息技術操作現狀
職前師范生能否熟練進行信息技術實際操作與將來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后的信息化教學方式息息相關,從調查結果看能夠運用信息技術軟件的“比較擅長”占21.85%,“會基礎類操作”和“完全不會”的分別占了73.95%和4.2%。很多師范生對這些軟件應用比較基礎,大部分只會一些基礎類的操作,說明了大多數師范生實踐操作知識欠缺。只對word、Excel應用等有一個大概了解、運用,而對比較復雜的操作通常掌握的不夠扎實。
1.師范生主動提升信息素養意識缺乏
信息素養能力是指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包括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信息應用。當今時代,師范生大多都是00后,它們都基本具備了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在學習信息技術和運用信息技術方面有一定優勢。但主動獲取教學資源的知識積極性欠缺;word作業、PPT、統計表格制作等,容易出現格式錯誤,排版不正確,制作過于粗糙等問題。學生缺乏把信息技術與自己專業知識相融合,提升教育質量,創新教育方式的意識,沒有意識到信息素養能力對教學、教育的重要作用。
2.學校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尚未完善
學校的信息化基礎設施,能夠為師范生提高信息素養能力提供基礎保障。大部分高校多被經濟條件所影響,存在軟硬件配套設施方面不完善的問題,如高配置的微機房、現代化多功能語音室、標準化形體室、模擬訓練室、大型學術報告廳、電腦房只對部分專業開放等,都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職前師范生接觸到多媒體設備和各類教學軟件的使用,缺乏對信息技術能力的鍛煉。
3.拔尖師范生信息素養課程體系構建研究不全面
在課程體系上,課程建設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質量是高等教育辦學的生命線,我國目前教育教學理念仍然以傳統式教學理念為主,部分地方師范院校仍缺少對計算機基礎類課程的開設。師范類專業對計算機基礎類課程重視程度低,課程目標定位不準確;課程內容缺少銜接;課程結構不合理;課程實施脫離實際;課程評價體系不健全等,沒有為職前拔尖師范生培養創造一個信息化、數字化的良好環境。師范生主動探索、學習、提高信息素養能力的積極性缺乏,運用信息技術能力進行專業知識與教育教學相結合的信息素養偏低。
4.教學團隊信息素養能力亟待提升
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現代化的時代要求了教師團隊必須緊跟信息化的潮流,教師團隊的信息技術水平一定程度上會潛移默化影響著學生的信息素養能力。教師團隊目前存在差異化,例如年齡差異化導致的信息素養水平不一,90后教師信息素養與老教師相比較,90后教師接受、學習信息技術速度快;自身專業問題、教學觀念等都影響著教師之間信息素養的差異,例如部分教師只能制作一些簡單ppt頁面、ppt操作進行簡單的課本知識點搬家,或者直接進行傳統的課本講解,沒有利用到多媒體等信息化設備。這些問題導致了教師團隊不能給職前師范生塑造一個良好的模范作用,一定程度上會潛移默化影響到職前拔尖師范生將來的教學方式。
1.提升師范生培養信息素養能力意識
師范生是未來教師的預備者、是未來人民教師的接班人,更應該具備較高信息素養能力,師范生信息素養能力與未來信息化教育息息相關。因此,師范生必須要對信息素養保持積極態度,要具備積極提升信息素養的意識。學校可開展關于如何提高信息素養的講座、定期進行信息素養考察考試。同時還可以采取多種形式,組織部門積極舉辦有關于信息素養能力的活動,例如課件設計、信息技術知識競賽、師范生信息技術大賽等實踐活動,這樣既可激發師范生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的興趣和熱情,又可塑造良好的信息化環境,調動主動提高信息素養能力的意識。
2.著力加強學校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
完善的信息化基礎設施能夠為師范生提高信息素養能力提供保障。為了完善基礎設施,學校應該加大投資,優化師范生的信息化環境,從多方面、多渠道籌集資金,配置相應的現代化信息教學設施 。例如建立校園網實現全校網絡覆蓋,利用校園網可以免費下載知網文獻;建立電子閱覽室、多媒體教室,并且允許學生進入,放寬使用要求。為師范生提高信息素養營造一個良好的信息化教育環境。
3.全面完善教育信息化課程體系建設
課程對培養一個拔尖師范生培養起著潛移默化作用,完善的課程體系是提高師范生信息技術能力的保障,學校要加強對“培養拔尖師范生”的課程設置的現狀進行調查研究、深入剖析,根據“拔尖師范生培養計劃”的培養目標,對“拔尖師范生”職前培養階段課程設置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從課程目標的定位、課程內容的優化、課程結構的調整、課程實施的策略、課程評價體系的構建等出發。如加強信息技術和課程的整合,加強信息化課程資源開發和實踐,開設專業課的同時注重信息素養課程體系建設。讓師范生體會信息化教學方式,可以在潛移默化之中影響將來師范生的教學方式。
4.建立完善信息素養培養的保障機制
具備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是信息時代教師的基本教學能力,地方政府要重視信息素養對教育的作用,認識到師范院校為現代化教育培養的教師,不僅需要具備專業知識基礎,更需要熟練掌握信息技術與教學相結合的能力。[5]地方政府,師范院校都應該轉變以往傳統教學觀念,多方協助配合,加強信息素養的宏觀協調,加大對地方院校的經費支持。地方院校管理層要把信息素養教育理念融入到學校管理、課堂教學等方面,將教師的信息素養工作納入工作考核,同時保障信息素養的專項經費投入和改善信息教學條件。
總的來說,現代化教育隨著信息化時代的進步、科技的飛速發展,使得教育的傳播方法、教學方式發生巨大變化。時代和科技的變化對教師團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師范生怎樣算拔尖,信息素養能力必不可少。作為未來教育事業的主力軍,職前拔尖師范生的培養影響了未來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教學方式。因此政府和高校必須多方面發力、共同協作,重視信息素養的培養。針對信息素養提升所存在的困境,采取可行的措施,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教育事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本文系教育部2022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拔尖師范生職前信息素養提升路徑及保障機制研究”(202214389060);成都師范學院2021年校級教改項目《自主-協同-創新:高師院校拔尖人才培養機制的建構與實踐研究》(2021JG3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賈淑平,陶海燕,夏娜.“大創”環境下大學生信息素養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與提升探究[J].內江科技,2022,43(07):97-98+126.
[2]王冰.“全科-應用型”小學教育專業師范生職前信息素養存在問題與有效培育策略[J].科技資訊,2021,19(34):112-114+135.
[3]薛春艷.地方高校師范生信息素養培養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37(05):84-87.
[4]陳永光.地方師范院校師范生信息素養提升的實踐探索[J].鄭州師范教育,2016,5(05):35-42.
[5]萬力勇,蔣立兵,曹軍,蔡志文.高師生信息素養培養現狀及對策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3,(04):46-47.
(作者單位:成都師范學院 四川成都 611130)
(責任編輯:姜秀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