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燕
摘 要:學校德育工作的本質是立德樹人,這就要求德育工作必須從學生立場出發,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積極轉換,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經過幾年的摸索,根據學校工作實際,結合學校辦學理念,逐漸形成了學校德育模式雛形,德育“三化”,即管理制度化、活動系列化、成果顯性化,并取得很好的德育效果。
關鍵詞:學校發展;德育工作;德育模式
一、德育管理制度化
學校帶領教師學習《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等文件,使他們快速明確學校德育工作思路,把握德育工作方向。提升制度總結和制定的水平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質量的有效手段。德育,就是成人之美的教育。“美好的人性源自美好的制度。”可見,合理的、美好的制度可成就事,能成全人。制定大家認可的規范化制度,是做好德育管理的第一步:筆者帶領部門兩位副主任先后出臺了14項制度,分別是《學生一日常規管理制度》《導師制度》《一日之星展示制度》《學生評價制度》《級長、班主任崗位申請制度》《臨時班主任代理制度》《起始年級班主任提前培訓制度》《班主任外出培訓選拔制度》《優秀級長、班主任、導師評選制度》《德育工作軌跡制度》《三級家委制度》《家長學校學分制度》《優秀家長評選、頒獎制度》《家校德育研討制度》。將這些制度編輯成冊,人手一本,召集全體教師培訓解讀后執行,各種紛雜的事務迎刃而解。
如《學生一日常規管理制度》,這個制度實際上就是每個學校都在做的每周的文明班評比細則,其內容包括學生的儀容儀表、紀律、衛生、兩操、午餐午休、課后延時服務,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發現,即便各個班主任有反復組織學生認真學習一日常規行為規范的細則,可是屢犯屢不改的現象還是很嚴重,學生維護集體榮譽的意識、敬畏規則的意識還是很淡薄。如何能讓學生自我反省、自我教育,或者同學間相互教育呢?最終我們想到了與V屏公司負責人一起合作,開發了一款量化可視性的軟件平臺,只要值日學生和值日教師登陸這個值日平臺,將違紀學生(事先有進行過關于公布違紀生學號的問卷調查和辯論活動,達成可以公示的共識。)的違紀行為、地點、時間輸入,立馬在班級教室前面和各樓層的走廊V屏上就能看到某某學號的違紀情況。我們在擔心之余驚奇地發現,某某學號一出現在班級里V屏后,某某學生會覺得慚愧,就想著下次要注意了,其他同學看到某某因什么原因被扣分后,也會提醒、督促某某別再犯,同時,也會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樣的錯誤,真正實現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的效果。當時裝V屏的時候,我們擔心學生因犯錯后自己的學號出現在V屏上而產生太大的心理落差。然而,V屏上顯示違紀的學生學號的情況越來越少,相反,好人好事報道占滿屏幕的頻率越來越高。
二、德育活動系列化
學生教育、德育團隊建設、家校共育活動系列化已經成為我校德育工作陣痛后的常態。學校德育,制度是明燈,活動是載體,是微風細雨。要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說教絕對比不上有設計意圖的活動,在活動中不著痕跡的滲透德育理念是最佳的育人、團隊建設途徑。為此,筆者結合學校的五大節、深圳市的傳統主題活動、國家的傳統節日,搭建了本校德育活動系列化的框架:主題月活動、班隊會活動、國旗下講話活動、校外的社會實踐活動、學生的講座活動、學生干部的培訓活動、寒暑假德育作業活動、級長和班主任的培訓活動、家訪活動、家校共育活動等,這些活動都按各年級學生年齡特點、各年級班主任老師的特點、家長的需求等,按學年形成系列,沒有特別情況,不輕易變動。比如,每年的春季和秋季社會實踐活動,起初兩年,哪個年級去過哪個地方,總讓人頭痛,必須自己及時做好跟蹤記錄,否則第二年或第三年總會出現重復的現象,為此,特意請來校外社會實踐機構的負責人,根據深圳市開設的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基地項目,根據各年級學生年齡的特點,制定了9年不重復地點不重復主題的校外社會實踐系列化活動方案。活動的目的達到了,學生開心了,家長滿意了,筆者的工作也完成了。
如為了落實各種品質的培養,筆者設置了一月一主題的德育月活動,九月份的細節月、十月份的愛國月、十一月份的讀書月、十二月份的運動月、二月份的法制月、三月份的感恩月、四月份的科技月、五月份的藝術月、六月份的禁毒月。每個月的國旗下講話、班隊會主題都會圍繞本月的月主題有條不紊的開展。各種系列德育活動主題、時間、負責人都會在一學年學期初展示出來。每個月的主題活動由一個年級承擔,哪個年級承擔,哪個年級的級長主要負責。不但關注整個學校活動的開展、落實情況,而且及時做出反饋。做到活動有方案、有過程的呈現,有活動反思,實現活動閉環。
再比如,我們學校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優秀家長頒獎典禮活動,從策劃到主持都由各年級長輪流負責舉辦。筆者只負責協調一下即可。因輪流負責,每個級長輪到自己的時候,特別認真,都想著這次策劃主持的頒獎典禮比之前的出彩,所以,每年的頒獎典禮都做得非常成功。這種活動工作模式,不僅解放了筆者,還解放了其余的8個級長,還使每個級長的辦事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德育成果顯性化
如果說德育制度是明燈,德育活動是微風細雨,那德育成果便是錦上添花。德育成果的顯性化,能更好地激勵學生朝向美向善的方向前行,能及時讓教師收獲到教育的成就感,能激勵家長更加認同學校的辦學理念,更加支持并配合學校和班主任的工作,扮演好榜樣家長的角色,能讓更多的人了解學校在育人方面付出的努力。為此,本校對每次德育活動取得的成果都在班級、校級的宣傳欄、校內外電子顯示屏、家長群中展示,在校園廣播播出,在學校公眾號網站推出,或以編輯活動集子的形式呈現出來。
比如,我們將一年一度的寒暑假德育作業,以評獎的形式在年級公布欄展示,在學校電子顯示屏、家長群里滾動播出;這讓很多學生和家長在校門口駐足觀看,這樣,沒獲獎的學生會暗暗下決心,爭取自己的名字也能出現在屏幕上。名字已經在上面的同學,心里也會暗暗下決心,下次要繼續出現在屏幕上。看到這些之后,家長們回家也會督促、激勵自己的孩子努力,爭取下次也能在顯示屏上看到自己孩子的名字。再比如,每學期家長組織的校外主題親子活動,要求他們有活動方案、有報道,每一學年,將這些報道編輯成《成長的足跡》冊子,給每個家長發一本,家長拿到冊子翻開后的各種想法一定是正向的。再比如,家長進校園給班級或年級學生開講壇,是本校家長每學期的常規工作,他們向班主任提出申請,PPT和講稿經級長和學生處副主任審批之后,方可進校園開講,開講前給家長頒發講師聘書,敬獻一束鮮花,整個講座過程學校會派專業人員進行錄制,講座結束后便發布在班級和年級群進行分享,以此激勵更多的不同領域的精英進校園為學生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
德育成果顯性化,讓學生對自己的要求更高了,更爭先向上了,讓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更上心了,讓教師更有成就感和使命感了,讓學校贏得了社會更多人的支持,這樣,本校德育工作輕松化、高效化就初步實現了。
做了十幾年的德育管理工作,常有“山重水復疑無路”之感,但這么多年下來,更多的是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慰,“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得意與快樂!這幾年,本校在龍崗區組織的學生學業質量抽測中、深圳市組織的中考中,本校學生的成績都連年攀升。筆者敢自信地說,這有我們“三化”德育工作的一份功勞。
德育之路漫長而艱辛,愿筆者的分享相互照亮一程,讓教育工作者的德育工作經驗分享流動起來,一起做輕松高效德育人。
參考文獻:
[1]朱紅霞,馬維林.基于學生發展立場的學校德育工作策略[J].中國教師,2023(02).
[2]齊新曄.新時代學校德育工作體系設計的實踐探索[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2(10).
[3]袁美榮.人本主義視域下的學校德育制度創新研究[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