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家庭教育對學生個性品質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家庭作為一個特定的群體,其子女教育問題大量出現(xiàn),很大程度上與家庭教育有關。本文試圖從分析在蘇外來務工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結合社會、學校和家庭三方面進行論述,探討加強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家庭教育研究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關鍵詞] 外來務工子女;家庭教育;問題對策
隨著城市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吸引了大量的勞動力涌入城市,蘇州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達,匯聚了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員。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蘇州外來人口已超過本地人口,外來人口比重占到了整個江蘇省的三分之一,成為繼深圳后的第二大移民城市。這些外來務工人員為城市的建設辛勤勞作的同時,也把子女接到蘇州,希望接受更好的教育。鑒于此,做好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家庭教育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作為一名一線教育工作者,所帶班級里有一半以上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他們的家庭教育狀況并不樂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所學校,筆者深知良好的家庭教育對于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下面,筆者結合自身工作體會,對在蘇外來務工人員的家庭教育問題及對策進行簡要的分析研究。
一、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1.家庭教育觀念過于傳統(tǒng)
家庭教育觀念作為一種社會意識,是一定歷史時期內社會存在在教育領域的反映,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逐漸變化。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家長的教育觀念也不例外,被深深地打上了時代的烙印,往往還具有滯后性。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觀念壓抑了學生個性全面發(fā)展的能力,在蘇外來務工人員多數(shù)來自不發(fā)達的農(nóng)村地區(qū),他們自身受到的教育有限,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不惜花費重金,為孩子報各種輔導班,甚至提前學習高年級課程,拔苗助長,在孩子成長成才問題上重智輕德,唯分數(shù)論英雄,認為取得高分考入大學才是孩子成才的唯一標志,這種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嚴重影響了孩子身心的健康發(fā)展。社會飛速發(fā)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尊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及個體差異性,尊重學生的人格、興趣愛好,肯定每個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啟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已成為當前教育的共識。因此,轉變家長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糾正家庭教育觀念上的誤區(qū),是促進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
2.家庭教育缺乏科學的教育方法
據(jù)相關調查表明,家庭教育方法的得當與否很大程度上與家長的受教育水平相關,在蘇的流動人口中學歷為小學及以下的占總人數(shù)的7.11%,初中及高中文化的占總人數(shù)的85.28%,大專及以上的占總人數(shù)的7.61%,由此可見,家長的整體受教育水平相對不高,但他們都很重視子女的受教育問題,意識到家庭教育很重要,樂于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協(xié)同學校,給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稍趯嵺`中,我們不得不接受一個現(xiàn)實:家庭教育的市場很大,可收效甚微,家長的動力很足,但缺少方法。究其原因,與家長自身的科學文化素質不無關系。例如,在一次家訪活動中,有的家長流露出對現(xiàn)在中小學作業(yè)試題靈活多變的題型找不到得心應手的方法教導孩子的無奈,有時候怕引導錯誤不敢教孩子;也有的家長反映,孩子常常一回到家中就看電視、玩游戲,找不到合適的方法引導孩子。外來務工人員家庭教育缺少科學有效的方法,使父母體驗到“負擔”,同時又被“負擔”困惑而生成更多、更重的“負擔”,打擊了他們的積極性。
3.外來務工人員對家庭教育環(huán)境的忽視
家庭教育環(huán)境分為物質環(huán)境和精神環(huán)境。外來務工人員來蘇工作,大多數(shù)住在租賃的房子里,家庭環(huán)境一般較為簡陋。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和學習環(huán)境,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無聲教育,教育效果往往事半功倍。但這種無聲的教育被外來務工人員長期忽視,一是由于租住的房屋簡陋,沒有打理的必要性;二是他們沒有意識到家庭環(huán)境的教育作用。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缺乏對家庭物理環(huán)境的營造能力,不能對家居環(huán)境空間進行完美的設計和合理的安排布置,家里的物件擺放比較隨意混亂,這可能與外來務工人員租住的房子和受經(jīng)濟條件限制有關。(2)不注重家庭情感心理氛圍營造,忽視了營造溫馨、安定、民主、寬容的家庭心理氛圍對孩子心理健康的影響。(3)家庭生活節(jié)奏比較盲目隨意,家長對于孩子一日、一周乃至一學期的學習生活節(jié)律缺乏通盤計劃。(4)缺乏好家風、好家訓建設的自覺性,好的家規(guī)和家風對孩子具有規(guī)范和潛移默化的影響。(5)家庭文化品位處于低級階段。
二、針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家庭教育應采取的有效策略
1.樹立終身學習教育理念,提升外務家長共育素養(yǎng)
如前所述,外來務工家長作為家庭教育的主要參與者和執(zhí)行者,其自身素質是家庭教育取得成效的主要因素,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家長在科學文化素質上還處于相對較低的水平,這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現(xiàn)實。當然,讓他們重回學校深造也是不現(xiàn)實的,但這不能成為我們放棄家庭教育的理由。獲取知識的途徑有很多,智力教育也并非家庭教育的全部。首先,家長要嚴格要求自身,以身作則,樹立良好的榜樣。在日常生活中,倘若家長有文明的舉止、高尚的情操,對待工作和家庭都有責任心,那么這些優(yōu)良的品質對孩子的影響將會是受益終身的。其次,家長應利用業(yè)余時間,積極學習各類有益的教育知識。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學生遇到的問題也越來越多樣化,如果還用以往的老經(jīng)驗和老方法去處理就會適得其反,家長應通過便捷的網(wǎng)絡渠道積極地學習,及時更新自身的知識,來應對不斷變化的新情況。此外,家長不斷地學習,自身對教育孩子的認識也會越來越深刻,會形成一種文化上的積淀,這種文化我們用家規(guī)、家風的形式規(guī)定下來,大家共同遵守,是家庭文化品位提升的一個重要途徑。家庭教育的前提是教育家長,家長要養(yǎng)成愛學習的好習慣,處處留心皆學問,與孩子共同成長。
2.定期開展家校共育活動,助力家長優(yōu)化家庭教育
外來務工人員的工作性質使得他們的時間大部分花費在工作上,平時早出晚歸,有的可能周末還要加班,與孩子接觸的時間有限,這就導致他們對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情況知之甚少,有時遇到困難,也很難及時與學校老師溝通交流。因此,學校通過定期開展家?;顒语@得十分有必要。首先,學校通過采取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家長參與其中,一方面有助于外來務工人員與子女增進親子感情;另一方面,學校的先進教育理念也有助于改進他們教育子女的方式。其次,建立“家長學?!倍ㄆ趯议L培訓,外來務工人員自身水平受限,在進行家庭教育的過程中往往不能對孩子進行有效的指導,可以邀請該領域的專家學者以講座或座談的形式定期開展家長學校培訓活動,專門提高外來務工家長的教育素質,因材施教,制定有針對性的制度,協(xié)助外來務工家長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此外,采取有效的措施,積極吸引外來務工家長參與學校的家教課程研究與實驗,在參與研究的過程中提升家長教育素質,選出有效的樣本,運用到家教工作中,并及時總結經(jīng)驗,形成良好的家?;雨P系,促進外來務工家長走向“專業(yè)化”方向。
3.悉心關懷外來務工子女,發(fā)揮家校共育紐帶作用
班主任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溝通的橋梁,是密切家校關系形成家校合育的關鍵一環(huán)。筆者已從事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外來務工子女的教育問題也是筆者一直關注的教育重點之一,班級中有這樣一個案例:小徐同學為外來務工子女,家里的啟蒙教育比較晚,性格比較木訥,為人誠樸,對自己不感興趣的科目放任自流。老師經(jīng)常催交作業(yè),課上經(jīng)常無精打采,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課下還常常與其他同學發(fā)生矛盾并且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是班里有名的后進生。小徐的父親是做民宿生意的,平時較為忙碌,他的母親主要料理家庭起居及照顧小妹妹。平時我也經(jīng)常與他媽媽聯(lián)系,但他媽媽知識水平有限,平時無法對其學習進行督促。我就嘗試和小徐爸爸聯(lián)系,小徐爸爸多次表示會極力配合我的工作,但效果甚微。后來,經(jīng)過深入的家校溝通,我了解到家長的溺愛是孩子出現(xiàn)成長困惑的一個重要原因。父母雙方教育理念的不同導致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經(jīng)常發(fā)生爭吵,最后不了了之。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要統(tǒng)一父母的教育理念,把握好愛的尺度和原則,多讓小徐參加班級活動,樹立信心,找到學習的樂趣。近期,我們班級組織的集體包餛飩活動中,小徐就能很好地融入我們的大家庭中,露出了自己朝氣蓬勃的一面。此外,采用不同的家校聯(lián)系方式,如對學生進行家訪、電訪、約見、書信、家長會、座談會等,和小徐家長保持持續(xù)性聯(lián)系,及時了解小徐的情況,以分階段定目標的方式,協(xié)助小徐一步一個腳印成長。經(jīng)過一學期的堅持,小徐的學習和行為習慣有了明顯的改觀。雖說班主任在這個過程中付出了很多心力,但對學生的一生是最大的幸運。
4. 實行多元人才評價方式,形成良好社會輿論氛圍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了一種關于智力的新理論——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的智力結構至少有九種智力要素組成,每個人的智力都有其獨特的表現(xiàn)方式。但由于受長期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素質教育在推進過程中困難重重,外來務工人員把家庭教育當成學習教育或分數(shù)教育,認為考上大學、取得高學歷就是成才的標志。究其原因,就是社會上的人才評價體系出現(xiàn)了偏頗。以往的以考試作為唯一判斷學生成長成才的手段還在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家庭教育理念出現(xiàn)偏頗也就無可厚非了。在最新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中也提到,要改革教育質量評價和人才評價制度,根據(jù)培養(yǎng)目標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學多樣的評價標準,改進人才評價及選用制度?,F(xiàn)在在蘇的外來務工人員多數(shù)是改革開放后的一代,他們懷揣夢想來到城市,接觸網(wǎng)絡和手機等信息工具的機會很多,不再閉目塞聽,我們要充分發(fā)揮信息時代媒體的作用,通過電視、網(wǎng)絡等通信傳媒工具對素質教育的理論進行宣傳,使素質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由教育引導轉向民眾內心的一種自發(fā)行為,形成一種良好的社會氛圍,從而使父母在對待子女的教育過程中能夠潛意識地以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來看待孩子成長。過程雖然是漫長的,但效果將是顯著的。
總之,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家庭教育屬于整個家庭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具有家庭教育工作的共性,但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需要社會、學校和家庭三方面相互協(xié)作完成。三者是相互補充的統(tǒng)一體,缺一不可,做好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家庭教育工作,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培養(yǎng)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家長教育學[M].中國婦女出版社,1982.
[2]詹妮弗·田.美國家庭的素質教育[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3]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fā)展委員會.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R].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4]許曉輝,龐麗娟.關于新世紀家長教育觀念的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07).
[5]曾秀敏.加強對農(nóng)村進城就讀中小學生家庭教育的指導[J].教育研究,2009(07).
[6]家長教育觀念更新的實驗研究課題組.促進家長教育轉變的實驗探索[J].教育研究,2002(04).
[7]牛朝暉.當代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07.
[8]柯國興.農(nóng)村小學生家庭教育現(xiàn)狀和對策[J].中國農(nóng)村教育,2007(11).
周振偉? ?江蘇省昆山市周莊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