頡潔 張燕霞 豆媛媛 張雅麗
摘?要:“模擬導游”是理實一體化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以任務目標為導向,引導學生完成工作任務,實現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初衷。然而,受傳統教學方式與方法的限制,課堂中仍然存在教師講得多,學生做得少,實操能力提升不明顯等問題。加拿大教師培訓中創立了BOPPPS教學模型,這一教學模型是在充分尊重學生身心需要的基礎上開展教學活動,課前有先導、評估,課堂有任務目標,有沉浸式、參與式學習,課后有評估、反思與總結。整個過程將教學活動有序分割,既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不易使學生感到疲勞、乏味,能夠極大地提升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為此,本文以“模擬導游”課程中的“旅游者中暑的預防與處理”為例,利用BOPPPS模型進行了課堂設計。
關鍵詞:BOPPS模型;模擬導游;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1.031
“模擬導游”課程是旅游管理專業導游類課程,是專業核心能力課程,也是導游資格證考試面試科目之一。該課程屬于理實一體化課程,依據崗位能力與工作流程,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掌握導游工作的服務程序與服務規范,實現學生畢業即能上崗,對培養高質量導游人才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模擬導游”課程以教師為主導,通過教師的講授和示范使學生了解導游實際工作的流程與服務規范,個別學生再進行簡單的實操,無法使全體學生達成學習目標。實際上團過程中,學生存在實操能力弱,對工作掌控感差,工作不規范等問題。基于教學中存在的這一系列問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主張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角”,打造以“學生”為核心的課堂,教師作為指導者、輔助者,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與參與度,使學生在充分的實踐過程中獲得真知。
1?BOPPPS教學模型的基本理論
BOPPPS教學模型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中的一種,它源于加拿大教師技能培訓,是一種以教育目標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教學模式。BOPPP教學模型由六個字母組成,分別代表著六個步驟的單詞縮寫,分別是:課程導入(Bridge-in)、學習目標(Objective)、預評估(Pre-assessment)、參與式學習(Participatory?Learning)、后評估(Post-assessment)和總結(Summary)。他們之間層層遞進、互相貫通,是在充分考慮學習者身體、心理特征的基礎上,形成的科學教學模型,具體模型步驟如圖1。
圖1?BOPPPS模型
線上導入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明確本課程大致的學習內容,引起學生思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入應該盡量簡潔,要把本次課的內容和學生的已有知識或者未來可能碰到的問題有效銜接起來;課前推送的題目,要求學生在固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師應在課前進行批改,明確學生對該課程內容的認知程度。線下導入則是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本次課學習的主題與主要內容。
教師通過PPT,引導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達到的具體標準等,讓學生知道自己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應達到的學習目的,使之能在接下來的學習中能夠自覺地圍繞著這個目標來進行。
就預評估而言,除了課前在教育軟件平臺上的理論知識測試,老師還可以設置簡單的測試方式,使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感受課程難易程度。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能夠實際掌握學生的真實能力,了解學生對本課題的興趣及先備知識,以便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適時調整教學難度與方式,使課程目標更加清晰。
參與式學習的核心是將教師為主導的傳統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方式轉變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主動地、自覺地學習方式。在教師將課程的基礎知識、重點、難點知識講授清楚后,讓學生開展探究式學習,從被動的聽講者變成主動地學習者。在“模擬導游”課程教學中,可以在教師安排課堂任務后,小組細化工作方案、梳理工作流程、明確工作規范,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角色扮演,完成工作任務。在參與式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為學生創設沉浸式學習環境,例如“首次沿途導游”課程可以在大巴車上進行,讓學生在實訓活動中有身臨其境之感,能夠完全投入情景當中,進入一種沉浸的狀態,即產生心流體驗,達到最高的心理享受與專注力,從而提升教學效果。參與式學習能夠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其課堂中的專注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溝通能力與協作能力,是BOPPPS教學模型最核心的理念。
后評估主要是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是否達到了出期的學習目標,在評估過程中,應采用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的方式給予評定。教師應事先做好可評測的、客觀且細化的評分標準,由教師與學生共同對照打分,評估各小組學生是否達到了預期的學習目標。教師應根據學生學習成果及時進行教學反思,對教學活動安排不足之處應及時進行修改與調整,以便學生能更好地達成學習目標。
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梳理總結,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理清思路、加深印象,鞏固學生在課堂內所學的知識,并進行適當的拓展。
2?基于BOPPPS教學模型的模擬導游課堂設計
本教學團隊充分利用線上教學平臺和線下教學條件,以項目二“旅游安全事故的處理”中的任務2“旅游者中暑的預防與處理”為例,根據BOPPPS模型對課程進行了教學設計。旨在將教師主導的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實踐中明確崗位職責,熟悉崗位工作流程與規范,能夠熟練進行工作操作。
2.1?課程導入(bridge-in)
教師課前在“智慧職教”平臺導入游客中暑導致死亡的案例;在平臺設置討論“你認為夏季中暑嚴重嗎?”“你知道人們中暑后一般會出現哪些癥狀嗎?”“你認為遇到游客中暑時導游應該如何處理呢?”。要求學生在觀看視頻后才能進入討論環節,討論以選擇題、判斷題、問答題的形式進行,學生必須在課前一天的固定時間內完成討論,并由系統統計討論結果,為教師后續的課程安排提供數據。
教師在線下課程開始時利用PPT導入學生的討論數據,簡要分析學生對中暑的認識、中暑后的處理辦法,明確本次課的主題“旅游者中暑的預防與處理”。
2.2?學習目標(Objective)
教師通過課前導入環節,利用PPT,引導學生明確本堂課的學習目標包括,知識目標:了解什么是中暑,明確中暑的分類,明確中暑的危害,掌握中暑后應當采取的措施;能力目標:能夠判斷是否是中暑,能夠大致判斷中暑的程度,掌握如何預防中暑及中暑后的救助方法與措施;課程思政目標:使學生能夠明確中暑的危害性,幫助學生樹立在導游崗位中的責任意識、擔當意識,教師與學生將緊緊圍繞學習目標開展教學活動。
2.3?預評估(Pre-assessment)
教師通過課堂隨機問答、搶答等形式,評估學生對中暑知識的了解程度,例如中暑的分類、中暑的危害程度、如何判斷中暑及中暑危害程度等。通過預評估讓學生進一步深入思考游客中暑的相關問題,試激發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答案的欲望,教師將根據預評估的情況適時調整教學難度,以保證學習目標的達成。
2.4?參與式學習(Participatory?Learning)
根據課程主題,教師幫助學生回顧《導游業務》課程中所學習的有關于“中暑”的相關知識,使學生明確中暑的概念、分類,使學生掌握中暑的預防、中暑處理的流程、方法與規范的理論知識,同時教師應就課程的重點、難點進行著重強調。
任務1:游戲化教學。
由教師課前安排的學生扮演游客中暑的情景,通過肢體表現與語言表達展現不同程度的中暑情況,通過課堂平臺搶答的方式引導學生辨別中暑的程度。對搶答正確的小組和積極參與的小組給予加分激勵,以充分調動各小組同學的參與度。
任務2:教師示范教學。
教師主導,在2-3位學生的協助下完成中暑后的模擬急救任務。操作中教師應規范按照步驟完成急救任務,并在任務完成后就任務中的重點、難點及注意事項加以強調。這個過程可以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梳理中暑急救的程序與規范,幫助學生理清具體的急救措施。
任務3:情景模擬演練與角色扮演。
教師將學生以5-6人為一組,進行分組模擬演練。學生分工扮演全陪導游、地陪導游、游客甲、游客乙等。教師提前準備好情境導入文案(根據中暑的不同程度)、假人、領夾式麥克風、評分標準等;學生提前準備好不同情況所需要的道具,例如水、模擬的冰塊、濕毛巾、扇子、模擬的藥品、手機等。為促使學生在參與式學習中更加專注、投入,產生心流體驗,建議教師應給學生足夠的準備時間與展示空間,可利用投影設備營造相應的場景。學生提前寫好劇本,并根據角色分工進行模擬演練,要求其他小組同學應積極配合并進行評價。通過實訓,小組在合作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改進問題,一次次復習中暑急救知識,鞏固理論知識的同時獲得了實踐經驗,提升了實際操作能力。另外,學生在情景模擬實訓中能夠切實地感受到中暑的危害性與急救的重要性,能進一步增強學生對的崗位責任意識,增強學生的責任心。
2.5?后評估(Post-assessment)
通過前期學習,學生較好地掌握了游客中暑的判斷、救護等相關知識。為查漏補缺,切實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教師可以在課后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拍攝“中暑急救”主題的短視頻。錄制小組成員角色應當與課內角色進行調換,鼓勵小組成員都能參與其中。要求每位同學根據自己的所學繪制中暑急救的思維導圖,課后評估測試的作業應提供在“智慧職教”平臺,由教師批閱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2.6?總結(Summary)
教師應在課程結束的第二天完成作業評價工作,進而跟蹤學生的學習目標達成情況,幫助學生指正視頻與思維導圖中的疏漏。同時,應積極鼓勵與肯定學生,以友愛的評價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以肯定的語言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
3?基于BOPPPS教學模型的模擬導游課堂教學效果評估
3.1?學生學習興趣大幅度提高
課前導入階段的搶答、討論,課堂教學中的沉浸式學習方式,課后視頻資料的錄制,給其他小組同學打分等多樣化學習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很多同學從課堂的低頭族轉變為了積極的參與者,學習興趣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他們變得愿意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目標。
3.2?學生學習目標感增強,學習效率提高
通過課前線上與線下導入,學生對課堂學習目標感增強,在課堂教學中不再是被動的聽講,而是根據老師的安排想辦法去完成工作任務。目標感為學生的學習帶來了極大的動力,他們在學習中更加認真、主動,自信心、責任心也更強,學習效率得到了較大的提升。
3.3?課堂留存率大幅度提升
教學模式的改變使學生的學習方式也隨之改變,課前預習、課堂參與、課后復習總結,且在這三大模塊中學生較多地采用答題、情景模擬、實操演練、視頻拍攝、評價打分、思維導圖等需要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方式開展教學。因此,主動式教學及大地提高了課堂所學知識的留存率。根據課程結束一周后的測試反映,絕大多數學生的課堂學習留存率可以達到70%以上,甚至有同學可以高達90%。數據反映出整個教學環節中參與程度越高的同學,課后留存率越高。為此,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還要積極鼓勵讓所有的學生爭做學習的主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4?結語
利用BOPPPS模型進行課堂教學設計,首先能夠使師生課堂教學目標更加明晰,學習目標感更強;其次,線上與線下教學的緊密結合使教學從課堂延伸至了課前、課后,幫助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與課后復習鞏固,幫助老師做好課前準備、評估與課后反思總結,對于教師優化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有積極的意義;再次,參與式教學將傳統的被動學習課堂轉換成了主動學習的情境式場所,讓學生在有趣的動手操作過程中掌握了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參與度與學習效率,提升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語言溝通能力、社交能力等;最后,課后評估與總結幫助師生在課后及時反思、梳理與總結,使學生所學知識得到進一步的鞏固,提高課堂學習留存率。利用BOPPPS模型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切實實現了提升教學質量,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建勛,朱琳.基于BOPPPS模型的有效課堂教學設計[J].職業技術教育,2016,37(11):2528.
[2]吳昌東,江樺,陳永強.BOPPPS教學法在MOOC教學設計中的研究與應用[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9,36(02):218222.
[3]龔玉梅,周瑞麗.基于BOPPPS教學模型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設計研究[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19,(12):4952.
[4]周文,李俊,包衛東,劉麗霞.國內BOPPPS模型研究的知識圖譜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9,42(03):4452+66.
[5]于冰沁.基于沉浸式虛擬案例資源的“三階+四化+三省”教學設計.?[M].混合式教學設計優秀案例,2021:214.
[6]黃亮,於雪琴.BOPPPS教學模式結合雨課堂在測繪技術及專業介紹課程中的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9,(13):139141.
[7]徐小麗.基于BOPPPS模型的案例教學法在倉庫消防教學中的應用[J].物流工程與管理,2022,44(06):3.
[8]付媛媛.基于BOPPPS教學模式+超星學習通的課程教學改革探索——以《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為例[J].懷化學院學報,2021,40(05):11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