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紅
【摘要】調查顯示,初中物理存在作業題量多、重復、沒有分層、形式單一等問題。教學中要基于學生需求,優化課后作業類型;基于學科課程標準,以教材為主整合作業資源;基于提質減量,優化課后作業題目的分層。提高課后作業的質量,減少課后作業數量,切實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用適量的習題達到較高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課后作業;提質減量;策略研究
課后作業主要的功能有:一是檢驗功能。檢驗學生聽課后的學習效果,學生對老師在課堂上所教授的內容是否聽懂了、掌握得如何,這是作業最常見和最基礎的功能。二是鞏固功能。圍繞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和方法,通過完成課后作業,以達到鞏固所學內容的目的。三是拓展功能。通過學習課堂上講的內容,利用所掌握的知識點,完成難度高于基礎知識的題目,有對知識點加深理解、靈活應用的作用,培養和鍛煉思維能力,提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的能力。四是反饋與矯正功能。通過學生作業完成情況,教師能發現學生學習、認知上的困難,同時也可以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可在后面的課堂上及時答疑解惑、查漏補缺,調整改進教學方式,使課堂效果最大化。
物理學科作業的設計要體現基礎性、普遍性,同時兼顧拓展性和個體性。具體要求如下:基于課程標準,貼近學生實際;優化作業設計,落實減負增效;認真批改作業,關注反饋指導;加強過程管理,形成長效機制。
一、初中物理課后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筆者以學生對物理課后作業的興趣、作業的數量、完成情況、難易程度、作業效率等15道問題為內容,對我校初二、初三498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顯示課后作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是作業量多。32.13%的學生反映物理作業題量多,負擔較重,每天花費在完成物理作業上的時長也超過了教育部“雙減”政策的標準。注重強調作業的數量,沒有注重作業設計的質量,必然會造成學生在完成作業時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通過題海戰術訓練學生,會造成學生厭倦、疲憊,不利于學生可持續的發展。
第二是作業題有重復。63.25%的學生對物理作業最不滿意的地方是數量較大、重復訓練;作業設計知識點有重復,教師選題隨意,沒有精挑細選。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沒有訓練到所有的知識點,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同時也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
第三是作業沒有分層。45.78%的學生認為物理作業的難度稍大。65.2%的學生認為按自己的知識特點選擇具有個性化、針對性以及有層次的、符合自己興趣愛好的作業對學習成績提高有更好的效果。作業設計沒有分層,導致優秀學生吃不飽,沒有挑戰性,成績無法提高;基礎薄弱的學生做不了,漸漸失去學習的信心、做題的動力。
第四是作業形式單一。51.2%的學生對一些實踐作業、能夠動手的小實驗或撰寫社會實踐小論文更加感興趣。
二、課后作業提質減量的策略
1.基于學生需求,優化課后作業類型
不同類型的作業功能和要求是不同的,如書面作業能夠幫助學生檢驗課堂所學的知識點掌握情況,加強鞏固課堂所學知識點并發現問題。實踐性作業是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點,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物理問題,解釋生活中遇到的物理現象。目前,學校布置的多是書面作業,實踐性作業較少。因此要基于學生的需求優化課后作業類型,針對學生學情將課后作業分為:基礎作業設計,加強作業設計,培優作業設計;針對教學內容可分為:課時作業設計,單元作業設計;針對作業形式可分為:校本作業,自主作業,創新作業,實踐作業。
例:“測量電壓”實踐性作業—自制水果電池
一、作業目標
1.通過制作水果電池的活動了解水果也能夠發電,初步了解其發電原因。
2.通過探究活動了解水果電池電壓高低的影響因素,通過實驗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感受生活中簡單的化學與物理知識的融合。
3.通過交流與評估,探索跨學科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提升邏輯思維的科學素養。
二、作業內容
實際情景:網上有這么一段視頻,在兩個橙子之間插入一枚1元硬幣,插入充電器后,手機屏幕顯示出充電符號,這是真的嗎?
實踐任務:制作水果電池,探究影響水果電池電壓高低的因素及相關問題。
(1)準備階段。除了需要開關、導線、幾種不同材質金屬片等,需要的測量性器材有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準備選用的水果有______________,選擇依據是___________。
(2)活動階段。探究影響水果電池電壓高低的因素。
猜想:水果電池電壓高低與____________有關。
設計:簡述實驗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
設計表格并填入相關數據:
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交流評估階段。有同學不會判斷水果電池的正負極,請寫出判斷方法_______。有同學想知道還有哪些方案能體現出水果電池可以作為電源使用____________。有同學使用了多種金屬材質實驗,結合化學知識,你認為效果較好的這些金屬材質具有____________的化學特點。有同學在活動中發現水果電池電壓較小,嘗試提高水果電池的電壓,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在活動中還遇到了哪些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水果電池給手機充電,能否成功?結合你的實踐活動過程,談談你的收獲與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據今天的課堂實踐活動,請寫一份與水果電池有關的科技小論文。
2.基于學科課程標準,以教材為主,整合作業資源
提質減量的課后作業設計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對教材習題進行分析,課后練習是否有針對教學目標設計了對應的題目,是否具有檢驗、鞏固知識點的功能。如果有對應教學目標的題目,應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用好教材,不要增加學生的負擔,提高作業完成的效率。如果沒有對應教學目標的題目,要針對性地補充課后作業題目,教學中的難點、重點知識可以設計多道課后作業題目對知識點進行加強鞏固。
還是以“測量電壓”課后作業的設計為例。“測量電壓”教學目標:一是知道電源的作用、電壓的單位及其換算方式。了解一些常見電壓及我國家庭電路電壓。二是知道電壓表的用途、符號,會正確將電壓表接入電路中,并能正確選擇量程和正確讀數。三是學會用電壓表測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中的電壓。四是了解串、并聯電路電壓的特點,能用來分析解決相關問題。
“測量電壓”設有課后習題,分析教學目標和對應的課后練習,發現在課后5道習題中,教學目標1、2、3都有對應的題目,教學目標4沒有對應的題目,所以在課后作業的設計中,將教學目標4對應的習題補充到課后習題當中。在此基礎上對“測量電壓”課后作業作如下的設計:
基礎訓練
教學目標1:知道電源的作用、電壓的單位及其換算。了解一些常見電壓及我國家庭電路電壓。
1.下列有關常見電壓值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
A.一節新蓄電池的電壓是1.5 V
B.我國家庭電路的電壓是220 V
C.手機鋰電池的電壓約是10 V
D.對人體安全的電壓是不低于36 V
2.關于電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不同電源提供的電壓是相同的
B.只要有電壓,就一定有電流產生
C.電壓是使自由電荷定向移動形成電流的一種壓力
D.電壓是使自由電荷定向移動形成電流的原因
教學目標2:知道電壓表的用途、符號,會正確將電壓表接入電路中,并能正確選擇量程和正確讀數。
3.如圖1所示,圖甲中電壓表的分度值為____V,讀數為____V。若使用前出現如圖乙所示的情況,則原因是____。
4.下列各電路圖中(圖2),電壓表能測出燈L1兩端電壓的是(? )。
教學目標3:學會用電壓表測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中的電壓。
5.為探究并聯電路中電壓的規律,實驗室提供的器材有:干電池組(電壓約為3V)、電壓表、多個小燈泡、開關、導線若干。
(1)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在圖3的圖甲中把電路連接完整,要求電壓表測量燈L1兩端的電壓。
(2)實驗中,某小組分別測出燈L1、L2兩端的電壓和并聯電路的總電壓,電壓表的示數都相同,如圖乙所示,其值為____V。根據這組數據,該小組得出并聯電路中電壓的規律為:并聯電路總電壓與各用電器兩端的電壓____。
教學目標4 :了解串、并聯電路電壓的特點,并能用來分析解決相關問題
6.如圖4所示電路,開關閉合后,電壓表V1的示數是2 V,電壓表V2的示數是3 V,則電源電壓是(? )。
A.2 V? ? ? ? ? ? ? ?B.3 V
C.4 V? ? ? ? ? ? ? D.5 V
3.基于提質減量,優化課后作業題目的分層
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有差異,作業設計在總體上要分層次遞增,對于同一個知識點應有幾個不同層次的設計。對于物理學習程度較差的學生可以設置相對簡單的作業,讓學生通過完成一些基礎性的習題鞏固所學的基礎知識,提高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如第1、2、3題;對于中等學習水平的學生要設計稍微有一點難度的作業,讓這些學生在鞏固基礎的同時,又能提高解題能力,使其具備一定的物理思維,如第4、5、6題。對層次較高的學生可以設計較高難度的作業內容,讓學生的思維在物理作業過程中得到相應的鍛煉,在透徹理解物理基礎知識的前提上進行深層次的物理學習,促進物理學習水平和能力有效地提升。可以增加以下兩道題目來提升學生的能力。
拓展提升
7.如圖5所示,電源電壓為6V。當開關閉合時電壓表的示數為2V,L1兩端的電壓為____V,L2兩端的電壓為____V;當開關斷開時電壓表的示數為____V。
8.有兩個電路元件A、B,把它們串聯在電路中,如圖6中的圖乙所示,流過元件的電流與其兩端的電壓關系如圖甲所示。閉合開關S,這時電流表的示數為0.2 A,若將A、B兩元件并聯接在原來的電源上,則此時電路中的總電流為多少?
綜上所述,提質減量的物理課后作業設計,既具有課后作業的功能,又能很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樂于做物理作業,提高完成作業的興趣度和效率,使學生的能力在課后作業中有發展。
【參考文獻】
[1]游龍成.關于中小學課業負擔問題的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8(15).
[2]宿文娟.中小學課業負擔過重成因及對策研究[J].進展:教學與科研,2019(08).
(基金項目:本文系“初中物理課后作業提質減量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QJH2021
1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