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立足海南省中職學校實際,通過開展省內外調研、問卷調查、課題研究、實踐實驗等活動,深入研究中職學校強化勞動教育的可行性策略并進行實踐,助力海南省中職學校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
【關鍵詞】中職學校;勞動教育;策略研究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同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2021年4月28日,海南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勞動教育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勞動教育要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堅持因地制宜,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勞動教育相關文件的陸續出臺,我們不難看出,勞動教育刻不容緩。
一、海南中職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現狀
筆者曾組織課題組成員就海南省中職學校勞動教育開展情況進行了調研,發現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勞動教育實施路徑不清晰,課程體系不完善。部分中職學校雖重視勞動教育,但未能真正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缺乏整體設計。
二是忽視勞動教育獨特育人價值。個別學校教師認為職業學校對學生進行的技能培養過程就是勞動教育的過程,沒有必要再單獨開設勞動教育課程,從而忽視了對學生勞動觀念和勞動習慣的培養,呈現出“有勞動無教育”的特點。
三是勞動教育師資不足、不專、不強。有的學校為了完成任務,隨意安排教師教授勞動教育課程;還有的學校將勞動教育課程交由班主任負責,把班級勞動活動等同于勞動教育,呈現出“有活動無課程”的特點。
二、海南中職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的意義
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精神面貌和綜合素質,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中職學校肩負著培養高素質勞動者的重要使命,所以引導中職生樹立正確勞動觀、培養中職生具備良好的生活技能、生產技能和職業素養是中職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
勞動教育在中職學校的有效實施,將實現以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目標,通過開展系統的勞動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勞動、愛上勞動、樂于勞動,并在勞動中實踐創新。以勞動教育涵養職業道德,以勞動教育鍛造時代新人。
勞動教育在中職學校的有效實施,有助于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榮譽感,在強化技能水平的同時提升職業素養,激勵學生以勞模、工匠為榜樣,不斷追求卓越。這對提升中職學校學生整體素質以及培育具有海南自貿港特色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有著重要的劃時代的意義。
三、海南中職學校強化勞動教育的策略研究
《意見》指出:當下必須重拾勞動教育、重視勞動教育,豐富、拓展勞動教育實施途徑,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將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應將技能教育與勞動教育相融合,在向學生傳授現代生產技能的同時,更應重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和態度,培養良好的勞動習慣,強化誠實合法勞動意識等。
教師要牢牢把握“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三大根本問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和社會的未來需求,探索和實踐符合海南特色的勞動教育模式,夯實學生服務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素質基礎。本文將根據筆者開展中職學校勞動教育的研究和實踐情況,分析并提出中職學校“六位一體”強化勞動教育的策略。
1.開好勞動教育必修課,夯實勞動教育主陣地
各學校應將勞動教育必修課納入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之中,制定并完善課程標準。勞動教育課程可采取“理論學習+勞動技能”相結合的模式開展。一年級以“日常生活勞動”為主開展勞動教育。以勞動基本理論學習和日常生活技能為重點,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勞動實踐,通過出力流汗、動手實踐,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提升生存力,引導學生“尊重勞動”;二年級以“生產勞動”為主開展勞動教育。以職業素養教育和職業技能提升為重點,鼓勵學生參加技能競賽、技能比武等活動,錘煉職業技能,提升競爭力,引導學生“崇尚勞動”;三年級以“服務性勞動”為主開展勞動教育,以弘揚勞動精神和提升創新能力為重點,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樹立服務意識,提升創新力,引導學生“熱愛勞動”。
2.設立校級勞育工作室,探索勞動教育新模式
經過調研發現,勞動教育的實施在各中職學校的歸口不盡相同。有的設立勞動教育教研組,有的將其納入思政教學教研之中,還有的直接歸口學生管理部門負責,成為了班主任新任務。筆者認為,要想推動學校勞動教育扎實有效的開展,有必要設立專門的教科研機構來負責此項工作。例如設立校級勞動教育工作室,遴選帶頭人,組織開展相關教科研工作。校級工作室可實現規范課程教學、開發勞動教育教學資源庫、開展勞動教育師資培訓、定期研討交流、開展勞動教育課題研究、優秀成果展示等功能,形成一個可持續、可延伸的勞動教育工作支持系統。形成導、幫、帶的互動開放平臺,為勞動教育的實施打好理論基礎,挖掘出具有海南特色、本校特色的勞動教育模式。
3.培育勞動教育導師團,打造勞動教育引領者
培育勞動教育專任教師、班主任和工匠勞模三支隊伍,組建勞動教育導師團,將勞動教育與師德師風建設深度融合,三支隊伍同頻共振,打造勞動教育引領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們的教師既精通專業知識、做好‘經師’,又涵養德行、成為‘人師’。”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影響是極為重要的。要強化勞動教育的育人效果,必須從師資隊伍建設和師德師風建設上下功夫。有的教師自身都沒有正確認識勞動教育的重要性,何談教育學生。還有的教師用勞動來懲罰學生,學生犯一點錯誤就用打掃衛生來懲罰,導致學生害怕勞動、痛恨勞動,無法正確認識勞動的真正價值,久而久之在學生心中形成勞動就是卑微的心理。
由此看來,勞動教育引領者的培養十分必要。在學校中遴選優秀的專任教師、班主任和工匠勞模組成勞動教育導師團,定期組織活動,定期開展考核,將導師團的工作和年度考核相結合,激勵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和能力。專任教師抓課堂、班主任抓日常,工匠勞模講師團引導學生熱愛勞動、弘揚勞模精神,匠心逐夢。這三支隊伍互為補充,提升育人實效的同時也推進了師德師風建設。
4.整合家校社教育資源,搭建勞動教育大平臺
職業教育始于勞動實踐,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中職學校的勞動教育不僅僅是出力流汗、掌握技能,更應該重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正確勞動觀的培育是一個需要全社會支持的系統工程,教師要把勞動教育融入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改革下開展,應充分挖掘校內外優質勞動教育資源,形成育人合力,完善“大勞育”工作格局。與中小學和普通高等學校相比,中職學校在開展勞動教育方面有著獨特優勢。一是充分用好校內勞動教育資源;二是積極推動家庭重視和參與勞動教育,實現家校共育;三是積極開發社會資源豐富勞動育人平臺。積極開發勞動教育+校企合作、勞動教育+鄉村振興、勞動教育+志愿服務、勞動教育+綠色技能等平臺,用社會資源賦能勞動教育。
5.開展特色勞動教育活動,疏通勞動教育主渠道
校園活動是開展教育的重要載體,也是學生最樂于接受的一種教育模式之一。近年來筆者所在學校積極探索勞動教育新模式,將勞動教育融入學校生活的各個方面,用豐富多彩的特色活動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開展活動的同時認真記錄課內外勞動過程和結果,將學生表現和勞動成果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學生的參與情況和參與效果可作為學生評優評先的重要參考。例如定期開展“勞動教育開學第一課”“美化校園小達人”“技能服務進社區”“變廢為寶”“發現勞動美攝影比賽”“節盡所能”“勞模面對面”“農耕課堂”等。通過活動增強了學生的專業認同感和職業榮譽感,為今后從事職業勞動奠定良好基礎。
6.定期舉辦勞動技能大賽,提升勞動教育吸引力
舉辦勞動技能大賽可檢驗學校階段性勞動教育成效,進一步鞏固勞動育人效果。例如筆者所在學校于2021年開創性的舉辦了第一屆校級勞動技能比賽,賽項設垃圾分類知識競賽、行李箱收納、疊衣服、變廢為寶等,全校七千余名在校生均參加了比賽。2022年第二屆勞動技能大賽在2021年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勞動技能大賽標識設計和農作物種植等賽項。通過比賽,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勞動興趣、提升了勞動技能,還收獲了樂觀和自信,勞動教育綜合育人功能得以體現。賽項設置堅持勞動貼近生活,不僅鍛煉學生基本勞動技能,還重點關注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勞動技能大賽的舉辦受到了廣泛關注,學習強國、海南日報、技能中國、新教育等媒體進行了宣傳推廣。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逐步養成,崇尚勞動、熱愛勞動在學校蔚然成風,“健康陽光、好學上進、勤勞誠信、文明樸實”的海南學生“特色印記”在學生身上越來越凸顯。學校開展強化勞動教育工作以來,已成功打造了一支優秀學生勞動楷模隊伍。通過學生楷模的引領帶動作用,實現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的示范輻射。
綜上可見,中職學校勞動教育的有效開展,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強化中職勞動教育的策略研究極有必要。中職學校的教育工作者應不斷探索勞動教育的新模式,實踐新做法,讓我們的學生真正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站,2020年3月20日.
[2]高魯光.在中職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的幾點思考[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20(01).
[3]隋玉亮.工匠精神視域下中職學生勞動教育策略研究[J].科教導刊(中旬刊),2020(01).
【課題項目】本文為海南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中職專項課題“中職學校強化勞動教育的策略研究”(課題編號:QJHV20210650,課題主持人:張薩薩)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