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清娥
【摘? 要】新課標背景下,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模式均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學主體、教學目標以及教學方法也應做出全新的調整,強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重視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能力的全面發展,滿足素質教育以及“雙減”政策下對數學課堂教學改革提出的相關要求。小組合作學習在培養學生綜合發展以及提升學生主體地位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基于此,文章從小學數學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對合作學習教學形式的應用價值以及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和闡述,進而針對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應用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成果展示
數學教學中受以往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課堂參與意識不強,學習效率較低,教師對學生能力提升與素質發展不重視,這些均是影響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關鍵。數學教師要加強對教學模式的創新,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實現教學主體的轉變,激發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問題素養以及探究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但是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中合作學習模式存在形式化嚴重的問題,沒有達到理想的合作學習效果,需要數學教師重新規劃與設計小組合作學習方案。
一、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價值
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充分滿足新課程標準下的相關要求,是目前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頻率最高以及實施效果最好的教學方法。小組合作學習的價值一方面有助于教師實現教學主體的轉換。一直以來,課堂教學都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學習比較被動,缺少自主意識,不利于新課標下教學目標的實現以及學生的綜合發展。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增加了,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也得到了提高。比如,教師會放手讓學生在小組中自由討論數學問題、分析和解決數學問題,學生對教師的依賴逐漸減少,自主學習的能力會不斷提高。另一方面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在與同學互動探討和交流中,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分析能力都會不同程度地得到提高,最主要在組員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促進下,會提高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學習興趣有所增強。此外,還有利于促進學生深度學習。深度學習是新課標下要求小學生數學學習中達到的學習效果,在數學知識學習中,要求學生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下,學生無法達到這樣的學習效果,而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思維可相互碰撞、對問題進行深度思考和探究。
二、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小組合作學習對小學師生來說并非是一個十分陌生的教學方法,并不是在新課標下才產生出來的新的教學形式,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偶爾也會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學習和探討,但是以往的小組合作學習并不能達到新課標的相關要求標準,存在很多問題需要優化和改進,具體包括以下問題:其一,學生分組過于隨意。分組是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基礎,科學分組才能確保合作學習質量。但是在以往的小學數學合作學習分組中,教師通常讓學生采取就近的原則進行分組學習,比如讓學生與同桌或與前后桌同學一起探討相關數學問題。部分小學班級的座位是按成績從前到后排列,也有的小學班級的座位是按學生個頭高矮排列。這樣就會導致各小組中的成員數學基礎、學習能力等參差不齊,有的小組成員因基礎都較差而無法順利完成合作學習任務。其二,合作學習過程過于隨意。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需具備一定的學習方向和目標,但是數學教師缺少對學生合作學習的有效規劃,未能給學生的合作學習布置具體的學習任務,造成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感到無從學起,影響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特別是在基礎知識學習中,學生沒有方向,只是按照教材中的內容從前往后讀,合作學習的質量較差。其三,缺少成果展示和評價環節。合作學習是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結果展示與評級就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過程,但是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在學生完成組內討論后,只是讓學生簡單地給出問題的答案,也不會對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況進行評價和指導,這樣不利于學生發現自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在今后的合作學習中不能針對之前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
三、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策略
(一)結合學情合理分組
小組合作學習通常情況都是每個小組4~6人,組成一個小的學習團體,學習團體中的氛圍及綜合能力對每一個組員的學習和成長都會有影響,由此可見,新課標背景下,在數學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要加大對分組的重視力度,能夠以提高小組合作學習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核心。充分掌握與了解學生的學情基礎和綜合能力、性格等是保障教師有效分組的重要基礎,每一次小組合作學習的分組都要重新對學生的基礎和能力進行考核,避免憑經驗、忽視學生的實際成長情況,以致最終影響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有效開展。例如,在進行“小數的加法和減法”的小組合作學習的分組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了解學生的情況,并合理分組。其一,對學生舊知識進行考核,比如對之前所學習的“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相關內容進行考核,從而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情況,根據學生數學知識基礎對學生進行分層。其二,結合學生綜合能力對學生進行層次劃分,比如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及組織能力等,也將其作為劃分學習小組的重要依據。其三,了解學生的性格特征以及學生的人際關系,這方面因素的考慮可以保障分配小組時讓小組內的氛圍融洽且都能用心學習,不能將玩得特別好的學生放到一組,避免影響小組內的學習進展,也不能一個組的組員都是內向的學生,會讓組內學習氛圍過于沉悶,也不能讓全部外向的學生在一個小組內,會導致組內學習氛圍過于熱鬧,只有綜合分配,相互影響、相互幫助,才能營造和諧友好的小組學習氛圍。同樣,根據知識基礎和綜合能力方面因素進行分組時,也要做到不同層次學生的平均分配。
(二)設置學習任務合理分工
轉變以往過于隨意的小組合作學習形式,能夠根據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地規劃小組合作學習任務,然后引導學生在小組中根據不同組員的情況,對學習任務進行細分,落實到每位組員的身上,這樣既可以確保組員在合作學習中的充分參與,也提高了學生的合作學習效率,數學教師要做好學習任務設置的工作,控制好學習任務的難易程度。例如,在學習“統計”方面的內容時,數學教師帶領學生完成基礎知識的學習后,可以給學生設計一個合作學習的任務,然后讓學生在小組中完成這項任務的學習,比如設計如下合作性學習任務:“圣誕節馬上到了,本校六年級的學生決定組織一場大型的圣誕晚會,為了能夠提高晚會舉辦的效果,組織人員采取了民意調查的方式決定晚會節目清單,列出了預設的積累節目,包括歌唱類、舞蹈類、相聲類、小品類、樂器演奏類等,對本年級500名學生進行了調查,其中喜歡歌唱類節目的學生有378人,喜歡舞蹈類節目的有256人,喜歡相聲類節目的有103人,喜歡小品類節目的有325人,喜歡樂器演奏類節目的有79人。將以上調查數據制作成統計表,并繪制統計圖,最終為本年級圣誕晚會組織策劃人員提出策劃建議。”學生在接到學習任務后,小組長做好組織和領導工作,為組員進行合理的任務分工,比如有的學生提煉關鍵的數據,列出統計表;有的學生根據統計表繪制統計圖,還有的學生進行分析整理出合理建議,讓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效率更高。
(三)加強指導推動合作學習進展
小組合作學習中小學生的主體地位是絕對的,學生有了充足的自主學習和思考的機會,但是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限,在自主學習中會遇到各種難處和問題,影響小學生的學習進度。如果小學生在小組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未能及時解決,導致在規定的時間內沒有完成學習任務,會嚴重打擊學生合作學習的自信心,也會讓學生在接下來的課堂教學中跟不上教師的講課進度。數學教師不能忽視自身的指導與輔助作用,能夠在合作學習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做好輔導工作,一旦發現某個小組在學習中遇到了問題,或者學習進度過慢,教師要在了解情況以及問題的基礎上,通過有效引導和指導幫助學生順利解決問題。例如,在進行“圖形的運動”這部分內容的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安排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對本節課的知識內容進行學習,由于部分學生幾何思維能力不足,在小組討論和學習中會遇到很多問題,與其他組員產生分歧,這時數學教師要參與到該小組的討論和學習中,以平等身份共同進行交流和思考,教師在參與過程中了解了本小組學習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利用語言藝術,運用啟發式語言促進學生的多維度思考。使他們的問題能在自主思考的過程中得到解決,即可以達到提高學生組內學習的有效性以及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也能夠促進學生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四)成果展示科學評價
完整的小組合作學習環節不能忽視學習成果的展示與評價,但是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為了能夠節省時間,教師在學生完成小組討論后,會直接進入教師總結階段,也就是教師將本次合作學習所要掌握的內容系統地講解,與傳統的灌輸教學相類似,而沒有給學生足夠的學習成果展示與總結匯報的時間,久而久之,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會表現得比較散漫,不注重合作學習過程中積極主動的思考和分析,而是等最后教師的灌輸,造成合作學習形式化嚴重。因此,數學教師要重視合作學習成果展示與評價環節加以,例如,在完成“圖形的運動”這部分知識類內容的合作學習之后,數學教師要將講臺交給學生,鼓勵小組成員自告奮勇地到講臺上展示本組的學習成果,比如用簡潔的語言對這部分知識內容進行歸納,也可以通過在黑板上畫樹狀圖展示本組學習所了解的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最后對本組學習中留下的沒有解決的問題,并獲得教師和其他組成員的幫助。一個小組匯報完成后,教師要引導其他小組對其進行評價,對知識內容以及不同的理解進行闡述,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習成果的匯報情況以及各組織間的評價和補充情況,了解班級學生關于本部分知識內容的學習與理解程度,從而為后續的教學奠定基礎,教師也要給學生提出合作學習方面的指導意見,讓學生能夠有進步的方向和目標。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組合作學習讓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有了足夠的自主學習和思考空間,讓課堂學習氛圍更加融洽,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缺少規劃,沒有充分發揮好合作學習的價值和作用。數學教師結合小學生學習的需要,在小組合作學習實施的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結合教學目標布置合適的學習作業,在學生合作學習與探究的過程中做好全程監督和指導,確保學生的學習效果,并在學習成果展示中發揮好學生的主體作用,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