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平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高中數學的創新教學越來越重要,教學創新可以很好地促進高中生的可持續發展。從我國高中數學教學現狀來看,教學層面仍然存在一些漏洞,十分不利于培養高中學生的創新能力。本文從當今高中數學教學現狀、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性及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策略三個方面進行闡述,希望可以為相關學校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高中數學;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策略
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學校更加重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數學作為高中基礎課程之一,學校以及教育部門應當在落實教學大綱的同時,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高考作為學生人生中的轉折點,每一門學科的成績都十分重要,在高中階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可以在提高學生數學成績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最終達到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一、當今高中數學教學現狀
(一)學生學習觀念錯誤
許多學生在進入高中階段后的學習狀態依然存在于初中階段,對教師有很強的依賴心理,認為只要跟著教師步伐就可以了,嚴重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高中階段需要學生自我制訂計劃并執行,但部分學生不會對課程內容進行預習,在上課時將更多的精力用在記筆記上,并沒有真正理解教師講課的內容。同時,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有較成熟的思維,出于對外界事物的好奇很容易受到游戲及網吧的吸引,這也導致他們無法認真學習。
除此之外,有的學生存在一定的自負心理,認為自身已經掌握了知識要點,忽視了對基本知識的積累,對某類題型在了解了解答方法之后,不會認真演算,甚至容易出現對簡單題目沒有興趣的情況。還有的學生過于重視做題量,以此彰顯自己很“努力”學習,卻忘記了“質”才是提高數學學習水平最重要的
方式。
(二)教學中“類型”解題思想泛濫
部分教師受高考的影響,選擇按照不同類型對學生進行解題教學,也就是將一些解題思路相同的數學題進行歸納總結,隨后按照一種解題思路對學生進行指導,希望學生可以達到舉一反三的學習效果。但是從實際教學情況來看,在做題時,一旦題目的實際內容超出學生的理解范圍,學生就很難快速解題,無法將教師傳授的解題思想靈活運用。
(三)教學氛圍枯燥
許多高中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常常會忽略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教師以自我為中心,忽視了與學生之間的教學互動,這也導致高中數學教育教學效果不佳,最為重要的是不少教師并沒有意識到這樣做對學生造成的影響。當教師與學生之間沒有互動,原本枯燥的課程內容會變得更加乏味,學生很難有學習的積極性,在這種枯燥教學氛圍的影響下,學生很容易產生厭惡心理。
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性
學生的學習并不是單純的知識積累過程,學習的本身就包含興趣、能力及情感三個方面。在高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不斷注意學生的興趣及情感等非智力因素,通過對這些因素的重視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在高中階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只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自身綜合水平,更多的是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實現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這里所說的創新能力不只是針對數學的解題能力,更多的是學生應當擁有利用數學思維在實際生活中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思維方式可以促使學生在處理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突破傳統的、固有的思維模式,對問題存在自身獨特的見解。在高中階段通過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這對學生可持續發展有著十分重大的作用。
三、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策略
(一)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
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進行數學教學,但這種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今時代的教育教學需求,也很難跟上教育體制改革的步伐。若想在高中數學教學中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應當轉變教學觀念,采用可以適應時代發展的教學理念進行教學。教師應當不斷加大自身對學生的重視力度,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深刻認識到學生創新能力對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要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及學習能力,制訂合理的教學規劃及教學目標,對高中數學課本進行深入研究,采用互動式教學方法進行授課。
同時,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工具,例如,利用多媒體、微課、磨課等輔助教學工具,將課本中枯燥的知識以立體形象呈現在學生面前。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時間,以達到提升學生思維邏輯能力的目的,從側面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創新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創新欲望
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學生內心的創新欲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良好的教學環境可以間接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創新欲望也會隨之增長。也就是說,教學環境與學生的創新能力成正比。高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換位思考,用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為其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潛移默化地激發學生創新欲望。教師應做教學氛圍的營造者,利用多種方式拉近與學生的關系,盡可能地降低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消極情緒。
教師可以在實際教學中根據課堂內容組織學生進行相對應的教學活動,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課堂集中力,還可以引導學生換種思維思考問題。例如,在進行“函數的基本性質”這一部分教學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如“函數的基本性質有哪些?”或是“你了解的函數有哪些?”通過這種與課堂內容有關的問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也可以在提問的基礎上進行課本內容的自然過渡,然后通過教學輔助工具開展課堂教學,以此增強學生對不同知識點之間的聯想能力,并促進學生對函數性質的創新
思考。
總的來說,教師應當將自身看作與學生平等的學習主體,盡可能地做到與學生共同學習,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同時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
(三)因材施教,進行針對性教學
在課堂教學之前,教師應當充分了解班級內學生的學習能力,將課本內容與其他教學資源進行合理歸納整合,并為學生安排難度不同的學習任務,采用“先鞏固,后提升”的方式進行數學教學。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小組劃分,針對每個小組的實際學習情況為其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在實際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學習能力較弱、學習能力適中及學習能力較強,為不同能力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來自課本中每一個單元的拓展延伸問題,通過這種方式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
除此之外,教師可以采用小組互助的方式進行數學教學。由學習能力較強的小組帶動其他小組共同進步,學生之間共享學習經驗,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四)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巧妙合理的問題可以引發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思考,利用學生的求知欲展開教學內容,以此不斷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合理備課,可以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學生感興趣的提問方式,盡可能地利用問題情境創設將學生引入學習情境中,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產生創新意識,以此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師可以將課堂內容以問題情境的形式與學生實際生活進行聯系,引導學生充分利用他們熟悉的方式進行新內容的學習,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在學習數學時找到準確的切入點,又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
極性。
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教學輔助工具,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例如,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提出問題;在備課時,教師可以在互聯網中尋找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圖片或視頻畫面,以此引導學生進行思維的轉換,促使學生以自己最佳的學習狀態參與課堂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對學生的吸引力,盡可能地分解數學知識帶給學生的枯燥感,讓學生感到數學學習是多元化的。
教師面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需要具有一定的討論空間,開放性問題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培養學生在思考問題時思維的發散性。而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要面向全體學生,積極引導全班學生參與到討論中,引導學生共同探究、共同解決問題,逐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五)引導質疑問難,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與空間,學生在進行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可以認真傾聽他人的想法,學生間的思維進行碰撞,又會產生新的思維,學生創新能力在此過程中就得到不斷提升。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積極發表意見,這也要求教師擺脫課本中標準答案的束縛,鼓勵學生大膽說出真實想法,甚至在面對個別問題時,可以產生與他人截然不同的構思。教師應當在課堂中及時捕捉或采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迸發出靈感,促使學生突破固有思維的限制,萌發創新思想。部分學生由于在課堂中懼怕教師,不敢說出內心的真實想法,也存在害怕同學嘲笑的現象。這就需要教師加強與學生的溝通,樹立學生正確的學習觀念,引導學生認識到發散性思維對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同時,教師應多與學生交流,利用學生喜愛的社交軟件與學生平等相處,盡可能不給學生留下難以相處的印象。
教師可以與學生交換身份,讓學生充當“臨時教師”,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可以充分了解學生的思維體系,有助于教師進行后續教學內容的設計,站在學生的角度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結束語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時要極具耐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秉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不斷轉變教學模式,對學生展開有針對性的教學,盡可能地豐富數學教學的趣味性,不斷揣摩學生心理,采用學生能夠接納的方式進行數學教學,從根本上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曹宗華.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思考研究[J].學周刊,2018(16):37-38.
[2]李福明.高中數學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5(9):123.
[3]郭林濤.高中數學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J].現代教育教學探索雜志,2013(20).
[4]古智良.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探討[J].考試周刊,2018(17):69.
[5]孫鵬.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科普童話·新課堂(下),2022(7):37-38.
[6]張素閣.高中數學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外交流,2017(3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