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晨
摘 要:新課程標準對體育學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體育教師必須將學生的學科素養和體能提升作為主要的教學任務,同時關注學生的生理健康與心理發展。在體育課程設置中選擇分層教學方法,對學生群體進行合理劃分,為不同小組學生提出個性化的任務,讓學生在難度適中的訓練活動中學習運動知識,并將運動理論轉變為運動能力,使之更好地了解體育活動,提高其核心素養水平,使其擁有健康的體魄。本文圍繞初中體育實踐中分層教學的應用進行探究,介紹分層教學概念,分析初中體育實踐中分層教學的意義,提出分層教學模式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初中體育;分層教學;目標;興趣
初中體育教師在教學時,基于新課程標準要求選擇分層教學方法,立足學生體能狀況、性格特點,給出分層依據。教師將班級學生分為不同的群體,為每一個群體設置相應的任務,使學生在分層教學中可以接受個性化指導,在自身適宜的活動中得到訓練,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與素養的提升。
1 分層教學的概念
教師基于教學目標,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為每個層次的學生提出個性化的任務,促使其在實踐中得到鍛煉。教師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知識基礎、潛力傾向,對學生進行分組,將學生分為若干能力水平較為相近的群體。教師基于課程教學目標,對不同群體學生以合理的方式進行引導,使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獲得較大的收獲。教師在課程教學中,以群體劃分和個性化實施的手段給予學生合理引導,幫助學生在課程學習中取得進步。教師選擇分層教學,對學生能力進行評估,將能力大致趨同的學生規劃到一組并給出相應的任務,促使學生在活動中提升學科素養與身體素質水平。
2 分層教學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2.1 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在過去較長一段時間里,體育教師在課程教學時并未圍繞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需求設計教學方案。有不少體育教師認為體育并不是核心學科,從而不關注學生個性發展、能力培養。在深化教育改革進程中,體育教師需要關注學生體育素質培養,給予課堂設計足夠的重視。體育教師應立足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給出班級學生層級的劃分標準,同時對不同層次學生提出相應的學習任務。教師在分層教學中會明確課程教學任務,關注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并以興趣為驅動,使體育課程內容的展現方式更加靈活。教師可以基于學生的個性調整教學活動形式,保證教學工作可以獲得較好的效果,進而將體育教學質量提升到更高的層次。
比如,教師在進行乒乓球教學時,根據學生對乒乓球基礎技術的掌握情況以及學生的體育素質,將學生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學生的體育素質較強,教師安排技巧較難的動作,使學生愿意學習相關技術并能在其中獲得成就感;第二層次學生的體育素質一般,教師會告知學生技術要點,讓其在練習中使用技術并積累經驗,重新理解技術運用原理;第三層次學生的體育素質較差,教師讓學生進行基礎訓練,通過大量練習掌握技術要點。在分層教學中向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任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均可以在適合自己能力狀況的任務下活動,還可以在活動中獲得收獲,激發學生對體育學習活動的興趣。
2.2 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求
初中生因生活背景、個人體質有較大的不同,體育素質也參差不齊。部分學生擁有較好的體育素養,參加某項活動時能快速掌握相關技巧,且能在活動中有較為出色的表現。部分學生身體柔弱,并不能在活動中有較好的表現。教師在進行課程時,基于不同學生體育素質存在的差異,以個性化的方式進行引導。對于體育課程中部分學生參與意愿較強、部分學生參與意愿缺失的情況,教師應及時介入,勸導不愿意參與活動的學生,促使其發現體育活動的魅力,自覺參與體育活動。教師引導學生參與體育訓練活動,做好課上體育活動的組織工作,讓學生在運動中基于原理、使用技巧開展活動。通過使用技巧,學生在體育運動中會有較好的表現。教師選擇分層教學方法,縮小學生在體育方面的各項差距,使學生在技巧學習、運動參與中實現自我突破,提高其體育素養。
以籃球活動為例,教師在籃球教學中基于學生的體育素質差異,選擇個性化的教育方式。對于籃球活動中參與意愿不高的學生,教師應向其普及籃球知識,還可以在理論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播放籃球比賽,利用比賽場景讓學生對籃球活動的對抗方式有更為直觀的感受,通過激烈的比賽,引起學生對該項活動的好奇心。在學生對籃球產生興趣后,教師在循序漸進的原則下告知學生籃球動作的原理,讓學生在初期進行基礎的籃球訓練,使學生掌握籃球技巧,發現籃球魅力。在學生參與籃球活動時,教師會在一旁觀看,在必要時作出示范,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看到各項技術的發力要點,幫助學生掌握籃球技巧。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會向學生傳授難度較高的動作,使學生清楚動作流程并能領會動作的要點。
2.3 更新初中體育教學觀念
體育被認為是強身健體的學科,在新課程標準出臺后,對體育學科教學作出了更細致的規定。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基于學生體能發展和學科素養培養要求,推進體育教學工作。體育在學生品格塑造、能力提升、素養培養中均有較大的作用。教師在體育教學時,需要基于新課程標準對體育教學提出要求,將提高學生的綜合體育素質與體能作為教學的關注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時,會發現傳統教學方法無法滿足教學要求,所以使用先進的教學手段,給予學生引導。分層教學法在此背景下,成為初中體育教師構建高效課堂的手段。分層教學法應用到體育課程教學后,可以改變傳統教學觀念。教師從學生維度出發,讓學生成為課程教學的主體,基于班級學生體能差異合理分組,對不同群體提出個性化的學習任務。學生在適合自己的任務導向下參與體育活動,并能在體育活動中產生樂趣,愿意學習體育學科知識,參與體育活動。分層教學法是現代教育領域出現的新理論,與現代教學理念相契合,可以打造系統的體育教學體系,便于教師基于學生能力培養要求設置訓練活動,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的同時擁有較好的體魄。
以往教師帶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時,只要求學生進行拉伸和跑步等活動,沒有設置過多的體育訓練活動。這些活動雖然可以鍛煉學生的體能,但難以達到推動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目的。體育教師選擇分層教學法,讓學生通過團體形式參與體育活動,感受各類活動的魅力。教師組建羽毛球小組、足球小組、籃球小組,以群體形式開展運動,便于學生在體育運動中與他人更好地交流合作,使學生逐漸形成團體意識,并能對體育活動有較大的興趣。教師在進行課程時,關注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的參與情況,根據學生體能狀況進行分組。教師向不同小組提出與其能力相符的任務,其難度不會超出學生能力承受的范圍。學生在團體活動中,既可以提__升與他人協作的能力,還可以強化體能。
3 分層教學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3.1 制訂分層教學目標
教師在課程開始前會基于分層教學的理念,結合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分層教學目標。教師設定的分層教學目標極為重要,會影響到最終的教學效果。教師在確定教學內容后,圍繞教學目標并根據班級學生體能情況,提出分層設計的標準,確定每個層級學生的劃分依據。將學生在體能活動中的表現,作為各層級劃分的依據,保證層級劃分時可靠、精準,使不同層級學生均能在適合自身的目標下學習課程知識、參與體育活動。教師使用分層教學法后,改變過往整體教學模式,讓學生可以在適合自身的活動中進行訓練,基于分層教學理念給出學生層次劃分標準。在分層教學法的實施中,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能夠依靠自身的優勢在活動中有較好的表現。對于身體素質一般的學生,教師給出的任務難度不會超出學生身體承受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技巧,增加對活動的掌握程度。對于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教師會為其提供訓練基礎能力的機會,使相關學生提升自身身體素質,激發其參與體育活動的能力。在分層教學的方式下,教師將班級學生分為三個層次,并為每個層次的學生設置與其綜合素質情況相符的訓練任務,讓學生的能力在訓練活動中得到較好的提升。
3.2 靈活分組
在分層教學模式下,教師明確學生的興趣愛好與身體素質,給出小組劃分依據。對于不同小組,教師會結合學生學習情況,根據學生對體育活動的參與意愿進行調控。教師在體育活動中,觀察學生并結合學生的表現進行分組,為不同小組設定對應的學習目標。以健美操為例,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健美操時,在基礎動作教學結束后,觀察學生在舞蹈中的表現。教師對學生的舞蹈基礎進行判斷,隨后將學生劃分為兩個小組,對于身體協調性好且擁有一定舞蹈基礎的學生,考慮到其學習掌握動作的速度較快且能較好地表演健美操,教師提高活動難度,要求學生注重健美操動作的美觀性。對于舞蹈基礎薄弱且身體協調性不佳的學生,教師對其提出記憶舞蹈動作,保證動作連接流暢。對于舞蹈基礎不同的學生,教師進行分層并提出不同的訓練要求,使相關群體在活動參與中得到較好的鍛煉。
3.3 分層教學
在分層教學中,教師需要考慮到影響學生體育素質的因素,比如學生對體育的學習態度,教師應該做好對客觀因素的控制,同時利用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愿意參與體育活動,并能在活動中得到較好的鍛煉。教師會基于學生體育綜合素質水平進行分層,能力、態度、體育技能、體能狀況,是評估學生體育綜合素質的要素。教師根據相關要素對班級學生進行分層,為不同層次學生設置相應的訓練目標。
以50 米短跑活動為例,教師對班級學生進行分層,將學生分為男、女兩個層級,在此基礎上對男生群體和女生群體根據短跑結果進行細致的劃分。對不同層級的學生,教師會提出個性化的要求。對女生訓練要求普遍低于男生,在此基礎上對于短跑天賦較高的學生,教師會給予相關群體技術方面的指導,便于學生提高短跑速度。對于短跑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會告知學生調控呼吸的方式,為學生在短跑中提速做準備。在分層教學模式下,給予學生合理引導,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較好的鍛煉,進而對體育訓練活動產生興趣,便于教師引導學生參與接下來的體育訓練項目,達到培養學生體能與學科素養的目的。
4 結語
體育教師面對初中生,在設置教學方案時,根據學生當前的體育素養進行分層,給予不同學生合理的體育訓練方案,讓學生在適合自身體能素質的活動中得到鍛煉,達到提升學生體育素養的目的。在分層教學引入體育教學后,可以根據學生體能發展需求進行引導。學生在參與體育運動時,教師應觀察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的表現,對學生體育素質狀況進行評估并制定較為合理的方案,保證教學工作在學生學科素養與體能培養方面具有顯著作用。體育教師在教學中使用分層教學法,根據學生體能狀況給出個性化的教學方案,保證班級學生分組的合理性。體育教師會根據學生身體素質狀況以及課程教學要求,對教學方案進行微調,提高教學訓練活動在學生能力培養方面的適配度,由此達到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 洪璐琳. 淺談“分層教學”理念下“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科學應用[J]. 當代體育,2021(2):91.
[2] 顧瀟林, 張納新. 初中體育分層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淺析[J]. 運動- 休閑: 大眾體育,2021(17):86-87.
[3] 張雯. 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體育教學實踐中的應用研究[J]. 新課程( 教研版),2021(4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