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摘? 要】幼兒時期是孩子一生中發展的重要階段,教師在幼兒教育中,應加強對教學做合一理念的科學應用。教師需要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踐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引導,培養幼兒的實踐應用能力,形成對應的生活技能。對幼兒而言,做也是另一種學習。幼兒通過不斷實踐嘗試和自主探索,在促進自身認知理解的基礎上,提升自身的創造能力。教師加強對教學做合一的理念應用,通過教和學的相互促進和相互影響,實現對幼兒綜合能力的發展培養,提升幼兒教育成效。
【關鍵詞】教學做合一;幼兒教育;教學應用
在以往的幼兒教育中,教師對幼兒的發展重心主要集中在對幼兒的智力教育上,缺乏對幼兒現實應用能力的綜合培養,導致教和學、學和用相互孤立。幼兒很多時候只停留在概念化的學習記憶中,并沒有轉化為自身的生活技能和社會能力,影響了幼兒的自主發展。教師在幼兒教育中,需要根據幼兒主體的實際需求和現實需要,加強對幼兒教學做合一的綜合培養。圍繞幼兒的身心規律和認知特點,教師科學組織教學活動的實施。通過教與學、學與做的教學互動,培養幼兒做中學的發展。
一、教學做合一理念在幼兒教育中運用的重要
價值
很多教師強調成人化的教育權威,忽略了幼兒的學習主體地位。首先,教師在教學做的理念指引下,避免以成人化思維進行教育引導。遵循幼兒發展的客觀規律,科學指導幼兒進行自我探索和溝通交流,自主獲得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生活經驗的認知。教師的教法需要契合學生的學法,避免孤立地進行知識傳授,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創新教育培養,優化教學設計。教師從理論教育、技能訓練的層遞式教學引導中,培養幼兒的個性創造能力。其次,教師以做為核心,完成對教和學的優化,教師應摒棄傳統枯燥乏味的知識教育,而是將教育內容嵌入趣味活動中。通過對幼兒內在興趣的吸引,讓幼兒在簡單的學做基礎上,掌握相應的知識。幼兒在積極的探索學習中,完成對理論知識和技能模仿的內化理解,幫助幼兒掌握必要的應用技能,提升幼兒做的成效。教師應注重對教學難度和學習目標的分層設置,幫助每個幼兒達到對應的學習目標,在為幼兒積累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強化幼兒的積極體驗。最后,明確教師的指導者角色。教師科學調控、整合、設計整個教育流程,在幼兒固有的認知經驗中,進行科學化的教育啟發,指導幼兒在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加強對幼兒的全面發展培養。通過教學做合一理念的合理應用,實現教師和幼兒的相互學習和共同發展。
二、教學做合一理念在幼兒教育中運用思路
(一)教和學相統一
在教育中,加強理論實踐的有效結合,實現教和學的統一。根據幼兒實踐的信息反饋,不斷優化教學設計,保證教和學的科學適配。在順應幼兒天性的基礎上,加強對幼兒的針對性指導。在理論實踐的綜合教育中,實現對幼兒的全面發展培養。教師圍繞教和做、學和做和自我實踐的教育發展路徑,讓幼兒在知識學習、行動內化中,轉化為自身的獨特學習認知。通過理論實踐、教學統一的教育思路,培養幼兒的自覺學習能力。
(二)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
教師對理論知識的認知,并不是讓幼兒進行孤立的學習記憶,而是在幼兒階段性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內化為自身的專業技能和社會化能力。教師在幼兒的結構性認知中,發揮自身的榜樣引導,加強對幼兒的教育啟發。鼓勵幼兒在理論認知的基礎上進行積極的探索學習和自主操作,發展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教師立足教學做合一的教育理念,鼓勵幼兒在積極的學習體驗中將知識信息內化為自身的認知理解。通過實踐操作訓練,促進幼兒知識學習和能力發展的相互促進。
三、教學做合一理念在幼兒教育中的教學應用
(一)趣味探究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教師在教育活動的組織實施中,了解幼兒真實情況。圍繞幼兒喜歡探索的心理特性,教師將知識學習嵌入趣味探究活動。在激發幼兒探索欲望的基礎上,幫助幼兒體會知識概念的形成、變化和發展,促進幼兒的認知理解。例如教師設置“浮沉實驗”的趣味探究,引導幼兒猜想,物體的浮沉與什么有關,并讓幼兒將自己的實驗猜想和理論依據進行詳細的記錄。隨后鼓勵幼兒借助生活材料,用羽毛、紐扣、小木塊、橡皮泥等材料做實驗,探索生活中各種物品放入水中的浮沉結果,指導幼兒對實驗數據結果進行詳細記錄。在幼兒實驗結束之后,讓幼兒思考實驗猜想是否契合實驗結果,并結合實驗結果優化自身的思維路徑。教師啟發幼兒根據實驗數據信息歸納物體浮沉的因素,由于幼兒的認知局限,通過觀察分析,幼兒認為重的物體會沉下去,而輕的物體會浮上來。教師圍繞幼兒的觀點認知,設置改變物體浮沉的實驗探究。啟發幼兒通過思維的發散,完成對實驗活動的改進和創新。幼兒將橡皮泥捏成船形,讓本該沉下去物體能夠浮在水面上,或者是將浮在表面的空心球,通過加水讓它沉底。教師將教、學、做三個環節進行有效統一,在幼兒感知學習的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指導。為幼兒講解密度的知識,幫助幼兒認識到物體浮沉的秘密。
(二)日常管理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教師在教育中,要避免局限于理論化的知識講解,而應該立足于幼兒的真實生活體驗,對幼兒進行教育的生活化引導。通過日常管理的科學指導和幼兒的生活學習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教師在生活化教育中圍繞常規管理和勞動活動兩個維度進行合理展開。在日常的勞動活動中,教師組織具備獨立能力的幼兒和缺乏生活技能的幼兒組成幫扶對子。通過大帶小的生活教育引導,引導幼兒個體在學習模仿中,掌握相應的生活技能,并且為了保障幼兒的生活學習和實踐應用,教師將幼兒合理劃分為小組,將幼兒分配到不同的勞動區域,由組長帶領組員,共同完成衛生打掃、個人清潔等勞動活動。教師將日常管理目標細分為小組目標和幼兒的個人目標,讓幼兒在組長管理和自主管理中,培養幼兒的獨立自主。而在常規管理中,教師圍繞紀律、衛生、生活行為等多個方面,通過自身日常行為的言行指導,為幼兒詮釋生活中的規章制度和紀律準則。通過教師的教育引導和幼兒的模仿學習,幫助幼兒在教做和學做的綜合認知中,養成良好的行為方式。同時,教師設置綜合評價的形式。圍繞具備良好生活習慣、行為表現優秀的幼兒,教師進行科學的指導評價,肯定和認同幼兒的發展進步,并在積極的激勵中,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模式。教師加強教育生活化,通過日常的教育管理和生活學習,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三)藝術創意活動拓展幼兒的個性創造
教師在教學中借助藝術創意活動,吸引幼兒注意力。借助美育的載體,讓幼兒在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進行自我個性創造。審美不同于學科知識,注重的是幼兒的主觀感受和個性認知。教師對幼兒的發展培養,并不局限于知識內容的講解,而是在幼兒差異性認知的基礎上,挖掘幼兒的內在潛能。例如,教師在美術教學中推行寓教于樂的教學原則,讓幼兒可以根據自身的美術理解進行個性創造。教師為幼兒出示不同的美術作品,讓幼兒憑借自身的主觀感受和自由聯想,表達自己的認知看法。隨后為幼兒講解構圖、色彩、線條等方面的美術知識,指導幼兒可以在主觀認知的基礎上借助客觀的技巧評判,認識到作品的藝術美感。最后,教師設置不同類型美術作品的綜合賞析,啟發幼兒從立意、技法、色彩等多個方面進行品鑒和解讀,培養幼兒的審美意識。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教師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創造。例如,有的幼兒借助棉花、落葉和橡皮泥,通過造型設計和色彩描繪,制作成一幅立體美術畫。還有的幼兒根據自身的自由聯想和實踐描繪,完成對繪畫作品的個性創作。教師借助藝術創意活動的趣味學習,通過做中學的趣味活動,培養幼兒的創新創造能力。
(四)構建語言環境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師圍繞教學做合一的思想指引,構建對應的語言環境。鼓勵幼兒自主設計和操作整個活動的展開,能夠在科學探究和互助合作中自由地進行語言表達。例如,教師設置趣味性的情境表演活動,鼓勵幼兒進行交流溝通。根據文本故事內容,完成對人物形象、角色語言、故事內容和背景設置的自主創作。在討論交流學習中,每個幼兒都可以表達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對故事的表演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通過幼兒的互動交流,制訂基本的發展脈絡和表演內容。同時幼兒進行合理分工,發揮自己的特長優勢,各自負責情境表演的一部分。例如,有的幼兒美術能力較強,可以負責對每個角色人物的形象設計,通過紙片裁剪、上色繪畫,體現出人物的形象特征。有的幼兒擅長口語表達和語言書寫,可以負責人物對話的語言設計,通過適當的增刪減改,為每個角色設計對應的語言表達。在幼兒的自主操作結束之后,每個小組進行情境故事的創新表演。幼兒在親身體驗中通過動作、語言、神態進行自我展示;在情境語言的傾聽和交流中,能夠根據對方的表達進行合理回應。教師在教學中設置體驗式學習,在開放性的語言環境中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游戲教育增強幼兒的社會化能力
教師圍繞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的基本路徑,借助游戲教育的載體,加強對幼兒的社會化能力培養。游戲作為集體合作性活動,本身有一定的社會屬性。教師順應幼兒的身心發展特性,實現對幼兒的游戲化教育培養,讓幼兒在積極的學習體驗中,掌握相應的社會化能力。例如,教師設置生活化游戲,通過售貨員和顧客的物品買賣游戲,讓幼兒根據生活經驗掌握相應的社交禮儀。圍繞自己的購買需求準確表達自己想要夠買的東西。通過生活化游戲的訓練,發展幼兒的口語交際能力。還可以設置集體類的競技游戲,通過背夾球的游戲活動,團隊可以通過交流學習,選擇正確的游戲策略。在幼兒的通力合作下,完成對應的游戲項目。教師將理論教育融入游戲活動,實現對幼兒合作能力、溝通能力的綜合培養。在游戲教育中,教師貼近幼兒的現實生活,通過趣味游戲的參與、體驗、學習和實踐,讓幼兒在游戲中形成基本的生活技能。通過和現實生活的有機聯系,指導幼兒進行生活化的合理遷移,發展幼兒的社會化行為。教師借助游戲教育的載體,實現教學做的綜合實施,提高幼兒的綜合
能力。
四、結束語
在幼兒教育中,教師圍繞教學做合一的理念,立足幼兒的實際發展需求,實現教和學的相互適配。教師科學組織教學活動的實施,激發幼兒的內在學習興趣,讓幼兒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在知識學習、實踐訓練和能力培養的教育路徑中,實現對幼兒綜合能力的
培養。
【參考文獻】
[1]金彩霞.“教學做合一”思想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運用研究——以一次班本活動《趣玩紙牌》為例[J].真情,2022(2):2.
[2]陳巧林. “做中學”與“任務驅動法”融合教學——“小先生制”在談話活動設計與指導中的應用[J].進展:科學視界,2022(4):3.
[3]袁曉燕.陶行知思想與幼兒游戲的融合——淺談在游戲教學中踐行“教學做合一”理念[J].真情, 2021(4):1.
[4]楊雨晨.念陶,學陶,做陶——淺談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幼兒教學中的運用[J].知識窗,20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