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竹彥
【摘 要】幼兒能夠在游戲化的情境下感知哲學的思維方式,從而發展其多元思維力。本研究在兒童哲學視角下,從繪本刺激物的選擇、提問方式的變換和設置哲學故事思想實驗等三個方面探究啟發幼兒多元思維的策略:一、巧選刺激物啟發幼兒多元思維;二、變換提問方式啟發幼兒多元思維;三、設置哲學故事思想實驗啟發多元思考。
【關鍵詞】兒童哲學;繪本教學;啟發;幼兒;多元思維
【中圖分類號】G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02
在現實研究中有專家指出,我們中國的教育與西方教育有著很大的區別,其一在于課堂中中國的學生很少提出問題,發表觀點;另一個突出的表現就是總認為所有的問題都有唯一且正確的答案。我們深刻認識到哲學素養培養的重要性,因此在幼兒閱讀內容的選擇和活動組織中努力立足于哲學視角,讓幼兒能夠在游戲化的情境下感知哲學的思維方式,從而發展其思維力。本研究從繪本刺激物的選擇、提問方式的變換和設置哲學故事思想實驗等三個方面探索啟發幼兒多元思維的策略。
一、巧選刺激物啟發幼兒多元思維
在兒童哲學的教學模式中,刺激物的選擇、開發與應用往往是最起始的環節。國內兒童哲學教育活動的內容大致包括三個主要特點:第一,源自生活,有實際價值;第二,問題探究式,激發思考;第三,多為真善美的內容,培養關懷性思維,但實際中很多教育活動內容與達到這些特點仍有距離,尚需不斷打磨修改。
(一)選擇源于幼兒生活經驗的哲學繪本內容
《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注重綜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庇纱丝梢姡變簣@課程應關注幼兒的生活。因此教師在繪本選擇中會在貼近幼兒生活的基礎上,選擇具有教育價值的哲學繪本作為幼兒學習的課程內容。讓幼兒在接觸繪本時能結合自己的生活情境進行經驗對接,從幼兒的原有生活經驗出發,便于幼兒理解繪本中蘊含的哲學價值。例如繪本《絕妙的餿主意》,繪本講述了一家九口人在擁擠狹小的屋子里居住時的前后感受,教師借助繪本生活化的故事情節啟發幼兒。下面是師幼的對話:
教師:你們覺得他們一家子住在屋子里是什么感覺呢?
小鑫:我覺得他們一定很難受,這個屋子太小了。
曦曦:他們聽了長老的話把雞鴨牛羊都放到屋子里了,后來就很安靜。他們是有比較的。
教師:比較什么呢?
曦曦:比較屋子里小動物來之前和走之后。
俊?。何矣X得他們后來就開心了,雖然小屋還是很小。
通過繪本閱讀幼兒感受到了主人公一家的矛盾點——屋子太小人太多。但是通過閱讀、觀察、對比、推理和深入的探討,他們也逐漸理解了這一家人的生活狀態和生活條件都沒有做任何的改變,然而在生活糟糕和相對的安寧對比下男主人的心境發生了改變,也從中找到了幸福感。與此同時幼兒們感知、思考、聯想、理解等能力為基礎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也得以發展。
(二)選擇懸念設置式的哲學繪本內容
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斯基在《思維與語言》一書中綜合了符號學和發生學,論證了語言與思維的統一性,并從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視角看到了思維的發展受到語言的影響。雖然到目前為止還很難從科學論證中得出到底是思維影響了語言,還是語言促進了思維,但是能確定的是兩者之間存在著相互關聯的必然聯系,而問題探究的策略便是有效促進幼兒思維力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經典繪本故事情節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而扣人心弦,其中很多懸念設置的相關畫面不僅能夠吸引幼兒興趣、提出問題,而且能激發幼兒進行問題探究。以下在閱讀繪本《十一只貓做苦工》的封面時師幼的對話:
教師:封面上除了十一只貓還有什么?
幼兒:還有怪獸。
教師:咦?故事的題目叫《十一只貓做苦工》怎么還有一個怪獸呀?
幼兒:一定是那只怪獸讓它們去做苦工的。
幼兒:怪獸躲在它們家附近,后來就把它們抓走了。
主人公十一只貓從一開始的一味破壞規則到最后利用規則智取大怪獸的情節深得幼兒們的喜愛。巧妙設置懸念讓幼兒進行合理化的推理、猜測,思考怪獸出現的原因,推測故事情節的發展。幼兒們的想法和猜測層出不窮,一下子獲取了興趣和好奇心,而好奇心是創造性思維得以運轉的源動力。這樣的問題探究模式能較好的促進幼兒直覺思維的發展。
(三)選擇蘊含道德思考的哲學繪本內容
《指南》中指出“讓幼兒在良好的社會環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學會遵守規則,形成基本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庇變阂巹t意識的建立,基本社會性情感的形成等是可以借助繪本、戲劇、影視等多種途徑實現的。因此在繪本內容的選擇中,具有正面引導價值的道德教育哲學繪本,讓生硬、古板的德育教育通過繪本閱讀的形式滲透在關懷、美好與愛的體驗之中,讓艱難晦澀的主題也能有溫和的詮釋。
一些道德主題鮮明、畫面鮮活又很美好以及文字簡潔流暢、能傳遞出公平、友誼、生命等重大問題的繪本,幼兒閱讀完了能初步感受到其中蘊含的道德品質。
例如繪本《最棒的禮物》書中沒有完整而連續的故事情節,但是主題鮮明,
“你們覺得什么是最棒的禮物?”在閱讀前和閱讀后教師分別提問幼兒?!吧洗螊寢屗土宋乙粋€跟人一樣大的芭比娃娃?!薄拔野职炙土艘惠v能變形的警車,太酷了!”繪本閱讀前所有的幼兒都認為禮物就是各種精美的物品,但是在閱讀繪本后再讓幼兒陳述時就有不同維度的表達了“和媽媽一起睡覺、跟好朋友一起騎車、一起坐一次旋轉木馬……”禮物不再只是能用金錢衡量的物質產品,而是更多能體會親情、友情等無形的價值,與此同時感知、思考、判斷等思維力也得以發展。
二、變換提問方式啟發幼兒多元思維
選擇了合適的閱讀內容并不是就已然達到了引發幼兒哲學思辨的目的,在長期缺乏哲學辯證思考的幼兒中,當幼兒們初次接觸到此類繪本時他們往往更關注繪本的故事情節,而對于繪本中蘊含的這些哲學價值和辯證思維的角度是幼兒不會關注的,這需要教師運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進行啟發和引導,從而讓幼兒感受到哲學思維的邏輯關系和不追求唯一答案的問答方式。下面著重談談引發幼兒哲學思維的提問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
(一)開放式提問拓寬幼兒思維空間
開放式提問設計能較好的促進幼兒發散性思維的形成,教師借助圍繞繪本內容為主題的開放性提問,促使幼兒能聚焦問題、積極探究,真正實現多元化思維的發展。在思辨訓練中更多需要老師啟用開放性的問答模式,給幼兒創造多元化的回答空間,讓他們能通過調動已有經驗、運用合理化的思維填充、創造性的想象可能的情節,從而讓思維活躍、表達多元。
例如語言活動《十一只貓做苦工》中貓隊長帶著10只貓經過花圃,這時10只小貓都進到花圃去采花了,貓隊長一個人留在花圃外。“貓隊長會怎么做呢?”這是一個開放的問題,幼兒們的回答會因其切入點不同而給出完全不同的回答,例如家庭教育中非常注重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的,那么幼兒的回答是這樣的“我覺得它會提醒小貓不要去采花了,花兒是給大家欣賞的?!币灿杏變菏歉鶕涷瀬砼袛唷八吹竭@么多小貓都進去采,它也會去采的?!北磉_了人們在生活中常犯的老問題——從眾心理;另外幼兒們也有會根據畫面中給出的信息來進行判斷“我看貓隊長站在花圃外,雙手高舉著,他好像在一邊招手一邊提醒小貓們快出來!”不同的視角幼兒回答則是多樣,而不是唯一的。
(二)討論式提問拓展幼兒思維深度
討論式提問主要引發幼兒圍繞繪本內容進行深入探討,激發幼兒的思維發展能有層次性和豐富性,教師注意充分挖掘哲學繪本教材,預設出多角度的討論內容,做好組織和引導工作,有效引導兒討論的方向、激發幼兒的思維、鼓勵幼兒大膽發言。讓幼兒在傾聽和陳述的過程中來表達自我、傾聽他人的意見,進而充實、修正自我的觀點或接納他人的思考模式。
在語言活動《失落的一角》中,教師組織幼兒們進行了一場辯論賽:“如果你失落了一角,你會去尋找嗎?”問題一經拋出幼兒們就分成了兩組 “我覺得失去的一角原本就是屬于它的,所以它一定會去尋找。”“如果不去尋找它就不是一個完整的圓形了?!倍捶揭灿兄煌囊娊猓骸八业搅艘唤亲兂闪藞A以后就滾得太快了,它也不開心啊?!薄爱斒涞囊唤歉鷪A分開以后就變成了真正的自己?!痹谒麄兂浞直磉_分享觀點的中幼兒對這個故事和人物有了更全面、更客觀的認識,而這也將影響他們今后更客觀的理性評價遇到的問題。
分組式討論讓幼兒們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融入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體驗差異、認同感受,在集體思維的碰撞過程中把幼兒各自的觀點進行融合、修正,從而促進幼兒思維發展的深度。
(三)自發式提問延伸幼兒思維的寬度
幼兒教師對幼兒哲學天性的保護意識淡薄,多為一問一答式問答,不能引發幼兒深層的哲學思考 [3]。然而好問是幼兒的天性 “小鳥為什么在天上飛?小魚為什么在水里游?”到底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幼兒漸漸的就開始學會被動接受信息,而少了這些疑問性、質疑類的語言?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需要多給幼兒創設發問的機會,從創設寬松的語言環境開始,不斷有此類質疑性語言的刺激輸入,逐步過渡到問題輸出。循序漸進地鼓勵幼兒主動發問,嘗試改變以往活動中的師問幼答的傳統模式,讓幼兒主動思考繪本中的疑惑與不解,延伸了幼兒思維的寬度。
繪本《像狼一樣嚎叫》中莫卡想要擺脫成人約束的想法正是大班幼兒真實的心里寫照,能較好的引起其共鳴。于是在自主閱讀后教師鼓勵幼兒大膽發問:“故事看完了,你們有什么問題嗎?”為了給幼兒營造更加寬松的氛圍,教師給予幼兒充足的思考和輸出時間,同時給幼兒每人提供一份紙筆把自己的疑問用簡筆畫的形式進行記錄。“為什么莫卡要逃走?”“莫卡不是一直想要學做狼嗎,為什么它在爬上山想要學狼叫的時候反而不開心了呢?”等等幼兒用自己的圖式記錄方式表現出來。他們的問題多樣而具有思考意義,其中有關于莫卡繪本中情節理解的相關問題,有對于認知常識的問題這些豐富的問題,正反應出幼兒對于繪本內容的思考以及他們所關心的科學認知,拓展和延伸了幼兒對于繪本思考的思維寬度。
在分享中教師再次退后,讓幼兒們自己觀摩他人的記錄內容,在閱讀、解答他人疑惑的過程中豐滿思考問題的方式,同時在相互探討辯論的過程中提升記憶、傾聽、表達、思維的能力。在幼兒們表達不同觀點的時候教師及時鼓勵,充分給予幼兒寬松、愉悅的表達表述空間。
三、設置哲學故事思想實驗啟發多元思維
思想實驗 ( thought experiment) 是哲學家常用的一種技巧,旨在圍繞一個重要的哲學問題(或理論)而設計某種假想的情境,以便激發個體運用思考力進一步探索此問題(或理論),從而獲得更深度的認識與理解?;诟哒裼钤O計的道德思想實驗“五步驟”,哲學故事思想實驗遵循以下基本步驟:一、圍繞主題展開討論或辯論;二,運用“如果(不)……,那么它會……”;三、創設情境,基于幼兒已有經驗與認知、情感水平,排除或控制其他有關無關因素,設計情境,布置場地;四、情境表演,根據所創設的情境,進行一系列符合邏輯的推斷和表演。五、得出結論,闡明所獲得的新認識,判斷原來的觀點是否合理。
以繪本《坐井觀天》為例,故事學習完以后,我們按照步驟設置了如下思想實驗:第一,圍繞“青蛙到底會不會跳出井呢?”這個議題展開討論;第二,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力,運用“如果青蛙(不)跳出井,那么它會……”;第三,如幼兒將椅子圍成一圈變成“井”,換上青蛙、小鳥的服裝,準備開展對話;第四,當“青蛙”找各種借口不想跳出井的時候,“小鳥”會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闡述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當青蛙終于要出來時,“青蛙”說自己跳不出來,“小鳥”們連忙去找來了繩索等去將“青蛙”拉出了井口,青蛙高興地說:“哇!原來外面真的很大!”。第五,幼兒得出了以下觀點:青蛙本來不想跳出來,但是聽了小鳥介紹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時,借助“小鳥”的幫助可能還是會跳出來的,發出了原來世界真的很大的感嘆。
思想實驗的本質是讓幼兒置身于故事的真實情境中,讓幼兒去親身體驗故事中的主人公的真實情境,從而更深刻地理解故事的哲學內涵。是符合幼兒年齡發展特點的,體現了讓幼兒親身體驗、實踐探索等精神。運用思想實驗,可以讓幼兒對熟悉的場景進行重新設計,進而拓展幼兒思考問題的視野,激發幼兒對事物新的認知與情感。
四、結語
從幼兒未來的人生發展需求來看,在他們的不同階段都會遇到各種問題與困惑,在他們迷茫困惑的時候則需要他們能夠去思考,并且嘗試從多角度考慮問題,這便是哲學思維力帶給幼兒的意義與價值。繪本是幫助幼兒用哲學的方式進行思辨的最佳途徑之一,我們將持續探究支持幼兒哲學視角下思維力培養,為幼兒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EB/OL].[2001-07-0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7/200107/ t20010702_81984.html.
[2]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EB/OL].[2012-10-09].https://baike.baidu.com/item/3-6%E5%B2%81%E5%84%B F%E7%AB%A5%E5%AD%A6%E4%B9%A0%E4%B8%8E%E5%8F%91%E 5%B1%95%E6%8C%87%E5%8D%97/4980621.
[3]高振宇.兒童哲學視野下的道德教育,理念、路徑與策略[J].新課程評論,2021(1).
[4]王宇嬌,王萍.兒童哲學與兒童哲學教育的研究回溯與展望——基于Cite Space知識圖譜分析[J].早期教育,2021(Z4).
[5]盧紅博.基于民間傳統游戲的幼兒哲學教學活動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9.
[6]成尚榮.兒童立場[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