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敦煌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不可忽視的瑰寶,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文化以及精神內涵,將其融入小學語文課堂中,不僅能夠豐富語文學科的課堂教學內容,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基于此,文章從分析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利用敦煌文化的意義和利用敦煌文化強化小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原則出發,探索利用敦煌文化強化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有效方法,使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中學習優秀文化,樹立文化自信。
關鍵詞:小學語文;敦煌文化;核心素養
作者簡介:王志芬(1973—),女,甘肅省敦煌市南街小學。
敦煌是眾多文化融匯碰撞的地方,不同的優秀文化在此地相遇,讓敦煌成為一個“藝術博物館”。在國家強調文化自信的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而敦煌文化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在語文學科教學工作逐步推進的情況下,教師應深入研究敦煌文化,設計將其融入小學語文課堂的方案,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提供有效的助力。
一、將敦煌文化引入語文課堂的價值分析
(一)豐富課堂內容,凸顯教育意義
與傳統單一性、重復性較強的教學工作相比,將敦煌文化引入小學語文課堂中,可以讓課堂內容變得豐富[1]。學生能夠通過學習,獲得豐富的知識儲備,這不僅能夠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還能夠讓學生在優秀文化的熏陶下得到思想方面的提升,充分發揮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作用,凸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價值。
(二)滲透精神內涵,培養文化自信
敦煌文化是經過長期的歷史積淀形成的文化瑰寶,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文化與精神內涵。將敦煌文化引入小學語文課堂中不僅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思想建設,還能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敦煌文化的魅力,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價值,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
(三)加深課堂深度,強化素養培養
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一直是教師重點關注的內容,教師只有不斷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才能培養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2]。將敦煌文化引入小學語文課堂,可以促進教學內容深化,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助推學生全面發展。
二、利用敦煌文化強化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
學生在課堂中占據主體地位,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設計將敦煌文化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方案時,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讓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特點,這樣才能取得良好教學成效。因此,教師需要堅持遵循主體性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教學活動的精準度與有針對性,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提供有效的助力。
(二)趣味性原則
敦煌文化在語文課堂中融合的有效性,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息息相關。教師只有讓學生積極自主地參與課堂學習,才能使敦煌文化與小學語文教學的融合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在將敦煌文化融入小學語文課堂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遵循趣味性原則,要探尋趣味課堂的構建方式,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發揮敦煌文化的教育價值。
(三)滲透性原則
敦煌文化與小學語文內容之間的潛在聯系,需要教師著重挖掘和探索。為了避免學生因不了解敦煌文化而產生學習困難問題,或避免過于生硬的滲透方式導致學生在學習中產生割裂感,教師應該遵循滲透性原則,要以合適的方法、在合適的時機將敦煌文化融入教學中,使學生獲得沉浸式的學習體驗,深度理解敦煌文化和語文知識內容,實現核心素養的發展[3]。
三、利用敦煌文化強化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方法
(一)豐富滲透形式,強調深度融合
與其他學科相比,對于學生來說,語文學科學習難度相對低一些,學生在學習時不易因為語言理解上的困難產生抵觸心理[4]。但是,如果教師長期采用重復性較強的教學方式,學生便會因為教學過程趣味性低而出現學習積極性減弱的問題,這不利于教學工作的推進。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引入敦煌文化時,教師應注意這個問題,要根據教學內容的具體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教學設計,豐富敦煌文化的滲透形式,促進敦煌文化與小學語文知識內容的深度融合,促使學生感知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和敦煌文化的魅力,使學生自主地參與課堂學習,保證教學效果。
以《趙州橋》這篇課文的教學為例,該課文以結構性較強的方式詳細介紹了趙州橋,以細節刻畫的方式突出了趙州橋獨特的設計特點,這同樣適用教師對敦煌文化的講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講解課文后引入有關敦煌文化的內容,如為學生講解《敦煌壁畫》這篇文章,帶領學生通過對比的方式學習《敦煌壁畫》的行文結構,讓學生分析兩篇文章在描寫方面的異同,使學生在自主分析的過程中掌握寫作方法。這可以讓學生了解敦煌文化,感受其背后的思想文化與精神內涵,加強學生的文化意識。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展示敦煌壁畫的照片,要求學生在觀察照片后,借鑒課文的行文結構、寫作方式介紹照片上的敦煌壁畫。合理、豐富的滲透方式有助于提升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在獲得豐富的知識的同時,深入了解敦煌文化。
(二)巧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直觀展現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現代信息技術發展迅速,這為人們獲取信息、開展工作帶來了較多的便利。在語文課堂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完成對知識內容的直觀展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利用敦煌文化強化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滲透敦煌文化,通過直觀展現的方式,優化敦煌文化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呈現方式,讓敦煌文化的滲透形式更生動和有趣。這可以讓學生通過直觀的畫面,加深對敦煌文化的認識,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以《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篇課文的教學為例,這篇課文以第一視角的方式,介紹了雙龍洞的景色,在課文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利用VR技術帶領學生“云游”敦煌莫高窟,通過全景展示讓學生進行沉浸式體驗,讓學生欣賞敦煌莫高窟的景色、壁畫等。在帶領學生“云游”敦煌莫高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學到的《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篇課文的寫作方式,仿寫自己“云游”敦煌莫高窟的經歷。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后查找敦煌莫高窟的其他資料,使學生更好地進行仿寫,使學生的文章內容更加豐滿。如此,教師不但可以直觀展現敦煌莫高窟的藝術瑰寶,還能讓學生在沉浸式的課堂學習過程中真切地了解敦煌文化,在仿寫的過程中深入掌握課文的寫作手法和寫作技巧,實現寫作能力的提升,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三)融合學生的興趣點,激發其學習興趣
基于學生的興趣點開展教學,可以快速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受學習興趣的驅動,學生會更加自主地跟隨教師的引導完成知識的學習。為了提升敦煌文化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滲透效果,發揮其育人作用,小學語文教師可以融合學生的興趣點進行敦煌文化的滲透,讓學生能夠快速感知相應的內容。
例如,“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習作練習課的內容涉及了敦煌莫高窟,教師可以抓住時機,將學生喜歡的角色扮演活動融入課堂中。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展示敦煌莫高窟的簡介視頻,而后,發布“完成有關介紹敦煌莫高窟的情景劇編寫”這一小組任務,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劇本編寫。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在編寫劇本的過程中深入了解敦煌莫高窟,分析應該運用什么寫作手法準確介紹敦煌莫高窟。最后,在學生小組討論后,教師要讓各小組輪流進行情景劇表演,完成對敦煌莫高窟的趣味介紹。編寫情景劇有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角色扮演活動可以加強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以輕松的心態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四)融合課堂實踐活動,加深學生的印象
實踐活動是促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5]。在實踐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感受到所學知識的實用性,還能得到實踐應用能力的提升,這有助于彰顯小學語文的教育意義。小學語文教師在將敦煌文化引入課堂的過程中,可以將其與課堂實踐活動融合,讓學生在自主實踐中感受敦煌文化與語文學習內容的關聯性,獲得思維與能力的鍛煉,以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
以《臘八粥》一文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以“風俗”為主題,尋找敦煌壁畫中有關廟會文化的內容,將其融入語文課堂中。首先,教師可以先通過敦煌壁畫中展示的廟會習俗創設情境;然后,教師要給學生分組,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利用多種渠道查找資料;最后,讓學生分小組以所學課文《臘八粥》介紹風俗的方式,寫一篇文章介紹敦煌壁畫展現的廟會風俗。在學生完成實踐活動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各小組的活動成果投放在屏幕上,隨后引導學生進行組間評價,使學生在互相評價的過程中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培養其分析能力和批判能力。
(五)教師要深入研究敦煌文化,提高滲透效率
教師的專業素養能直接影響教學質量,教師只有對敦煌文化有足夠深入的了解,才能在語文課堂中有效融入敦煌文化,使語文課堂教學獲得良好的效果,使學生獲得能力提升與思維發展[6]。因此,教師需要加強自身對敦煌文化的認識,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找準敦煌文化的滲透時機,選擇科學的滲透方法,以促進敦煌文化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融合,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在日常,教師可以利用空閑時間在線上教育平臺中進行資料搜集,學習其他優秀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思路、教學技巧,實現自身教學能力的提升。此外,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搜集敦煌文化的資料,通過觀看紀錄片、查閱文獻、閱讀公眾號文章等方式,加深對敦煌文化的了解。而后,教師要結合語文教學內容,思考如何讓敦煌文化有效融入課堂,發揮其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方面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師可以貫徹落實“走出去”的原則,加強自身與其他優秀教師、文化專家等的交流,通過同行交流加深對敦煌文化的了解,開拓思維,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為學生的成長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結語
敦煌文化具有深厚的思想文化與精神內涵,將之融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還能加深語文學科教學的深度,讓學生得到更多的收獲。為了促使敦煌文化有效融入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要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學習敦煌文化,深入了解敦煌文化,讓敦煌文化與小學語文課堂有效結合,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李錦華.弘揚傳統文化 打上生活底色:淺談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的滲透[J]. 新教師,2022(11):34-35.
蔡麗霞.融合鄉土文化,弘揚民族傳統:試論鄉土文化融入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實踐[J]. 學苑教育,2022(31):7-8,11.
上官云珠.我國近10年小學語文中傳統文化滲透的研究熱點及趨勢:基于CNKI和CiteSpace的量化分析[J]. 漢字文化,2022(20):124-126.
葛晚銀.聚焦核心素養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教育界,2022(15):14-16.
劉婷婷.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J].新課程,2022(3):32.
吳晶.立足生本文化視野 構建情趣閱讀模式:以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為例[J]. 教育界,2021(49):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