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是目前數學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小學數學知識的學習效果如何,將直接關系到學生以后能否有效地運用數學知識。所以,在日常的數學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加深學生對數學的認識,還要把學生的個體發展特征和理性思考能力相結合,指導學生找到有效的學習方式,為學生進一步探究數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文章以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為研究載體,分析數學理性思維的內涵及特征,并對小學數學理性思維培養的有效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理性思維;培養策略
作者簡介:胡來旺(1965—),男,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水洛鎮文溝小學。
小學生正值思維能力培養的關鍵時期,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機械教學模式,采用多樣化手段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為學生后續深入學習數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數學理性思維的內涵及特征
(一)思維主動性
理性思維主要是指學生能夠以明確的思維依據為導向,對在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或某數學概念進行分析、比較、整合的思維能力。在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主要分為兩種形式:一是被動性思維,主要是通過教師的引導與傳授來實現對數學知識的學習;二是主動性思維,學生以數學規律、概念為核心,通過主動推理、分析尋找能夠佐證數學規律、概念的依據,最終形成完整的知識鏈。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是提升學生自主探索知識能力的重要途徑[1]。
(二)思維邏輯性
理性思維是建立在證據與邏輯推理基礎上的一種多元化思維方式,學生在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想要印證某一數學規律,需要搜集與之相關的數學概念,通過數學概念與思想的相互輔助支撐來展現數學思維的邏輯性。只有合乎邏輯,才能夠證明數學規律的正確性,反之則說明其邏輯推理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錯誤與偏差[2]。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是拓展學生思維廣度、提升其思維活躍度的重要舉措。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受應試教育理念影響較深
在新課改背景下,盡管有些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會采用新的方法,但效果并不理想。部分教師長期受到傳統的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在教育理念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只注重知識的灌輸,將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而忽略了對學生數學理性思維的培養。
(二)教學方式單一
在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部分數學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不能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足夠的興趣,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較低。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特點采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然而,在現實的小學數學教學中,部分數學教師教學模式僵化,未能很好地滿足小學生的學習需求,導致教學效果較差。
(三)學生缺乏自主學習意識
小學階段的學生受年齡的影響,好奇心非常強。但是,在小學數學學習中,一些學生的自主性不強,其在課堂上很難專心學習,導致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較低。同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部分教師采取“填鴨式”“灌輸式”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只能被動地聽課,學習興趣得不到有效激發,缺乏自主學習意識。教師如果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影響教學效果,從而影響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
三、小學數學理性思維培養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推理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思維的條理性
邏輯思維是學習數學的根本。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對此,數學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本知識,給學生提供大量的鍛煉機會,讓學生對具體的數學問題進行分析、解答。教師通過思維引導,可以提升學生數學思維的條理性,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
以“角的分類”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銳角”“鈍角”“直角”圖片,讓學生進行分類,并引導學生對小學二年級所學的關于角的知識進行復習,通過復習舊知識引出新的學習內容。之后,教師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并嘗試繪制各種角。小組討論結束之后,教師讓各小組派代表將討論結果繪制在黑板上,并將黑板上的角進行分類,還要說出分類的依據以及每一類角的特征。教師整合學生的觀點,并按照學生所陳述的類別和特征來對不同類型的角的含義進行講解,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鏈。最后,教師要求學生對本節課所學內容進行概括,并闡明要點。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對舊知識進行回顧與延伸來探索新的知識點,在提高學生的數學推理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數學理性思維的有效培養。
(二)注重邏輯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思維的結構性
教師在教授學生基本數學知識的同時,也要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要充分整合教材內容,為學生創設相應的自主探究活動,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來實現對知識的學習,加強對學生邏輯分析能力的培養。同時,學生也能在合作探究中學到一些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并對他人的觀點進行分析,從而為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以“用比例解決問題”為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先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呈現真實的問題情境:(1)2個箱子能夠裝30瓶飲料,現在有6000瓶飲料,需要用多少個箱子?(2)倉庫中有一批飲料要運送至其他城市,用載重為8噸的貨車運送需要15輛。如果改用載重為10噸的貨車運送需要多少輛?讓學生結合問題,在興趣小組中展開討論,將題目中所蘊含的數學信息進行提煉,并找出其中所蘊含的比例關系。對于問題(1),因為=每箱啤酒的瓶數(一定),所以啤酒的總瓶數和箱數成正比例關系。對于問題(2),因為汽車的載重量×車輛數=啤酒的總重量(一定),所以汽車的載重量和車輛數成反比例關系。教師讓學生對題目中的比例關系進行整理,并嘗試解答上述問題,使學生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知識鏈。在這樣的數學課堂中,教師運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探究,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3]。同時,數學問題能引導學生思考,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使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中逐步發展自身的知識體系和數學理性思維。
(三)注重轉化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要使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得到有效的發展,必須轉化學生的數學思維,逐步提升生思考數學問題的靈活性。只有提升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和效率。在引導學生積累大量知識的同時,教師要不斷地培養學生的數學理性思考能力,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不斷地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組合圖形的面積”為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先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用七巧板組成的各種圖形,并為每個興趣小組發放一組七巧板,讓學生嘗試利用七巧板拼出課件中的圖形,看看哪個小組拼得最快。這樣的活動方式不僅能夠將學生的思緒快速帶入教學活動中,也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探索興趣。活動結束后,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自主探究情境:“組合圖形一般是由幾個簡單的圖形組合而成的,你能將圖1中的圖形拆分成哪些簡單圖形?你有多少種拆分方法?”讓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并盡量利用圖片來展示各種拆分方式,然后教師再次提出問題:“如果圖1是小明家房子的側面墻形狀,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你是如何計算的?”通過所學的圖形轉換知識,學生能更好地求出組合圖的面積。小組討論結束后,教師讓各小組派代表分享討論結果。分享結束后,教師將所有小組的觀點進行整合,使學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識鏈。這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數學理性思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結合生活實踐,做好數學案例分析
生活實踐乃理性之源、理性之本。數學教師可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深入挖掘社會生活,將其與數學教學相結合,做好數學實例分析,彰顯生活中的數學價值。對于數學教學案例的選擇,要盡可能地貼近學生的生活,重點突出生活中的問題,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案例的功效。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案例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斷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數學理性思維。
(五)解決疑難問題,增強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在實踐中,學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要使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就需要在教學環節上進行細致、科學的設計,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進行創造性思考,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新途徑[4]。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掌握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教師要創造民主、融洽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課堂上發揮主體作用。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設置障礙,讓學生體驗挫折,并體會到克服困難的成就感,從而在數學學習中形成堅韌不拔、迎難而上的精神。比如,教師指導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并鼓勵學生證明“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學生絞盡腦汁,想出了許多方法,從各個角度論證了“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討論,不僅能強化求知精神,還能拓展思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解決疑難問題,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不斷得到提升,數學理性思維也得到有效培養。
(六)布置任務型作業
布置任務型作業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要合理地設計作業,使作業具備一定的邏輯性、探索性。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一些圖像進行分析,歸納出它們的特點[5];要求學生記錄每日的溫度,并總結規律;要求學生對復雜的證明題進行系統的分析和研究,使學生主動進行思考,從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任務型作業有助于學生進行辯證思考,是培養學生數學理性思維的有效方法?!八膭t運算”在小學數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應用十分廣泛。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布置作業,讓學生總結其運算規律,并學會舉一反三,不斷增強自己的歸納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要想讓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有效的發展,教師必須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發展學生的個性,把數學教學內容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強化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不斷優化學生的思維方式,更好地鍛煉學生數學思維的靈活性,為學生后續的深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何海華.從直覺猜想到理性判斷:淺談小學數學課堂中直覺思維的培養[J].讀與寫,2020,17(35):146.
程廣敏.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探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9(32):0202.
逮艷霞.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和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措施探究[J].新一代(理論版),2020(4):90.
閆龍飛.基于抽象思維培養的小學數學改革策略分析[J].名師在線,2019(13):24-25.
陳華山.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理性思維的策略:以人教版四下“軸對稱”為例[J].新教師,2018(1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