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中職學校“三二三”勞動教育活動課程針對中職生勞動素養問題及成長突出問題,圍繞家庭勞育、學校勞育、社會勞育三個領域,全程開展勞動技能和勞動精神兩個維度的評價。通過緊扣問題、助力成長,三位一體、統整遞進,多法并舉、評價驅動,理實一體、注重實踐,多方溝通、形成合力的實施策略,引領學生樹德、增智、強體、育美,促其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中職學校;勞動教育活動課程;課程設計;潛能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3)14-0077-04
勞動教育課程是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載體,是實現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重要途徑。潛能教育是以學生的積極品質為出發點和歸宿,充分利用其向上、向善、可塑性強的特點,以積極體驗為主要路徑,通過持續挖掘教學設施、教師素養等方面的教育潛能,激發學生成人、成才的內在需求,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發展,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1]。激發中職生的勞動潛能,以勞樹德是發展中職生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也是促進中職生成人、成才的重要途徑。
《2023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23年中職學校在校學生數1311.81萬人[2]。當前中職學校學生是我國技能勞動大軍的主要來源。把中職生培養為具有正確勞動價值觀、良好勞動素養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教育重任。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指出:“整合優化學校課程設置,將勞動教育納入中小學國家課程方案,形成具有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針對性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3]這表明勞動教育課程建設已成為當前學校課程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在潛能教育理念引領下,中職學校實施五育并舉,構建中職學校“三二三”勞動教育活動課程,是解決中職生勞動素養問題以及成長問題的重要途徑。
一、中職學校勞動教育的現實問題及原因
(一)課程目標偏離
《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對勞動教育的目標描述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體會勞動創造美好生活,培養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具備滿足生存發展需要的基本勞動能力,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3]。當前部分中職學校勞動教育課程的目標存在偏差,具體表現有:部分班主任將重復的體力勞動如衛生清潔勞動作為懲罰犯錯學生的手段,嚴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部分學校勞動教育課程實施形式化,具體表現為“有勞動無教育”,甚至“有教育無勞動”。
(二)課程實施乏力
當前不少中職學校未將勞動教育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納入學校課程的發展規劃之中,缺乏對勞動教育課程的足夠重視,缺乏長效的勞動教育課程制度以及對課程開發團隊的培養,導致勞動教育課程的實施大多呈現為無課程計劃、少教學規范、低教學投入的無序化狀態,勞動教育課程成為一種“應景式課程模型”。究其原因主要有:其一,勞動教育課程計劃落實乏力。不少中職學校的勞動教育課程有計劃,但是欠落實,課程實施經常因受到其他因素干擾而中斷,引發校本勞動教育課程開發的課時、師資、設施、評價等乏力。其二,勞動教育課程監管乏力。勞動教育課程是新增的必修課,課程實施涉及教務處、教科室和學工處,容易出現相互推諉的情況。其三,勞動教育課程實施難以形成合力。學校勞動課程與家長、社會、企業等溝通不暢,統籌不力,導致學校勞動課程缺少整體設計,難以形成有效的育人合力。其四,在師資保障上,勞動教育課程師資缺乏是當前部分學校勞動教育面臨的突出問題。在這些學校中,體育教師或思政教師兼任勞動教育課程教師是教學常態。
(三)課程評價簡單化
調查顯示,多數中職學校的勞動教育課沒有建立完善的過程監控與評價機制,多以考試成績評定學生的勞動表現,或以學生是否完成學校、系部或勞動課程老師布置的勞動任務為評價標準。課程沒有從學生長遠發展出發,評價操作較為簡單,沒有將過程性表現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沒有真正落實“五育融合”。另外,多數中職學校也沒有將勞動教育納入學生綜合素養評價體系中,沒有打造如勞動素養評價管理智慧平臺或包括勞動素養在內的學生素養綜合管理智慧平臺。課程評價簡單化導致對學生成長缺乏有力的導向和激勵,難以激發學生堅持參與勞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三二三”勞育活動課程的理念與架構
(一)“三二三”勞育活動課程的設計理念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指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4]。中職生“三二三”勞育活動課程是針對中職生在勞動意識、勞動知識、勞動態度、勞動習慣、勞動精神、勞動技能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特別是針對中職生自信心不足、自覺性不夠及自強精神不強等突出的成長問題,以潛能教育理念為統領,實施德智體美勞五育融合,激發學生成長潛能。
(二)“三二三”勞育活動課程框架體系
我校構建并實施了以“勞動磨礪,變潛為能”為課程宗旨的中職生“三二三”勞育活動課程(見表1),課程把家庭勞育、學校勞育、社會勞育相結合,對學生在勞動技能和勞動精神兩個維度上開展素質評價,在潛能教育理念的引領下促進學生自信、自覺、自強品質的培養和提升。“三二三”中的第一個“三”是指構建了以家庭為基礎、以學校為主體、以社會為平臺的“三位一體”勞動教育網絡;“二”是指從勞動技能與勞動精神兩個方面開展素質評價;第二個“三”是指我校勞動教育活動課程的育人目標:自信、自覺、自強。課程實施采用了實踐鍛煉、自我教育、榜樣示范、情感陶冶、多元評價等方法,并在組織領導、師資力量、勞育制度、資金支持上得到了有力保障。
三、“三二三”勞育活動課程的實施策略
(一)實施目標:緊扣問題,助力成長
在潛能教育育人理念的統領下,中職學校應牢記立德樹人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實施德、智、體、美、勞五育融合的育人舉措,激發學生的成長潛能。課程目標一方面要針對中職生存在的勞動意識淡薄、勞動習慣不良、勞動精神不佳等現象,解決勞動素養培養與提升的問題;另一方面突出學生的成長,即在解決學生勞動素養方面存在的問題的同時,促成學生從自信到自覺,從自立到自強等精神品質的成長。如在“班級管理我參與”主題勞動中,全班學生通過輪流擔任值日班長為班級管理服務。學生從中體驗獲得感,找到自己在班級中的存在感和歸屬感。
(二)實施內容:三位一體,統整遞進
中職學校“三二三”勞育活動課程實施的是家庭、學校和社會三位一體全方位的勞動教育。如在家庭勞動實施中,應讓學生在自我服務中走向生活自理,在家庭服務中鍛煉生活自立。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勞動教育的具體內容應該是有教育價值的勞動,換言之,沒有教育價值的勞動就不能算作是真正的勞動教育。基于此,我們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學生的特點,在設計內容上分層遞進。如在家庭服務活動中,高一學生開展打掃家庭衛生、熨燙衣服等比較簡單的勞動;高二學生通過專業學習掌握了一定的烹飪技能,實施“我為媽媽做頓飯”的勞動內容;高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實施“物品保養與維修”“家居美化裝飾”等難度更高的課程內容。課程實施注重各種勞動類型內容的整合,特別注重專業知識與勞動服務活動的結合,讓學生在服務活動中增強專業自信,并提升服務精神。
(三)實施方法:多法并舉,評價驅動
課程實施要達成預期效果,就需要多法并舉。本課程的實施注重情感陶冶、實踐鍛煉、行為訓練、思維訓練以及自我教育等多種方法的結合運用,其中勞動技能評價與勞動精神評價貫穿課程實施的全過程,有力激發了學生的成長潛能。如學校實施了“刀工訓練”課程,刀工訓練是專業教學的勞動實踐體驗中的一種,目的是使學生在實踐鍛煉中鞏固與提升勞動技能。每天晚上,學生在《每日一省》反思手冊中對照技能訓練要求,開展自我反思;專業教師根據學生在刀工訓練中的表現,從勞動技能(分ABCD四個等第)和勞動精神(分ABCD四個等第)兩個維度上,使用智慧教學平臺給學生評價,并評出周、月、學期“勞動之星”。
(四)實施重點:理實一體,注重實踐
中職學校“三二三”勞育活動課程的實施注重“理實一體”。在課程理論知識學習后特別強調學生的動手實踐,旨在通過勞動實踐讓學生體驗勞動帶來的收獲感、價值感和幸福感。如在學習《新時代勞動教育教程》勞動理論課第三章第一節中“熨燙使用技巧”之后,學生從理論上掌握了熨燙步驟以及不同布料衣物的熨燙方法。任課教師按照“三二三”勞育活動課程內容及時布置了“熨燙衣服我能行”的主題家庭服務勞動。勞動成果以短視頻形式呈現,視頻中至少要熨燙三種不同布料衣物,熨燙過程要按照課本熨燙流程要求,并做簡單介紹(配上視頻字幕),在勞動結束時學生要做勞動實踐小結。作品在老師、學生以及家長多方在線評價中獲得綜合得分,納入學期勞動課程考核,優秀作品在班級微信公眾號交流分享。
(五)實施保障:多方協調,形成合力
為了保障勞動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學校在校內外搭建了兩個重要的群組。一是由學工處牽頭建立了“校內勞動實踐”微信群。如在“我愛‘雙杯賽”主題勞育中,教務處負責制定比賽方案,學工處組織評審人員,總務處布置比賽場地及后勤,財務處提供比賽獎勵專項資金,各系部組織選拔參賽人員,學生會維持比賽秩序,這些工作都需要在本群中積極溝通與協調。二是各系部牽頭建立包括學校處室領導、班主任、家長委員會主任、見習與實習企業單位聯絡人、社區及福利院等單位聯絡人的“社會實踐勞動”微信群。在組織學生校外勞動體驗時,系部負責人、處室負責人、班主任積極聯絡企業單位,做好學生派送、管理、教育、考評等相關事宜的溝通與協調。
參考文獻:
[1]《職教通訊》編輯部. 激發“潛能”,成就“四化”,建設現代服務業人才培養品牌學校——專訪揚州旅游商貿學校校長王慧勤[J].職教通訊,2021(5):17.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21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Z].2022-09-14.
[3]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 [EB/OL].(2020-03-20)[2023-02-01].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03/t20200326_435127.html.
[4]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EB/OL].(2019-06-23)[2023-02-05].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907/t20190708_389416.html.
責任編輯:趙赟
*本文系第五期江蘇省職業教育教改課題“基于潛能教育理念的中職生‘三二三勞動教育活動課程建設研究”(ZYB1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3-06-05
作者簡介:林紅明,江蘇省揚州旅游商貿學校,高級講師,揚州市特級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