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麗
摘要OBE教學理念與創新創業課程教學融合是深化新時代高職創新創業課程教學改革,提升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核心素養的有效措施。文章結合高職“創新創業基礎”課程教學實踐,以核心章節“創新思維訓練”為例,根據學生認知發展水平,探討了以OBE教學理念為依據的進階式課堂教學設計模型,從知識傳授到思維能力的培養,最后達成知識應用遷移能力,以期更好地提高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推動高職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改革提供可行的借鑒。
關鍵詞 創新創業課程;OBE教學理念;進階式;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3.12.025
創新創業課作為開展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教學的重要載體,是一門融理論性、政策性、科學性及實踐性于一體的綜合性課程[1],但多年來課程教學的實際成效并不理想。在高職創新創業課程教學設計中將OBE教學理念作為設計的出發點,有助于解決目前高職創新創業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提高課程教學的質量,更好地促進高職學生創新創業學習效能的提升。
1教學設計思路
文章以玉林師范學院高職學生“創新創業基礎”課程為例,該課程開設在一年級的第1學期,為全體高職學生必修的核心課程(16學時/1學分),內容涉及創新創業基礎知識,旨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業意識。
1.1設計原理
OBE教學理念最早由美國學者提出,相較于我國高校傳統的教學理念,其是以學生“學習產出”為教學目標,更側重強調教師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應重點考慮的是學生學習應該取得什么樣的成果,用什么樣的方法使學生取得學習成果,怎樣才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取得學習成果。OBE理念與創新創業課程教學融合,要求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應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依據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經驗、映射、關聯、系統、整合)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進行優化和整合,即教師可從宏觀層面對“創新創業基礎”的教學內容進行歸類劃分,形成由簡到難的層級體系;從微觀層面對課堂教學環節進行進階設計,使學生淺層次的思維能夠更好地對接上深層次的思維,從而促進學生認知能力水平的發展。
1.2學情分析
高職學生均為05后,他們自信張揚、思維活躍,并且學習能力較強,易于接受新鮮事物。但是他們知識基礎普遍薄弱,注意力容易分散,學習情緒化較強。綜合高職學生的特點,在創新創業課程教學中教師需要及時了解學生的認知情況,結合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有針對性地將理論知識以簡單易于接受的形式層層遞進講授。
1.3總體框架
為實現課程達到預期的學生“學習產出”的目標,從宏觀層面來講,“創新創業基礎”課程應根據學生的認知思維發展,設立基階、中階、高階三個不同階點,每個階點涵蓋1―2個知識板塊,“基階”包含“創新創業概述”“創新思維訓練”“創業思維”3個知識板塊的教學,“中階”涵蓋“創業者和創業團隊的組建”“創業機會”以及“創業資源”教學板塊,“高階”則包括了“商業模式的內涵與設計”“商業計劃書的撰寫與路演展示”。每個教學板塊之間具有內在的關聯性,后一個教學板塊內容均是在前一個板塊內容的基礎上拓展延伸,從而達成對創新創業基礎知識概念體系的逐“階”構建。
從微觀層面來講,在每個知識板塊的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從經驗、映射、關聯、系統到整合的認知進程又可以將教學環節分解為3階段:知識連接、反思鞏固、應用遷移。知識連接階段以學生經驗層級知識為基礎,實現對概念映射層級知識的理解;反思鞏固階段主要以發展學生關聯層級和系統層級的知識為主,不斷促使學生達成課程教學的能力目標;應用遷移環節則注重通過知識的實際運用來發展學生整合層級的知識,以此實現課程教學的行為目標達成。
2教學路徑實施
2.1學習目標
“創新思維訓練”的課堂學習目標主要是通過“教”,使學生了解創新思維的真正含義、要素及步驟,明確學習創新思維的意義,使學生能夠掌握主要的創新思維方式,突破思維定式,發現創新點。進行教學設計時可以將學習目標按照知識、能力、行為進行層級劃分,其中行為目標是教學目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是達成行為目標的支撐。
知識目標:認識創新的重要性,理解創新思維的含義、要素及技能,掌握創新思維的5個步驟。
能力目標:突破常規思維界限,初步形成發散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并具備一定的創新意識能力。
行為目標:具有較高的創新思維應用理念與能力,在實際學習工作中,能夠自覺應用所學過的創新思維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2.2知識連接
“知識連接”屬于“創新思維訓練”課堂教學的基階點,主要是解決“學什么”的問題。梅里爾激活舊知原理告訴我們,當學習者激活已有知識和技能的心智模式,并將其作為新學習的基礎時,才能促進學習[2]。因此教師在這個基階點可以采用案例法、體驗活動法、講故事法、提問法等方式進行課堂知識連接,比如將生產生活中所遇到的“電梯裝在戶外”“草坪修建捷徑”“沙漏紅綠燈”等熟悉情景或案例與新知識點建立聯系,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創新思維離我們自身并不遙遠,也可以貼近學生初始的認知水平,啟發學生在已有的思維領域中發現新問題,從而讓教師能夠順利地將“創新思維”的知識呈現在學生面前。在知識傳授中也可以設計“一分鐘擊掌”“9個圓點一筆連成線”“奇怪算式”等游戲化活動,引發學生對已有知識點“思維定式”的相關討論,激發學生對新知識點“創新思維”的學習欲望。接著,教師可以順勢導入教學主題,用通俗的語言闡釋“創新思維”的概念、要素和步驟,并點明創新思維是打破常規思維界限,以超常規的角度去思考事物間的聯系,提出不同尋常的解決方案的思維過程。
2.3反思鞏固
“反思鞏固”是“創新思維訓練”課堂教學的中階點,重點是幫助學生解決“如何學”的問題,通過指導學生學會將零散的“創新思維”概念進行整合,最終形成系統化的知識體系。在這個環節教師可以圍繞引導學生學會歸納總結創新思維特點、技能及步驟的目標,采用互動式、參與式及體驗式的教學方式,如團隊游戲、角色扮演、頭腦風暴、小組討論等,讓學生在情景體驗中加深對知識點內在邏輯的理解,從而使知識得以鞏固和深化。在“創新思維5步法”“第2步挖掘用戶需求”的講授中,教師可以就問題“手機有哪些用途”采用頭腦風暴的形式進行課堂體驗,在5分鐘內讓學生自由暢想、即興表達。而在“創新思維5步法”講解結束時,教師可以創設“為同伴設計錢包”的情景,借用便利貼、彩筆、思維導圖等工具,引導學生親身體驗創新思維的5個步驟:搜集信息,了解用戶想法;挖掘用戶需求,重新定義問題;打破思維局限,提出解決方案;積極行動,將想法落地;測試與反饋,迭代完善。通過這個環節不斷促使學生歸納總結“創新思維”的“規律”邏輯,實現關聯層級和系統層級知識的提升,從而到達教學過程預期的能力目標。
2.4應用遷移
課程教學的行為目標是要求學生能綜合應用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因此,這個環節可以運用畫布、表單、原型制作等方法,促進學生從具備關聯層級和系統層級的知識能力,發展到具備整合層級的應用能力,即培養學生基于知識體系建構基礎上的知識遷移意識和知識應用能力。若課堂教學時間不足的話,可將此環節安排在課后。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學業設計、人生規劃、職業生涯規劃等布置課后作業,引導學生將創新思維的方式運用于實際,開拓更多的創新想法,更能找到真正讓學生充滿熱情的方向。如運用“創新思維第3步”中的頭腦風暴方式構思自己的未來,教師指導學生首先在白紙中間畫一個圓圈,在圓圈中寫出自己感興趣的活動或者關鍵詞,針對關鍵詞,發散思維想出與其相關的詞。再針對其中的某個關鍵詞再進行發散,最后根據第一個關鍵詞到發展的第3―4層關鍵詞,梳理整個思維導圖,尋找其中的職業線索。學生在頭腦風暴的過程中逐漸形成新的思維方式,最終促進自身行為能力的提升。
3教學活動反思
3.1注重知識點連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創新創業基礎”課程每一個知識點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前一個知識點與后一個知識點是相互關聯的,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善于挖掘每一個知識點的關聯性,使前后知識點串聯起來,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引導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一個系統化的知識框架。同時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還要掌握各相關知識點間的聯系與區別,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惑,提前制訂出解決方案,以便讓學生從知識點的銜接當中真正理解并掌握所學知識。所以,在進行“創新思維訓練”的教學設計時,教師要將前一章節的知識點“創新創業概述”與“創新思維”連接起來,并按照思維發展的邏輯,多層次地設計進階變量:為何要學習創新思維?怎樣學習創新思維?如何將其應用于實際當中?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新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2拓展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從教學方法上考慮,應結合本節課程的學習內容,在學生原有認知的基礎上搭配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從而找出最優的教學模式。如“創新思維”的教學中,雖然學生極易理解創新思維的4個技能,但是在講授的過程中教師還是要給予學生自我探索和思考的時間,通過案例研討、游戲互動、拼圖體驗以及觀察推理等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不斷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使知識內化入腦,增強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3強化成效評價,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持續動力來源于效果的評價,包括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及個人自評,用評價的方式推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學會認知、學會思考、學會行動。在進行效果評價時,要基于高職學生的學識基礎和能力,將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結合起來,設計多元主體參與的評價方式。實施教師評價,教師可以用分數、點贊、符號等形式將學生的課堂行為表現和作業展示效果記錄下來,以此讓學生看到他的付出有回報,使其學習的積極性得以持續。實施學生互評,教師可以利用如QQ群投票等新媒體功能和小程序,發揮學生組內評價、組間互評的作用,促進學生互相學習的同時,又能引導學生明確后續學習的方向。
4結語
在以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為導向的課程教學改革背景下,高職創新創業課程教學應以OBE教學理念為指導,遵循高職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構建基階—中階—高階的宏觀進階式課程內容體系,設計知識連接—反思鞏固—應用遷移的微觀進階式課堂教學。通過逐級進階的教學設計,既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整合創新創業知識結構,也能強化學生創新思維塑造和創業意識培養,促進學生創新創業核心素養的發展。
基金項目:2022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高職學生核心素養的創新創業課程教學模式的研究”(GXGZJG2022B201);玉林師范學院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立項項目“OBE理念下地方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課程‘進階式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2022XJJGYB10);廣西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專項課題“鄉村振興視閾下地方高校發展型資助優化路徑研究與實踐”(2020ZJY123)。
參考文獻
[1]鄭麗波.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教學模式初探[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1):186-188.
[2]吳現波,周金剛,李卿.基于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協同育人的思政課教學法創新初探[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8,9(3):155-158.
[3]邢凱.高職商貿類專業創新創業課程“體驗式”項目化教學設計與實踐[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9,21(5):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