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梅 陶積萍
摘? 要:差異性教學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開展體育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達到優化小學體育教學效果的目標。文章對如何將差異性教學法應用到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探討。
關鍵詞:小學體育;差異性教學;分層教學
采用差異性教學時,教師要充分關注學生的獨立性與自由性特點,強調在對學生進行引導教育的同時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能力進行鍛煉。教師要正視學生自身所表現出來的差異問題,通過對學生差異的關注合理調整教學方法,從而達到鍛煉和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圍繞學生素質、教學要求進行合理分層,正確認識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別可以有效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落實差異性教學。
一、合理分層,明確差異性群體
首先,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學生之間的體質差異。這是學生在體育課堂上表現差異的一個重要原因。學生個體之間的體質差異決定了教師不能一概而論地為學生安排課堂內容和鍛煉強度。對于體質較強、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教師要為他們安排能夠進一步提高自身素質的課堂活動;而對于體質較弱、身體素質相對較差的學生,教師應當將教學強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因此,教師要在對學生身體情況進行充分了解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體質將學生進行分層,并根據分層結果為每一層的學生安排適合他們的體育活動。
1. 主動型學生
主動型學生大多體質優良、精力旺盛、活潑好動。他們喜歡玩各種有挑戰性的游戲,愿意參與打籃球、踢足球等活動量較大的體育活動。對于這類學生來說,他們能夠從體育鍛煉中獲得快樂,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各種體育活動中,所以他們的體育綜合素養相對較高。因此,教師在帶領這類學生進行體育教學時不必局限于課堂內容,可以適當采取拔高式教學,引導他們參與各種強化訓練,進一步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幫助他們掌握規范、專業的運動技巧和體育知識。
2. 平常型學生
平常型學生的體質會稍遜于主動型學生,他們對體育鍛煉沒有特別大的熱情,更加偏向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一旦完成之后,這類學生大都不會進行進一步的體育鍛煉。也就是說,他們不熱衷于運動,并沒有在體育鍛煉中獲得快樂,只是將體育鍛煉當作一項必要的任務。針對這一部分學生,教師應當以提高式教學為主,適當增加他們的運動量,給他們布置接受范圍內的體育鍛煉,在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的同時激發他們對體育鍛煉的興趣。
3. 被動型學生
被動型學生一般體質較差,他們或因為怕累抵觸體育鍛煉,或因為身體素質而無法進行體育鍛煉。總之,他們在體育鍛煉中比較被動,往往需要由教師去督促才能夠進行體育鍛煉。所以,教師應當對這類學生采取引導式教學法,適當增加他們的運動量,讓他們進行一些活動量較小的運動,逐漸鍛煉身體素質;或者在教學中加入一些趣味性較強的活動,培養他們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教師要盡可能讓這類學生感受到體育運動的樂趣,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二、科學分層,制訂差異性對策
教師對學生進行分層時要遵循科學分層的原則。對教學方法進行分層時要對各個層次的學生進行基本的了解,盡可能了解全面學生的身體狀況。這是對教學方法進行分層的基本準備活動。在此之后,教師可以針對各個層次學生的身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方法規劃,使每個層次的學生在開展體育學習活動時既能夠完成適量的學習任務,又不會感受到特別大的壓力。體育教學應當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也不會使學生有過重的心理負擔。如此,教師就能夠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增強學生體能、提高學生體育成績的同時激發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重要的是,教師需要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對教學方法進行分層。
首先,教師在對主動型學生采取培優式教學策略時,可以將學生兩人一組進行分組。教師要對學生的好勝心競技精神進行有效利用,不斷提高體育鍛煉的難度和強度。但要注意的是,單純提高鍛煉難度和強度是很容易會打擊他們的學習熱情。所以,教師也需要將籃球、排球或足球比賽等趣味性活動穿插到教學中,為他們調整自身的狀態提供時間和空間,盡可能使體育活動的安排達到張弛有度的要求。
其次,對于平常型學生,教師可以采取興趣式的教學法。例如,教師可以將他們分成五人一組的小組,引導他們參與踢足球等團體體育活動,使他們在良好的集體關系中提高個人的身體素質。另外,教師還可以讓他們玩類似“扔沙包”“踢毽子”“跳大繩”等比較有趣的游戲,在這些趣味性強、體現團隊凝聚力和小組合作能力的活動中,學生容易對體育運動產生濃厚興趣。教師要在激發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使學生更加愿意參與體育互動,在體育活動中感受運動的魅力,習得體育知識,完成學習任務。
最后,針對不喜歡體育運動的被動型學生,教師需要將這部分學生適當穿插在平常型學生的隊伍中,讓被動型學生在平常型學生的帶動下融入體育活動,盡可能激發他們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激發他們參與運動的動力。也就是說,教師需要將激發被動型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比較重要的位置。針對這類學生,教師不能像對待前兩類學生一樣有既定的學習目標,要減輕這類學生體育鍛煉的負擔,避免打擊他們進行體育運動的自信心。教師可以通過采取開展小組游戲等形式,激發這類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從而激發他們的參與欲望,調動他們進行體育運動的主觀能動性。
三、適當分層,實現統一性提高
針對主動型學生,教師需要把目標放得更高一點。教師要引導他們不斷地提高自己,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勝心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教師可以為他們提供一些可以與外校學生展開交流、比賽的機會;也可以為他們布置一些額外的鍛煉,為他們制訂每周的運動計劃,幫助他們進一步提高體育綜合素養。在體育教學中,如果學生表現出出色的體育素養,教師可以為他們制訂更專業化的訓練方案,并與他們的父母溝通,為他們的發展目標提供更多的可能。
針對平常型和被動型的學生,教師對他們的要求可以相對寬松一些,但也不能沒有目標和要求,任由學生自由活動。對于這兩類學生,教師可以要求他們盡力完成體育課上的任務,不為他們布置額外的教學任務。教師也可以為他們舉行多種體育項目比賽活動,通過這些趣味性強、有競爭性的活動,鼓勵所有學生參與到比賽中,選擇參與自己喜歡的、擅長的體育項目,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體育活動進行交流,激發學生對體育活動的熱情。
四、結束語
為了提高小學體育教學的效果,進一步推動教育公平,教師應當采取科學的方式有效落實差異性教學,采取科學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分層,并有針對性地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師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有效提高小學生的身體素質。
參考文獻:
[1]火高勝. 差異性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 新課程(上),2019(3).
[2]蔣麗欣. 拓展訓練引入到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 健與美,2023(6).
[3]周守明. 素質拓展訓練融入小學體育教學的應用分析[J]. 拳擊與格斗,2023(4).
[4]王紅. 探究性學習方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 吉林教育,2023(9).
[5]宋廷錄. 尊重學生主體? 實施差異教學:談差異教學在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9).
[6]侍孝廉. 讓每一朵鮮花,都擁有適合的土壤:談小學體育學生個體差異性教學的策略[J].華夏教師,2020(4).
[7]包芳娟. 略談小學體育中的差異性教學[J]. 新課程導學,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