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同柱
摘要:大單元教學理念存在一些偏頗,不可與群文教學等同理解,要概念貫通,以一文能牽出基本的閱讀規律、作者的文風特點、拓展文本的閱讀空間、利于學生的思維認識,讓學生活動的空間向深度和廣度發展。《濟南的冬天》一文教學設計以一種新的視域,以開展旅游項目開發為實施載體,創設真實清晰并具情境化的教學活動,探索大單元教學的科學范例。
關鍵詞:《濟南的冬天》;大單元;教學設計
一、文本分析
許多人認為大單元教學就是學習內容單元的材料組合,覺得在跨單元中將學習的內容變得龐大蕪雜就越符合大單元教學精神。這種認識失之偏頗。筆者以為,簡單地將教材單元中的一篇篇文本放到一節課里,頂多算是群文閱讀教學。即便是幾篇文本有共同的思想主題、共同的教學概念,也要看文本間的邏輯關系是否明朗清晰,否則硬聯系只能顯得不倫不類。
既然大單元教學不是越大越好,那么能否在一篇文章中教出大單元教學應該具有的屬性呢?筆者認為,只要概念貫通,以一文能牽出基本的閱讀規律、作者的文風特點、拓展文本的閱讀空間、利于學生的思維認識,讓學生活動的空間向深度和廣度發展,這種教學完全可以稱之為大單元教學。因此,大單元教學可以是多種文本的整合,也可以是單篇文本的設計。愈是單篇文本的教學,愈能彰顯教師的教學功力。
因此,筆者根據教學實際,將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濟南的冬天》一文作為大單元教學的突破口,力求在大單元教學理念的引領下,巧妙設計,闖出一番新天地。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所選文本都是用精美的語言描繪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抒發作者親近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學目標主要是:其一,重視朗讀課文,引導學生想象并領略文中描繪景物之優美,感受音韻之諧和;其二,幫助學生在揣摩品味語言中,體會各種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濟南的冬天》一文,所寫內容淺顯易懂。因此,學生應透過文本優美的語言,感受內容表達細膩、思想純粹的特點,以此拓展學生感受、理解文本的空間,深化對寫景散文閱讀規律的認識,培養學生思辨性閱讀能力、發散性思維能力和實際運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的能力。
二、學習目標
1.通過教師引導,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積極參與宣介“濟南的冬天”的活動,大力培養其思維的發散性和創造性。(重點)
2.鏈接現實,貫通想象,深刻感受文本的語言風格和思想魅力,學會運用廣告詞等形式對景點進行個性化表達,感受中華優秀的文化特點,增強文化自信。(重點)
3.利用教師反饋和小組合作學習,積極有效地總結,反思成果,通過自我評價改進學習中的不足之處。(難點)
三、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設置情境,展示活動內容
1.任務一:
師生交流:回顧學過的本單元第一課《春》,領悟總結最基本的學習寫景散文的方法。
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圍繞問題獨立收集資料,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教師總結:這種學習方式既有趣又高效。在交流、研討過程中,每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都被調動起來,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同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各學科知識,進一步開闊視野。今天,我們繼續進行嘗試,在《濟南的冬天》中漫溯。
2.任務二:
PPT展示:假如你是濟南市某旅游公司的經理,計劃通過開發濟南市新的旅游資源吸引各地游客。此時,有人給你介紹老舍先生的名作《濟南的冬天》一文,你的公司要統籌規劃,合理安排,從而完成開發目標。
師生交流:根據《春》的學習方法和形式,結合團隊的策劃方案,我們走進《濟南的冬天》,感受濟南的冬天給人們帶來的美好情致和豐富體驗。
學生入情入境自由朗讀課文。
(二)活動二:考察景點,體會濟南冬天的“溫晴”
1.任務一:
PPT展示:讀了此文,我了解到濟南的冬天是? ? ? ? ? ? ? ? ? ? ? ? 的。
學生在個人品讀、小組研讀中,提煉出如“溫晴”“響晴”“暖和安適”“秀氣”“沒有風聲”“寶地”等一類詞語,對濟南的冬天形成整體評價和印象。
2.任務二:
PPT展示:前后串聯比較“響晴”和“溫晴”,你覺得哪個詞語更適合濟南冬天的特點?
學生結合文本,思考標畫認為“響晴”和“溫晴”特點的優美語言,比讀品悟之后小組合作交流,通過朗讀和品析,確定選詞的理由。經過師生共同辨析,得出結論,選取“溫晴”。
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各種手段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比一比、品一品、說一說、改一改,讀一讀,充分理解表現“溫晴”特點的語句。
預設(1)文中“那點兒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你認為這是小男孩的表現還是小姑娘的表現?為什么?
預設(2)文中寫薄雪“好像害了羞”的表現,為什么不說是“露出甜美的微笑”或“唱著悅耳的歌曲”?
3.任務三:
PPT展示:王維的《鹿柴》《山居秋暝》《鳥鳴澗》。
學生在品讀詩歌中,繼續參悟本文的空靈澄澈之美,突破文本難點。
4.任務四:
師生交流總結:評估個人和團隊合作學習的成果,明確本次活動的重點,即要體現“溫晴”的特點。那么,體現這一特點的風景可以選擇什么最為合適呢?
明確太陽曬著的山、雪中山、城外小山和小村莊、河水和天空……
(三)活動三:聯想提煉,命名特色景點
1.任務一:
PPT展示:濟南的冬天景色如詩如畫。流連其中,總會給人無盡的遐想。你作為濟南市某旅游公司的經理,想為游客打造最美的旅游勝點。請運用團隊智慧,為公司選取景點,并完成相關設計。
景點命名要求: (1)旅游勝點選取要體現冬天“溫晴”的特點; (2)命名要新穎別致,有創意、詩意、情意; (3)展開聯想和想象,用文中最貼切的詞語表達。
學生各自命名,在小組展示交流后,選擇符合景點命名要求的典型名稱供全班欣賞。通過命名展示活動,教師對學生的聯想提煉方法和過程進行評價,讓學生繼續探索實踐、總結規律。
2.任務二:
PPT展示:根據聯想提煉的方法和規律,嘗試對《濟南的冬天》《春》的某段或全文擬名,并梳理歸納這種方法要注意的問題。
通過師生合作探究,明確這種提煉方法的基本步驟和基本要領,即依據確定的命名對象,勾圈有關對象的重點信息并規范表達,使其結構特點符合語法和語言標準。
(四)活動四:創新表達,推介濟南冬天的景點
PPT展示:運用聯想提煉的方法,對認為《濟南的冬天》中有欣賞意義和文化價值的景點,團隊成員試寫一則廣告詞,給廣大游客帶來全新的旅游體驗。
示例:找出第六段中的關鍵詞句,模仿江西龍南“圍屋大世界,龍南小天堂”“客家龍南,圍屋之鄉”為“碧水柔情”景點撰寫廣告詞。
學生根據理解自行撰寫,在師生交流中挑戰有創意和感染力的廣告詞。
(五)活動五:數據評價,準確評估成果
教師對本次活動進行簡要總結,讓學生明確要想吸引游客,必須結合活動任務目標和要求,合理設計實施步驟,提前確定廣告詞的撰寫評價標準,在符合規范的基礎上,做到優中選優、精益求精。
1.任務一:
PPT展示:根據活動任務和廣告詞的撰寫標準,制定評價量化表,通過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全班展評等形式,對團隊成員“碧水柔情”景點的廣告詞進行科學評價,評選最優廣告詞。
提示:評價量化表要依據評價標準制定,由易到難,并遵從忠實文本的基本思想內容、符合作者的寫作風格、表現文本的語言環境等原則。
2.任務二:
PPT展示:為《濟南的冬天》一文中需要向游客推介的其他景點撰寫廣告詞,根據評價量化表采取個人和小組的形式適當評估撰寫內容,進一步改進評價量化表。
總之,針對語文大單元教學,創設真實清晰并具情景化的教學活動,能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