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超群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學教學更加強調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新課程理念要求切實提升學生學習的能力,更加傾向于引導學生開展新的學習方式.課堂教學改革應運而生,要求教師與學生互動,旨在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強調教學模式的轉變,指出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學習.小學數學是一門運用性極強的學科,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時,尤其應當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借助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帶領學生分析數學知識,結合課程目標實現新教學模式的創設.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展開教學
小組合作更加強調學生學習的參與性,要求學生能夠積極主動配合教師,在課堂中開展合作學習,更加突出學生之間的互相配合,強調學生之間對學習的探索與實踐.對于教師而言,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時要熟悉教材,利用生活案例將課堂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并在課堂教學中善于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在小組合作中不一味地交由學生獨自摸索,而是與學生互動,做學生學習之路上的引路人,在教學中開展教學的新模式.
一、教師熟悉教材,探索教學模式
現代教學的開展更加突出對教材的挖掘利用,教師要開展新的教學模式,就要熟悉教材,充分掌握課程的教學目標,并將其運用在備課環節,充分扎實教學準備,保證課堂教學有序進行.小學數學是一門鮮活的課程,教材知識的呈現都偏向于案例化,知識點的分散性與連貫性特征更加明顯.因此,教師要重點挖掘教材,才能夠清楚知道哪些知識點可以借助于學生的小組合作得以展開教學,而非盲目地選擇,一味將教學任務施加到學生身上,這樣既達不到教學改革的目標,也不能實現課堂的教學目標,更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導致學生誤以為任何知識點的學習都能依靠小組合作學習來進行,不利于學生真正地掌握知識.現代教學手段豐富多樣,小學數學教師在備課時,可以緊緊圍繞小組合作教學的目標,在互聯網上多多搜集關于小學階段數學教材的樣本,將多個版本的教材融會貫通,抓取教材的明顯性特征,將知識點吃透.教師只有掌握教材要求,才能將知識點熟記于心,明白小學階段哪些知識需要通過小組合作的手段達到學習要求,才能讓學生真正掌握知識.在合適的情境下開展新教學模式才是有意義的,這樣也有助于鍛煉教師的能力,使教師的基本功扎實穩固,讓教師樹立教學的體系清單,幫助教師成長,并促進學生真正學到東西,學有所獲.
小學數學中關于加減運算法則的教學就是生動的例子,簡單的知識點,從易到難,由淺及深,這種有相似之處的知識點,若是交由學生來自學,也可達到教學的目標.在講授加減法運算時,教師可先進行示范,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中組隊進行討論,由簡單部分拓展到較難的部分,讓學生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思考,帶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運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時,要仔細研讀教材、熟透知識點,便于在課堂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團隊合作.
二、教師引導學生,提高學生參與度
教師在采用新的教學模式時,不僅要積極研讀教材,還要學會引導學生,不要直接交由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過程是主動的引導,而非交由學生盲目摸索.教師要著重注意結合教材,引導學生參與自主學習,樹立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其中關鍵在于要逐步讓學生認識到現階段是培育自主學習意識的重要時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是鍛煉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徑.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能夠促使學生深刻理解、掌握知識,把握課本內容,也能夠促使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時相互交流,在互相討論中加深友誼.互相學習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同齡人之間的交流討論往往能夠迸發出新穎的觀點,能夠助推學生在課堂中學會分享觀點,交換對于知識的理解,能夠實現教學中的雙向互動,在教學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交流是真正實現課堂互動的有效方式.對于數學學科這種偏理性化的學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將小組合作學習的具體方式、內容、操作手段講授清楚,引導學生進行知識轉化,讓學生明白學習的方法需要實際操作練習,學習掌握的效果在于自主討論研究.小組合作恰好能補足學生在小學階段對知識理解不夠深入的短板,小組多人討論能夠加強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消化.受限于小學階段學生的理解接受能力水平,且數學知識偏向于抽象難以理解,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能夠借助討論將簡單的知識點拓展開來,便于厘清思路,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得到教師的引導,能夠在課堂中學到新知識.例如,在小學數學中,學習關于三角形內角和及多邊形內角和算法的知識時,學生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先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討論交流,明白三角形內角和算法是各個角的度數相加,而多邊形的內角和計算則可以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度為基礎,將多邊形先劃分為數個三角形,再來算多邊形的內角和.先由簡單的四邊形劃分為兩個三角形來計算內角和,在此基礎上,思考五邊形、六邊形的內角和算法.在探索多邊形內角和的算法時,小組合作很好地補充了學生之間的思維水平差異,便于學生在彼此交流時互相補充各自想法上的不足.學生在交流時能夠拓寬上課學習時的想法維度,能夠學會舉一反三,恰如其分地將教師的引導進行轉化,真正做到為自己而學,做學習的主人.
三、數學教學生活化,巧用合作學習
小學數學歸根結底是一門傳授知識的學科,如何將知識運用體現出來,是一門學科的教學宗旨所在,而小學數學目前由于知識點與生活的聯系較為緊密,是一門重要的運用性學科,教學的效果是要在學生的掌握、理解、運用上展現出來的.因此,教學的關鍵在于引導學生將課堂所學緊密結合在生活中,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中運用好生活案例,教會學生轉化數學知識,將理論知識圍繞現實生活展開,這樣既能夠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知識,學會將理論與實際相聯系,又能促使教師在授課時將課本內的理論知識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將知識講授結合到學生日常生活中去,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促使教師提高課堂實際教學效果,真正做到教學服務于學生,為學生學業成績的提高想盡辦法,助推學生成長.生活化教學,關鍵在于教學案例生活化,知識講授開展鮮活化.小組合作學習,恰好能夠將生活案例生動地引入課堂中來,促使學生理解吸收.在小組合作學習時,考慮到小學階段學生群體的特點,即愛說話、思維容易分散、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于知識學習等,教師要利用好生活實例,結合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教導學生在實際進行小組合作時,多加討論,展開想象,思考生活中哪些事例與數學知識的運用有關,將生活中的事例引入課堂,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共同打造高效的數學課堂.
例如,在學習小學數學中的時間轉化類題目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將時間轉化題目與完成作業時間相聯系,即將問題轉化為學生熟悉的情境,與學生實際相聯系.由于學生對于寫作業這個情境極為熟悉,在小組中討論每天課后寫作業的花費時長,有助于學生充分理解時間轉化的具體情境,且時間轉化的細節難以把握,只有在具體情境中認識細微事物才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理解一小時有60分鐘,寫作業花費一個半小時就是花費了90分鐘.換言之,90分鐘就是一個小時再加另外半個小時.學生只有在情境中才能學會具體運用,才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便在于幫助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點的消化吸收.
四、教師與學生配合,提高教學效果
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重點在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挖掘學生學習的動力,雙向的配合才是教學效果的保障.教師要在課堂中學會引導學生配合教學環節,引導學生跟上講課節奏,明白教師在教授哪一具體細節,明白數學概念的意義.教師在引導時要著重提升學生的興趣與課堂專注力,因為學生難以長時間聚焦于課堂內容,教師適時參與小組合作,才能及時拉回學生的注意力,才能夠使學生聚焦于數學內容,將與數學相關的細微內容掌握明了,這才是小組合作學習的難點.因此,教師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要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引導,把握學生學習的興趣點所在,盡全力提高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商場購物中的加法時,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適時回歸正題,而不是一味地放任學生討論,這樣可能會將話題無限擴大,導致偏題,使小組內學習效率不高,未能真正發揮組隊學習的作用,同時使學生難以真正轉化所學,偏移注意力,難以緊跟教學步伐.如果學生自身難以總結知識點,教師就要對知識點加以歸納,引導學生回歸課本,利用好課堂討論.因此,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配合要更加注意雙向性的結合,教師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要調動學生興趣點,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將小學數學課程教授好,提高教學的效果.
五、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當前越來越多的小學數學教師意識到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取得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這主要是由于其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筆者根據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對授課教師容易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總結,最終歸納為兩大教學問題,分別為:第一,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大于內容;第二,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不高.以下將對這兩個問題進行詳細的闡述與分析.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大于內容
調查發現,當前很多授課教師在開展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只是對一些優秀的活動經驗照搬照抄,并未根據班級中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優化,這就導致課堂中雖然存在豐富的小組合作形式,但是學生并未從小組討論中獲得更多的學習啟發.為了避免此類問題的發生,授課教師需要對該問題引起足夠的重視,為小組合作賦予豐富的教學內容,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夠使學生在互相探究的過程中提升數學水平.
(二)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當前一些學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對授課教師產生了極大的依賴性,遇到問題不想自己思考,只是一味地求助于教師.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授課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一味將教材中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生養成了不動腦筋的習慣,雖然當前教學形式發生了變革,但是在小組合作過程中,一些學生依然不愿意自主思考與探究,最終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
六、解決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問題的策略
通過上述分析能夠發現,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容易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為了能夠徹底地解決這些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兩個方面出發,第一,努力提升教師組織開展小組合作教學的能力;第二,引導學生形成較強的小組合作意識.下面對這兩個方面進行詳細的闡述與分析.
(一)努力提升教師組織開展小組合作教學的能力
相比于其他數學教學形式,小組合作不僅能夠提升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夠使小學生形成完善的數學思維.然而要想提升小組合作的教學效果,授課教師及學生需要共同努力.當前一些授課教師組織開展小組合作教學的能力偏低,無法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對教學方案進行優化,這就導致小組合作教學形同虛設.要想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就要提高授課教師開展小組合作教學的能力.授課教師可以通過積極參與聽課、評課活動及學校或教育部門組織的培訓活動,在活動中不斷與他人交流,汲取他人教學經驗中的精華部分,不斷強化自身,提高自身組織小組合作教學的能力.
(二)引導學生養成較強的合作意識
為了提升小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首先需要使小學生形成較強的合作意識.調查發現,一些小學生在家中受到父母的寵愛,因此,在學校中不愿意與其他學生合作與分享,這一性格無疑會降低小組合作的教學效果.因此,授課教師在開展小組合作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與他人進行合作與分享,以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溝通與交流能力,善于接受別人的觀點,讓學生意識到,即使其他同學的觀點與自己的觀點相悖,也不可一味地否定,而是應當進行合理的交流.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小學生才能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感受到合作的樂趣.不僅如此,授課教師還需要鼓勵學困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勇于發言,幫助他們克服自卑心理.
結 語
小組合作學習是現階段落實新課程改革的重要途徑之一,是結合了小學階段學生學習特點的一種學習方法,能夠明顯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要學會運用小組合作模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結合課本知識,充分挖掘課程內容,做好課前準備,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拓寬學生的思路,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學會交流、分享自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在組內討論時,教師要注意維持秩序,結合學生好動的特點,教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結合實際案例,并著重教導學生在小組內總結歸納,讓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學習成效,實現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姚芳.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數學教學研究[J].文理導航(下旬),2015(4):36.
[2]吳良桂.基于小組合作學習視角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5(7):46.
[3]徐來芳.基于“小組合作學習”視角下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的研究[J].小學生(下旬刊),20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