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建霞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化,社會各界對于學生綜合素養的關注越來越高。在時代不斷發展的背景下,高中作為學生成長進步歷程中非常關鍵的轉折點,學生學科素養的強化成為當前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方向。核心素養理念在我國各階段教學活動中的滲透,不僅為教師指明了更加清晰的教學創新方向,更成為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有效引導。在當前階段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活動中,很多教師受到新高考政策的影響,對于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關注程度不斷提升,但是由于自身教學觀念以及意識等方面的限制,在課堂教學中的方法和策略仍然不夠科學,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提升的效果不夠明顯。如何在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理念的指導下,高效地開展高中地理課程教學改革,對于當前階段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至關重要。文章以高中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概述為切入點展開相關論述。
關鍵詞:高中地理;核心素養;概述;原則;路徑
高中生自身知識儲備以及生活經驗已經較中小學階段有了明顯的提升,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呈現出明顯的個性化特征。隨著新教育改革以及新高考政策的落實,各階段教學活動開展,在創新理念以及核心素養理念下,要求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要充分地尊重學生的成長特征,以學生學習興趣激發為基礎,創設更加新穎的知識呈現形式。地理學科作為學生探索自然界特征的重要窗口,在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構建目標的指引下,教師更應該以學生個性化成長為切入點,結合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內容,設計出更加符合學生成長需求的知識呈現形式,不斷地刷新學生對于地理學習的固有認知,為學生帶來更加新穎的知識探索體驗,奠定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強化的基礎。
一、高中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概述
(一)人地協調觀
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相互協調關系的表達被稱為人地協調觀,是現階段地理學科教學中非常核心的組成部分。從人類生活角度出發,地理知識的利用與掌握能夠帶來非常大的便利性,而人類生活的全面發展則必須要根據地理環境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構建,才能夠獲得更加良好的生活效果。在高中階段地理學科教學中學生不僅要了解基礎的地理知識,更應該從不同的角度掌握人類與地理之間的密切關系,同時以結果為導向,探究人類生活以及行為對地理環境造成的影響,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地理觀念。在新教育理念指導下,教師要以學生自身實際學情為基礎,尊重學生個性化發展,在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過程中,深入研究學生的學習需求,從生活實際的角度出發,鼓勵和引導學生自主地探尋人地協調的具體內涵和表現,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角度出發,鋪墊學生綜合意識發展的道路[1]。
(二)綜合思維
綜合思維具體是指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對于地理相關信息的搜集、整理以及理解和應用的能力。從學生角度出發,只有具備相對扎實的綜合思維,學生才能夠更加多元化地完成地理信息的搜集,深入地分析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同時將所掌握的地理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解決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在高中地理學科教學中,為了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綜合思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基礎教材知識的掌握,更應該從創新的角度出發,把握學生現有的思維,引導學生以辯證的角度看問題,開闊學生的視野,形成更加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在互相配合、互相幫助的學習過程中獲取更加豐富的地理知識,滿足學生個性化的成長需求[2]。
(三)區域認知
在區域認知核心素養的指導下,學生通過已經搜集完成的地理知識,進行區域為基礎的人地關系理解,對相應的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從學生成長角度,區域認知能力能夠幫助學生在進行地理現象分析時,構建更加基礎的思維意識和習慣。因此,在日常的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對學生區域認知意識的形成進行有效的引導,通過實踐教學,引導學生從區域特征的角度進行人地關系的分析。隨著學生區域認知素養的不斷提升,學生不僅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區域的相關概念,根據現有地理資料的介紹,對于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之間的區別進行更加理性的分析,形成直觀性的表達,對于學生思維強化的引導作用是非常明顯的。整個地理知識學習過程中,區域認知觀念不僅體現了區域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差異,更直接關系學生完整性地理觀念的形成。
(四)地理實踐力
作為高中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重點,地理實踐力強調的是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在理論知識掌握的基礎上,將地理知識與實踐生活等方面進行有機的結合,開展相應的實踐探索活動。因此,學生不僅要具備基礎知識的學習和理解能力,同時要兼具地理知識應用和探究的技能。在日常的高中地理學科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設計出更加豐富的實踐環節,引導學生投身到生活實踐中,進行地理知識探究能力的提升,引導學生在知識的實踐過程中體會到地理學科的魅力,進一步地完成學生地理學科學習興趣的啟發。在學生地理實踐力提升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遵循學生地理綜合思維能力和地理空間能力提升的目標引導,有效地提升學生學習水平,通過多種新穎方式的輔助,引導學生意識到地理學科各個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最終的實踐結論。
二、核心素養下高中地理課程教學改革的基本原則
(一)堅持學生主體原則
新教育改革進程推行至今,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明確,各個階段學科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的啟發,更應該以學生主體作用發揮為出發點,設計出更加符合學生認知的知識呈現形式。在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更應該時刻秉承學生教學主體的原則,打破傳統教學中“教師教、學生記”的教學形式,將教師與學生在學習中的角色定位進行調換,充分地發揮學生在地理知識探索中的主觀能動性,活躍整個地理知識探索形式,引導學生以知識探索的主體者身份,來掌握整個地理學科知識探索的主動權[3]。
(二)堅持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原則
隨著近年來我國新高考政策的落地,在高考過程中不僅關注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對于學生能力提升的考查也更加多元化。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始終堅持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原則,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新高考政策的要求,注重學生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能力等方面的強化,以課堂教學有效性地提升鋪墊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基礎。
(三)科學性和趣味性兼具的原則
高中生雖然思維抽象性特征逐漸顯現,但是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對于知識呈現形式的趣味性也仍然有著較高的要求。在核心素養理念的指導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改革中,教師要堅持科學性與趣味性兼顧的原則,打破傳統單一固化的教學形式,立足于地理知識本身的復雜性和多元化特征,通過創設更加生動有趣的地理知識探索形式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出游戲化、情境化等豐富的知識探索模式,來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識內涵,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四)堅持學生差異性原則
高中生較中小學階段,知識水平已經有了明顯的提升,但是受到客觀環境、自身因素、家庭教育的各個方面的影響,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差異性依然是非常明顯的。尤其是高中生身心發展已經接近成人,不同的性格特點、身體素質以及學習能力等,對于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的表現均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在高中地理課堂上,教師不僅要秉承核心素養理念培養的目標,更應該在教學活動設計中意識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落實因材施教理念,開展具有針對性的知識呈現形式,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強化每個學生的能力提升。差異化教學原則的實施,不僅滿足了不同階段學生成長的需求,更讓學生進一步地體會到了教師對于自己的關注,對于學生自身學習積極性以及學習自信心的樹立都是非常有利的[4]。
三、核心素養下高中地理課程教學改革的具體路徑
(一)創設良好情境,培養學生人地協調核心素養
地理學科作為專門研究人地關系的學科之一,只有學生形成正確的人地協調觀念,才能夠夯實自身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基礎。人地協調觀念的培養過程中,不僅涵蓋了正確的資源觀、環境觀等內容,更為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地理問題的有效解決提供了更加豐富的路徑選擇。在高中地理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中,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創設等形式,從知識描述層面、分析層面和評價決策等角度切入,幫助學生拓展更加豐富的信息獲取渠道,通過鮮活情境的幫助來幫助學生人地協調觀念的有效形成。
譬如,在學習《水循環》一章時,為了讓學生對于該章節知識點形成更加深刻直觀的影響,教師可以運用微課形式展開情境教學。在課堂教學正式開始之前,根據教學內容制作與教學方案相統一的微課視頻,幫助學生構建更加直觀的地理學習情境,幫助學生在視頻觀看中更加系統地了解日常生活中水循環的相關知識,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就視頻觀看中所收獲的地理知識來進行辯證的觀察和分析,發展自身思維,從更加靈活的角度運用地理知識來展開地球保護的思索。在直觀生活情境的輔助下,學生不僅對于地理知識學習的必要性形成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時養成了探索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良好意識,夯實了自身人地協調觀念形成的基礎。
(二)構建思維導圖,強化學生綜合思維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理念指導下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改革創新中,要充分地體現出學生綜合素養培養的重要性,從系統性和條理性的角度切入,強化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基礎。在培養學生地理學科綜合思維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思維主動性的發展,更應該結合多樣化的知識呈現形式,鍛煉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現代教育技術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的應用,不僅為學生引入了更加豐富的課外學習資源,同時為學生思維視野的拓寬和發展提供了更加新穎的視角,對于學生探究合作以及課堂討論的熱情起到了非常好的激發作用。在高中地理課堂上,教師可以運用思維導圖等形式來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地理知識網絡,通過碎片化地理知識的有機整合,強化學生綜合思維能力以及空間意識的形成。
譬如,在學習“地球上的大氣”相關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形式,以“大氣”為關鍵詞,將熱力環流、洋流方向等知識點按照邏輯性進行整理匯總,分散出更加豐富的思維觸角,使得整個知識體系網絡更加完善。在思維導圖的輔助下,學生自身綜合思維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三)提升繪圖能力,加強學生區域認知核心素養
在高中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區域認知能力培養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從認知區域相關的視角切入形成對區域本身的清晰認知,更要借助區域認知能力的提升來強化學生對于區域概念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日常的教學活動設計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掌握劃分區域的正確方法,引導學生形成更加清晰的區域認知基礎。高中地理學科所涵蓋的知識點中涉及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兩大板塊,為了讓學生對于兩者之間的差異形成更加具象的認知,教師要有意識地強化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在日常教學中運用繪圖等形式,提升學生讀圖和分析圖片的能力。
比如,在學習《氣壓帶與風帶》一課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課堂上一起進行氣候分布圖與地形圖的觀察,綜合基礎理論知識來進行相關問題的設置,如東南亞各國氣候特點以及所種植的植物類型有哪些?學生通過基礎知識的梳理以及對地圖的觀察,從大致方向分析和總結出該問題的答案,給出相應的解釋。在繪圖能力和識圖能力的提升過程中,學生腦海中形成了更加清晰的地理知識輪廓和網絡,對于學生自身區域認知核心素養的強化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四)融合實踐活動,滲透學生地理實踐核心素養
作為實踐性較強的學科之一,在高中地理核心素養培養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單一地追求教學形式的創新以及理論知識呈現的多元化,更應該加強對學生地理知識應用能力的訓練,引導學生熟練地運用地理知識來分析生活中常見的地理現象,解決已經形成的地理問題,充分地凸顯地理學科知識的實用性。在核心素養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創設出豐富的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加強對地理基礎知識的應用和理解,通過實踐活動的開展,不斷地強化學生的地理實踐力。
比如,在學習“地貌的觀察”相關知識點時,為了讓學生對于地貌觀察的方法和切入點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展開地理實踐活動,以就近原則為基礎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周末到城市周邊去觀察當地典型的地貌特征,對觀察點的地質條件進行簡單的勘測。在考察和實踐過程中,學生對于地貌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同時意識到了地理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結束語
核心素養理念指導下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改革進程,不僅充分地體現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更以學生核心素養形成基礎,創設出了更加豐富的知識呈現形式,有效地夯實了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學能.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方法創新策略研究[J].高考,2022(27):9-11.
[2]曹永峰.核心素養下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創新[J].當代家庭教育,2022(22):84-86.
[3]沈燕娜.核心素養視域下的高中地理教學策略[J].高考,2022(22):52-54.
[4]張靜.試析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路徑的創新[J].新課程研究,2022(21):60-62.
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廣西高考綜合改革專項課題“基于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課程教學改革策略研究”(課題立項編號:2021ZJY1830)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