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拉姆
【摘 要】 作為一所九年義務教育綜合特殊教育學校,西藏自治區那曲市特殊教育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出“曲融”教育理念,通過實施“1+3”勞動課程、開展“曲融”育人主題課程教學以及設計“六曲卡”學生評價體系,對殘疾學生進行生活自理能力的訓練和職業技能的培養,使他們學有專長,掌握生存本領,最終融入社會并適應社會。
【關鍵詞】 勞動課程;主題課程;學生評價
【中圖分類號】 G760
西藏自治區那曲市特殊教育學校位于海拔4500米的青藏高原、西藏北大門,學校創辦于2013年,是那曲市第一所面向視障、聽障、智障等多種殘疾類型兒童少年進行九年義務教育的綜合特殊教育學校。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出“曲融”教育理念,構建“1+3”勞動課程體系,開展“曲融”育人主題課程教學,設計“六曲卡”學生評價體系,逐步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辦學育人模式,為培養能自理、會生活、融社會的時代新人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觀點與主張
“曲”字在藏語中為“水”“河”。殘疾兒童在身體和心智方面存在著一定的障礙,“曲融”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用水一般的教育滋潤殘疾兒童,為每一個殘疾兒童撐起一片藍天,通過生活自理能力的訓練和職業技能的培養,使殘疾兒童學有專長,掌握生存本領,自食其力,殘而有為,能融入社會并適應社會。我們希望特教教師以水的特性、海納百川的胸懷接納殘疾學生的差異,以滴水穿石的教育精神,一點一滴地感化和教育殘疾學生,挖掘殘疾學生潛能,使他們能夠生活自理,學會感恩,融入社會,減輕社會、家庭壓力,做一名合格公民。
二、實施路徑
(一)構建“1+3”勞動課程體系
課程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載體。課程文化是學校辦學特色的核心元素,是學校文化的根本表現,也是學校軟實力的重要標志。在“曲融”教育理念下,老師們重新認識和定位課程、教材、教學以及師生關系,圍繞辦學理念“無限的愛滋潤有限的礙”,根據學生特點,構建了“1+3”勞動課程體系。“1”指的是國家規定的教育課程,“3”指的是“慧融”課程(培智課程)、“輝融”課程(視障課程)和“匯融”課程(聽障課程)。課程育人目標為補償缺陷、掌握技能、學會生活、融入社會、服務社會。學校每周實踐課開展個別化教學,對有需要的學生進行康復訓練,視障和聽障學生按照自身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選擇一到兩門專業選修課進行學習。目前學校開設6大類近30門校本選修課程,如藝術類的古箏、鋼琴、非洲鼓、扎念、藏漢書法,手工類的十字繡、軟陶,運動類的球類運動、跳繩,拓展類的朗讀、故事、社交禮儀,職業類的裁縫、卡墊、編織、陶藝、烘焙、茶藝等。
(二)開展“曲融”育人主題課程教學
學校堅持以年度或學期為周期,開展“曲融”育人主題課程教學(見圖1)。例如,遠足主題課程,主題為“圓夢北京”,內容有游清華大學、頤和園、鳥巢、八達嶺,嘗北京烤鴨等,增強中華民族自豪感,增強社交溝通能力;蝸牛安全主題課程,主題為“安全伴我行”,內容有用水、用電、交通、飲食等安全知識;自理自立主題課程,主題為“我愛我家”,內容有自我照顧、整理居室、家庭保潔等;實踐主題課程,主題為“我能行”,內容有烘焙、縫紉、卡墊、編織、陶藝等。
(三)設計“六曲卡”學生評價體系
為了發現和發展殘疾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幫助他們提高自信、融入社會,學校設計了“六曲卡”,從多維度對殘疾學生進行個性評價。“六曲卡”是“1+3”課程評價的載體,“六”是指拓展性課程的6大板塊,“曲”是希望孩子們像水一樣堅忍不拔,充滿自信地生活、學習,融入社會。“六曲卡”評價內容有——曲言:針對智障、孤獨癥學生,課程評價指向樂于交流、善于表達;曲思:讓學生在玩中發展思維,樂于思考;曲做: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創作能力;曲動:開展康復訓練,在運動中補償缺陷;曲藝:在音樂中感受美;曲展:在活動中展示自我,培養自信。每個學期都組織拓展性課程貿易節,“六曲卡”作為流通的“貨幣”,普通卡面值10元,金卡面值50元。每周五下午,每個同學都可以用“六曲卡”到學校情景超市選購自己的禮物。學期末,按照“六曲卡”的多少評定高高、原原、精精、靈靈等不同等次的獎牌;也可以領取精神獎勵,如:“我”與校長、班主任一起進餐,做一次升旗手等。同時,學校還會組織“六曲”才藝秀、“六曲”挑戰以及“六曲”節日等,通過“六曲卡”評價體系,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成長,擁有自信。
三、成果運用
通過個性化勞動教育,殘疾學生掌握了一技之長和生存的本領,為自主創業和就業提供了技能支撐,激發起他們的感恩情懷,幫助他們正確定位人生,實現自身價值,重樹生活自信,并獲得家長和社會認同,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提升生活質量,產生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促進了社會公平、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截至目前,學校已有65名學生就業(創業)、隨班就讀及升學,其中就業(創業)33人、中職班升學14人、隨班就讀16人、考上大學2人;學生參加殘運會、特奧會,4人獲冠軍、8人獲亞軍、5人獲季軍;3人獲自治區美德少年稱號、1人獲自治區新時代好少年稱號、1人獲自治區“四講四愛”好少年稱號;在全自治區視障誦讀比賽中,2人分獲一等獎、二等獎;學校教師先后6人獲得國家級獎項、15人獲自治區獎項;學校先后獲得國家級獎項4項、自治區獎項6項。
本文根據2022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項目“基于生存能力提升的西藏特殊學生勞動教育實踐探索”整理撰寫。
(作者單位:西藏自治區那曲市特殊教育學校,85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