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玲華
摘? 要: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一直都是教育領域關注和研究的重點,心理健康與學生大學生活息息相關,高校輔導員作為學生最親密的生活老師,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不可忽視。本研究從高校入手,針對心理咨詢技術在輔導員談心談話工作中的應用做出相應的探索,對以往高校談心談話工作存在的明顯不足和問題進行分析,對心理咨詢技術在高校輔導員談心談話工作中應用的必要性和意義進行論述,希望借助此研究為高校輔導員談心談話工作效用的發揮提供參考。
關鍵詞:心理咨詢技術;高校輔導員;大學生心理健康;應用探索
中圖分類號:G44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25-0189-04
一、研究背景
縱觀我國高校輔導員的發展歷史,其角色定位經歷了從“政治指導員”到“政治輔導員”再到“輔導員”的變化歷程,其工作的具體狀況也由兼職到兼職為主、兼專結合再到專職為主、專兼結合,工作職責也在發展的過程中日益增加和完善。
從當前高校輔導員與大學生關系密切程度來看,他們的關系可以稱之為亦師亦友。高校輔導員應該及時有效地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心理狀況以及現實生活需求,從而更好地教育、服務和管理大學生。輔導員談心談話的工作是借助交流的方式,對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進行了解和關注,并在他們遇到困難時給予及時的幫助。在高校輔導員和大學生談心談話的過程中科學合理的融入心理咨詢技術,不僅會使談話的質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還有益于建立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還可以為大學生思想政治層面的工作帶來積極影響。
在大力推進學生思政教育的時代背景下,如果輔導員能在談心談話工作中合理地引入心理咨詢技術,勢必會對高校輔導員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助力,提升談心談話的效用。
二、高校輔導員在談心談話中遵循的理念和原則
(一)理念分析
高校輔導員在與大學生進行談心談話的過程中,一定要予以大學生自由的談話權利,高度關注大學生對自身的心理狀況探索和剖析;輔導員在這個過程中扮演的是引導者的角色,主要任務就是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幫助他們找出心理問題的癥結所在并加以解決,輔導員在幫助大學生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還要對大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進行重視[1]。高校輔導員在與大學生談心談話的過程中,在思想觀念和身體行為上都要給予大學生足夠的尊重。尊重不能僅停留于口頭,還必須在行為上表現出來,比如談心談話過程中,注意傾聽大學生的真實想法,不能將其變成批評教育的修羅場;另外,談話過程中輔導員還要時刻將大學生作為中心,不能把自己的想法觀點強加給大學生。
(二)原則分析
1. 共情原則
在日常工作中,大多數輔導員在談話中總是優先將學校和自己的需要作為首要考慮的因素,其次才會考慮大學生的需要,這使得輔導員的想法很難得到大學生的理解和支持,輔導員和大學生之間容易產生隔閡。輔導員需要了解大學生的現實和需求,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并通過彼此之間的語言交流給予學生理解和支持。只有這樣,大學生才會覺得自己和輔導員可以相互理解和彼此支持,這樣會給輔導員的工作提供極大的支持和幫助。
2. 尊重原則
尊重意味著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位大學生的身份地位和成長環境。尊重意味著信任每位大學生,包括對他們本性的信任,對他們潛力的信任,對他們能力的信任。尊重意味著接受所有大學生,不以家庭背景、性格特征、成績分數作為他們分類的標準。同一所高校之中,大學生都來自五湖四海,因家庭不同、地區不同,外在的表現和氣質也有很大的差異,輔導員在與學生進行談心談話時,要結合具體的情況“因材施教”,且要以一顆開放和包容的心去接受他們的缺陷和不足。要因人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展開有針對性的談心談話。
3. 非指導性原則
縱觀以往的輔導員和大學生之間的談心談話,多數時候都是輔導員一人的思想政治說教,這樣很難對談心談話的內容進行深入挖掘。大學階段的學生大多已經是一個成年人,雖然思想上并未完全成熟,但他們有自己的思考判斷能力。所以,如果輔導員一味進行指導和說教則可能引起大學生的反感和對立,若采取啟發和引導的方式,就更容易進入大學生的內心世界。輔導員在與大學生進行談心談話的過程中應該以建議者或引導者的身份出現,而不是命令者或吩咐者。談心談話過程中只有嚴格遵循非指導性的原則,才能將大學生談話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談話內容的內涵也能得到相應的增加。
4. 保密原則
保密是對大學生的真正尊重,在進行談話前要告知學生的保密制度,對談論的內容進行保密。最基本的信任和尊重是良好咨詢關系的先決條件。大學輔導員在與學生談心談話時必須嚴格遵循保密原則,教師和大學生之間的基本信任關系是達到預期效果的關鍵。輔導員必須首先獲得學生的信任,學生才會向輔導員講出自己的擔憂和向輔導員敞開心扉的基礎條件,使學生樂意與輔導員交談,分享他們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輔導員有義務尊重大學生的隱私,在踐行保密原則的前提下獲得他們的信任,談心談話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三、高校輔導員在談心談話存在的問題
(一)談話過程缺乏系統性,對大學生缺乏尊重
從過去和當前的現狀來看,高校輔導員在與大學生談心談話時往往表現得過于隨意,缺乏明確的重點和目的,經常是想到什么就開始什么話題,也不能設身處地站在大學生的角度進行換位思考,這樣缺乏明確目的和系統性的談心談話并不能使大學生從中受益。有些輔導員對自己的職業缺乏了解,不能與時俱進,缺乏對話技巧和經驗。輔導員為了快速地完成工作,沒有從大學生的角度看問題,忽視了大學生的內心需求,不注重大學生個體想法,大學生內心實際心聲難以表達,也就無法從心理和行動層面做到對輔導員的認同,無法支持輔導員的工作,會為輔導員后續工作的開展帶來不同程度的阻礙。
(二)談話過程缺乏創新性,對大學生缺乏關注
面對日益復雜的大學生思想問題,一些輔導員在談心談話工作中缺乏創新,總是按照固定的套路模式進行說教,空講原則性的寬泛道理,不關注大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將自己置于談心談話的角色中心,使得大學生的表達機會減少。針對不同大學生的相似問題,常常采用同一套說辭,忽略了大學生存在的整體差異性,長此以往,輔導員和大學生之間的談心談話將會成為一項形式化的任務,而不能切實解決存在的問題。輔導員由于對接的大學生數量多、工作量大,難以做到積極又全面地關注每位學生,難以及時發現每位大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也難以有效挖掘每位大學生的潛力。
(三)談話缺乏理論指導,導致工作開展不順暢
通過對高校輔導員日常工作的觀察,可以知道,輔導員在與學生進行談心談話的過程中,往往依賴經驗展開,并沒有在這個過程中引入相關理論指導,即使輔導員自身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咨詢知識,但是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仍表現得無所適從,實踐經驗嚴重不足,在面對大學生日漸增加且多樣的心理問題,表現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尷尬境遇。高校輔導員在工作過程中,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狀況,由于所帶學生數量多,導致輔導員對所有學生缺乏全面性的了解,甚至對部分學生僅僅停留于“有印象”的層面,學生與輔導員之間存在距離感。
四、心理咨詢技術運用在輔導員談心談話工作中必要性和的意義分析
(一)心理咨詢技術運用在談心談話中的必要性
與之前高校輔導員的工作相比,新時期、新形勢下輔導員的工作內容隨著大學生身心特點的變化而增加了許多新的內容。尤其是當下大學生心理相對脆弱,更凸顯出對大學生開展談心談話工作的必要性。將心理咨詢技術加入談心談話工作,借鑒其中的中心療法和焦點解決模式可以很好地將輔導員和大學生的地位進行明確定位,發展大學生自身的潛力資源,促使雙方形成和諧的咨詢關系[2]。所以,心理咨詢技術和高校輔導員談心談話工作的結合可以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高。
(二)心理咨詢技術運用在談心談話中的意義
心理咨詢技術在發展中主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其中包含有行為主義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的優秀談話技巧[3]。如果將心理咨詢中的優秀談話技巧運用到高校輔導員和大學生的談心談話之中,對高校輔導員來說,將會大大提升輔導員談心談話的水平和質量;學生將會更加快速有效地發現自身的問題并加以解決,最終會提高輔導員和大學生雙方的滿意度。
高校輔導員在與大學生進行談心談話時,如果一直采取說教、批評和鼓勵的方式則只能在大學生的內心之外徘徊,無法深入大學生的內心世界,更無法了解其具體的心理問題。但是,心理咨詢技術的引入融合,則可以使輔導員對上述的問題加以重視,并在具體的談心談話工作中注意回避,從而對大學生進行更加全面系統的了解,使輔導員的工作變得更加有據可依和專業化[4]。
高校輔導員有的是研究生畢業初步職場的青年,與大學生之間沒有很大年齡差。高校輔導員知識基礎深厚,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較強,在與大學生進行談心談話工作時,能夠及時發現大學生的不同特點和問題,采取不同的心理咨詢技術,拉近與大學生之間的距離,消除談心談話的說教性質,通過合情合理的方式實現問題的解決,切實增強談心談話工作的效用。
五、心理咨詢技術在高校輔導員談心談話中的應用策略探索
(一)以談心談話為依托,體現課程思政
作為高校輔導員,在與大學生進行具體談話的過程中,必須借助一定的技巧,從而達到既教育學生,又不引起他們反感的目的。因此,高校輔導員必須加強對自身知識和能力的提升,對心理咨詢技術、人本主義心理學、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積極心理學等相關學科理論展開學習和深究,將所學知識和課程思政密切結合,于不知不覺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認知,提升與學生談心談話的科學性和合理性[5]。
(二)用心傾聽拉近彼此的距離
輔導員在和大學生開展談心交流時要充分發揮心理咨詢技術的作用,不但要傾聽大學生的心里話,還要用眼神和心理活動觀察大學生的行為與動作,在和大學生溝通時要重視非語言訊息的傳遞,利用人類共有的心理共情力量傾聽大學生心靈的呼聲[6-7]。例如,如果一位大學生說他有時間交流,而事實上他的腳一直放在外面,則他的潛意識行為已經表明他真的打算離開;如果交談中大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則表明他不想深入交談,輔導員應該選擇新的談話方式或改天再談。此外,輔導員在談話時也應使用適當的身體語言,給學習者以信任和尊重,如適當的眼神注視、肩膀接觸等。
(三)結合現實情況,表揚與批評相結合
輔導員在與一些日常表現優秀的大學生進行談心談話時,不僅要表揚其優秀之處,還要指出為糾正他們客觀存在的問題。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色的大學生往往會得到很多贊美,以至他們可以直接忽略自己的缺點。例如如果一個在各方面表現都很出色的大學生有點馬虎,輔導員應該對其長處進行表揚,委婉的指出其不足之處,說成敗取決于細節,希望學生能改正。如果輔導員一直采取批評說教的方式,可能會導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使大學生抵觸與輔導員談心談話。輔導員在批評指正之后,對認識到問題的大學生要進行相應的安慰鼓勵,讓他們感受到尊重和認可,這樣他們改變自己的行為,增強信心。
(四)發揮團體力量,降低大學生顧慮
輔導員應利用大學生注重群體性的特點,利用團體活動釋放大學生焦慮,積極進行談心談話。還可運用團體心理指導的方法,充分發揮個人心理咨詢方法的優點,和他們開展更廣泛的談心交流[8]。如當大一學生入校后,輔導員應借助入學培訓項目的開展,要求大二大學生以其切身的生活事例介紹學業和人生經驗,向學生介紹怎樣過好大學生活,以此減少他們對學校發展的擔憂以及對將要進入新學校的不安感。
(五)尊重大學生差異,貫徹保密原則
高校大學生有時雖然處于同一個校園環境之中,但是其性格截然不同。開展談心談話工作時,輔導員必須了解每個人的個性特征,以便選取合適的方式和方法進行交流。例如在與性格外向的大學生交談時,輔導員要敞開心扉,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促進問題的解決;在與心理敏感的大學生交談時,輔導員要充分考慮到他們的心理狀態,選擇合理的談話方式[8]。輔導員要堅持保密原則,大學生就不會承受沉重的心理壓力,做到毫無顧忌開誠布公,推動問題的順利解決。
六、結語
綜上,高校輔導員和大學生之間的談心談話工作中,加入心理咨詢技術,在尊重大學生的前提下,更好地了解大學生的現實狀況,更好地解決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從而對輔導員談心談話工作能力的提升和大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起到現實而深遠的作用。所以,輔導員談心談話工作對心理咨詢技術的影響力應該加以重視。
參考文獻:
[1] 尹海蘭. 高校輔導員工作借鑒心理輔導技術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與技巧[J].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7(08):33-34.
[2] 林琳.發揮心理咨詢優勢增強輔導員工作實效性[J]. 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09,7(06):303-304.
[3] 陳漢紅. 談高校輔導員對心理咨詢傾聽技術的運用[J]. 教育與職業,2007(15):101-102.
[4] 袁源,高敏. 基于心理咨詢視角的輔導員談心談話的工作實效提升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2017(04):123-127.
[5] 王高潔,張旭. 心理輔導方法與技術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應用[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31(21):41-42.
[6] 羅鋒,張傳暉. 高職院校輔導員系列專業技術資格評聘的沿革與定位[J]. 職業技術教育,2011,32(17):60-63.
[7] 李姍姍. 新形勢下高校輔導員談心教育工作探究[J]. 福建茶葉,2020(03):227-228.
[8] 梅曉芳. 高校輔導員工作室:共同體視域下輔導員專業化發展的新向度[J]. 江蘇高教,2020(07):120-124.
(薦稿人:王艷,山西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