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華 傅吉堯 李保平
[摘 要] 課程、教材在教學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作用,做優做精課程,推動教學改革向一線課堂延伸,必須做好課程教學設計。追求理解的課堂教學,必須防止“以教師為中心、從入口開始設計、為知識點而教”的教學認識誤區。而應采用逆向教學設計,即教員在進行教學活動時,要首先關注教學的目標和達成目標的證據,必須“以終為始”,考慮教學結果,然后進行教學活動,才能產生真正的效果。通過將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理念同混合式教學設計相結合,提出圍繞理解的混合式教學設計方法,并就“航海氣象保障”課程進行了重新設計與實踐。
[關鍵詞] 理解;教學設計;混合式教學;航海氣象保障
[基金項目] 2022年度全國教育科學國防軍事教育學科“十四五”規劃軍隊專項課題“新型軍士人才培養視域下專業教學團隊核心能力體系構建研究”(JYKY-D2022033)
[作者簡介] 田 華(1977—),男,湖北洪湖人,碩士,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士官學校航海系副教授,主要從事航海及軍士教育研究;傅吉堯(1978—),男,江蘇南京人,碩士,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士官學校航海系副教授,主要從事防化和軍士教育研究;李保平(1979—),男,山西朔州人,學士,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士官學校航海系講師,主要從事航海和軍士教育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4;E915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9324(2023)29-0105-04[收稿日期] 2023-01-04
引言
習近平主席在全軍院校長集訓開班式上的講話中著重指出了課程、教材在教學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強調要推動院校改革向教學一線延伸,加強以課程和教材為重點的教學體系建設,把每一門課程、每一本教材都做優做精[1]。精品源于設計,做優做精課程,推動教學改革向一線課堂延伸,必須做好課程教學設計。課程教學設計作為達成教學目標、有序安排教學要素、提出相應方案的設想計劃,已成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點。本文將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理念同混合式教學設計相結合,提出圍繞理解的混合式教學設計方法,對“航海氣象保障”課程進行了重新設計與實踐。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混合式教學
混合式教學是將在線教學和傳統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的一種“線上”+“線下”的教學。兩種教學組織形式有機結合,可以把學習者的學習由淺到深地引向深度學習[2]。由于網絡信息化的高速發展,以及隨之引發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的巨大變革,特別是MOOC的興起,混合式教學被賦予了新的涵義,得到了新的提升。混合式教學充分結合傳統課堂教學和網絡在線教學兩者的優勢,既體現了教員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體現了學員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將傳統課堂教學和網絡在線教學有機結合起來,重新組織和實施學習活動,使二者優勢互補,從而提高教學效率,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二)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
理解不但是對知識本身的掌握,而且是將已有的東西轉化到新的條件和問題上,要超越信息本身。美國專家格蘭特·威金斯和杰伊·麥克泰格指出,課堂教學設計時必須防止以教師為中心、從入口出發、為知識而教的思維誤區,并強調逆向教學原則。即在進行教學之前,教員要關注教學目標和目標達成的依據;真正好的設計是以終為始,要觀察教學目標,然后進行教學,才能產生真正地理解[3]。他強調認識要從六大側面展開:解釋、闡明、應用、洞察、神入、自知,充分說明理解是多維的,是復雜的,有不同類型和深度。只有理解了“理解”,才能讓學習指向核心問題的解決[4]。
(三)“航海氣象保障”課程
該課程是我校船艇技術與管理專業的一門任職崗位專業主干課程。通過課程的學習,學員要能掌握氣象水文要素的觀探測方法、會氣象信息資料獲取、具備氣象資料的分析、制作補充天氣預報的能力,為艦艇航行安全提供保證,為武器平臺使用提供水文氣象信息支持,為作戰行動提供輔助決策。
二、設計案例
“航海氣象保障”為軍事職業技術教育大專課程,但脫胎于本科課程。課程教學改革的過程中經歷了兩個誤區:一是“灌輸式”教學,由于學時少,班次人數多,在教學設計上強調教學內容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缺乏總括性目標來引導,學習過程最后像走馬觀花。二是開展了基于崗位工作任務的課程開發,采用任務導向“教學設計,但實踐中過于強調實踐能力培養,忽略了重要概念和學習證據的關注,導致學習的淺表化,技能遷移能力弱。
圍繞理解的混合式教學設計,強調把傳統的教學設計方式加以“翻轉”,要求教學設計者在思考如何開展教與學活動之前,先要努力思考此類學習要達到的目的,以及哪些證據表明學習達到了目的,并且按照教學目標中所要求或暗含的表現性行為來設計教學。與傳統常見方法不同的是,要求設計者在提出目標之后考慮以下問題:哪些能夠用來證實學習目標的實現?達到這種目標的證明方法是什么樣的,以及教和學目標所要求的、構成評價的具體表現性行為是什么樣的。圖1用最簡單的術語描述了這三個階段。下面以“航海氣象保障”教學中補充天氣預報為例說明。
(一)階段1:確定預期結果
按照“航海氣象保障”課程的課程教學計劃要求,確定該模塊中希望學員實現的目標是什么;掌握的重大概念是什么(所謂大概念是一種可聚焦的概念透鏡,作為理解的關鍵,能夠組織和關聯多個事實、經驗和技能。它指向學科的核心概念和探究,具有極大的遷移價值);希望學員達到的特定理解目標是什么,怎樣的啟發性問題可以促進學員探索、認知和學習遷移,以及作為本課的主要教學結果,學員將會掌握什么重要知識和技能,在習得了這種知識和技能之后,學員最終還可以做到什么等[5]。預期結果設計如表1所示。
(二)階段2:確定合適的評估證據
確定了教學目標后,接下來要考慮培訓過程是不是已經取得了預期成果,什么依據可以證明對培訓的了解與熟悉性程度。因此,教員必須建立評估準則和評價依據,由此來判斷學員是否會實現期望的理解目標。評估證據設計如表2所示。
(三)階段3:設計學習體驗和教學
通過上述兩個階段,確定了學員需要哪些知識和技能,評估是否達成目標的評估依據,接下來需要設計通過哪些活動使學員獲得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思考要完成這些目標,需要準備哪些材料和資源,以什么樣的次序去組織這些活動和資源。在這個階段,筆者綜合了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特點,按照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設計教學活動。為了更好地歸納總結出容易被記住的學習設計,按照作者提出了“WHERETO”,即以每一個字母為首拓展出這樣的學習設計所要強調的關鍵的思考,同時以“WHERETO”元素中的相應首字母為每個活動編碼。
1.課前感知學習。課前的感知學習階段,主要采取小組實踐和在線學習的方式。教員以任務書的形式通過課程教學平臺發布預習任務。學員收到任務后,以小組為單位完成MOOC、微課、參考資料(E-2)等相關內容的自主學習(W),對下次課會運用到的引導氣流法、外推法、冷暖平流法、渦度平流法等基本預報理論知識,建立初步理解,同時對下節課的主要任務進行熟悉。各小組依據下次課的任務,通過氣象傳真接收機等裝(設)備完成氣象資料的接收(E-1),完成對任務海區的天氣形勢的分析和研判(E-2),消化理解氣象報告的預報邏輯。通過課程教學平臺,完成基礎理論知識的課前自測(H、E),在平臺上討論交流存在的疑問。教員通過對學員網上進行的測驗練習結果及其在網上交流討論問題的分析,及時了解學員的學習難點,作為接下來的教學設計的參考依據(T)。
2.課中深度學習。課中深度學習階段是整個教學活動的核心環節,是決定一次課成功的關鍵。課中采取線下傳統授課為主,主要采取啟發式、互動式、參與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中間穿插線上的互動活動,及時了解學員掌握情況,激發學員學習興趣。以“補充天氣預報”為例,本次課中深度學習按照“任務引入,明確目標”“學員分享,教員講授”“小組討論,方案比拼”“復盤驗證,總結提高”四個環節展開?!叭蝿找?,明確目標”環節,是以一次部隊實際的氣象保障任務為案例引入本次課的過程和最終表現性任務(找出真兇和出謀劃策)(W);在“學員分享,教員講授”環節中,各小組分享資料收集和選用情況和對天氣形勢的研判(E-2),教員按照“三定三看”的步驟,示范天氣形勢分析的方法步驟(H),學員根據教員分析結論和評分表自評和互評他們任務完成情況(T),在對天氣形勢有了統一認識后,教員引入第二個任務(出謀劃策),進入“小組討論,方案比拼”環節,各小組開展合作,基于前面對天氣形勢的研判,完成預報海區的要素預報(綜合運用海上大風、海霧和海浪預報方法),并給出保障建議(E-2)。在此期間,教員在旁觀察,并為學員提供相應指導。教員點評,學員再次開展自評互評,教員對各小組評分(T)。學員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知識和技能得到同步提高。最后是“復盤驗證,總結提高”環節,教員對后續幾天的天氣實況和天氣形勢進行介紹,學員對預報結論進行反思提高,教員進行課程小結,布置課后作業。
3.課后提升學習。課后適當留白,讓學員帶著問題來再帶著問題走出教室。課后布置任務,一是學員以小組形式,使用氣象情報接收系統接收后一天的天氣情報資料,分析天氣形勢,對本地區未來幾天的天氣形勢進行研判,完成補充天氣預報結論。并結合未來幾天的觀測實況進行驗證,并開展小組自評互評,教員評分,小組開展總結反思大討論(E,T)。二是學員思考缺乏氣象報和其他氣象水文信息時,如何立足有限資料開展補充天氣預報,以提升學員技能遷移能力,將學習目標引向高階。
4.教學評價設計。課程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多元化教學評價設計。形成性評價的內容包括小組整體成績、小組表現情況、課堂互動情況、MOOC學習情況、作業完成情況、階段測驗成績、平臺上交流討論等,開展自評和互評,主要是對學員學習過程的評價,占總成績的40%。終結性評價的內容包括期終考試成績和項目綜合實踐,各占總成績的30%。通過對教學評價的設計,客觀、科學、全面、真實地反映學員的學習過程及學習效果,同時最大限度地全過程激發學員學習興趣。
結語
不明白各種調料作用的烹飪,就像蒙著眼睛做烹飪……有時候這樣做也行得通,但當出問題的時候,你就不得不想著如何去改變……正是理解使我能夠既有創造力又能成功。本文將“為理解而教”的理論與混合式教學設計理論相結合,就“航海氣象保障”中補充天氣預報課例進行了設計實踐,并在第三階段設計學習體驗和教學內容中,按照混合式教學模式,按照課前、課中和課后三階段進行設計,由于理解還比較膚淺,在兩者結合上思考還不夠深入,后續將進一步深入研究并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出席全軍院校長集訓開班式并發表重要講話[EB/OL].(2019-11-27)[2022-12-04].http://www.mod.gov.cn/gfbw/sy/tt_214026/4855720.html.
[2]秦楠.“互聯網+”背景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建構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7.
[3]威金斯,麥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M].2版.閆寒冰,宋雪蓮,賴平,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16-18.
[4]李茹.為理解而教的信息技術教學探索[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0(22):47-48.
[5]王紹偉,黃培華.關注持久理解指向深度學習:以一個橢圓離心率取值范圍的問題為例談習題課的有效教學[J].福建中學數學,2017(2):10-13.
Mixed Teaching Design and Practice Around Understanding: Taking the Course of Maritime Meteorological Support as an Example
TIAN Hua, FU Ji-yao, LI Bao-ping
(Department of Navigation,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aval Sergeant School, Bengbu, Anhui 233012, China)
Abstract: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ateria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eaching system. To optimize and refine the curriculum and promote the extension of teaching reform to front-line classrooms, we must do a good job in curriculum teaching desig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in pursuit of understanding must prevent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teacher centered, design from the entrance, and teaching for knowledge points”. The reverse teaching design should be adopted, that is, during teaching activities, teachers should first pay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goals and the evidence to achieve the goals, must first consider the teaching results, and then carry out teaching activities, in order to produce real results.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teaching design concept of pursuing understanding with the mixed teaching design, puts forward the mixed teaching design method around understanding, and redesigns and practices the Marine Meteorological Support course.
Key words: understanding; teaching design; mixed teaching; Maritime Meteorology Sup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