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婷



摘 要: 時代的發展、課程改革、個體終身學習的需要以及數學自身的特點都要求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本文通過對現有文獻的研究和分析,發現我國對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不夠具體,也不被重視,從而確定了研究的立足點.本研究基于相關概念,對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了結果和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希望通過對問題的研究,有效改善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現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
關鍵詞: 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1 自主學習的基礎概述
1.1 自主學習
目前,關于自主學習的定義還沒有統一的說法.俞文森教授指出:相對于其他學習,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對自己學習的自主控制.本文對自主學習的定義是:與傳統接受學習相對應,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學習.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學生能夠不受外界干擾,積極主動地計劃、安排、調節、監督和評價自己的學習,從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1.2 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包括學習時間、環境、動機、方法、結果等多個方面,學生能主動、自覺地掌握和控制,對學習結果有客觀的評價,不受主觀感受的影響,能有效地反思自主學習的過程,總結經驗.
1.3 數學自主學習能力
所謂數學自主學習能力,是指個體在數學學習中,其學習動機是內在的或自我驅動的,學習內容是由自己決定的,個人能夠合理安排學習時間,自主選擇學習方法并靈活運用,創造對學習有利的學習環境,預測學習結果,及時調整學習過程.
2 ?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現狀調查與分析
對三所小學六年級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方法、學習時間、學習環境和學習效果進行了調查.
2.1 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2.1.1 學習動機方面
調查結果顯示(如圖2 1所示):11.81 % 的學生認為總是動腦筋解決數學是有趣的,20.98 % 的學生認為他們總是動腦筋解決數學問題.學生的比例不到三分之一.13.13 % 和21.44 % 的學生總是喜歡老師講解的內容.由此可見,喜歡學習數學的人數較少,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較低.通過常規數學課觀察發現,每天數學課上,學生在課上表現并不積極,老師問的基本問題,學生舉手的也很少,老師鼓勵半天,增加三五個學生舉手,再者,舉手的總是那幾名學生.因此,要挖掘數學學習的內部和外部動機,讓學生主動地學習數學.
在數學自主學習的主動意識和學習目的方面,超過60 % 的學生選擇偶爾或從不主動學習,如圖2 2所示,這說明大多數學生缺乏主動學習數學的意識,對學習目的缺乏理解.學習數學更多的是根據學校的課程安排或強制考試安排.這種完全被動的學習,注定很難長期進行下去.通過課堂教學觀察和學生交流,我們發現只有少數學生為了得到獎勵和認可而獨立學習數學.六年級學生數學學習動機不強,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和遠大的學習目標.
2.1.2 學習方法方面
預習是學生聽課的基礎,它是培養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從圖2 3可以看出,40.12 % 的學生從未制定過預習計劃,50.07 % 的學生沒有預習的習慣,根本不會預習.近20 % 的學生甚至連預習都弄虛作假,嚴重缺乏執行力,不能達到實質性效果.
復習不僅是對課堂學習知識的鞏固,也是培養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調查結果顯示(圖2 4):只有9.75 % 的學生經常總結單元知識,11.48 % 的學生經常在課后復習,48.78 % 的學生從不復習,50.85 % 的學生不主動總結所掌握的知識.這一結果說明學生缺乏獨立復習的主動性.即使主動復習,也只看課本的膚淺知識,大部分學生很難對實例進行理解和推論.
2.1.3 學習時間方面
由圖2 5可知,12.74 % 的學生認為教師講解時間與自主學習時間基本相同,34.39 % 的學生認為自主學習時間較短.可見,在課堂上,教師給學生一定的時間,有利于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1.4 學習環境方面
由圖2 6可知,24.63 % 的學生經常和同學討論數學問題,只有一些優秀的學生經常一起討論問題,對學習數學有很高的興趣和熱情.然而,30.82 % 的學生偶爾會這樣做,高達44.55 % 的學生從不與同學討論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自尊心越來越強.他們害怕同學嘲笑自己,所以不懂也不敢問,而這樣的學生越來越多.
3 ??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缺乏的問題分析
3.1 學生數學自主學習缺乏有效體驗
想一想學生對什么感興趣,或許感興趣的內容不同,但是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經歷過深度體驗,才能感受其中的魅力.不同于實用性學科的體驗,數學的“體驗感”更難琢磨,數感、運算能力、幾何直觀、應用意識的培養,都需要學生主動的思考,但現實中沒有讓學生愿意思考、喜歡思考的背景環境.現實中的教學缺乏真正讓孩子體驗的機會,有限時間內的教學,多是為題目而教,因題型而教,考試向導的教,學生對冷冰冰的題目毫無熱情.從低年級麻木的口算和計算就讓孩子失去了學數學的興趣,缺乏對數學魅力的有效體驗,何談自主學習?
3.2 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方法和時間管理的觀念
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不注重學習方法,包括:預習、復習,記憶和學術幫助三個方面.學生幾乎沒有預習的方法,也沒有形成預習的習慣,更不知道如何復習.大多數學生對整體知識的理解不清.因此,學生缺乏課外復習的方法.在對記憶和求助方法的調查中,經常這樣做的學生比例很小,學生不掌握具體可行的自主學習方法, 很難付出實際行動.大多數學生存在的問題在于不能合理安排學習時間,沒有適當的學習計劃,他們習慣于每天被動地學習,沒有合理分配時間.
3.3 教師對自主學習的理論體系缺乏深入的認識
教師本身缺乏自主學習理論體系的認識,對于什么程度的自主學習、怎樣學習才是自主學習、如何系統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等問題,還不清楚.在教學中,多是根據自己的經驗,或被迫套用別人的模式,很少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可能.在教學中,教師過分擔心學生學不會、聽不懂,不自覺的“扶著”學生走,缺乏自主學習理論知識的指導.
3.4 教師缺乏具體的自主學習指導方法
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行動,也是因為缺乏教師具體方法的指導.即使學生有了自主學習的意識,沒有掌握具體的學習方法,也不知道如何操作.教師也沒有成熟的方法來教學生,課堂教學目標和重難點都是圍繞知識點展開,“學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養”變成了教案中的一句空話,老師“怕浪費”課堂時間,舍近求遠,跳過思考和培養自主學習的機會.因此,如果沒有適合學生自主學習的模式,缺乏方法指導,自主學習就只是空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更是紙上談兵.
3.5 學校和社會對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
從社會環境到學校管理,都沒有系統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不是短時間就能出好成績的,但現在的教學環境仍然是唯分數論.家長要分數,學校抓成績,沒有人在乎孩子有沒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學校和家長原本培養的“顏子優”型學生已經不被社會認可,培養方式也不被孩子接受.教師需要更多的精力去了解自己的學生,研究更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而現在的老師精力已經被分散了,這樣,不利于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也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4 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
4.1 學生要成為自信的學習的主體
自我效能感的強弱與學生學習數學的動機有關.小學生自我效能感低下往往與自卑、恐懼、懶惰等因素有關.因此,學生首先要想辦法擺脫這些問題,樹立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學好數學,才能進一步優化學習方法;具有正確的自我效能感,才能有效評價自己的學習成果,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孩子是在鼓勵中成長的,尤其是自卑的孩子.優秀的老師總能發現孩子身上發光的地方,而不是總盯著孩子的缺點不斷批評.用溫和而非嚴厲的言辭對待我們的學生,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給他的關愛和安全感,他們才不會害怕老師,害怕你教的那門課,才不會因為害怕出錯而畏首畏尾,最后變成你眼中不愛學習的人.鼓勵我們的孩子積極思考,在日常教學中感受到思考帶來的快樂,不要怕出錯,科學家也是在不斷的錯誤中學習的.
4.2 選擇適當的數學自主學習方法,合理安排時間
學生只有掌握并靈活運用自主學習的方法,才能應對所呈現的各種知識.在教師的指導下,六年級學生具備了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如,預習時,讓自己冷靜下來看問題,更積極地思考相關問題;復習時,可以用思維導圖的方法總結知識,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系,防止遺忘.在回顧對一個圓的面積相關知識的研究時,我們用思維導圖將我們之前所學過的圖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逐一呈現出來,不僅回顧而且建立了知識之間的聯系,系統地總結了知識.每個學生的基礎、學習習慣都是不同的,只有選擇合適的自主學習方法,才能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4.3 教師更新教學觀念
小學教師的角色不再像以前一樣,而是承擔起了促進和引導的角色,好老師也是有益的朋友.比如,老師故意犯錯誤,讓學生發現并幫助改正,從而提醒學生注意這個地方的目的.此時,師生成了“學習共同體”;有時,老師讓學生模擬:學生互問互答、模擬課堂討論游戲等,讓學生能夠表達自己的觀點,有勇氣向老師提問,敢于質疑書本,相互教與學.此時,師生成為“學習的推動者”,教師表揚學生的能力和態度,使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滿足感.這樣,我們可以打破學生對教師的恐懼,讓學生更加主動地發現知識,探索知識,此時,師生成為“學習的向導”,同時,教師應該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給予更多的關愛.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的課程理念,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自主學習的指導作用.
4.4 引導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首先,為學生樹立榜樣.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教師首先要有良好的習慣.要想讓學生把答題做得干凈整潔,老師就不能在黑板上亂涂亂畫;要想讓學生有更多的想法,就不能在課堂上只講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其次,關注學生的課堂學習習慣,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例如,上課前,學生應準備好數學課上要準備的所有書籍或資料;上課時保持安靜,端坐,認真聽老師和學生的發言;積極發言,小組討論或交流中,大家應各抒己見,互相討論、總結;教師提問時,要主動舉手回答;學習目標要設定,學習時間要有條理地規劃;遇到難題,要請教別人,要有每門課的錯題本,遇到錯題絕不放過,掌握一些常用的學習策略.第三,與家長合作.家庭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場所.因此,教師應與家長保持溝通和聯系,必要時配合家長,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習慣.
4.5 學校重視自主學習,積極貫徹新課標的要求
要落實新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學校必須依靠教師來實現.教師只有具備相應的教育理念,才能逐步實現目標.在這些思想的指導下,結合教學實踐,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數學教師可以相互探討自己的聽課經歷和體會,談談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困惑,看看其他老師是如何處理的,分享自己的有效方法,共同進步.如果小學生能理解數學的樂趣,獲得數學學習的成就感,在老師表揚自己或理解數學的意義和作用時,并以此為學習和探索數學的樂趣,當他們獲得這些豐富而積極的情感體驗時,才算是開始真正的自主學習.因此,學校有必要不時開展各種數學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可以培養對數學的興趣,體會數學文化的博大精深.
參考文獻:
[1] 侯學萍,朱亞麗.初中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9(18):29 32.
[2] 趙蒙成,朱蘇.小學低年級數學自主學習能力調查與提高策略——基于淮安市某小學的案例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34(4):71 75.
[3] 竺仕芬.中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途徑的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33(3):72 74.
[4] 裴紅冰,張國楚.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模式探研[J].數學教育學報,2005(2):94 96.
[5] 楊樂生.再談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4(12):36 38.
[6] 裴紅冰.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及其培養模式的研究[J].太原教育學院學報,2004(1):55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