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勝男



[摘 要]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對于提升高職課堂教學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保險原理與實務課程為例,針對教學中存在的生源差異大、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實踐教學學時不充分等問題,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混合式教學設計,探索利用學習通教學平臺進行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的可行性。實踐表明,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教學質量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關鍵詞]網絡環境;保險原理與實務;混合式教學;考核評價體系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17.062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3)17-0219-04
0? ? ?引 言
隨著職業教育“三教”改革攻堅行動的實施,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正在各高職院校廣泛開展?!堵殬I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指出,要提升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水平,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大力推進“互聯網+”“智能+”教育新形態,推動教育教學變革創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滿足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1]。課堂作為職業教育的重要陣地,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對于提升高職人才培養的效果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高職保險原理與實務課程在教學中存在學生生源差異大、學生參與積極性不足、實踐教學學時不充分等問題,人才培養與企業對專業技術的復合型人才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基于高職課程教學存在的痛點問題,本文構建混合式教學模式,將信息化教學手段應用于課堂教學中,探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方式。
1? ? ?保險原理與實務課程混合式教學設計與實踐
1.1? ?保險原理與實務課程混合式教學設計
1.1.1? ?教學內容重構
保險原理與實務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職業特色明顯的課程。開展混合式教學要依據保險崗位的任職要求,選取保險業務崗位所需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構建教學內容,課程設計應以訓練學生保險崗位職業工作能力為核心?;诖?,教師要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梳理,將8個教學項目劃分成30個任務點,根據任務點的難易及需要學生掌握的程度對知識點進行重新分類,將難易程度較低、概念性、需要學生了解的知識點劃分為線上教學內容,教師將這部分知識點布置為在線學習任務清單,學生通過學習視頻、課件、拓展資料、主題討論、自測等方式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則根據測驗結果和學生的反饋情況,掌握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程度,為課中的教學計劃做準備;對于需要學生重點掌握的以及綜合性較強的知識點劃分為線下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需要教師設計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通過教師的講解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2]。
1.1.2? ?創新教學方法
混合式教學在教學方法的設計上要更加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谡n前學生已經對一些簡單知識點進行了線上自學,教師在線下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應用的能力,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可以采用講授法、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法、翻轉課堂等方式。在進行實訓模塊教學時還應注意融合方法能力和態度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養成。
以項目四保險基本原則中知識點2保險利益原則為例,在開展教學前對教學內容進行分類,將“保險利益的概念與構成條件”知識點布置為線上學習任務,教師根據學生自學情況設計線下教學。線下教學中教師以講授法總結線上學習的難點和易錯點,在此基礎上引入新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實質性聯系。對于“保險利益在不同險種的運用”知識點開展案例教學,對于不同險種的保險利益分別舉出案例,通過實際案例,啟發并引導學生分析并解決問題,使學生能夠建立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對于“財產保險利益和人身保險利益實效”知識點,采用翻轉課堂方式進行教學,將學生分成4個小組,每個小組布置一個討論任務,每個小組將研討結果在課上進行演講分享,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同時有助于提高學生與教師、小組成員之間的溝通合作,建立良好的思考習慣,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在經過課堂教學之后,定期在學習通網絡平臺布置課后的實訓任務,教師根據學生上傳的練習結果進行教學反饋,以提高學生對實訓內容的理解與掌握。
1.1.3? ?考核評價設計
混合式教學的考核評價體系在設計時要將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進行綜合考慮,要將學生線上與線下的學習行為納入考核指標,明確各項指標的考核要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升混合式教學的實效性。過程性評價指標主要考核學生課前線上學習情況、課堂表現情況、課堂小組討論、期中測驗、實訓過程表現等項目;結果性評價考核學生期末理論測試和實訓測試項目。具體考核方法及成績占比見表1。
1.2? ?保險原理與實務課程混合式教學實施
以項目七“人身保險實務”為例,介紹混合式教學的實施過程。
1.2.1? ?課前引導學生自主預習
課前,教師按照教學任務要求規劃好線上教學內容,將“人身保險的特點和種類”“人壽保險的概念”“意外傷害保險的概念和特征”“健康保險的概念和特征”等簡單、易于理解的知識點設置視頻、案例資料、自測題目等線上教學資源并發布學習清單,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課前學習任務并自測。拋出“李明購買了平安人壽保險公司的重大疾病保險,發生車禍住院是否可以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等討論話題,引導學生思考區分不同種類的人身保險的保險責任。學生通過自身思考及其他同學的討論情況,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教師則根據測驗結果和學生的反饋情況,掌握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程度及存在的主要問題,為課中的教學計劃做準備。在上傳教學資源時按照基礎型和進階型進行分類,滿足不同基礎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分層次教學,對于完成進階型教學資源的學生在期末成績中予以體現,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2.2? ?課中指導學生探究學習
線下教學是對線上學習的進一步深化和擴展。教師基于學生線上學習的情況,在課中引導學生探究式學習,這期間教師要設計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將教師精講和翻轉課堂充分結合,使學生彌補線上教學的薄弱點。通過師生互動、小組討論、實訓演練等一系列課堂環節,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教師在線下教學中總結學生線上自學的主要問題,然后根據教學內容規劃,將“人壽保險種類”“意外傷害保險種類和內容”“健康保險種類及條款”等知識點做精講,使學生能夠串聯知識點,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結合單元測試加深理解。將“人壽保險合同的常用條款”知識點做翻轉課堂教學,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每個小組選擇一個條款查找資料并結合具體案例進行匯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情況總結并補充,通過教師打分及生生互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參與度。針對項目七的課程實務特點,將“人身保險業務操作流程”知識點采用任務驅動方法進行案例實訓教學。教師以“人身保險展業—人身保險承保—人身保險保全—人身保險理賠”這一完整任務,針對每一操作環節以具體案例的形式在“典閱保險綜合業務技能國賽平臺”進行實訓演示,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和創新思考,學生通過反復練習,掌握保險公司具體的業務操作流程。
1.2.3? ?課后強化學生拓展學習
課后拓展是強化學習的重要環節。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實施:第一,學習本章節后教師在學習通布置討論和自測題,學生可以交流理論學習和實訓操作心得,教師定期反饋,對有問題的學生給予指導;第二,加大實訓環節訓練,教師在經過課堂教學之后,定期在學習通網絡平臺布置課后的實訓任務,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平臺的練習題,強化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使學生能夠適應保險崗位的職業要求;第三,結合項目七特點,指導學生參加相關性考試及競賽,例如“1+X”人身保險理賠職業技能等級證書、“1+X”健康財富規劃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試,“黃炎培杯”全國大學生財富管理(投資理財)技能大賽、全國大學生金融創新大賽等,提高學生自信心。
2? ? ?混合式教學實施效果
為驗證混合式教學的實施效果,選取2020級金融管理專業178名同學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實驗班92人,采用混合式教學方法進行授課;對照班86人,采用傳統講授式教學方法進行授課,兩組班級授課教師相同。經過16周的教學探索,混合式教學模式在保險原理與實務課程中取得了顯著效果。
2.1? ?教學效果分析
第一,學期末理論成績實驗班明顯優于對照班。實驗前對兩組班級進行相同測試,測試結果的SPSS分析表明,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基礎基本相同,不存在顯著差異;16周教學結束后,采用相同題庫隨機抽題測試,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平均值分別為80.663和72.860,標準差為7.632和8.139,并且P值為0.000***<0.05(注:***代表1%的顯著性水平),表明實驗班的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班。另外,測試結果顯示,實驗班的優秀率高于對照班,不及格率低于對照班,學生測試成績分布見表2。由此可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提高學習效果方面作用明顯。
第二,課堂表現與實訓課效果實驗班明顯優于對照班?;旌鲜浇虒W改革,優化了考核評價體系,量化了各考核項目的成績占比,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將課堂表現、實訓過程等指標納入考核當中,激發了學生參與課堂及實訓教學的熱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師生互動及生生互動的頻率高于傳統教學,課堂活躍度得到了明顯提升。對于實訓教學,以往學生不愿意主動思考,對實訓練習不重視,無法達到實訓效果。經過混合式教學改革,加大了實訓成績在平時和期末的整體占比,更多的學生愿意主動分析并解決問題,同時學生能夠在學習通平臺分享實訓心得,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明顯增多,實訓效果也得到提升。由此可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作用明顯。
2.2? ?問卷調研及訪談
學期結束后,對實驗班學生進行教學滿意度調查,問卷設計采用李克特五級評分法,調研結果如表3所示。調研結果表明,大部分同學對混合式教學持滿意態度,認為混合式教學對提高學習收獲有非常大的幫助。此外,從實驗班隨機抽取30名同學進行深度訪談,一些學生認為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夠提升自身學習效果,滿足了差異化的學習需求,能夠激發學習興趣。但也有部分同學表明,對于線上教學內容有時無法完全理解和掌握,希望教師能夠更加精準地設計線上教學資源,并做好線上與線下的合理銜接,同時,對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水平也提出了要求。
3? ? ?結束語
職業教育應跟隨產業升級變化做出適應的調整,以產業需求為導向,培養具備踏實專業技術的復合型人才。開展混合式教學,推動信息化技術在職業教育的深入應用,以職業技能化促進職業教育現代化[3],對于高職教學人才培養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要創新教學思維和理念,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使課堂由教師為主向學生為主轉變,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養成。
主要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印發《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的通知[EB/OL].(2020-09-16)[2022-12-1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zcs_zhgg/202009/t20200929_492299.html.
[2]邊潔,肖桂勇,莊光山.基于MOOC的材料科學基礎混合式教學設計與實踐[J].中國冶金教育,2022(6):14-18.
[3]宋倩,羅富貴,肖輝輝.基于學習通+BOPPPS模型的混合式教學設計與實踐[J].現代信息科技,2023(2):178-18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