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孝恩
【摘要】“讀思達”教學法符合小學生思考規律和數學教學的基本模式,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具有應用優勢.遵循主題性、遞進性原則開展的“讀思達”教學活動,能有效提升教學的有效性,促使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目標得以深度落實.基于此,文章以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為目標,以“讀思達”教學法為切入點,淺析“讀思達”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優勢、應用原則和有效策略.
【關鍵詞】讀思達教學法;小學數學;核心素養
“讀思達”教學法的內涵為:在學科教學中引領學生通過閱讀、思考和表達來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學生通過“讀”“思”“達”三個完整環節的學習對課堂所學知識進行深加工,最終內化為學科核心素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思達”公式表示為:“數學教學(學習)=數學信息讀取+學習思考=學科表達”.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深耕“讀”“思”“達”在數學教學中的存在、體現形式,合理安排“讀”之形式,引導“思”之路徑,收獲“達”之回饋.
一、“讀思達”教學法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優勢
(一)符合學生學齡規律
小學生探究問題的思路一般為“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這一慣性思維恰好對應了“讀思達”教學法中“讀取問題—思考問題—表達問題”這一顯性教學過程.應用“讀思達”教學法,能將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隱形的數學探究思路外顯化,是一種高效的自主學習方法.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能在“讀思達”教學法的引領作用下初具數學方法意識,鍛煉數學思維品質.
(二)符合學科教學要求
從數學學科的特征、內容性質、教學思路等角度出發,數學學科是一種具備一定抽象性的,存在理解難度的學科.“讀思達”教學法能通過閱讀與思考相結合、思考與表達相結合的方式深度鍛煉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促使學生高效、全面地思考圖片、文字或情境中給出的數學信息.因此,“讀思達”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具有符合基本教學要求、培養學生理解能力等優勢.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讀思達”教學法的原則
(一)遞進性原則
遞進性原則主要體現在閱讀材料的選擇、課堂任務的布置兩個方面.教師要結合小學生學段、能力水平,安排難度適中的學習材料,結合學生思維品質、學科能力成長幅度逐步遞增學習難度.這一原則能充分照顧到學生的發展水平,為學生精準化提升搭建遞進階梯.
(二)主體性原則
主體性原則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學生預留充分的探究、施展空間,在教學活動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在“讀思達”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充當評價者、輔助者角色,運用語言點撥或標準化示范等方式縮減學生任務水平與優秀標準的差距.學生能在“讀思達”教學活動中大量積累閱讀、思考、表達經驗,逐步掌握讀思達學習模式,化被動為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讀思達”教學法的策略
(一)精閱讀:以優質材料拓寬閱讀廣度與深度
1.多內容閱讀材料,拓寬學生閱讀廣度
“閱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在于幫助學生創設數學問題情境,向學生滲透可用來輔助思考的數學條件或信息,促使學生以閱讀內容、數學信息為陣地,展開數學邏輯推理或思考.因此,在“讀思達”教學法中,蘊含數學信息的圖片、表格、文字、幾何圖形等多樣化信息均可視為“閱讀”環節的工具.教師可以結合課時重點知識的性質選擇適合的閱讀材料,借助多樣化閱讀內容豐富學生讀圖、讀文、讀表的經驗.精準化閱讀是數學教學的第一步,不僅能培養學生歸納數學重點信息的能力,還能以讀促思,為學生深度思考做好前瞻性準備.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教學活動中,教學重點為:讓學生掌握100以內加減法的運算法則和實踐應用方式,能根據實際問題自主列式并求解.具體問題材料如下所示:
(1)文字題干:已知桌子有18張,椅子有6把,共32人坐下開會,還需要添置桌、椅各多少?
(2)圖文題干:送牛奶問題,如圖1所示.
上述問題包含了豐富的閱讀內容,能有效鍛煉學生讀取多元化閱讀材料的能力.學生能在多種數學材料的作用下鍛煉數學閱讀能力,拓寬數學閱讀視域.
2.多形式閱讀材料,縱深學生閱讀深度
“讀思達”中的“閱讀”本質目標指向學生多途徑、多渠道、多方法攝入數學信息的能力.這意味著:用眼腦結合讀取閱讀材料的閱讀方法并非唯一的閱讀途徑.除書面形式的閱讀材料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找到動態影像類、生活情境類、語言傾聽類閱讀材料,促使學生充分調動感官,提升對生活中多元數學信息攝入渠道的敏感度,掌握多渠道汲取數學信息的能力.多形式、多渠道的數學閱讀活動能使學生閱讀能力獲得深度培養.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表內乘法(一)”一課教學為例,在本課教學中,教師為學生找到微課程視頻《巧虎動腦學數學———生活中的乘法》,請學生觀看視頻中校園的動態游覽圖,從中提取乘法數字信息.如從校園矩形鞋柜中提取乘法信息:“橫排5格,縱列4格,一共是5×4=20(格)”學生以此類推,能分別運用1~5乘法口訣計算教室中的座椅數量、學生小組練習冊的個數等.以視頻映照生活,能將實踐類閱讀形式與動態閱讀形式相結合,鍛煉學生多渠道觀察、讀取數學信息的能力.
(二)深思辨:以精準提問培養小學生思維品質
深度思辨是準確表達的前提,是“讀思達”教學法發揮作用的重要環節.小學數學課時中與思維能力有關的目標包含多元思維品質培養目標和課時知識目標兩個方面.教師在設計思辨性活動時,需注意把握課程的核心和課時核心素養培養目標,設計指向性強的教學任務或問題.預設任務或問題的設計要以課堂重點知識為基本框架,以鍛煉分析思維、評價思維、邏輯思維、創造思維等數學思維為導向.如此,教師才能在引領學生深度思辨的同時落實多元化課時教學目標,切實發揮“讀思達”教學方法的育人優勢.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的教學活動中,教學重點在于:讓學生學會從已知條件出發,借助列表、話題、列式等方式分析數學信息,找到解決數學問題的正確策略,深度梳理解題思路.從課時目標角度可知,本課知識目標與核心素養教育中的思維品質發展目標存在異曲同工之妙.教師可以在例題數學信息的基礎上巧設問題,改變條件,鍛煉學生數學思維品質.以教材72頁“想想做做”模塊為例,教師可以對“買了3盒鋼筆,每盒10支,買的圓珠筆比鋼筆多18支”問題展開變量、提問設計.其具體內容如下:
(1)變量:將鋼筆盒數改為6盒,每盒支數改為8只,求兩種筆的數量.
(2)提問:在探索該問題的答案時,要先明確什么條件?再明確什么條件?請列式說明并說明列式的依據.
(3)你還能結合上述數學信息提出哪些問題?嘗試提問并求解.
上述問題指向學生創新思維、邏輯思維、運算思維的培養,能使學生親歷從已知條件中提煉有效信息,列式計算的完整過程,使學生課時目標與思維品質培養目標得以同步落實.
(三)準表達:以實踐訓練鍛煉小學生數學表達
1.設計多元表達內容,提升語言的精確性
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中蘊含著豐富的表達鍛煉機會,其數學問題因其提問導向、提問方式的不同,存在著表達內容上的差異.教師可以借助多元思維培養目標設計表達任務,鍛煉學生多方向數學語言應用、表達能力,促使學生學以致用,從而落實“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這一核心素養目標.如整合性表達內容、說理性表達內容、思辨性表達內容、評價性表達內容、創新性表達內容等.另外,教師在學生表達時需注意規范學生數學語言應用的精準性,使學生語言組織更具邏輯性,使學生數學表達更簡練,更精準,更具理性特征.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一)”一課教學為例,本課教學重點為:讓學生掌握條形統計圖表的繪制方法,了解數據統計的流程,能結合圖表中給出的數學信息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找到教材中的例題,在教材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差異化思辨問題,請學生以口頭表達的方式回答,題干具體如圖2所示:
(1)整合性表達:兩個統計圖大致體現了哪些信息?誰能用到這些信息?你認為統計這些信息的目的是什么?
(2)說理性表達:用標準化數學語言描述上述圖文中蘊含的數學信息,力求語言組織明確有序.
(3)創新性表達:如果你是這家店的店長,你會如何調整蘋果和橘子的進貨量和促銷策略?說明你的理由.
上述問題分別指向整合性表達內容、說理性表達內容和創新性表達內容,能起到進一步拓寬學生數學表達視域,提升學生數學語言應用精準性的作用.在學生表達過程中,教師需注意思路的點撥和中肯的評價及建議,以精準化指導促進學生表達能力成長.
2.設計多元表達形式,鍛煉表達的連貫性
“設計多元表達形式”可以通過富有創意的表達活動來實現.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活用表達形式設計表達練習活動,提升課時目標、數學材料與表達形式的適配性,促使學生數學表達能力得以多元發展.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百分數”教學活動中,本課教學重點為:讓學生探索小數、分數與百分數之間的相互轉化形式與內在聯系,體會實際生活中百分數的用途.為鍛煉表達能力,高效完成“讀思達”教學模式的最后一項任務,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多形式表達活動如下所示:
(1)課堂說理活動:在意義探究環節請學生列舉實例,分析說明“任何數的自然數都是他本身倒數的100%”這句話的正誤和原因.
(3)課后作業活動:為學生布置1~2分鐘的說理解題視頻任務,請學生錄制視頻,講解“500kg的稻米可以碾米350kg,求出米率”習題的解題思路.
上述活動能深度鍛煉學生合作探究與獨立思考能力,促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數學表達經驗.表達是“讀思達”教學法的最后一環,深度落實表達教學,能有效提升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促使“讀思達”教學法發揮實效.
結 語
綜上所述,教師以“讀思達”教學法指導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將閱讀、思考與表達三個核心活動分層蘊于課堂教學中,通過獨立教學模塊的精準落實與優化帶動數學教學質量獲得全面提升.借助“讀、思、達”活動拓寬學生能力與品質的訓練廣度與深度.如此才能鞏固學生的數學學習基礎,培養具備數學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人才.
【參考文獻】
[1]林素清.立足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讀思達融入策略[J].亞太教育,2022(22):92-95.
[2]何秀欽.“雙減”下“讀思達”教學法在小學低段數學中的實踐研究[J].亞太教育,2022(19):101-103.
[3]吳雅雙.“讀思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2(09):89-91.
[4]嚴慧敏.為“達”而“讀” 為“達”而“思”———“讀思達”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中的運用[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2(02):95-96.
[5]蔡萌萌.“讀思達”教學模式提升學生數學關鍵能力[J].林區教學,2021(01):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