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秋月



摘 要:數學概念教學除了借助適宜的教學方式(如對比、變式等)幫助學生逐步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外,還可以結合學生的已有知識設計針對性的練習,讓學生基于對概念的初步理解,在比較、辨析和交流的過程中,對概念有多角度的認識,實現對概念的深刻把握和全面理解,建構完備的數學知識體系?!栋俜謹档囊饬x和讀寫》一課教學,設計了具有針對性、信息多元的問題,帶領學生在運用知識經驗中實現概念的內化,在運用生活經驗中實現概念的延伸,在運用問題辨析中實現概念的建構。
關鍵詞: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數學理解;《百分數的意義和讀寫》
概念教學是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是數學判斷、邏輯推理、問題解決的基礎??梢哉f,整個數學知識體系是建立在數學概念基礎之上的,其學習的效果不僅關系到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獲取和理解,而且關系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1]數學概念教學除了借助適宜的教學方式(如對比、變式等)幫助學生逐步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外,還可以結合學生的已有知識設計針對性的練習,讓學生基于對概念的初步理解,在比較、辨析和交流的過程中,對概念有多角度的認識,實現對概念的深刻把握和全面理解,建構完備的數學知識體系。同時,可以在概念的建構中,使學生形成多層次的活動經驗系統,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思考問題的深刻性。基于以上認識和思考,執教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百分數的意義和讀寫》一課時,筆者設計了具有針對性、信息多元的問題,帶領學生在運用中實現對概念意義的深刻理解。
一、教學過程
【片段1】
師 (出示習題,見圖1)請同學們自由選擇合適的答案回答相應的題目。你想先回答哪一道題?
將21%、48%、100%、125%、47100填入下面的括號中。
(1)國慶黃金周期間,張家界等旅游勝地的客房出租率高達( )。
(2)研究表明,空氣中氧氣含量大約占( )。
(3)一堆煤重( )噸,運走了它的( )。
(4)小明家2020年下半年的收入是2020年上半年的( )。
生 我想先填第(2)題。
師 為什么?
生 我在科學課上學過這個知識。研究表明,空氣中氧氣含量大約占21%。
師 大家同意嗎?老師這里準備了一張空氣成分統計圖,(出示圖2)“空氣中氧氣含量大約占21%”,完全正確。你知道這里的21%是什么意思嗎?
(學生回答。)
師 再仔細看看這幅空氣成分統計圖,你估計稀有氣體約占百分之幾?
生 稀有氣體約占1%。
師 你的量感真不錯!那氮氣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 一共是100%,100%-1%-21%=78%。
師 你可真厲害!已經理解了100%的意思,并且能借助它解決新問題了。
[說明:教師要讓學生站在課堂的中央。開放的情境中,學生選擇自己知曉的問題,作為首先解決的對象。“21%”這個百分數雖然是學生“記憶”中的百分數,但也顯現了百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教師機動地出示空氣成分統計圖,通過追問引領學生應用百分數的意義去解決實際問題,加深了不同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系,也強調了數學學習的應用價值。]
【片段2】
生 我選擇第(1)題。國慶黃金周期間,張家界等旅游勝地的客房出租率高達100%。
師 為什么選100%。
生 因為是國慶期間,這句話里又強調“高達”,其他數據都太小了,所以我選100%。
師 其他數據都太小了?那你為什么不選125%?
生 最多只能選100%,這說明所有客房全部租出,不可能再有多余的房間了。125%超過100%,在這里是不合適的。
師 是啊,當百分數表示總體和部分的關系時,不能超過100%。看來你們已經理解這里的100%的意義了。老師這里收集了各個季度的租房率,(出示下頁圖3)請看這張統計圖,你能從中看到什么信息?(學生回答。)
師 同學們的眼睛真亮,發現了這么多信息!
……
生 我想填第(4)題,小明家2020年下半年的收入是2020年上半年的125%。
師 你是怎么想的?
生 剛剛老師說當百分數表示總體和部分的關系時,不能超過100%。這里是單獨兩個量之間的關系,可以超過100%,說明小明家的收入下半年比上半年多。
師 很有道理!看來這里填125%是合理的。還有同學也想來說說這道題嗎?
生 我覺得這里填100%也是可以的,下半年收入和上半年一樣多。我媽媽都是按月拿工資,上半年和下半年的收入就是差不多的。
師 100%,說明一樣多,大家覺得有道理嗎?
(部分學生表示贊同,也有學生繼續舉手。)
生 100%是可以的,但是這樣的話,我覺得48%也能選。
師 說說你的想法。
生 上半年的收入不一定就比下半年少,也有可能高于下半年。
[說明:百分數既能表示總體和部分的關系,又能表示單獨兩個量之間的關系。通過生活中的例子,同樣的情境、不同的數據,讓學生感受到百分數背后不同的現實意義。開放的問題形式,具有思維意味和挑戰性的問題,每個答案、每個判斷的提出,都展示了學生樂于參與問題思考、解答和回應的學習質態,同時也呈現了學生對百分數的認識和理解。]
【片段3】
師 最后還剩一個問題,請你來說一說,你是怎么填的?
生 一堆煤重47100噸,運走了它的48%。
生 一堆煤重48%噸,運走了它的47100。
師 看來這里有爭議,后面一空填48%可以嗎?47100呢?那前面一空呢?
(學生討論。)
師 分數可以表示數量和分率,百分數只能表示分率,反映兩個量之間的一種關系,所以百分數也叫作百分率或者百分比。那我們再來看一看這個問題。(出示:23100米相當于46100米的50100)這里,哪些分數可以用百分數表示?表示什么意思?
……
[說明:分數既可以作為單獨的數量出現,也可以表示兩個數或者數量之間的倍比關系,故而百分數隸屬于分數。在學生討論清楚原題中前后兩空分別可以如何填寫后,緊接著提出“哪些分數可以用百分數表示”的問題,對比分數和百分數的內涵,讓學生感受到要依據“數的意義和關系”來解決問題。]
二、教學反思
本節課,立足學生的數學現實,設計了內涵豐富、具有指向的習題,讓學生在分析、辨別、交流等活動中,明確數學概念的本質與內涵,實現對數學概念的深刻理解。在幫助學生建構數學概念方面,對上述問題的處理,呈現了這樣幾個特點。
(一)運用知識經驗實現概念的內化
學生并不是一張白紙。學生在學習中會積累一定的數學知識經驗,很多內容在他們的頭腦中已經有了初步的印象,這些知識經驗都是學生判斷問題、理解概念的基礎。
片段1中,學生借助科學課上學到的知識作出了正確的判斷,實現了百分數的應用。在判斷和應用的過程中,學生對“21%”的理解不再是科學課上的模糊印象,而是借助百分數的意義做了內涵的界定(表述了21%的意義)——學生“知選擇也知為何選擇”。而且,結合形象的成分統計圖,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各種成分與整個空氣的關系,在問題判斷和解決中內化了百分數的意義。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融合其他學科知識,打通不同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系,促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延伸,加深對數學概念的認識。
(二)運用生活經驗實現概念的延伸
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是珍貴的資源,在教學中,調動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可促進其數學知識的生長,延伸概念的面貌。經驗來源于實踐,是人從已發生的事件中獲取的信息。找到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才能抓住其學習新知、解決問題時思維的起點,從而延伸概念。
片段2中,學生根據對“高達”的已有經驗,生發了選擇“較大”百分數的認識,進而選擇了“100%”這個特殊的百分數來表示旅游旺季客房出租率的問題,體現了對概念的理解和應用。學生根據教師強調的“百分數表示總體和部分的關系,不能超過100%”的直接經驗,就超過或等于100%等不同情況,對小明家下半年和上半年收入情況做了間接而正確的判斷。同時,數學關聯生活,借助生活經驗選擇和判斷的過程,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是學生運用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學生理解百分數意義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適當制造“沖突”,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三)運用問題辨析實現概念的建構
理不“辨”不明,理解數學概念和建構知識體系也需要有辨別的過程。設置辨析數學概念教學環節,能夠讓學生認識概念之間的區別和聯系,感受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實現概念的完整建構。
片段3中的兩個數學問題,學生需要根據分數和百分數的作用來確定答案。學生根據分數既可以表示大小也可以表示關系,而百分數是只能表示倍數關系的特殊分數的認識,感受到百分數由于其意義的內容,經常受到限制的原因。然后,結合問題表達的需要,討論后形成了先確定百分數再確定分數的認識。并且,在鏈接問題的解決中,學生不僅認識到分數和百分數的意義,還深刻地感受到兩者的區別,從而有效地建構了分數和百分數的數學概念。這里,教師順應認知規律,在辨析中架起認知的橋梁,打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讓學生的思維真正地動起來,讓學生對概念的認知不再是片面的、孤立的,而是從整體上把握,架構起完整的知識關聯,真正實現概念的建構。
參考文獻:
[1] 曹才翰,章建躍.數學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83-88.